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前外侧分叶-嵌合穿支皮瓣在四肢复杂创伤修复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tao_87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d-LCFA)为蒂的股前外侧分叶-嵌合穿支皮瓣在四肢复杂创伤修复中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

方法

2010年8月至2017年12月,采用以d-LCFA为蒂的股前外侧分叶-嵌合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11例,其中车祸伤4例,机器绞伤2例,摔伤2例,犁田机绞压伤1例,重物砸伤1例,轮辐伤1例。所有创面均宽大(缺损大小为10.0 cm×9.0 cm~20.0 cm×18.0 cm)且合并不同程度的感染,清创后留有不同程度的死腔。设计股前外侧分叶-嵌合穿支皮瓣修复,股外侧肌瓣填充深部死腔,股前外侧分叶穿支皮瓣覆盖浅表宽大创面。分别于术后1、3、6、9、12个月随访,记录皮瓣的外形、颜色、质地以及伸膝功能和感染复发情况。

结果

受区术后均未出现血肿和继发感染。术后8例皮瓣顺利成活,供区一期愈合;1例因术中穿支蒂机械牵拉损伤,术后皮瓣发生部分坏死,予以患肢同侧d-LCFA嵌合穿支皮瓣修复;1例皮瓣术后发生静脉危象,经手术探查后皮瓣完全成活;1例修复手部创面术后皮瓣出现部分坏死,予以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术后随访2~32个月,平均10.2个月,所有皮瓣颜色、质地良好,皮瓣供区仅留线形瘢痕,伸膝功能无影响。

结论

股前外侧分叶-嵌合穿支皮瓣减少了对供区的损害,简化了血运重建操作,提升了受区修复质量,是修复四肢复杂软组织缺损的一种可行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内增压在修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LTP)游离移植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中的使用方法及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四肢软组织缺损合并不同程度的血管、神经损伤及肌腱、骨质外露共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18~56岁,平均36.3岁;修复小腿6例,足踝部4例,前臂5例,手3例,软组织缺损面积7 cm ×12 cm~13 cm×30 cm。采用修薄ALTP修复创面,并在皮瓣移植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胆脂瘤致三叉神经痛(TN)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疗效及常见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2012年1月-2019年3月,共收治桥小脑角胆脂瘤致TN 19例,其中男8例,女11例;年龄21~63岁,平均(39.5+5.3)岁;病程为4个月~16年,平均(3.7+2.5)年;左侧12例,右侧7例。均行手术治疗,分析其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肿瘤全切除16例(84.2%),次全切除3例(15.8%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手部多指离断再植的治疗思路及手术技巧,总结再植经验。方法2013年6月-2019年1月,共成功再植53例150指,显微镜下再植指体标记可用血管、神经,并初期清创后4℃保存,按第1~5指顺序再植。采用顺行法(114指)或逆行法(36指)对血管、神经、肌腱、骨进行精准修复,123指再植断指血管修整断端直接进行缝合;15指采用同侧腕前小静脉移植桥接;12指取腕前游离静脉皮瓣桥接。其中14指应用血
期刊
期刊
目的以"皮瓣血液循环的观察和护理"知识点培训为例,探讨显微外科规范化护士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将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显微外科进行规范化培训的10名护士设为对照组,采取常规培训法;2018年7月-2019年7月在显微外科规范化培训的9名护士设为观察组,采取精准培训法,比较两组规范化培训护士的皮瓣血液循环评估准确率、"皮瓣血液循环的观察和护理"知识点掌握程度的评价等级、培训导师业务查
目的探讨前臂远端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成形术中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血管机械扩张的作用和意义。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81例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患者,在前臂行桡动脉-头静脉造瘘,术中采用显微血管钳对吻合口附近的桡动脉和头静脉进行血管机械扩张,术后统计即刻成功率,通过门诊及电话随访,分别统计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的通畅率。结果术后即刻成功率为100%,3、6个月和1年时的通畅率分别为96.
目的观察负压创面治疗(NPWT)技术联合自体脂肪微粒移植治疗糖尿病足部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15例Wagner分级2~3期糖尿病足慢性溃疡患者,创面大小为2.0 cm×4.0 cm~6.0 cm×10.0 cm,清创后采用NPWT联合自体脂肪微粒移植治疗;3周后检测创面面积,观察创面缩小程度,创面有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后行游离植皮或继续换药处理。随访3~6个月,观察肉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