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内在的自我

来源 :养生大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fb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身体的认同
  
   除了物质之外,另外一个基本的认同形式就是“我的”身体。首先,身体是男性的,或是女性的,所以身为一个男人或是女人,就占据了一个人自我感很大的一部分;性别也变成了一种身份认同。鼓励性别认同从童年就开始了,它迫使你进入一个角色,进入一个被制约的行为模式,因而影响你生命的所有层面,这还不光是性别而已。这是很多人都深陷其中的一个角色,尤其是在一些比较传统的社会中更为严重,相较之下,西方国家的性别认同则已经开始有些淡化了。在一些传统文化中,对一名女性而言,最糟糕的命运就是不婚或是不孕,对一名男性来说,就是性无能而导致无法生育。生命的成就在于你是否能够完成性别认同下对于成就的要求。
  在西方,你认为你是谁的那种自我感,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身体的外表形象:它的优点或缺点,和别人相比是被视为美丽还是丑陋。对很多人来说,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和他们身体的优势、好看与否、体能、外表密切相关。如果他们认为自己的身体不好看或是不完美,自我价值感就会缩减。
  在有些情况下,关于“我的身体”的心理形象或概念会完全与现实脱节。一个年轻女孩也许认为自己超重而拼命节食,但是事实上她很瘦。她无法看见自己的身体了,她所“看见”的,只是关于她身体的一个心理概念,那个心理概念说:“我很胖”或是“我将会很胖”。这种情况的根源就是对心智的认同。随着人们愈来愈认同于他们的心智,也就是小我功能失调的情形愈来愈严重,近几十年来厌食症的情况也戏剧性地增加。如果患者能够不受心智评断的困扰而看待自己的身体,或是辨认出这些评断的真面目而不相信它们,或更好的情况就是:如果她能够从内在去感受她的身体的话,她的疗愈就会开始了。
  那些认同于自己好看的外表、身体优势或能力的人,当这些特质开始消退或是消失的时候(当然它们迟早会),他们就会受苦。无论是丑还是美,人们的身份认同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他们的身体,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更精确地说,他们从那个“我一思想”来汲取自我感,而“我一思想”却错误地与身体的心理形象或是概念联结。身体的形象或概念最终不过是一具肉体的形相,和其他所有的形象一样,都是无常而且最后会腐朽的。
  把这个注定会变老、凋零、死亡的物质感官觉受的身体视为“我”,迟早会导致受苦。避免与身体认同并不是说要你忽略、轻视或是不照顾你的身体。如果它强壮、美丽或是有活力,你当然可以享受并珍惜这些特质——当它们还在的时候。你也可以经由正确的饮食和运动来改善身体的状况。如果不把你的身体等同于你是谁的话,当美丽消逝、活力减退或是身体不适的时候,丝毫不会影响你的价值感或是身份认同。事实上,当身体开始衰弱的时候,无形的向度,也就是意识之光,可以更加容易地从衰退的形体中闪耀出来。
  并不是只有好的或是接近完美身体的人才会把身体视为他们的身份认同。同样的,你也可能轻易地认同于一个有问题的身体,而把身体的不完美、疾病或残缺当成你的身份认同。你可能认为自己是某种慢性疾病或残疾的“受害者”,也会这样描述自己。你从医生或是其他人那里因此可以获得很多的关注,他们也经常地帮你确认:你概念上的一个身份认同就是一个“受害者”或是“病人’。然后你就会无意识地依附于这个疾病,因为它已经成为你自我认知的身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另一个小我可以认同的念相。一旦小我找到了一个身份认同,它就不会轻言放弃。令人惊讶但常见的是,为了寻求一个较强的身份认同,小我可能,而且也会创造出一些疾病,好让自己经由它而变得更加壮大。
  
  感觉内在身体
  
  虽然身体认同是小我最基本的一种形式,但好消息是:它也是你最容易超越的一种形式。这不是借由说服自己:你不是你的身体,而是借由注意力的转移——把注意力从对身体的外在形象,以及你对自己身体的想法:美丽、丑陋、强壮、衰弱、太胖、太瘦等,转移到对身体内在生命力的感觉。无论你身体外在的表象是什么,超越了这个外象,它就是一个强大而且活生生的能量场。如果你对“内在身体”的觉知不是很清楚的话,闭上你的眼睛,然后试着去感受在你的双手中是否有生命。不要问你的心智,它只会说:“我感觉不到什么。”或许它还会说:“给我一些比较有趣的东西来想吧!”所以不要问你的心智,直接去感受你的双手。我的意思是:去觉知你双手中那种细微的生命力的感受。它的确是在那里。你要做的只是带着注意力去留心它。刚开始也许你会有轻微的麻麻的感觉,然后你可以感觉到能量或是生命力。如果你专注在双手一段时间,那个生命力的感觉就会更强了。有些人甚至不需要闭上眼睛。在读到这一段的时候,他们就可以同时感受到“内在双手”。
  然后你把注意力带到双脚,在那里保持注意力大约一分钟,接着开始同时感受你的双手和双脚。然后试着把身体的其他部位:双腿、双臂、腹部、胸部等,一起带进那个感觉之中,直到你能够全面地感受到你内在身体的生命力。
  我称之为“内在身体”的东西,其实不是真正的身体,它是一个生命能量,介于形象和无形之间的桥梁。养成习惯尽可能常常去感受你的内在身体。一段时间之后,你就不需要闭上眼睛才能去感受它了。举例来说,试试看你是否能够在倾听别人说话时感受内在身体。看起来它好像是矛盾的:当你和你的内在身体连结时,你就不再去认同你的身体,也不会认同于你的心智。也就是说,你不再认同于形象,而是从对有形的认同转移到对无形的认同,也就是对本体的认同,这才是你真正的本质身份。身体觉知不但可以让你安住在当下时刻,它也是可以跳出小我桎梏的大门。它同时可以强化你的免疫系统和身体的自愈力。
  
  对本体的遗忘
  
  小我始终都是与形象认同,在形象中寻找自己,而又在其中迷失。形象不仅是物质的事物和肉体,比外在形象(物体和肉体)更基本的一个形象,就是不断地从意识的场域中升起的念相。它们是由能量形成的,比物质的事物来得精细,也较不稠密,但是它们还是一种有形的形象。你能够觉察到的、那个喋喋不休的“脑袋里的声音”,就是那个不间断的、强迫性的思想续流。当每一个思想完全霸占了你的注意力,当你如此地认同脑袋里的声音和伴随它的情绪时,你就在每个思想和情绪中迷失了自己,于是你就完全地与形相认同,完全受制于小我。小我是不断重复的念相和被制约的心理——情绪模式的集合体,我们在这些念相和模式中,投注了很多自我感。当你的本体存在感(意即本我感——I am这种无形意识)和形象搞混在一起时,小我就升起了。这就是认同的意思,这就是遗忘了本体,这个主要的错误,就是绝对分离的幻相,把实相变成了梦魇。
  
  (张德芬译)
其他文献
老人最怕孤独    生活在都市里的老人,由于长期缺乏与人沟通,容易产生孤独、自卑和老而无用的感觉;又或是,有些老人将自身的利益看得太重,影响了身体的健康与家庭和睦。长此以往,势必形成心理疾患,进而造成老年痴呆。  老年痴呆症是一种慢性疾病,是老年群体中发病率很高,常见的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病程往往持续多年,患者生活多不能自理,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目前,我国约有5%的65岁以上老人患有痴
期刊
我总是认为好的饮品,是会引出人们心里不同的心情。  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红酒,身份的显贵源于它成为了路易十四、路易十五皇帝的御用酒。此后从雨果到大仲马,从巴尔扎克、俄国沙皇到19世纪初美国总统汤马士·杰佛逊,都与红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红酒的妩媚,似乎更带有一种贵族或绅士式的味道。而贵族和绅士的行头,本来就是“外面穿长衫,里面穿汗衫”的穷酸文人能一近芳泽便三日不思肉味,梦寐以求的情结。所以能一
期刊
曹操是三国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又是建安时期的文坛领袖。他一生征战,南攻孙吴,北讨乌桓,战功炳彪,独霸中原,成就了盖世的功业,但他又是一位精于气功养生的专家。  曹操生于东汉王朝将倾之际,“性不信天命之事”,但却坚信气功锻炼可以长寿,这在他的诗中有所反应:“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自己希望长寿、大干一番事业的愿望。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执掌着中
期刊
立秋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秋冬进补的习惯,秋季“进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贴秋膘”,称“引补”或“底补”。我们请武警总医院干部病房二科副主任医师中医学博士罗社文谈谈怎样进补才是科学的。  问:进补是我们中国人饮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源于医学经典还是民间的偏方?  答:秋冬进补在祖国医学中早就有所记载,现存最古老的《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食养”的概念。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药食两用的处方
期刊
“魂魄”是道家和中医的基本概念,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人们常说的成语有“失魂落魄”、“魂飞魄散”、“三魂七魄”、“勾魂摄魄”、“神魂颠倒”、“魂不附体”、“借尸还魂”、“惊心动魄”等等。人们习惯的用语有“神灵”、“幽魂”、“灵魂”、“魄力”、“鬼魂”。葛洪在《抱朴子》中说:“人无贤愚,皆知己身有魂魄,魂魄分去则人病,尽去则人死。”时至今日,传统文化屡遭破坏、打击,中华文明逐渐湮没消失,“
期刊
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外方主设计师、澳大利亚皇家建筑师协会特别终身会员约翰·贝尔蒙7月初在北京接受专访时表示,以“鸟巢”和“水立方”为代表的造型别致、具有世界级技术难度的北京奥运场馆,充满生机。这些独特的建筑将使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东方神韵。  约翰·贝尔蒙对“水立方”的赞美溢于言表:“中华灿烂的传统文化和现代高科技铸就的这座蓝色建筑,充分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他说,设计团队
期刊
人们往往把长寿的人称为寿星,这是因为长寿的不易。然而要做到既长寿又健康,就更加不容易了。家住上海静安区南京西路上的杨善香老太太在百岁之际,除了眼睛有白内障、耳朵有点背及“老慢支”外,腰不酸,腿不疼,思维清晰,精神矍铄,更没有心脑血管疾病。说她是个健康老人,一点也不过分。据她的大儿子李冠华介绍:老人之所以长寿,主要是得益于她的动静相宜和良好的心态。  杨善香在年轻的时候身体并不好,但她却十分相信“生
期刊
养生一词,首见于《吕氏春秋》。其曰:“知生也者,不以害生,养生之谓也。”养生,古亦称摄生、治身、道生、卫生等。老年人延缓衰老之养生,又称寿老、寿亲、寿世、养老等。从字义上看,养生,即护养生命之意。一般而言,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手段或方法护养人体生命的主客观行为,或根据人体生命过程的活动规律所进行的一切物质与精神的心身护养活动,才称之为养生。诸如饥而欲食,渴而求水,寒而添衣,此类行为多为延续生命的本能反
期刊
我国病毒性肝炎和乙肝病毒携带者占全国总人口的10%以上。肝炎、脂肪肝、酒精肝、药物性肝损害、肝纤维化、肝硬化及肝癌等肝病已成为当今威胁国人健康的最主要疾病。特别是大量乙肝、丙肝合并脂肪肝患者的出现,已引发了许多不该发生的悲剧。肝病令人“谈之色变”,因为一般药物无法将肝病痛毒从肝细胞中彻底分离。肝病治疗无特效药,给患者以及家庭、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是最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  乙肝患者合并脂肪肝
期刊
一位中年男子来信说:“父亲今年65岁,性格相对内向。随着年纪的增大,身体疾病愈多愈重,比如有糖尿病、高血压、前列腺炎等,听力也下降。与人交流比较困难,性格日益显得暴躁。近来,父亲总怀疑母亲在年轻时有外遇,而且对外遇性事细节加以具体的想像,并把这些想像对身边的亲戚、朋友进行详细的描绘和倾诉,弄得母亲和家人都没脸见人,但又束手无策。”另外,还发现。他父亲在家里有机会和小保姆单独相处时,总伺机对小保姆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