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重器,玉龙腾翔——“国玺龙壶”艺术创作刍议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op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玺在中国古代王朝是权利的象征,随着时代的发展,它逐渐演变成代表中国古典风格的一种艺术形式。“国玺龙壶”这件紫砂壶作品以玉玺为型,结合图腾、文字等装饰,塑造出大气恢弘的历史风度与文化深度。本文对作品进行了具体分析,解读了作品的艺术之美、工艺价值与文化性格。
其他文献
文化艺术在交融中发展成长,在紫砂文化向外扩张的过程中,伴随着海外贸易,优良的紫砂工艺也深得海外茶人的喜爱。日本同样是一个嗜茶的国家,日本茶器自成一系,衍生出了一套适应其茶道的朴素陶风,其中的一些茶器造型就成为一种文化反哺,反过来影响到了发源地中国,眼前这件“具轮珠壶”即是一个极好的例证。
紫砂壶从功能上论是泡茶的完美茗器,从艺术上论则是人精神、情感世界的外化形式,总要承载中国独特的文化内涵与精神追求。“厚德壶”这件作品就承载了“厚德载物”的道德标准,以简洁朴素之美展示紫砂壶艺术的文化性与中华民族的道德修养。
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之中,宜兴的紫砂壶可以说是其中的一颗奇葩,同时也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充满了中华民族的特性,在陶瓷艺术领域之内也是十分重要的瑰宝,紫砂壶中所包含的艺术特性既博大又宽广,同时又将各种各样的文化艺术形式中的特点融合进紫砂壶之中,可见其包罗万象、海纳百川的气度,也正是因为此,紫砂壶才得以一直流传至今,且保持着繁荣昌盛的局面,给人以动人心魄的魅力。本文便主要以紫砂“无量太极壶”为例,谈谈它的造型特征以及哲学内涵。
中国紫砂壶艺术历经五百余年而未见衰落,泥料的优越与精湛的工艺所发挥的作用不言而喻,但从根本上看,紫砂壶艺术的出彩也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古典审美的胜利。“莲花提梁”这件作品就通过形象地、艺术性地塑造莲花姿态,表达对高尚品格的赞美,以展示紫砂壶工艺特征为主,辅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紫砂壶创作空间巨大,现代紫砂创作需要勇于突破传统的边界,以寻求紫砂工艺与文化主题的深度融合。“知足壶”以一种拟人的方式展现着紫砂壶独有的文化魅力,以其简单朴素的方式唤起世人的思考,其趣味性彼然可见。
紫砂壶作为茶具在我国使用的历史由来已久,已经和茶文化一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紫砂艺术文化,带有传统历史文化的艺术根基,在我国的艺术领域中享有着极高的荣誉和地位。竹,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也发挥着重要的历史价值,许多文人墨客都仰慕于竹子高风亮节、不屈不挠的高尚品德,从而将竹及其意志着墨于诗词书画当中。竹,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相当常见,自然也是紫砂造型艺术的宠儿,坚韧有力的竹与柔软可塑性高的紫砂泥相结合,碰撞出了别样的艺术火花,其中意趣耐人寻味。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在众多历史文化与历史名人之中他们都与“竹”颇有不解之缘,逐渐构成了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中国竹文化。竹文化的表现不仅仅只在书画作品中展现,而且也常出现于诗词歌赋之中,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雅士也都特别喜爱用“竹”来自喻为人高洁,颇有风骨的怀才不遇之情,以此作为一种情感与心灵上的寄托。关于“竹”的紫砂陶作品也非常丰富,种类繁多,以“竹”作为创作题材也是想表达对传统文化民俗中寓意财运与官运,就像是竹子一样节节高升,一节比一节更高的美好愿望,也体现出竹子高洁、有气节的美好品质。这件紫砂
中华民族被称作炎黄子孙,也被称作龙的传人,自古以来龙文化便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人们追求龙文化,这一文化也普遍运用在了紫砂壶的创作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人们的思想慢慢地也发生了变化,不再受传统思想的禁锢,开始突破传统,在紫砂壶的创新和审美上加入能够表现时代特征的创意和内涵就成了现如今紫砂壶创作的重要的环节。关于这一点,本文就以这把“龙吟四方壶”为例,从它的形象上和整体设计上,以及它所涵盖的文化内涵来做一个详细的论述。
紫砂文化与工艺传承至今已经有五百余年的历史了,至今为止的紫砂作品已经不再是单一的实用器皿,而是集实用与艺术于一体的紫砂艺术品,当然其中的重中之重是紫砂工艺,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每一位紫砂艺人也在追随着时代的步伐,舍弃繁琐复杂的部分,吸取历代紫砂匠人们的经验和精华,用心钻研紫砂工艺与造型设计,在塑造每一把紫砂作品上都做到一丝不苟。
自然美是紫砂壶的创作追求之一,通过逼真形象或夸张创新的方式重现自然事物,彰显了紫砂壶工艺的灵活与对自然的关注。“桃之夭夭”这件紫砂壶将“桃”作为主题,一则可以代表桃花,二则代表桃子,通过真实地再现二者的特征赋予作品生机,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