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肉猪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益的关键在于提高出栏率,力争使生长育肥猪在6~7月龄(即育肥4~5月)体重达到90~115千克屠宰、上市,为此应采取一整套科学的、综合的技术措施。
1 选择性能优良的杂种猪
仔猪选择的好坏对育肥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而对于自繁自养的养猪场,关键是要选择配合力好的杂交品种,因其所产生的杂交后代具有良好的杂交优势,如生活力强、增重快、饲料报酬高、瘦肉率高、经济效益高等优点。一般以杜洛克、大白、长白、皮特兰和汉普夏等瘦肉型猪为父本,以地方品种为母本,所产生的二元或三元杂种猪用作商品猪进行育肥。
2 提高仔猪的初生重和均匀度
仔猪的初生重、断奶重和育肥效果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初生重较大的仔猪生活力较强,体质强壮,生长发育迅速,断奶体重较大,达到屠宰体重的时间也较短。一般仔猪的育肥起始体重以20~25千克为宜。
肉猪育肥开始时群内均匀度越好,越有利于饲养管理,育肥效果也越好。因此,无论从提高断奶重,还是从提高均匀度考虑,都必须加强哺乳仔猪的培育,为肉猪的育肥打下良好的基础。
3 饲养
饲喂技术和饲料形态对肥育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应建立稳定的饲养制度,保持饲料的相对稳定性。对生长肥育猪的饲料调制原则是缩小饲料体积,增强适口性,提高饲料转化效率。生喂效果优于熟喂,干喂优于稀喂,粉状饲料可加大舍内的粉尘,可采用拌湿喂。为了追求生长肥育猪的日增重,全期进行不限量饲喂;为了追求瘦肉量高的胴体,以全期进行限量饲喂;如兼顾日增重和瘦肉率,前期(体重60千克前)可采用不限量饲喂,后期(60千克以后)采用限量饲喂。应供给充足的饮水,如饮水不足或饮污水,对猪的代谢、健康、增重均有不良影响,会引起猪的食欲减退,采食量下降,发生便秘,日增重降低,耗料量增加,严重缺水时会引发疾病。
4 管理
4.1 组群
断奶仔猪体重达25千克以后,将原圈猪迁入另一圈舍饲养,如需重新组群,根据来源、体重、性格和吃食快慢等,将相近似的猪组成一群,分群后要保持稳定,必要时可适当做些调整,但不宜经常进行调群并圈,尽量减少和避免咬斗的发生。据报道,同窝仔猪进行同圈肥育,可缩短肥育期,体重15~90千克的生长肥育猪一直养在同一圈内,日增重725~734克,每千克增重耗料2.77~3.03千克。如在肥育期间移一次圈或编一次群,日增重693~724克,每千克增重耗料2.93~3.09千克。
4.2 温度
低于猪所要求的适宜环境温度1℃,其日增重减少17.8克,不同体重的猪要求的温度有所不同,体重小的猪要求的温度高于大猪。据报道,体重45千克的猪养在10℃的环境下,日增重610克,每千克增重耗料4.1千克;养在21℃的环境下,日增重907克,每千克增重耗料2.56千克;养在27℃的环境下,日增重893克,每千克增重耗料3.11千克。体重90千克的猪养在10℃的环境下,日增重712克,每千克增重耗料5.04千克;养在2l℃的环境下,日增重966克,每千克增重耗料4.04千克;养在27℃的环境下,日增重757克,每千克增重耗料5.0千克。可见,不同体重的猪获得最高增重的环境温度,同样获得最好的饲料利用率。
4.3 密度
实践证明,体重25~60千克的生长猪,每头面积0.7~1.0平方米,体重60千克以上的育肥猪,每头面积1.0~1.2平方米。每圈以10~20头为宜,最好将一窝或两窝仔猪放在一个圈内肥育。
4.4 去势
去势应与断奶间隔一定时间,宜在哺乳阶段进行,注意消毒。现代培育的瘦肉型猪性成熟晚,增重快,在高饲养水平下5~6月龄可达屠宰体重,公猪不去势育肥比母猪和阉猪增重快,瘦肉率提高,养猪先进的地方对公猪进行不去势肥育,或公、母猪均进行不去势育肥。
4.5 消毒与免疫
坚持定期消毒,仔猪70日龄前已经进行猪瘟、猪肺疫、猪丹毒、仔猪副伤寒等疫苗的预防接种,根据当地传染病流行情况和实际需要,及时采血监测效价,确定是否再接种。
4.6 驱虫
猪的体内寄生虫,以蛔虫最普遍,还有姜片虫、疥螨和虱子等内、外寄生虫,通常在90日龄进行第1次驱虫,必要时在135日龄左右进行第2次驱虫。常用驱虫净驱除蛔虫,每千克体重用20毫克,拌入饲料中1次喂给。驱除疥螨和虱子常用敌百虫,配制成1.5%~2.0%溶液喷洒体表,每天1次,连续3天。服用驱虫药后,应注意观察,出现副作用要及时采取措施,对驱虫后排出的粪便,应及时清除,堆集腐熟杀死虫卵,以防再度感染。
1 选择性能优良的杂种猪
仔猪选择的好坏对育肥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而对于自繁自养的养猪场,关键是要选择配合力好的杂交品种,因其所产生的杂交后代具有良好的杂交优势,如生活力强、增重快、饲料报酬高、瘦肉率高、经济效益高等优点。一般以杜洛克、大白、长白、皮特兰和汉普夏等瘦肉型猪为父本,以地方品种为母本,所产生的二元或三元杂种猪用作商品猪进行育肥。
2 提高仔猪的初生重和均匀度
仔猪的初生重、断奶重和育肥效果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初生重较大的仔猪生活力较强,体质强壮,生长发育迅速,断奶体重较大,达到屠宰体重的时间也较短。一般仔猪的育肥起始体重以20~25千克为宜。
肉猪育肥开始时群内均匀度越好,越有利于饲养管理,育肥效果也越好。因此,无论从提高断奶重,还是从提高均匀度考虑,都必须加强哺乳仔猪的培育,为肉猪的育肥打下良好的基础。
3 饲养
饲喂技术和饲料形态对肥育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应建立稳定的饲养制度,保持饲料的相对稳定性。对生长肥育猪的饲料调制原则是缩小饲料体积,增强适口性,提高饲料转化效率。生喂效果优于熟喂,干喂优于稀喂,粉状饲料可加大舍内的粉尘,可采用拌湿喂。为了追求生长肥育猪的日增重,全期进行不限量饲喂;为了追求瘦肉量高的胴体,以全期进行限量饲喂;如兼顾日增重和瘦肉率,前期(体重60千克前)可采用不限量饲喂,后期(60千克以后)采用限量饲喂。应供给充足的饮水,如饮水不足或饮污水,对猪的代谢、健康、增重均有不良影响,会引起猪的食欲减退,采食量下降,发生便秘,日增重降低,耗料量增加,严重缺水时会引发疾病。
4 管理
4.1 组群
断奶仔猪体重达25千克以后,将原圈猪迁入另一圈舍饲养,如需重新组群,根据来源、体重、性格和吃食快慢等,将相近似的猪组成一群,分群后要保持稳定,必要时可适当做些调整,但不宜经常进行调群并圈,尽量减少和避免咬斗的发生。据报道,同窝仔猪进行同圈肥育,可缩短肥育期,体重15~90千克的生长肥育猪一直养在同一圈内,日增重725~734克,每千克增重耗料2.77~3.03千克。如在肥育期间移一次圈或编一次群,日增重693~724克,每千克增重耗料2.93~3.09千克。
4.2 温度
低于猪所要求的适宜环境温度1℃,其日增重减少17.8克,不同体重的猪要求的温度有所不同,体重小的猪要求的温度高于大猪。据报道,体重45千克的猪养在10℃的环境下,日增重610克,每千克增重耗料4.1千克;养在21℃的环境下,日增重907克,每千克增重耗料2.56千克;养在27℃的环境下,日增重893克,每千克增重耗料3.11千克。体重90千克的猪养在10℃的环境下,日增重712克,每千克增重耗料5.04千克;养在2l℃的环境下,日增重966克,每千克增重耗料4.04千克;养在27℃的环境下,日增重757克,每千克增重耗料5.0千克。可见,不同体重的猪获得最高增重的环境温度,同样获得最好的饲料利用率。
4.3 密度
实践证明,体重25~60千克的生长猪,每头面积0.7~1.0平方米,体重60千克以上的育肥猪,每头面积1.0~1.2平方米。每圈以10~20头为宜,最好将一窝或两窝仔猪放在一个圈内肥育。
4.4 去势
去势应与断奶间隔一定时间,宜在哺乳阶段进行,注意消毒。现代培育的瘦肉型猪性成熟晚,增重快,在高饲养水平下5~6月龄可达屠宰体重,公猪不去势育肥比母猪和阉猪增重快,瘦肉率提高,养猪先进的地方对公猪进行不去势肥育,或公、母猪均进行不去势育肥。
4.5 消毒与免疫
坚持定期消毒,仔猪70日龄前已经进行猪瘟、猪肺疫、猪丹毒、仔猪副伤寒等疫苗的预防接种,根据当地传染病流行情况和实际需要,及时采血监测效价,确定是否再接种。
4.6 驱虫
猪的体内寄生虫,以蛔虫最普遍,还有姜片虫、疥螨和虱子等内、外寄生虫,通常在90日龄进行第1次驱虫,必要时在135日龄左右进行第2次驱虫。常用驱虫净驱除蛔虫,每千克体重用20毫克,拌入饲料中1次喂给。驱除疥螨和虱子常用敌百虫,配制成1.5%~2.0%溶液喷洒体表,每天1次,连续3天。服用驱虫药后,应注意观察,出现副作用要及时采取措施,对驱虫后排出的粪便,应及时清除,堆集腐熟杀死虫卵,以防再度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