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PCR在病毒检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来源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beig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数字PCR (digital PCR, dPCR)作为一种新兴的核酸扩增检测技术对比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qPCR)以其不需要建立标准曲线,"单分子模板扩增"绝对定量,对影响PCR效率的抑制物不敏感,优异的检测灵敏性、特异性和极强的重复性以及现有的商业化平台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病毒学研究领域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对数字PCR在病毒检测中的应用优势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详细综述。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分析质子泵抑制剂(PPI)诊断性治疗反流性咽喉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接诊的74例疑似反流性咽喉炎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1例患者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诊断性治疗,对照组43例患者给予清热解毒类咽喉炎药物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方案的症状积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31例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对哮喘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接诊的102例哮喘患者纳入到随机对照试验中。根据有无发生胃食管反流将10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57例)。其中利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45例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明显差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食管反流发生后会加重哮喘患者病情
目的分析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现状,为狂犬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17年3月份至2018年2月份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1 019例狂犬病暴露者处置登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019例狂犬病暴露者中,男女性别比为0.90∶1,年龄在26~46岁最多,占46.5%,暴露人群高峰(46.9%)在6~9月份。致伤动物犬伤占63.3%,猫伤占36.7%;致伤部位以手部最多,占55.1
目的在原核细胞中表达并纯化HIV相关脑病(HIV-associated dementia,HAD)患者基底核(basal ganglia,BG)来源HIV-1 Tat蛋白,研究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活性的影响。方法以本室保存的重组质粒pGEX-KG-tat为模板扩增tat,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32a-t
目的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在三价疫苗中新增一个谱系的B型血凝素抗原,单向免疫扩散法(single radial immunodiffusion, SRID)是否能准确测定四价疫苗中两种谱系的B型血凝素抗原含量。方法采用江苏金迪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运用SRID进行测定。结果在正常检测范围内(10~40 μg/ml)比较标准品抗原对照、单价样品、B1+B2单价样品的血凝素测定值
目的监测分析2016—2017年苏州市第五波H7N9禽流感疫情中病毒分子流行特征,为本地区H7N9流感病毒感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疑似急重症呼吸道感染病例咽拭子标本并提取病毒核酸,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方法检测甲/乙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标本继续进行各亚型分型检测(H1N1,H3N2,H5N1)。H7N9阳性标本进一步进行病毒分离和血凝素HA基因测序分析。
目的分析2011—2017年上海市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RV)野毒流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择2011—2017年上海市报告疑似麻疹/风疹病例中经实验室诊断排除麻疹,确定为风疹病例所对应的咽拭子标本进行RV分离,用一步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扩增病毒E1基因,扩增产
目的建立猴痘病毒感染血清IgG抗体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合成的猴痘病毒B21R蛋白上的2条混合多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猴痘病毒感染人血清IgG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选取正常成人血清、无关病毒感染血清和猴痘病毒感染者血清标本对多肽抗原特异性进行评价,并优化反应参数。结果猴痘病毒B21R蛋白上的二肽混合抗原与正常血清和无关病毒感染血清均无明显交叉反应,具有较好的抗原特异性。经优化后,混合二肽抗原的最佳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儿童常见的急性传染病。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EV71)是HFMD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在我国HFMD的发病率较高,主要感染对象是婴幼儿,EV71感染也是目前导致HFMD重症患儿的最主要的病原体。我国于2008年5月2日将HFMD列为丙类法定传染病。HFMD的致病机理尚未明确,目前还未研发出能够有效治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