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针对长江中下游区域汛期降水模式预报误差,利用历史资料的有用信息订正模式预报误差。根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室提供的74项环流特征量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发布的40项气
【机 构】
: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
: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GYHY200806005、GYHY2011060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875040、40930952、41005041,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C29B01、2009BAC51B0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长江中下游区域汛期降水模式预报误差,利用历史资料的有用信息订正模式预报误差。根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室提供的74项环流特征量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发布的40项气候指数,确定降水预报误差场的相似年份,利用相似年的降水误差场对模式结果进行相似误差订正,有别于传统的模式系统误差订正。研究发现,相似误差订正效果明显优于系统误差订正。在此基础上,对前期因子进行筛选,确定相似误差场的多因子优化组合,并结合加权集合平均的方法,提出了基于优化多因子组合的客观定量化预测(OQF)技术。2003~2009年7年的独立样本
其他文献
本文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的Reisner2方案中引入了液氮粒子与云相互作用的过程,在中尺度模式MM5中实现了催化功能。利用加入催化方案的中尺度模式针对2007年12月26日北京地区
利用1959~2006年西南地区东部20个测站逐日降水量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分析了夏季青藏高原大气热源特征,指出了影响西南地区东部夏季旱涝的热源关键区域,并就关键
通过对观测资料的分析,本文研究了春季欧亚大陆融雪量与东亚夏季风的关系,并初步讨论了其可能联系机制。研究表明,春季融雪量EOF(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第一模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