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

来源 :时代金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rple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使市场经济体制取代了计划经济体制,而事业单位的改革也经历了一场“双向运动”。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经济利益的急切追逐,一些事业单位日益演变成半事业的盈利性机构,其拥有的国有资产更是成为自己谋取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工具。它们的收入来源不仅有政府预算,而且还有大部分的服务性收费。在市场经济化过程中,公众开始要求事业单位服务“去商品化”,回归其本身拥有的服务公益性这一本质属性。
  事业单位如何实现“去商品化”?加强预算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当属最有力的工具。预算和资产管理机制可以约束和控制事业单位公共资源的投向,使资产和资金能投入到公共项目和公共服务,实现事业单位服务的公益性。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含义、特点及目标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含义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指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和相关的财务制度的规定,事业单位有计划、有安排地管理好资产和资金(主要是筹集、分配和运用三种方式),对本单位的财务活动进行审查和管理,从而有效地调节单位内外部各种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主要包括资产管理、负债管理、收支管理、财务分析和财务报告等。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有:其一,紧缩经费、监管收入。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用工作不在资金筹集方面,而在于资金运用方面。加强收支管理和资产管理,使有限的经费得到最大响度地利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其二,严格制度、规范管理。众所周知,政府采购的“阳光工程”,会计核算中心的代理记账和预算外的“收支两条线”,两者的运转是通过市场来严格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供给和资金流动,以优化收支结构;继续深化推进财政体制改革,是加强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手段。其三,贫富悬殊、缺乏审核。当前,事业单位的收入来源差别巨大,有的属于财政预算范畴,自己通过服务性收费也有一定的收入来源,从而收入比较丰厚,比较稳定;而有的事业单位仅靠财政拨款,有时拨款还迟迟不能到位,也没有其他收入,经费比较紧张。事业单位的资金和收入差距悬殊,导致了社会公益服务的短缺。对于事业单位的开支,虽然财政部有明确严格的规定,但是这些规定仅仅涉及到员工工资,对其他开支并未有明确的审核和规定。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目标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目标主要有投资管理、筹资管理和成本管理等三大目标。投资管理目标是较低的投资风险和成本,获得较大的投资收益,事业单位投资是指事业单位对资金的使用和投放,不仅包括事业单位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还包括对外长期股权投资等;筹资管理目标是旨在通过选择较低的筹集风险和较少的筹资成本,来获取较多的资金;成本管理目标是以较低的工作服务成本,取得最大的事业绩效。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这两大方面:
  (一)预算编制不规范,预算监管不到位
  当前,事业单位尚未认识到预算编制对自身的重要性,出现了编制不规范、编制时间仓促、编制方法不科学甚至一味弄虚作假等一些重大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对于财务预算管理的相关规定可知,在编制财政预算前,事业单位必需严格按照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任务,认真编制财务分析和财务报告。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事业单位往往是出于完成任务的目的,而不是为了加强和完善预算管理,从而导致预算与后期的结算常常出现差别较大的问题,使经费超支,无法提供应有的服务和建设。此外,由于对预算编制的认识不到位,造成编制预算所需要的时间比较紧促,致使预算缺乏科学性和精确性及严密性。为了应对此问题,一些事业单位通常是采取上年基数自然加增长的方式来编制预算,但这也造成了某些单位一味片面追求资金总数,采取高标准的预算编制方式,致使很大部分资金被浪费掉,资金没有用到真正需要提供公共服务的地方,出现重复建设的现象。
  另外,事业单位对于如何管理好、使用好资金问题没有给予足够重视,而是侧重于如何才能筹集到更多的项目资金,以至于出现了成本控制未落实、预算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对于项目建设经费的投入和产出关系,也没有严格的监管制度,一些单位常常是把资金投进去就不再负责和处理后期工作了,造成了资产的无形流失和变相流失。
  例如:有些领导没有按照预算安排来使用资金,而是随意答应资金的批复,结果通常导致出现预算变更频繁,预算执行力不强的问题。另外,有的预算单位在资金使用过程中支出控制不严,超支浪费现象严重,超标购买小汽车、公款旅游、公款吃喝、公款进行高档消费,致使单位的会议费、招待费、车辆燃修费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政府部门的公众形象。
  此外,有的预算单位在项目支出资金管理使用中,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定不清,用项目支出来弥补基本支出经费的不足,用于维持日常公用支出,没有做到专款专用;有的预算单位在项目资金使用过程中,没有树立讲求经济效益的理财理念,重拨款而轻管理,重预算审核而轻效果,对项目资金实际使用绩效缺乏有效地监督和考核。在预算执行评价上,由于没有建立相应的跟踪、分析和评价制度,对各部门的预算经费和资金的使用效果难以做出正确完整的分析评价。不少单位年终决算与年初预算偏差很大,根本反映不出预算的执行情况,无法体现预算的计划作用。
  (二)资产管理不严格,资产使用效率低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也称事业单位的国有(公共)财产,是指关于事业单位所使用、占有的,能以货币形态计量,并且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来源有国家拨给、根据国家政策规定运用现有资产投资形成的资产、接收捐赠和其他已被法律法规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等四种方式。作为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提供的物质基础和资源要素,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本质是非经营性,是实现其公共职能的必要条件。
  根据财政部资产清查结果显示,2006年底,全国已有的国有资产总额达8.01万亿元,其中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占全国国有资产总额的比重是74.37%。由此可见,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关系到能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重大问题。
  资产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最为重要、最为关键的一个管理环节,是一个系统化的复杂工程。资产是事业单位用于发挥其职能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资产的流失是资产管理最为严重的一个重大问题。因此,管理资产仅仅依靠几个财务人员统计入账时不够的。
  但是,在当前的国内一些事业单位中,资产管理常常就是依靠几个财务人员来实现的,这也就出现了“某某领导员或工作人员携巨资潜逃国外”等之类的资产流失的现象。管理环节的不严格和不透明,使一些事业单位工程和物质项目可以不用经过公开的政府采购和招标,便能投入到建设服务中,薄弱的透明度难以确保资产被落实到位;资产清查制度的不完善,资产管理权责的不合理、不明确,致使资产管理粗放、出现“账有物亡”的现象;资产用于谋取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现象时常出现,资产被变卖,未按国家规定程序就报废,导致资产使用效率低,造成资产无形的流失。
  事业单位资产监管不严格的另一个原因是为管而管,它本身是孤立的,既缺乏强大、系统、完整的管理工具,也没有和整個国家的治理有机地联系起来。本质上,它是中国公共财政建设的一部分,是国家治理的物质基础,也是国家治理的具体内容。尽管事业单位资产具有相对独立性,但它与预算过程具有天然的联系,应该纳入预算过程进行管理。一方面事业单位资产预算管理丰富了公共预算管理的内容,另一方面公共预算也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治理工具。
  资产使用效率低。国有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严重脱节,形成资产管理人员不了解财务账上资产存量状况,财务人员对资产使用情况也不甚了解,使资产处于既管又不管的状态,致使存量不实,账实不符,责任不清;单位之间互相攀比,盲目、重复购置资产,加之资产的购建、使用、占用、处置权均在单位,要进行跨部门、跨单位配置资产基本没有可能,致使部分资产闲置浪费,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甚至单位内部部门之间也难以调配,使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极其低下;国有资产处置随心所欲,有的转让、拍卖资产未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评估,擅自定价;有的对于不用或过时的固定资产未按规定程序办理审批手续就随意报废,使大量资产流失。
  造成资产使用效率低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是:多头管理,无人负;注重预算,忽视成本;各管一段,缺乏协调;手段滞后,制度缺位。具体来说是:首先,目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实行归口分级管理,各事业单位不仅有上级主管部门,也有计委、财政、银行等部门,这些都是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管理主体,各自行使国有资产管理权能。权力分散、多头管理的结构使部门之间的权能很容易出现摩擦,有问题则相互推诿,造成权、责、利不明,使国有资产名义上为国家所有,实际上成为“无人负责”的产权虚置资本,没有一个部门真正对国有资产管理结果负责。其次,长期以来事业单位注重财政资金的筹集和分配,各事业单位争资金而不注重资金形成的资产使用与管理,不能真正发挥政府财政资源的使用效率。再次,各管一段,缺乏协调。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从形成、使用、变动到处置是完整的过程,涉及多个政府部门,但其间缺乏协调配合。最后,目前很多单位还是靠手工统计和监管资产,数据陈旧,跟不上部门预算信息化管理和动态管理的需要。随着政府公共行政管理体制、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特别是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收付改革的深入发展,旧的做法越来越不适应了。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事业单位的逐步走向市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在行政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随着国家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也发生了很大的變化。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因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一)加强和完善预算管理
  预算是一项管理或行政的工具,政府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本质上是对事业单位的行政控制。这种外部控制意味着事业单位在使用公共资金之前必须获得财政部门的批准,即使资金已经在预算做出安排并专项用于某项支出也是如此。外部控制是对事业单位收支不规范的反应,是公共管理进步的标志。1999年中国预算改革拉开大幕,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体制也开始重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财政收支科目分类、财力核算信息集中监管、人大预算监督等改革加强了对事业单位的政治控制和行政控制。
  但是,这种控制导向的预算改革遇到了极大挑战,其中之一是事业单位具有自己的资产收益,核心预算机构无法完全控制公共资源,因而无法完全控制事业单位的活动。因此,建设公共财政,必须将事业单位资产纳入预算管理过程,提高国家治理水平。
  一个科学、全面、准确、合理的预算编制是事业单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基础条件。针对许多事业单位没有科学预算,造成经费超支等现象,不仅要积极推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细化预算科目、杜绝超预算使用经费和挤占项目经费的违规现象,从源头上扼制腐败的滋生,还要加大对《预算法》等法律、法规执行的监督力度,强化预算执行的过程控制和绩效考核,强化奖惩机制,以保证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只有科学合理地编制部门预算,加强预算管理,才能从源头上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因此,要严格编制预算,严格执行预算,严格监管预算,做到预算“三严”,使部门预算得到有效管理和使用;要坚持收支平衡原则,把收支“赤字”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以收定支,防止出现资金缺口;要严格审批对于预算的调整和更改,杜绝预算编制的随意性和不合理性。
  强化预算管理,加大预算约束力度。预算管理应坚持预算编制、执行、评价并重的原则,彻底改变“只重预算执行,忽视编制和评价工作”的预算管理方式,科学、合理地编制部门预算,大力推广“零基”法、绩效编制方法,实行预算内外综合统筹,将全部收支编入预算。另外,要进一步细化预算收支项目,落实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措施,切实保证预算与实际相符。同时,要建立健全科学评价体系,广泛采用最低成本法、成本——效益分析法等方法进行评价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加大资产管理力度
  第一,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推行“钱物分离、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相互牵制”的准则,合理分工,实行“谁办理、谁负责”的归责原则,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明确资产账目由财务部门负责管理;明确固定资产管理的内容和环节,确立职责,知晓流程,建立健全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坚持照章办事,做到有章可循,加大对各个管理内容和环节的程序界定;对于采购较大额度的固定资产要论证其可行性,要进行效益评估,使决策、监督和执行三者有效结合起来、相互牵制,以实现合理配置资产和利用资源的目的。
  第二,强化资产核算。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在一定程度上会发生损耗和折旧,这样就减少了固定资产的价值。为防止固定资产价值的无形减少和流失,应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折旧制度。此外,还要严格执行资产核算,增强固定资产折旧和报废的核算环节,充分发挥固定资产折旧制度的作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第三,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对专项资金进行统一归类,并建立具体相应的专项资金使用制度,做到“专款专用”。只要专项资金管理制度覆盖整个专项资金,就必须加强专项资金的申报、分配、整合和使用等各个环节,保证专项资金的安全运行。
  四、总结
  要加快转换传统事业单位粗放型的管理方式和理念,就必须着重从财务管理入手。而从财务管理入手,就必须把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作为重点和核心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加强管理。财务管理是一门广泛的综合性的管理体系,它涉及到财务管理部门的设置、会计人员的配备、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管理制度的建立等多项内容。事业单位只有采取科学、合理、系统的制度与方法才能有效地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从而取得事业单位的长足发展,实现社会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陈金海.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金融经济,2008(20).
  [2] 丁学东.实现资产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提升事业资产管理水平[J].中国财政,2006(12).
  [3] 余维桓.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经界,2010(03).
  
  作者简介:陈沛(1978-),女,湖北武汉,本科,经济师,就职于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
   (责任编辑:陈岑)
其他文献
国家经过理性思考之后,提出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道路。特别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下,中央提出以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为主要战略重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特色社会主义和经济建设的发展路线。直至20世纪末,党中央制定可持续发展方针,开始注重经济与环境、人口以及资源的协调发展,促进与自然和谐发展。并在十五规划中,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这一系列发展战略和思想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然而,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
目的:分析研究后腹腔镜手术治疗泌尿系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收的泌尿系疾病一共有102例,对102例患者采取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对102例患者的手
期刊
@@
当2l世纪信息化的浪潮席卷全球的时候,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带动中国企业发展和创新的突破口,无论是在提高企业内控管理水平方面,还是在促进企业管理现代化,优化体制以及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具有十分深远和现实的意义。如此一来,财务管理系统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在企业的内控管理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而所谓的企业财务内控管理是指企业为了保护自身资产的安全,确保会计信息的正确可靠,对企业经济活
偏头痛(migraine)是临床最常见的原发性头痛类型,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可根除。笔者通过中医传统疗法即耳穴贴压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
一、引言  金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决定着金融行业的发展方向和金融机构能否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的实现,坚持金融管理的科学发展,全面促进金融机构和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是避免金融危机,促进金融机构科学、规范、依法发展的重要发展战略。解决困扰金融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与金融机构利润最大化之间的矛盾,必须在金融管理中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金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科学、规范、严格的金融管理
在市场经济时期,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知识经济迅猛发展,中小企业虽以其灵活多变的发展模式,较高的工作效率等优势不断发展壮大,但中小企业在企业管理中仍然面临不小的挑战和存在不少问题。大部分中小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其生产规模小,管理方式过于简单,基础设施落后,技术相对落后,企业的人员素质普遍不高,资金储备少,抵御风险能力不高,尤其缺乏创新能力,其管理人员缺乏大胆、果断的决策能力,对市场分析不足,
【摘要】从制度经济学的理论知识来看,非正式制度是制度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当前,集体行为和个人行为的许多现象都可以用非正式制度来进行分析。经济社会的改革和发展,以及对社会人行为的约束,非正式制度这个因素是不容忽视的。  【关键词】制度非 正式制度 道德  一、非正式制度  非正式规则在制度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没有正式规则以前,一个原始部落个体之间相互约束自身的行為靠的是博弈,博弈的重复进行,双方都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条件的发展,医学模式也从经验医学向现代医学开始转变,若医务工作者仍旧依靠临床医生或者同行中的前辈的经验进行医疗决策或者新药的开发,这是远远不够的。
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