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营体的长与短

来源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jxz333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优势
  
  1.捆绑了双方的责权利。
  厂商矛盾是市场营销的一个基本问题,其核心是利益的冲突与均衡,特别是双方的责权利不对等、信息不对称引发的冲突。过去的厂商关系是建立在双方各自利益基础上的博弈关系,一方利益受损,就会毫不犹豫地抛弃另一方。而联营体从诞生那一天起,就注定厂家和经销商是利益共同体,有了矛盾和冲突,也必须先在联营体的框架下尝试解决,而不是简单地一拍两散。
  联营体还能有效解决诸如断货、管理不到位、资金短缺、各自为政等其他模式的常见问题。
  2.减少了厂家与经销商的资金风险。
  联营体的运作资金是由双方共同控制的,避免了任何一方的单独风险。而从厂家角度看,联营体利用了经销商的资金,减轻了厂家的现金流压力。
  3.缓解了渠道冲突。
  渠道间的冲突、终端的冲突、价格的冲突是渠道常见问题,尤其是价格差导致的区域间货物流动和交叉覆盖,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不可避免的。但这种流动造成了渠道管理的混乱和不公平竞争。联营体模式强化了监督管理职能,管住窜货是它的最主要目的与职责,能有效地解决渠道内的各种冲突与矛盾。
  
  劣势
  
  当然,联营体作为一种利益联合体,既然有利益存在,就必然存在问题和矛盾,有些问题解决不慎,甚至将直接导致联营体解体,乃至双方对簿公堂。
  很多地方都出现过联营体由于利益分歧、成员过多、管理混乱而不欢而散的案例。某服装厂家和客户联合起来运作湖南市场,厂家提供货品支持,经销商负责具体运作。由于经销商管理不严,被某一品行不良的业务人员卷走货款30万元,报案无果。厂家认为这完全是经销商管理不严所致,经销商应负全责,而经销商则认为损失双方都有义务承担,矛盾由此而起,最后闹得不欢而散。
  联营体是双方优势资源的整合,双方自然都抱有很大期望。但期望值越高,失望也会越大。一旦因为各种原因经营不善,就会导致以往累积的矛盾集中爆发,解体在所难免。
  联营体一般会出现哪些问题呢?
  1.资源投入。谁都想着自己少投,对方多投。初始投入比例还好说,讨价还价后都能达成共识,否则联营体也不会成立了。麻烦的是追加投入——任何一方不愿意继续投入,于是形成僵局,激发矛盾。
  2.利益分配。即便是利益共同体,分配利益时也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
  3.权力分配。合作各方都想争取更多的话语权,都希望手头拥有更多市场支配权,而缺乏权力的一方总担心对方在事成之后会过河拆桥。
  4.责任分担。中国人的合同都写的简单,甚至就是一两张纸的事,难免某些责任没有事先明确。结果一旦发生变故,自然互相推诿,特别是亏损或效益不佳时,最易爆发矛盾。
  5.品牌推广。厂家往往从长远利益考虑,愿意多做品牌宣传与推广,而经销商则只注重眼前利益,不愿意投入真金白银替别人养品牌。
  6.管理监控。无论操盘手(即总经理)由谁委派,或是从人才市场招聘职业经理人,都存在一个监督与控制的问题。联营体成败的一大关键,就是操盘手选择的好与坏。
  7.人员管理。因为所处的位置不一样,代表的利益方又不同,厂家和经销商员工之间的关系有时候也很微妙,而人的矛盾会导致更多的工作矛盾。
  8.违约。联营体中的一方违反约定,或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方式掠夺另一方的财富,必然招致另一方不满。
  其实就联营体商业模式本身而言,无所谓优劣之分,主要是运用该商业模式过程中的方法与技巧容易出现问题,常常造成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局面。
其他文献
天辰商贸所做的事,就是在国美经营的品类基础上,再细分品类,做比国美还要极致的品类杀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下海到今天,叶建伟做生意已经十多年了。十几年问,从开始批发玻璃制品,到卖九阳豆浆机,卖全系列小家电,叶建伟的天辰商贸公司越做越大,成为温州地区最具规模的专业小家电代理商之一,旗下囊括了美的、TCL、九阳、龙的、LG等14个品牌,品类横跨厨房、家居、个人生活小家电,共2
期刊
“共同体”这个概念并不新鲜,我们在论坛中、年会上,酒酣耳热时,都曾讲过这个话,但有多少厂家真正在心底认同了并做了呢?做了的又有多少坚持下来并有所成效呢?  过去五年,是家电渠道结构颠覆性变化的五年。  家电连锁神话般崛起,分销商黯然萎缩,是近三年来市场变化的主题。事实上,家电连锁从一开始攻城掠地,到成为让厂家头疼无比的超级巨无霸,一直都是各厂家在“慷慨”贡献子弹:大品牌希望借家电连锁这把快刀,结束
期刊
营销社区就是营销人与总部、各地战友们的交流平台,既可以上传下达、业绩跟踪、业绩整改、队员培训,又可以支援一线,延长企业的管理和指挥半径,使散兵抱团出击。    冷酷的指标,温暖的团队    5月30日,广东省的省总阿帅下定决心,最近要装病偷懒,好好陪儿子过六一!  自从进了这家公司,这根弦就没松过——新品推广期、销售老总下市场、月报月会,包括各个KA卖场的周年庆、新店开张等,没日没夜,总是冲在第一
期刊
连锁药店转向    目前,连锁药店承受着社区医院零差价的巨大冲击,再加上平价药品超市的挤压,以及同行竞争的白热化,发展遭遇瓶颈。  由于单品贴牌投入大、风险人、操作难,欲提高毛利率的连锁药店开始着手产品区域代理,导致产品销售呈现渠道扁平化的态势。这就为成长型约企提供了新的机遇。  成长型约企多是中小药企,有发展潜力。但在GMP改造后,产品制造成本大增,致使这些企业资金短缺,加之其销售网络不健全,缺
期刊
在专业线中,厂家在某种层面上可以自己创造游戏规则;而日化线则要求你必须服从它的游戏规则。这种反差导致很多跨界品牌折戟沉沙。  十余年来,在化妆品行业中,日化线(商场渠道)和专业线(美容院渠道)各行其道,相安无事。然而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美容化妆品博览会上,一组数字令业内人士愕然:具有专业线背景的品牌纷纷进军日化市场,数量竟比上届展会几乎翻了十番。他们由单一渠道转向两条腿走路,转型速度之快,
期刊
一个刚刚从大区经理位置升上来的销售老总,常常不自觉地用做大区经理时习惯的方法来应对新挑战。那些方法对付区域市场可以,对销售老总这个岗位而言,却缺乏战略的高度。    老习惯,新问题    某国内著名快速消费品公司的大区经理被提升为销售老总。他的公司与其他两家国内公司并列在第二阵营,各有大约10%的份额,而第一阵营两家世界500强公司拥有将近45%的占有率。公司期望他接手后第一年能将营收提高20%以
期刊
人家都知道,中国地域发展不平衡,即使是三、四级市场的终端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像广东深圳关外的龙岗区、宝安区、东莞下属各镇,经济发展水平非常高,终端业态已与一一、二级市场很接近了。而我们这里要谈的,是落后县乡市场的终端。    1.数量巨大,但极其分散。  县乡市场的终端数量难以估计,至少在百万级。每一家企业面对分布在上千个县城一上万个乡镇的几万甚至几十万家的终端,开发维护难度可想而知。    2.
期刊
本文标题是马克·吐温的一句话。德国战略管理专家迪特·布兰德斯认为:对零售商来说,这就是一句至理名言。  布兰德斯曾是阿尔迪北方集团管理委员会成员——阿尔迪是欧洲著名超市,属于硬折扣店业态。它的店里一般只有精选的600~800种单品,但是创造的业绩却让在欧洲发展的沃尔玛都吃了很大苦头。  从极少的单品数上可以看出:阿尔迪奉行的正是布兰德斯所提倡的“简单管理”哲学:商店不需要管理那么多单品,几次尝试后
期刊
选错音乐犹如选错行    笔者有一次去广西南宁出差,午餐后想去吹吹头,便进了一家门面装修时尚、店内环境透亮、顾客众多的发廊。  店内正放着一首动感十足的爵士乐,正在忙活的大师傅们随着音乐的节奏,金剪银梳正上下翻飞,有的还不时踏着节拍,抛撒一下酷劲十足的长发。看来发廊放对了音乐,师傅们的工作效率兴许会大幅提高。  在店内靠里的位置,用层板从发廊大厅分隔出一间“美容室”,里面放的音乐与大厅是一样儿的—
期刊
那些在专业广告设计师看来可能很普通、很世俗的创意企划,从实际效果来看,却可能是上乘之作。  开了门店,铺满商品,并不能解决卖得动、卖得快的问题。在目前的竞争环境下,解决这个问题要靠顾客“乐得买”。  “乐得买”并不容易做到,它要解决以下问题:提升更多顾客对商品的关注度;激发消费欲望并实现购买;顾客从购物过程中获得较高的满意度,对店铺形成良好的品牌印象,并延伸为对商店品牌的持久忠诚度等。  这些目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