创新思维在灵动的活水中绽放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un876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是数学定理、法则、公式的具体载体,而问题的解决往往是“分寸之间”,如何才能让学生在思考中“猛然想起,恍然大悟”,找到问题的切入口,我认为平时训练与数学思考创新很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重视基础知识教学,更要注重问题总结,并在过程中创新。一个问题,它不在于是否别人提过解过,而在于这一问题解决对他来说是否新颖。一个问题别人会而自己不会,从“不会”到“会”就是创新思考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提出让“学生跳一跳”的问题,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其内心动力。针对教材中一些典型性、示范性的例题,以此进行二次开发,挖掘习题资源的潜能,凸显数学思想和方法,使学生的知识链、知识网在思考中得到融合与锤炼,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结合自己的教学,谈一点看法。
  一、从例题多变中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提高灵活解题能力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教学中利用他们渴望未知的,力所能及的心理,来探求创新的路子,发挥例题以点带面的作用,在例题基础上做系列变化,从新从奇,达到挖掘问题的内涵和外延的目的,学生在运用变化中巩固知识,实现知识从量到质的转变,在动脑思考中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克服思维定式的影响,提高灵活解题能力。如△ABC内接于圆O,AD为△ABC的高,AE是外接圆的直径。求证AB·AC=AE·AD。
  此例题是利用圆周角定理的推论和相似形的知识证明等积式问题,总结归纳可以得到:三角形任何两边的积等于第三边上的高与它外接圆直径的积,在这个问题得到解决的基础上,思考是否还有其他方法,还可以做哪些改变?教师指导学生做如下变式:(1)将结论加以延伸得到什么?(2)把条件变一变还可以得到这个结论吗?(3)改变条件与结论,逆命题成立吗?(4)把已有数字换成字母,一般性结论还成立吗?(5)若把圆去掉,你会解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充分活跃起来,思路由模糊走向清晰得到不同题型和解法。
  如1,在△ABC中,AD垂直BC,垂足为D,AB=8,AC=5,AD=4,求ABC外接圆的直径。
  如2,AE是△ABC的角平分线并交外接圆于点E,交边BC于点D。求证AB·AC=AE·AD。
  如3,已知在△ABC中,AB=AC=5,△ABC的面积为12,求△ABC外接圆的直径。
  这一系列变题,拓展,以点带面,一个问题辐射出更多问题,从“不变”到“变”,从“不会”到“会”,再到会一类题,逐渐沉淀出解题实质,从而掌握这类知识的运用。学生亲身体验到新知识既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体会到数学“题在书外,根在书内”的道理。在习题中穿插中考信息并改编成新问题,学生在新体验中得到动力,思维的深度得到挖掘,既感受到探究的乐趣,又培养了思维。创新,例题及其变式的拓展延伸,让他们的思维大放异彩,想象力得到扩充。他们的灵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思维的拓宽,有时会不经意地碰撞出火花,这样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二、从一题多解中来培养学生思维创新性
  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综合归纳的训练方式,它有利于学生沿着不同途径去思考问题,不同思维在不同路径中碰撞可以优化学生思维,教学中要训练学生一题多解方法,在量的基础上考虑质的提高,对多种解法、解题思路进行比较,找出新颖、独特方法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自己的创新思维。
  如有这样的习题:梯形ABCD中,AB∥CD,∠A=90°,AB=2,BC=3,CD=1,E是AD中点,试说明CE⊥BE。
  在教学中,本人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引导启发:(1)能否运用梯形中位线及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的知识来解题?(2)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有关知识来解题?(3)运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来解题,你会做吗?在这里每个人着眼点不一样,思考的路子就不一样,沿着不同路径去调动学生脑海中储存的信息,使之在碰撞中启迪,在讨论中延发,在动手实践中建立起解题的思维网络。此题中每个小知识点如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梯形中位线,相似三角形知识等等,学生是会的,但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桥梁必须在学生深入思考后才能形成,是内生性创造,原有知识经验是活动起点,否则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材内容是活水的源头。因此,对教材中相似知识点的习题要加以梳理、归纳、提炼、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揭开不同习题的表象,挖掘其内在的本质,以达到应用数学知识的变通性、发展性,从而使学生脱离题海,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教材知识拓展的地方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知识拓展地方学生会产生疑问,有疑问才会去思考。从独特角度提出,也是锻炼学生集中思维能力的表现,为求异创新打下基础。教师应把握好教材特点与学生认知水平,切实在学生“最近发展区”设疑激疑,随时捕捉和利用可能生成的资源,使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如在探讨最值时,有这样的问题“用一个长为20米的篱笆围成一个长方形菜地,长和宽分别是多少时菜地面积最大?”学生有以前探索长和宽相等时面积最大的知识经验。结合书中习题,有学生问:当一边靠墙时,边长如何求?还是5吗?当两边靠墙时,边长如何求?当三边靠墙时,边长如何求?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像炸开了锅,学生个个争得面红耳赤,何不抓住这一难得的教学契机,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这一创新资源,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点燃与释放,思维得到暴露与展示。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长期的渗透与训练,从教材中挖出活水来,让学生智慧的火花不断生成。在简单题目中学会不简单解题思维和方法,并能够从课堂动态过程中,捕捉和利用可能生成的资源,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过程,拓宽教与学领域,以适度的等待和特有的巧妙点拨使学生思维的火花生成,这样课堂教学效率才会不断提高。
  (作者单位 江苏省新沂市第十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引导学生从所学教材中获取并筛选出有效信息,加以归纳整理,转化为写作素材,尤为重要。从善于发现;拓展延伸;展开想象,创设情境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将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转化为写作素材。  关键词:新课标;教材;积累;转化;素材  作文在高考语文学科中占的分值比例比较大,作为高中的一线语文老师,每年都会花费很大力气去指导学生写作。从近两年的命题看,“新材料作文”已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流,但“新命题作文
近年来,如何让中职学生臻忘学习、有效学习一直是广大中职校教师关注的问题。从教学方法看,传统的学科体系教学,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的数学效果是不理想的。特
该文从简略地回顾了人误研究的产生背景,介绍了人误的分类、类型和形式,以及传统人误研究的两种方法:概率估计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并指出了人误研究的新趋势——对组织错误的研
过去几年,IVECO通过更换驱动桥、调整底盘、安装盘式制动器等一系列的产品改进和升级,终于推出了标志着IVECO中型载重车进入新里程的Cargotector载货车.]
斯太尔、红岩双后桥车即6×4、6×6、8×4车型平衡悬架都设计有平衡轴.平衡轴壳安装在平衡轴两侧,每侧后钢板弹簧与平衡轴壳通过两根后骑马螺栓安装在一起.
中职生通常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低学业成就者,他们在学业方面的挫折与缺乏自我效能感有很大关系。旨在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通过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对中职生进行自我效能感训练,从而
我处1997年以来购买的近百台斯太尔、红岩汽车一般都配装WD615系列发动机,包括WD615.00、WD615.61、WD615.67、WD615.68四种机型,多年的维修实践使我们总结出WD615系列发动机
万丈高楼,平地起,要想使楼房盖得高而牢固,就必须打好基础;要想提高初中生的作文能力,就必须从基础抓起,经过对学生长期、耐心的训练、指导,逐渐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学生朝着
语文教学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情感感染、榜样示范等多种方法,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转变,我们不但关注各年龄段幼儿共同发展的轨迹,而且更多地关注儿童个体,关注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因此,区域活动便成为课程的主要形式,成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园也根据本园本地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区域活动。我园地处县城,硬件设施不很完善,但我们也从中找到了优势,那就是——丰富的自然资源及唾手可得的废旧材料。  一、环境的设置和材料的投放离不开废旧材料和自然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