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钟为谁而鸣

来源 :党史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stdzi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告席上的东条英机
  
  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中,日本军国主义的血腥内幕越来越多地被揭露出来,其独霸亚洲、统治世界的阴谋正一点点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随着对太平洋战争阶段的审理开始,法庭进入了庭审中的最后一个高潮:那个自杀未遂的日本军国主义头子、战争元凶东条英机被推向被告前台。
  
  从1946年9月开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检察方面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分别就日德意三国结盟、日本对法属亚洲殖民地的侵略、日本对苏联的侵略野心和3次试探性进攻、日军偷袭珍珠港并发动太平洋战争提出证据。在这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历史事件中,核心是日本如何处心积虑偷袭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而导致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的主要背景,就是德国、日本和意大利三国彼此结成的战略联盟。
  检察官塔培纳指控包括东条英机在内的19名被告对德、意、日三国结盟和发动太平洋战争负有责任。
  这个曾经十分著名的三国同盟究竟是什么时候缔结的?德、意、日这三个国家为什么要缔结这样一个具有明显军事意义的条约呢?早在1936年,广田弘毅内阁就把“向南方海洋发展”确定为基本国策的一部分,而南进就势必要和英、美等国的利益发生冲突。1936年10月,墨索里尼的女婿、意大利外交部长齐亚诺访问柏林,德国与意大利签订了一个秘密的议定书,约定在所有重要问题上采取共同方针并进行军事合作。墨索里尼宣称,新时代已经到来,罗马和柏林的垂直线不是壁垒而是轴心。同年11月,出于独霸亚洲的设想,日本与德国签署了谋求共同利益的《反共产国际条约》。
  一年后,意大利加入这个条约,形成军事同盟,史称“轴心国”。从表面看,这是个反对共产主义的条约,但实际上,这是日、德、意三国打算瓜分世界的合作协议。两年后,日本外相松冈洋佑前往柏林签订《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再次强化了这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关系。日本和德国、意大利就这样捆绑在同一辆隆隆作响的战车上,加快了妄图征服世界的步伐。
  1940年春夏之际,纳粹德国以“闪击战”的方式横扫西欧,荷兰、法国相继投降,英军退守英伦三岛,日本当局认为这是他们向南推进,夺取英、法、荷在东南亚的殖民地,攫取战略资源的大好时机。于是,日本朝野上下爆发“不要耽误了末班车”的阵阵叫嚣。就在《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签订的两个月前,日本内阁就通过了《基本国策纲要》,决心推行“南进”战略,切断国际援助中国抗战的交通线,力争尽早结束在中国的战争,同时夺取英、法、美、荷等国在亚洲的殖民地,完全控制亚洲的经济资源。日本军国主义政府认为,要实现统治整个亚洲的梦想,进而称霸世界,那么,迟早有一天他们是要和太平洋彼岸的那个国家摊牌的,那个国家就是美国。那时,美国对日本的政策也越来越强硬,比如对它的限制、禁运,对战略物资出口的管制等。日本当局感到不铤而走险打一仗,下面的日子更难过。
  1941年10月,东条英机受命组阁,这标志着日本军国主义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刚刚上台的东条英机再次拒绝了美国提出的敦促日本从中国撤兵的要求。两个月后,1941年12月8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对驻扎在珍珠港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实施突然打击,太平洋战争揭开序幕。1个小时以后,日本向美、英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随之进入新阶段,交战规模也达到高峰。日军兵分五路,向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香港和关岛进军。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理迎来了一个新高潮,美国人摩拳擦掌,他们要一笔笔清算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发动太平洋战争的罪行。
  美国检察方面全力以赴地在法庭上证明:日本对美国的战争行动是蓄谋已久的,他们发动太平洋战争是违反国际法的犯罪,是不宣而战。
  
  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死了,只有东条英机是这次大战的最高责任者,也是惟一能说明挑起战争真相的人。法庭笼罩在紧张的气氛中,东条英机自己也知道,这是他最后的机会。
  
  1947年12月26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开始对东条英机进行审理。
  东条英机出生在东京,他的父亲是日本军界的著名战术家。东条英机自幼的家教据说很严格,少年从军,性格谨慎,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日俄战争爆发后,他随日军第15师团侵入中国东北,这是他用武力同世界打交道的开始。1928年东条英机担任日本陆军省整备局动员课课长。就在这个时期,他和坂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等人参加了日本陆军内的秘密法西斯组织“一夕会”,成为日本军队内的“统制派”首领之一。
  自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开始审判以来,舆论一致认为,预计一定会被判处死刑的战犯只有东条英机一人。作为燃起太平洋战火的最大责任者,东条英机可谓千夫所指,就连关押在巢鸭监狱的其他战犯都不想接近他。监狱中的东条英机孤家寡人,只好把全部的精力花在写口供书上。
  1947年12月26日下午,东条英机的辩护人清濑一郎仍旧穿着高腰军靴开始为被告作开头陈述,他声明,除了东条英机自己作证外,辩护方面不打算请任何其他证人出庭作证,也不打算提出任何证据。清濑一郎在开头的陈述中概括了口供书的要点,完全否定了大东亚战争的侵略性质。清濑一郎进一步强调说,不要忽视了口供书中所主张的,即二战中的日本政策不是侵略,而是为了各民族的独立,为了使各民族从殖民地中解放出来。清濑一郎的嚣张气焰让人难以忍受。更有甚者,清濑一郎居然在这份冗长的口供书封面上,偷偷摸摸擅自加上了“此乃一历史文件也”的字样。
  法庭发现了清濑一郎的手脚,卫勃当庭严厉斥责他说:“何以见得这是一篇历史文件?就这样一篇东西,还配称作历史文件吗?!”但是,尽管如此,法庭为了维持公平审判的原则,并没有做过多干涉。
  接着,法庭传唤被告东条英机。在例行公事的宣誓后,东条英机开始朗读他的口供书。这份口供书长达220页,4易其稿,弥漫着一股日本记者形容的“东条腔调”。口供书朗读了3天,除了开头部分是他自己朗读之外,其余的由美国辩护律师布鲁韦特代为宣读。
  口供书主要内容是东条英机为自己和日本军国主义辩护,他在口供书中说:日本并没有预先计划、准备对英、美发动战争;发动太平洋战争是迫不得已的自卫行动;推行大东亚共荣圈是根据亚洲各民族意愿做出的,不是侵略,是解放;至于掠夺这些被侵略国家的资源,虐待这些国家的人民是战争的需要;所谓“军阀”是不存在的;天皇对于开战没有责任;日本的战争没有违反国际法,做梦也没想到由战胜者进行审判;等等。
  东条英机的口供书立刻遭到国内外的批判、攻击。美国的《纽约时报》斥责东条的自卫战争论是强盗理论。从东条英机为自己辩护的口供书里,人们看到了一个坚持军国主义极端立场的顽固形象。
  1947年的最后一天,引人注目的首席检察官季南的反驳盘问开始了。
  季南:被告东条!我对你不叫大将,这你也知道,因为日本已经没有陆军了。
  你这份宣誓口供书的目的,到底是在作证呢,还是想在法庭上发表你的议论?你的目的是想说明你自己无罪呢,还是为了向日本国民宣传过去的帝国主义、军国主义?
  你是不是说,日军对美国及其他西欧各国的进攻,理由是这些国家妨碍了你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计划”?是不是说,这是你们发动战争正当化的一个理由?
  东条说:是原因,但不是直接的原因。
  季南问:在这些战争开始前,你的意图是建立大东亚新秩序,你承认吗?
  东条说:当然,作为一个国家的理想,我一直在考虑建设大东亚的事情,但我想尽可能用和平的方法去实现它。
  季南问:那么,被告一面以强大的兵力全面占领中国领土,一面进行中日之间的和平交涉,难道这不矛盾吗?
  东条摇头说:并不矛盾。
  季南追问道:你是否考虑过侵略满洲的后果,那将引起中国的反日情绪。
  东条回答说:中国对日本的反感,早就有了,而日本绝对没有侵略满洲的行为。
  季南通过盘问,把侵略者的荒唐逻辑暴露无余。接着,季南就太平洋战争开始盘问。他的第一个问题是:东条英机为什么在出任内阁总理的时候要兼任陆军大臣?
  季南:你知道自己被选为陆军大臣的理由吗?
  东条英机:你是说过程吗?这我不清楚。我是由陆军三长官推荐,而被提名为陆军大臣候选人的。
  季南:据我了解,你对自己当选为陆军大臣感到很吃惊,是那样吗?
  东条英机:我对此既感到吃惊,又不感到吃惊。
  季南:你的回答让人觉得很暧昧,一个人能同时感到吃惊和不吃惊吗?请你再说明一下。
  东条英机:我认为作为一个军人,必须尽自己的全力,因而,也就没有考虑吃惊与不吃惊。再简单一点儿说,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性。
  东条英机试图推卸自己在战争中的责任,但季南的提问也越来越尖锐,终于把盘问的重点引向日本和美国在开战前的谈判上。日本在对美国开战前的最后两个月里,频频召开高层会议,阴谋策划发动太平洋战争。为了和美国周旋,他们制定了两套最后的谈判方案:《甲案》和《乙案》。
  日本制定的《甲案》和《乙案》究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首席检察官季南要抓住《甲案》和《乙案》不放?自1931年日本发动对中国东北地区的侵略开始,特别是德、意、日三国结成同盟后,美、日矛盾极度尖锐化。美国逐步限制对日本的战略物资出口,向日本施加了强大的经济压力。为了各自的利益,两国之间的外交谈判时断时续。美国坚持主张日本必须从中国撤军和不对东南亚各国诉诸武力,限制日本在三国同盟中所尽的义务;而日本则坚持主张美国必须承认汪伪政权,承认日本占领中国的既成事实,保留对东南亚各国和在太平洋地区诉诸武力的权力。双方谈判陷入僵局。1941年10月,对美强硬派的东条英机上台执政,日本加紧了战争准备。在他上台的第5天,日本政府在大本营连续召开联席会议,讨论了对美国的开战时机、日美谈判期限和备战情况,拟定了《帝国国策实施要领》。
  11月5日,日本政府的御前会议通过了这个《要领》。《要领》规定,为建设大东亚新秩序,决心对美国、英国、荷兰开战,发动武装进攻的时间定在12月初。但如果在12月1日午夜零点以前对美国谈判取得成功,则立刻终止发动武装进攻。为此,这次会议还准备了和美国政府谈判的最后方案,这个最后方案中包含了两个方案,这就是所谓的《甲案》和《乙案》。
  《甲案》的主要内容是:日本军队有条件地从中国华南地区撤军,但至少25年之内不会从中国华北、内蒙古以及海南岛撤军;日本坚持履行三国同盟条约。《乙案》是《甲案》谈不成时的替代方案,即抛开中日战争、三国同盟等实质性问题不谈,只允诺不在西南太平洋地区实行武力扩张。为了麻痹美国,东条英机指示外相东乡茂德,要把谈判坚持到日本对美国开战的最后一刻。11月6日,东条英机还加派前日本驻德国大使来栖前往美国协助进行谈判,造成日本非常重视日美谈判的假象。
  11月7日,日本大使向美国递交了《甲案》。第二天,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命令攻击珍珠港的机动部队集结待命。此时,战争已是箭在弦上,一触即发。11月14日,美国国务卿赫尔正式拒绝了日本的《甲案》。6天后,日本大使向赫尔递交《乙案》。《乙案》同样遭到美国政府的拒绝。东条英机的判断是,美国已经作好了战争准备,因此必须马上偷袭珍珠港。但为了取得偷袭的最佳效果,谈判仍旧继续进行。
  季南继续盘问东条英机。
  季南:你的内阁反复讨论的结果,这个《甲案》和《乙案》是基于政府、大本营的一致意见,决定了日美谈判的对策。
  东条英机:你们国家……
  季南:我的提问还未结束,请等一下,你说“请注意本次谈判是最后的谈判,我方的对策是名副其实的最后方案”,你还记得这句话吗?
  东条英机:记得很清楚。
  季南:我问的是这个《甲案》、《乙案》是否是日本大使向美国政府提出的最后方案。
  东条英机:那应该如您所说吧。不过外交是有对手的,根据对手的做法再改变做法,这里边是有余地的。
  季南:请给证人看法庭证据2962号。东条先生,第二天(1941年11月5日)东乡外相没有向野村大使发下面的电报吗?电报说:“上述方案不可能达成妥协时,作为最后的对策,准备出示乙案,因此希望火速通报美国方面对甲案的态度。提出乙案时须预先请示。”这个电报是东乡外务大臣根据你的训令发出的吗?
  东条英机:不是我的命令,传达的是政府的意思。
  在法庭上,东条英机极力想摆脱他下令发动太平洋战争的责任,所以他才诡辩说这是政府的意思。而季南之所以抓住东乡茂德11月5日发出的电报不放,就是因为,正是在那一天,东条英机已经明确无误地确定了内阁总方针:如果这最后两个方案都谈不成,日本就要和美国开战。
  季南通过盘问,达到了他的目的,那就是: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在东条英机主持下,已经决意要阴谋发动太平洋战争了,而利用《甲案》和《乙案》的谈判,完全是个幌子。东条英机正是发动太平洋战争的罪魁祸首。
  
  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理过程中,日本天皇裕仁的确是一个法庭无法绕开的焦点人物。但在卫勃直接讯问东条英机的第二天,卫勃正式宣布,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不起诉日本天皇裕仁。
  
  在法庭上,检察方面和辩护方面围绕着一个焦点展开激烈争论。
  检察官席根斯指控日本违反国际法,不宣而战,实施了对珍珠港美国海军的偷袭。席根斯辛辣地说:日本非常狡猾,一面和美国进行谈判,一面进行战争准备;已经决心开战,却又要装模作样地维持太平洋的和平。席根斯还引用了日本内阁的大量文件证明,日本是蓄意进行对美国的偷袭。
  1941年12月1日,日本御前会议确定对美作战日期为华盛顿时间12月7日。但为了掩护对美国海军的偷袭计划,12月1日以后,日本仍然没有中断谈判,也不对美国发出最后通牒和宣战书,而是等到12月8日,日军飞机轰炸珍珠港1小时零10分钟之后,才由日本驻美大使野村和来栖特使向美国国务卿赫尔递交了日本政府宣布终止谈判和对美宣战的照会。当美国国务卿赫尔接到这份宣战照会的时候,他刚刚得知珍珠港已陷入一片火海之中。赫尔对日本的两个大使说:“在我五十多年的公职生涯中,从来不曾看过如此恬不知耻、充满虚伪与歪曲的文书;也不曾想到在此世界上竟然有如此谎话连篇的国家。”
  但在法庭上,东条英机的辩护律师布列尼克认为,日本海军对珍珠港的攻击“并非偷袭”。这时候,日本辩护团突然组织了一次凌厉的反击,使出杀手锏,让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检察官们大吃一惊:为日本人作证的,竟是美国陆军部作战局军事谍报部远东科科长布拉顿上校。
  1941年日本与美国开战时布拉顿上校正在华盛顿,他的任务是负责截收、解读、破译日本外交电报。布拉顿上校作证说,12月6日,也就是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前一天,日本在向它驻美国大使馆拍发那份宣战电报的时候,美国陆军部作战局军事谍报部远东科从头至尾都截获了。那个电报很长,一共有14个部分,特别是最重要的第14部分,也就是向美国政府宣布终止谈判的最后通牒,远东科截获的时间,要比日本大使递交给国务卿赫尔的时间明显早得多。
  布拉顿上校的作证起初使检察官们变得鸦雀无声,没有人进行反驳。但是,检察官们很快就找到了反击的目标:那就是,无论如何,日本驻美国大使递交那份电报的时间是在日军偷袭珍珠港一个小时以后。这是铁一般的事实,没人可以否认。
  而且,在日本联合舰队偷袭珍珠港4个小时以后,日本大本营才通过电台宣布,“帝国陆海军于今天凌晨于西太平洋与英美军进入了战争状态”。华盛顿时间晚上9点40分,日本电台播发了日本天皇裕仁的宣战诏书。
  季南突然就日本天皇是否知道日本舰队准备攻击珍珠港对东条英机进行质问。
  季南问:你已经在法庭说过,日本天皇爱和平,这对吗?
  东条说:当然对。
  季南问:那么你还说,日本臣民谁都不会不听天皇的命令,这对吗?
  东条说:我说的是我作为一个国民的感情,这和天皇的责任不是一个问题。
  季南问:但你实际上不是对美、英、荷开战了吗?
  东条说:我的内阁决定了战争。
  季南问:那场战争不打不行,裕仁天皇的意思是打吗?
  东条停顿了一下,说:也许意思正相反,总之事实上是在我的建议、统帅部其他负责人的建议下,天皇勉强同意了。而且天皇爱好和平,在最后一刻仍抱着和平希望。
  1月7日上午,卫勃开始代表法官亲自讯问东条英机。
  卫勃问:是谁最后就开战问题向天皇进言的?除了你之外还有谁向天皇建议对英美开战的?
  东条紧张地歪了歪脑袋:我和日军参谋总长杉山元和军令部总长永野修身最后决定去见天皇。我和两位总长说,为了保证日本生存,简单地说,除了战争之外,没有别的活路。于是天皇接受了建议。
  卫勃突然终止了讯问。于是,世界各地的舆论纷纷做出猜测,认为盟军政策将要出现重大变化,日本天皇有可能受到审判。
  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理过程中,日本天皇裕仁的确是一个法庭无法绕开的焦点人物。但是,在卫勃直接讯问东条英机的第二天,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开庭后,卫勃正式宣布,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不起诉日本天皇裕仁。至于在上一天晚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从现存的史料中无法找到答案。
  这是个迄今无人破解的谜团。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从一开始就确定了一个方针,那就是,不起诉日本天皇裕仁,这是得到美国政府支持的,所以,法庭检察方面和辩护方面通常都在这个问题上保持一致,即对于裕仁天皇的评价不置一词。但是,作为首席检察官的季南和作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长的卫勃,就他们个人的政治观点来看,他们是主张要把日本天皇推上历史审判台的,这从他们陆陆续续发表的谈话里可以清晰地看出来。所以有研究日本史的学者推测,季南和卫勃就是要故意在审判进行到最关键的时刻,把矛盾引向日本天皇,但他们也知道,如果继续下去,将得不到美国政府的任何支持,所以也就及时收场了。
  从开始到结束,东条英机不惜一切代价掩护天皇。这也是战后日本政府和日本战犯以及战犯辩护团从一开始就确定的最高辩护方针。
  1948年1月7日,对东条英机的审讯结束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最终认定,被告东条英机自1937年出任日本关东军参谋长以后,在他参与的所有战争阴谋中,他都是主谋之一。
  法庭判定他有罪。
  (待续)
其他文献
以某钢厂连铸浊水循环系统为背景,重点介绍了S7-400通过现场总线对多变频器远程控制的实现,详细论述了STEP7编程环境下,利用DPWR_DAT和DPRD_DAT功能模块进行远程DP子站中连续
陈述了和谐校园文化的内涵,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在建构和谐校园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对如何实施和谐校园文化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