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学习视野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组织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j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活动理论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指导作用逐渐凸显。本文从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角度出发,结合教学实例,对活动理论指导下的教学组织方式进行探究。
  关键词:活动理论;初中生;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组织
  一、 引言
  活動理论是对特定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下,人的行为活动模式的研究理论,它强调用文化历史辩证观点来解释人的行为以及社会的变化。在活动体系建中,主体、客体和共同体这三个核心要素通过互动交流实现对活动内容的构建。这种理论体系在现代教育发展背景下有着广泛的运用空间,教师可以从学生主体的角度出发,运用活动构建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实践,这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推动新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二、 活动理论指导下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组织设计
  1. 明确教学目标
  在活动理论的指导下,初中教师在确定教学组织方式的过程中,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用目标指引课堂的方向,让学生明确组织活动的目的所在。例如在幻灯片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明确学生的信息基础的层次,并结合课程阶段,确定目标,即学会建立并保存幻灯片;能够在空白幻灯片中,根据实践要求灵活插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设计任务,以提高合作能力。
  2. 做好教学准备
  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应该根据活动理论的指导,对教材内容以及学情进行深入分析。对于教材的分析,教师不仅要理清知识脉络,还应该从教学目标出发,做出课堂预设,以提高对活动内容的掌控;对于学情的分析,教师应该将重点放在学生的主体地位上,一方面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兴趣爱好出发,设计活动内容,另一方面还应该善于发挥学生的价值,调动课堂参与度。
  3. 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落实教学活动组织方式的主体环节,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根据活动理论对教学过程进行不断优化,以探索实践活动的方法。在活动理论指导下,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过程主要包含以下环节:(1)情境创设,例如在PPT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地域风景、美食等优秀幻灯片,激发学生自主设计幻灯片的兴趣;(2)合作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合作学习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课堂组织形式,因此,教师应该以课程的主题为切入点,为学生安排合作任务,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3)成果展示,即教师应该为学生主体提供充分的自主展示空间,根据活动内容在课堂上呈现出不同的活动结果,以鼓励其他学生做好活动补充;(4)课堂总结,在活动成果展示之后,教师、各小组、学生个体应该根据之前确定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知识运用情况进行检验,并做好教学归纳与总结。
  4. 做好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学实践的最后环节。在活动理论指导下,活动、任务成为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要组织形式,而其教学结果的不确定因素也因此增加,在教学反思中,教师应该紧握教学目标,从学生的活动过程出发,深入分析主体行为,并发现实践中的问题,组织学生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从而不断优化教学质量。
  三、 基于活动理论指导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要点
  1. 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内在动力,在活动理论的指导下,初中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课程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分析初中生的兴趣偏好,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探索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法等,让学生能够在方法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对信息技术的探索中来,并在活动中强化学习动力。
  2. 注重课堂激励,增强参与信心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评价更多的是关注错误、纠正错误,而在活动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应该注重课堂评价中的激励作用,用积极的课堂语言增强学生的信心。初中生正处于叛逆期,情感比较脆弱,且波动较大,教师如果一味地指出其错误,很容易造成逆反心理,因此,从年龄特点出发,教师应该注重活动组织的方式方法,用委婉的提醒和真诚的激励,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信心。
  3. 注重学生分层,做到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教学实践的重要指导思想。教师在探究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组织方式的过程中,不仅要结合活动理论的基本含义,还应该从传统教学的因材施教理念出发,对学生划分不同的实践层次,并设计有差异性的教学目标,进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4. 注重活动创新,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素质教育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标准,在活动理论的指导下,初中教师在设计课堂组织方式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创新空间的营造,即不仅要构建开放、自主的活动氛围,还应该在实践任务中留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空间,例如在幻灯片的使用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安排创新设计内容,让学生的设计作品更加凸显个人风格和创新理念。
  5. 把握学习任务,优化评价模式
  教学评价能够引导学生的实践活动方向。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组织方式设计中,教师应该基于活动理论的指导,对教学考核和评价方式进行调整,即从学习任务的内容出发,结合层次化、差异化的教学目标,推动多元评价的实现,这样才能够从教学设计的整体性出发,优化实践效果。
  四、 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可以从活动理论的角度出发,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初中生的客观实际,适时、合理、灵活地设计活动组织形式,以培养学生学习、思考、应用能力,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华.基于活动理论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研究[J].信息通信,2014,01:291.
  [2]于世彪.基于活动理论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23:109-110.
  [3]汤小姗.对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分析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6:135-136.
  作者简介:张健平,江苏省南京市南师附中新城初中。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部分有规模的小学已经开展了小学生篮球培训,广东省恩平市恩城第二小学就是一例。那么作为一名一线的体育教师,该如何帮助小学生学得技能、运用技
体育教学之目的是强身健体,体育教学忽视不得。而从上到下,各个年级段的体育都不被重视,尤其是小学教育中,体育更被视为可有可无的副科、小科,体育课堂无效、低效更为普遍。
学位
数学可以开拓思维,为我们打开智慧之门。学习数学应当从小学生开始,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利用小组合作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原则和作用。 Mathematics c
游戏在体育教学中,是非常受学生喜爱的一种教学形式,特别是在中职体育教育中,更受到广泛关注。本篇文章从教学中的几个基本事项出发,提出中职体育教学在游戏前、游戏中、游戏
摘 要: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小学课程中开设体育课,是强健学生体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对优化小学体育过程管理的认识与思考为题,展开具体的分析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管理策略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限制,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观念还未彻底形成,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课堂的管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维护课堂秩序,保证课程
羽毛球运动作为运动的一种,在生活中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羽毛球运动不仅有健身的作用还具有欣赏性,正是由于这项运动在高职院校中很受学生们的喜爱,所以大多数的学校都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逐渐接受寓教于乐的理念,并开始深入研究游戏教学,挖掘游戏的教育价值,教育游戏也因此进入课堂。本文就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入手,对它与教育游
背景:青刺果(Prinsepia utilis Royle)为蔷薇科(Rosaceae)扁核木属(Prinsepia)野生植物,纳西族、藏族群众和摩梭人视其为“吉祥树”和“百花之王”。青刺果油,是从青刺果的干燥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