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分析在DoseRight技术条件下采用自制海绵垫使患儿颈椎保持前凸位进行颈部CT检查对其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的连续采集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颈部CT检查的1~5岁患儿125例,将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61例,试验组64例,对照组患儿仰卧于扫描床上头部固定于CT头颅支架内,实验组患儿仰卧于扫描床上,颈部用自制海绵垫垫高,
【机 构】
: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放射科 210000,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放射科 210000,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放射科 210000,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放射科 210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在DoseRight技术条件下采用自制海绵垫使患儿颈椎保持前凸位进行颈部CT检查对其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的连续采集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颈部CT检查的1~5岁患儿125例,将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61例,试验组64例,对照组患儿仰卧于扫描床上头部固定于CT头颅支架内,实验组患儿仰卧于扫描床上,颈部用自制海绵垫垫高,使患儿头颅后仰且肩部下垂,采用荷兰飞利浦Brilliance128iCT进行数据采集,从工作站剂量报表获得患儿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并计算患儿的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值(SSDEED)和水当量直径剂量估算值(SSDEWD),测量患儿第3颈椎中部层面椎旁肌肉区和甲状软骨层面甲状腺区域的噪声值及信噪比,对图像质量进行客观评价,依据颈部各结构的显示情况,采用5分制评分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
结果试验组患儿椎旁肌肉区和甲状腺区噪声值均低于对照组(t=-6.93、-7.41,P<0.05)而信噪比均高于对照组(t=5.74、6.14,P<0.05);两组患儿颈部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实验组(4.32±0.70)优于对照组(3.70±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27,P<0.05);实验组患儿颌咽角度数和椎体显示数目均高于对照组(t=4.94、5.09,P<0.05);对照组患儿的CTDIVOL、

和

分别较实验组高22.1%、26.0%和27.1%(t=6.17、5.11、4.35,P<0.01)。
结论在DoseRight技术条件下采用自制海绵垫使患儿颈椎保持前凸位进行颈部CT检查能够降低辐射剂量同时提高图像质量;采用

来表示患儿的辐射剂量更加准确。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以本地需求为目标改造亨利福特医院健康系统(HFHS)RapidPlan肺癌立体定向放疗(SBRT)商用模型后用于放疗计划的可行性和优化效果。方法结合最新临床指南证据和本单位临床实际对Eclipse内置HFHS模型做出如下适应性改造:①增加靶区结构内在肿瘤靶区体积(IGTV)、危及器官结构肺(Lung),并设置相应参数。②将计划靶区体积(PTV)结构上限(Upper)值由109%调整至125
目的以心血管介入术后采集空气比释动能(reference air kerma,AK)值和剂量面积乘积(dose-area product,DAP)值数据为依据,分析术中透视时间报警设置作为心血管介入手术辐射剂量的监测和警示工具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8年1月上海长海医院736例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和经皮冠状动脉治疗术(PCI)病例,收集术中透视时间、AK和DAP数据资料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COVID-19)是一种具有很强传染性的疾病。以非定点救治医院为例,结合新冠病毒感染的特点,对核医学影像检查过程中的感染因素进行分析,从受检患者、工作人员、场地环境、仪器设备、物品耗材、医疗废物,以及工作流程的管理与防控7个方面制定方案和措施,以期在完成检查的同时,实现受检患者和工作人员"零感染"的目标。
目的用5种细胞遗传学方法对南京192Ir源放射事故患者进行照后第4年随访,筛选回顾性剂量估算指标,为探明电离辐射远后效应提供依据。方法采集事故患者外周血,进行非稳定性染色体畸变(双着丝粒+着丝粒环)、微核和核质桥分析,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及G显带方法检测染色体易位,并估算生物剂量。结果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及G显带方法检测染色体易位估算的剂量分别为1.45和1.21 Gy,与事故后短期内估算的生物剂量相
目的通过分析肝癌骨转移患者的癌症治疗评估量表-骨痛量表(FACT-BP),研究放疗对肝癌骨转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临床因素对放疗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徐州市肿瘤医院43例肝癌骨转移患者放疗前后FACT骨痛量表,从生活质量总体评分、总体功能状态、疼痛程度、躯体功能、社会心理等5个方面分析放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变化,并对比分析生活质量未改善的患者各方面评分;
目的探讨接受选择性淋巴结照射(ENI)的食管鳞癌患者预后和失败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179例符合入组条件的食管鳞癌患者,分析肿瘤局部相关因素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分析影响患者近期疗效、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对影响患者总生存率(OS)、无进展生存率(PFS)和复发的指标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患者1、3、5年OS和PFS分别为77.1%、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光学体表监测技术的新型摆位方法,并对比分析其在头部放疗中与传统摆位方法的差异。方法通过图像引导配准结果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99例头部肿瘤患者358次摆位数据,其中传统摆位方法130次(41例),新型摆位方法228次(58例)。对比摆位误差分布情况、异常摆位个数、摆位时间等指标评估新型摆位法的优势。结果新型摆位方法3个线性方向即升降(Vrt)
随着肿瘤近距离治疗和消融治疗技术的发展,临床疗效可以达到消融治疗的目的。本文首次提出立体定向近距离消融(stereotactic ablation brachytherapy,SABT)概念,同时将SABT分为两类:H-SABT和L-SABT。H-SABT是指高剂量率后装近距离消融治疗,L-SABT是指低剂量率近距离消融治疗,也就是临床常用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SABT具有大分割,短疗程;影像引导
目的探讨CT管电压在鼻窦扫描中对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利用离体头颅标本,在逐层扫描方式下,分别选择5种不同的管电压(70、80、100、120、140 kV),对鼻窦区域进行扫描。噪声指数(NI)厂家默认为9,自动管电流调制,Smart mA设置为对应管电压下的最大范围。探测器宽度为120 mm。进行骨算法和软组织算法重建,层厚均为0.625 mm。按照临床实践的基线重组横断面、冠状面和矢
目的对比光子和质子碳离子(粒子)放疗计划在有可见胸腺肿瘤患者中危及器官受量的差异,并观察粒子射束放射治疗胸腺肿瘤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于2015年9月至2018年8月接受非姑息性粒子放疗、至少经过1次随访的胸腺肿瘤患者。肿瘤分期涵盖Ⅰ~ⅣB期,其中Ⅲ~ⅣB期15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证实,包括10例胸腺瘤,6例胸腺癌和3例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对13例有可见肿瘤的患者进行光子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