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诠释艺术人生

来源 :华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是一位诗苑的导游,用心为读者传递诠释灵魂的艺术,毕生都在努力搭建这座中西诗学的桥梁,他的作品以及他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动,让中国人进一步地领略到世界文化的风采,推进了我国新诗的现代化进程;也让世界了解了中国,了解了中国的文化和民族情怀。
  
  《当你老了》: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意昏沉……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曾几何时,袁可嘉的诗广为流传,当后人轻轻吟诵它们的时候,绝不会忘记这位曾经影响过一个时代审美情感的老人,他用心完美地诠释了艺术与人生。2008年11月8日晚上,这位著名诗人、翻译家袁可嘉先生在美国安详地走完了87年的艺术人生之路。
  
  不能忘却的“九叶”
  
  袁可嘉是将当代外国文学引入中国的泰斗级人物,他是为文学为诗歌而生的, 有学者这样悼念他:“因为诗歌琐碎,因为诗歌消失,因为诗歌面临无人在乎是否琐碎是否消失的岁月里,在翻译已经成为彻底的即时工具的时代里,一位以诗人身份,做不是工具翻译的人走了,谁知道他的安详如他的诗歌?谁知道他的诗歌是汉语的,但他诗人的身份却是世界的!”
  袁先生早年钟情浪漫派文学,后转入现代派文学,这一想法和上世纪30年代戴望舒、卞之琳等人的中国式现代主义诗歌运动不谋而合,这些诗人就是到上世纪80年代才被命名的“九叶诗派”。“九叶诗派”因《九叶集》的出版而得名,收入杜运燮、郑敏、陈敬容、杭约赫以及辛笛、唐祈等人的诗,由袁可嘉先生作序, “九叶诗派”也因此成为中国现代十大诗派之一。1980年是《九叶集》出版的时代,是现在所有人怀念的时代,是被称为再也不回来的人文理想至高的年代。那时九叶诗人默默不做莲花,诗歌默默,诗人也默默,诗歌是汉语的,但诗人的身份却都是世界的。
  袁可嘉在新诗理论方面颇有建树。他在上世纪40年代提出的“新诗现代化”理论,针对当时诗坛的通病——政治感伤、说教倾向、概念化和标语口号化,提出了“新诗现代化” 的主张,要求新诗走现实、机智、象征相结合的道路。在诗艺上,他要求发挥形象思维的特点,追求知性和感性的融合,注重象征和联想,让幻想与现实渗透,强调继承与创新、民族传统与外来影响的结合。他力图在诗中表现诗歌的含蓄性、间接性、戏剧性,反对公式化、概念化的倾向。
  中国社科院美国文学研究所译审潘小松这样评价道:“袁先生的主张对‘九叶诗派’后期诗风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尤其在上世纪80年代,对青年人颇有影响,使我们对新诗有了更全面的理解。”
  然而随着他的离去,曾经名噪中国诗坛的“九叶”诗人已只余郑敏一片。
  
  诗要用心诠译
  
  他是为诗而生的,译诗是袁可嘉最钟爱的工作之一。美国诗人弗罗斯特曾说:“诗在翻译中丢失。”袁先生集翻译家、诗人和评论家于一身,似乎丢失得很少。文章开篇那首爱尔兰诗人叶芝的名作《当你老了》,包括冰心在内的诸多名家都曾尝试翻译,袁可嘉的版本是流传最广、最受读者喜爱的。
  翻译诗歌恐怕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把外国诗歌翻译成中文,到底有多少原汁原味的东西,真的很难说。如果不是加入自己的创作使之圆润饱满,别扭和误解更是随处可见了。诗歌是语言的极致,翻译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所谓“诗就是在翻译中失去的东西”,所谓诗歌翻译“只分坏和次坏两种”,真是生动、精辟而又无奈的说法。
  而袁先生一直认为:“文学翻译是一种很特殊的行业”,“一个好的文学翻译家应当是通晓母语和外语,熟悉中外历史文化,有较高创作才能和研究功夫的作家兼学者”。他本人便是这样“一个好的文学翻译家”,他让自己尽情地用心来诠释英文诗歌,细心雕琢,使译文在不打破原来的和谐基础上与原作风貌保持相似,因而,其译作简直可与原作媲美,可谓是一种再创造。
  诗人、翻译家屠岸一再赞叹袁可嘉的译作。“他翻译了叶芝和彭斯的许多诗,非常精准、得体。彭斯是位农民诗人,袁先生翻译他的作品,非常朴实到位。再看他翻译的叶芝的诗又是一种味道,而这所有的味道里都有袁可嘉的风格。”
  他的学生曾请教袁先生译诗的窍门,袁先生总结道:“译诗并没有什么特定的原则和标准,重要的就是忠实地把原文的精神、风格、内容传达过来。首先要明白是艺术性的翻译,不是技术性的,所以不是逐字逐句地译过来就算。”
  的确, 诗是浓缩,是雕塑,是传达感情的艺术,它含蓄、羞涩,需要一个贴心的人来呵护解读。然而,一首外文诗,尽管它原本生机勃然,但如果翻译得不好,它只能是一具木乃伊。因此,一位诗歌译者能否重新找回译诗中丢失的感情,使其“原汁原味”、惟妙惟肖,对其翻译的成功起着决定性作用。
  袁可嘉自1946年开始从事英美文学尤其是诗和文学批评的研究与编译工作,在这长达60余年的英美文学研究和翻译工作中,袁可嘉用心地为自己翻译的每一首外文诗描眉画眼,勾勒轮廓,使其有血有肉、惟妙惟肖。
  
  纪念诗的时代
  
  纪念袁可嘉先生,也是纪念一个逝去时代。这个时代里默默的绿叶给我们留下的,已经深深进入我们的语言之中。他写给我们的是汉语,但传达的声音却是世界的。他不仅打破了翻译次于原文的迷信,他还创造了世界诗人的身份,使得伟大的中文有了别样的美丽诗句。
  他是一位诗苑的导游,用心为读者传递诠释灵魂的艺术,先生毕生都在努力搭建这座中西诗学的桥梁,他的作品以及他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动,让中国人进一步地领略到世界文化的风采,推进了我国新诗的现代化进程;同时也让世界了解了中国,了解了中国的文化和民族情怀;对“促进文化繁荣、文学教育和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Profile|人物档案
  袁可嘉,诗人,翻译家。
  1921年生于浙江慈溪;
  1946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外语系,获文学士学位;
  1946—1950年任北京大学西语系助教;
  1951—1953年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毛泽东选集英译室翻译;
  1954—1956年任外文出版社英文部翻译;
  1957—1978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
  1979—1982年任副研究员兼研究生院外文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83—1990年任研究员、所学术委员、研究生院外文系教授;
  1991年退休,移居美国;
  2008年11月在美国纽约家中逝世,享年87岁。
  著有专著《西方现代派文学概论》、《现代派论英美诗论》、《论新诗现代化》、《半个世纪的脚印——袁可嘉诗文选》及编著《外国现代派作品选》等。
其他文献
“自悉尼取得2000年奥运的主办权后,这个城市就取得了一种特殊的地位,她将是新世纪最热门、最流行的代名词,事实上,悉尼也一直朝这个目标前进。当时的悉尼可以用‘一日千里’来形容她的蜕变。为了迎接千禧年的悉尼奥运,这个城市仿佛沉浸在一种亢奋的状态下,所有的时髦餐厅、个性酒吧、精品店、奥运纪念品专售店、豪华大饭店……以惊人的速度在悉尼港四周繁衍开来。2000年悉尼奥运会使悉尼的国际声望和知名度空前提高。
期刊
近日,香港苏富比“春拍”尘埃落定,作为市场动向“风向标”,苏富比的拍卖业绩直接牵动市场神经。此前,市场分析认为苏富比春拍或将延续2008年秋拍黯淡不佳的表现。但出乎意料,5天8个专场的拍卖活动人气火爆,苏富比交出了一份表现不俗的“成绩单”:近7亿港元的成交金额比预估总额高出1亿港元,超过70%的平均成交率也接近前两年市场高峰时期的数字。    成交率成交额普遍喜人    4月5日举行的“中国书画”
期刊
在美国待了16年,她在投行,因为最好的学生都在投行。  在雷曼倒闭前一年,她回到北京,因为老公在北京。  现在,当女强人的愿望越来越小,因为她觉得当一个女人更重要。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听听这个美丽女人的真诚讲述。    回国做个CFO    我不满16岁就去了美国,在美国待了16年。  最开始的工作,是在投行,就是2008年倒了的“著名”的雷曼公司。说实话我觉得特别可惜,雷曼有158年的历史,真
期刊
一个只当了12天的CEO,一场比亚视制作的电视剧肯定要好看无数倍的真人秀。    最近香港娱乐界的话题,肯定不是倪震和周慧敏,而是热闹了两个星期的亚视管理层的人事变动。一个只当了12天的CEO,一场比亚视制作的电视剧肯定要好看无数倍的真人秀。  原本的罗生门,执行主席说CEO辞职了,而CEO说没有,在大股东们的出面斡旋下,终于有了一个体面一点的结局:CEO变成了顾问。CEO下台,各方猜测原因很多,
期刊
有一件正常人都会做的事情,就是说话。但能把沟通做得好的人,几乎微乎其微。说话是容易的,沟通是困难的。大部分企业中都可能存在以下5个沟通误区中的某一种:  第一个误区是不沟通。造成这样情况的原因各种各样。有时是无意识的不沟通,例如上级认为这件事情是明摆着的,不需要再说了,而下属并不知道,也无法知道上级真正的意图。有时是有意识的不沟通,例如有些人故意隐瞒一些信息,以便给别人造成困难,给自己创造优势。有
期刊
荣智健坦言,有关外汇合同的签订未经过恰当的审批,而且其潜在的风险也未得到正确的评估。但从今年7月1日至10月17日,集团还是因此亏损8.07亿港元,而仍在生效的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若按市值计算亏损高达147亿港元。    矗立在香港维多利亚港边的“中信大厦”不再熠熠生辉。2008年10月的最后几天,一场金融风暴袭击了这座香港标志性建筑的主人——香港中信泰富集团,由于“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失败,这家
期刊
2008年,对于那些曾经入榜福布斯与胡润财富榜的华人富豪而言,是特殊的一年、艰难的一年,甚至是倒霉的一年。两岸三地及海外的华人企业家们或多或少都进入了自己的多事之秋。由于世界性经济局势的外部影响,今年以来,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前400位的财富总额减少了约45%。原先的富豪杨惠妍被刘永行替代,而中信泰富的荣智健和一度排名榜首的玖龙纸业的张茵甚至一路跌出了前40位。除财富缩水产生财富危机外,华人富豪的其
期刊
杨致远重出江湖本身就带有临危受命的悲情色彩。但是事实证明,杨致远除了在起初给员工们提供心灵上的安慰之外,并没有给公司的发展指出一条明路。虽然经济环境的恶化是导致杨致远无力施为的重要因素,但他在任期间未能对雅虎的发展指出明确的方向更是致命错误。    雅虎公司CEO杨致远宣布辞职。这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期待已久的必然结果。有分析人士说,杨致远重掌雅虎本身就是一个错误,也有人称,雅虎的困境并不是杨致远
期刊
在古代的中国,农历除夕与元旦是中国人一年中最快乐,最重要的日子。从祭祖、过年、迎春直到元宵,中国人积压了一年的奔波劳累全部被集中在这十五天的假期中进行释放。即使是底层的农户与手艺人,也会花上一个铜板买上一根红头绳或者一碟茴香豆来庆祝新年。  其实,所有关于春节的习俗都离不开一个“新”字。祭祖,是为了酬谢祖先对过去一年的保佑,祈求在新的一年中对后代的祝福;过年,是巴望着赶快辞去旧岁;迎春,是迎接新意
期刊
她是上帝的宠儿,“美貌、财富、智慧”——人人都梦想拥有的一切美好事物都集于她一身,令人艳羡的不仅仅是她的成功,或许更多是因为她的梦想绽放在花季。      2008年12月14日下午两点,上海新世界丽笙大酒店的咖啡厅,我们选择在窗边的咖啡桌坐了下来,一抹冬日的阳光,静静地洒在她的身上,让她更显得楚楚动人。眼前这位笑容甜美,优雅娴静的女孩子就是叱咤商坛、横跨东南亚的企业集团的董事长——董思阳,她不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