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_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背景,以一幅新中国经济增长率曲线图为教学主线,通过读图学史、依图问史、以图证史三个步骤,将历史事件具象化,引导学生整体感知经济发展变化规律,深层认识中国经济发展的周期性和阶段特征,思考对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历史教学 图表资料 新中国经济增长
  图表史料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起着“以图代文”和“无文之史”的作用。正如清朝阮葵生在《茶余客话》卷十中所说:“古人左图右史,不独攷镜易明,且便于记览也。”因此,历史教学应该充分利用图表史料,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涵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篇章。从纵向视角看,近70年的经济增长,超过了中国以往任何历史时期。当然,这一增长并非呈直线、稳步上升态势,而是在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中走向高质量发展的。70年的经济发展历程中,前30年处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时期,后40年处于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这一发展历程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的众多史实。如果不能对此进行具象化、可视化的解读,学生会难以理解。我在“新中国经济增长”这一专题教学中,选用了一幅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中国经济增长率曲线图(1953—2006年)》(见下页图1),利用曲线统计图的数量属性、变化趋势和规律,帮助学生直观认识和理解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中的阶段特征与发展趋势,引导学生从中得出有益于新时代经济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第一步:读图学史,整体感知经济发展变化规律
  对于图表史料,要引导学生先阅读表层信息,如图表标题、横轴和纵轴等,明确图表要素。图1中,图名为《中国经济增长率曲线图》,纵轴为经济增长率,横轴为数据统计年份和经济增长波动曲线,数据统计时间为1953—2006年。
  进一步读图,学生可以发现,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经济增长波动幅度大、频率快;80年代,经济波动性较小;90年代后,经济持续、平稳、高速增长。具体表现为:从1953年起,1956年、1958年、1964年、1970年、1975年和1978年经济增长速度均为峰值,最高增速超过或接近15.7%,增长速度非常惊人。而1954年、1957年、1961年、1967年、1972年和1976年的经济增长却跌入低谷;1978年前的经济增长率激烈振荡。据此可以得出结论: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上升—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周期性波动;忽高忽低、大起大落是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
  改革开放后,虽然中国经济也出现了“几起几落”,但这一时期波动幅度明显变小,经济发展总体相对平缓,没有明显的大起大落,更没有出现经济负增长现象。从2000年开始,我国经济发展呈现显著的新特点,即经济波动的上升周期(2000—2006年)大大延长,经济在上升阶段持续、平稳地高位运行,连续7年经济增长率都在8%左右。而在此前的多个周期中,上升阶段一般只持续1—2年。这充分表明,中国经济波动周期出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从未有过的良性变化。
  第二步:依图问史,深层认识新中国经济发展的周期性和阶段特征
  在学生整体感知经济发展变化规律后,我抛出两个问题——
  问题1:改革开放前,导致中国经济大起大落、频繁振荡的主要事件有哪些?
  问题2:改革开放后,促使中国经济由小幅振荡到持续增长的主要事件有哪些?
  对于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经济发展两大显著特征进行深层次的史实挖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在我的引导下,学生联系教材所学,找到以下史实依据:
  1953—1978年,中国经济频繁激烈振荡,其中,相关史实有:1953年,“一五”计划掀起经济建设热潮;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會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建设热情,使得这三个年份的经济增长率处于峰值。但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严重的自然灾害,造成了1959—1961年国民经济的大衰退;1961年,国民经济开始全面调整,中央提出并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国民经济增长率开始上升;1964年,经济形势明显好转;但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导致工农业生产又遭到严重破坏;为了消除“文革”对经济造成的冲击,周恩来、邓小平先后主持中央工作,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与此同时,中美、中日关系改善,为中国经济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促使1973年和1975年的经济明显回升。
  1979—2006年,国民经济发展起初略有起伏,但后期呈现持续平稳增长的态势。结合所学,可知其原因有:1978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对内逐步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外逐步扩大开放,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1982年,十二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建设热情;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出现了城乡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1992年,邓小平南方视察讲话,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们思想日益解放,改革步伐加快,中国经济进入稳定高速增长时期;1997年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和1998年的特大自然灾害,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损失,使得1999年的经济增速位于低谷;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力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21世纪,国家采取积极宏观调控政策,改变了自1993年以来经济连续下降的局面,使经济发展出现了持续平稳增长的态势。
  依图问史,首先要让学生按照相关峰谷年份寻找史实依据,印证图上结论,初步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在寻找史实的过程中,学生需打破教材的专题顺序,整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等领域的史实,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对相关史实进行理解和判断。这有利于学生建构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
  第三步:以图证史,思考对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有益启示
  结合对以上问题的探索,我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图中发展特征对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有益启示,从而放大图片史料的价值和意义。
  在探究式讨论后,学生认识到以下重要经验和启示:新时代的经济发展,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经济发展提供根本保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持创新发展理念,不断引领发展迈上新台阶;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动力,同时,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发展奇迹。
  参考文献:
  [1] 苏星.新中国经济史[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
  [2] 汪海波.新中国发展经济的伟大成就——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9(3).
  [3] 胡鞍钢.中国经济波动报告[J].中外管理导报,1995(2).
  [4] 姚武华,高德步.中国新时代经济增长的动力定位——基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经验的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9(1).
  [5] 陈乐一,李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历次经济波动分析[J].商业时代,2014(27).
其他文献
摘要:《评价体系》与《课程标准》密切关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课程标准》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做了详细的说明,二是将《课程标准》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目标做了具体的呈现,三是把《課程标准》中的学科核心素养水平转变为可操作的测量指标,四是为《课程标准》中的学科核心素养在评价和教学中的落实提供了具体的方法。《评价体系》对历史学科育人的作用有:指明历史学科育人的目标,明确历史学科育人的内容,创新历史学科
期刊
摘要:自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语用题不断变化。梳理、理解高考语用题的命题变化,会对语用题命制的发展有宏观的审视,更好地把握命题趋向。近年来,新课标对语用题的命制具有强有力的指导作用,这给教学带来的启示是:要注重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的持续性,融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发展于阅读教学中,提升训练的能力层次,选取多样的文本材料进行训练。  关键词:高考;语言文字运用;新课标理念  学科课程标准一经问世,就
期刊
摘要:以苏科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2章第1节“二次根式”为例,谈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情境”的教学解读之道:可以借助数学现实、数学关联、数学类比、数学归纳、数学整体等解读。  关键词:教材解读;數学情境;二次根式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现行教材的编写,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都会设置问题情境
期刊
摘要:近年高考试卷中古代诗文的选料、命题方向、考查路径均观照传统文化:以历代先贤为楷模,秉承“立德树人”的精神引领;以逻辑推理为方向,促进传统文化的理解传承;以文本评价为路径,凸显经典作品的文化贡献;以试题形式为支点,激活传统文化的考查形式。  关键词:高考;古代诗文阅读;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相对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统称,具体地说,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
期刊
摘要:“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教学通常采用直接告知结论(至少是直接提示方法)的方式。实际上,这一内容的教学能够采用引导探究结论(推导公式)的方式:引导学生基于类比思想,根据推导圆的周长公式的方法,想到“水平等角或等距切割成若干层‘小圆片’,近似看作圆台或圆柱求侧面积或体积和,再考察极限逼近准确值”的方法;运用数学软件,处理推导过程中具体而复杂的计算。  关键词:类比思想;数学软件;探究教学;球的
期刊
摘要:从2021高考全国甲卷、全国乙卷和新高考Ⅰ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观题来看,试题的情境化设计既兼顾了思想性,也体现了交互性,但其任务设计还应更好地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辨能力,指向生活体验。在教学中,教师要吸纳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新方法;依托教材,注重知识储备和个人体验的融合;研究典题,学习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  关键词: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情境化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
期刊
摘要:“汉字汉语专题研讨”任务群的教学以任务的形式实施。任务一要求学生阅读经典文选,提高学生对汉字的理性认识,为后续学习任务的开展打下基础。任务二要求学生参考《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和汉典网,完成汉字的家族式梳理,初步探究汉字背后的文化信息。任务三要求学生在家族式梳理的基础上,具体考察一个字的发展,深入探究其中的文化信息。  关键词:汉字汉语专题研讨;任务群;家族式梳理;文化信息;思维方式  “汉字汉
期刊
摘要:物理学科中的大概念,可以是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物理观念,也可以是在单元整体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及思维的集中反映。以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声现象》单元为例,说明大概念统领的物理教学思路:分析单元知识,提取大概念,明确大概念发展路径;依循发展路径,设置驱动任务,开展探究活动。  关键词:大概念;声能;《声现象》;共振  大概念(big idea),原意为大创意,是指将品牌的核心价值以最能打动
期刊
摘要:近年来,微专题教学已经成为大家广泛认同的高三数学二轮复习的一种有效课型。以高三数学二轮复习课《求圆锥曲线的离心率范围问题》的设计为例,说明微专题教学应该注意选题的针对性,选取高考热点、难点;注意认知的基础性,梳理知识和方法;注意方法的明确性,构建解决一类问题的“路线图”;注意思维的灵活性,拓展问题类型,克服思维定式。  关键词:高三数学二轮复习微专题教学《求圆锥曲线的离心率范围问题》  所谓
期刊
摘要:《圆锥曲线的离心率问题》高三复习课教学,可从一些直接或稍有变化地运用离心率定義或公式就能解决的简单题目出发,让学生回顾、熟悉解决这类问题最基本的知识与方法,较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再设计几道基于焦点三角形条件的典型题目,并通过变式串联,层层递进,让学生深入研究这一类重要的子问题,并对每一道题目多角度地思考,获得多种解法;再做比较与总结,从而既掌握通性通法,又学会特殊技巧,能灵活分析同类问题,恰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