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非遗消费 创享美好生活

来源 :纺织服装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xian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以“提振非遗消费 创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在沈阳召开。这是纺织非遗大会在浙江、北京、云南成功举办后的又一次非遗盛会。去年第三届纺织非遗大会入选“中国非遗十大事件”,其影响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今年,第四届纺织非遗大会首次进入东北在沈阳举行,与第二届中国(沈阳)旗袍文化节强强联合,推进纺织非遗活化传承,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此次大会得到了国家文旅部、工信部指导支持,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和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主办,中国纺联非遗办、辽宁省纺织服装协会、沈阳盛京满绣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承办,桐视界(辽宁)非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给予了鼎力相助。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高勇,原会长王天凯,党委副书记陈伟康,副会长孙淮滨,产业部主任华珊,办公室主任段红,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副院长马志辉等中国纺联领导;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钟建波,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曹学军,辽宁省工信厅副厅长冯文胜,二级巡视员徐洪涛,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安建晔等来自国家有关部委、辽宁和沈阳市的领导;辽宁省纺织服装协会会长王翀、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会长卜晓强、四川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会长杨淑琼、江西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刘婵英等来自地方行业协会的领导;还有国家级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郝淑萍、柳建新、刘代娥,天津工业大学副校长赵宏,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导李薇,中国民族服饰研究会会长杨源,德国驻沈阳领事馆总领事毕满天以及媒体记者代表共200余人齐聚沈阳,共襄盛会。
  第四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由孙淮滨主持。他指出,纺织非遗大会如今已举办四届,见证了中国纺织非遗事业四年来的发展历程,同时也为这项事业发展付出了辛劳、汗水和智慧。今年,大家都度过了一段非常特殊的时期,面临很多历史节点,抗击疫情、复工复产、恢复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扶贫攻坚战到了冲刺时期,“十三五”、“十四五”相互交汇,在这样的特殊背景下召开非遗大会,不仅是回顾总结,更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探索、推进纺织非遗事业走向未来。
  深入挖掘纺织非遗与传承
  钟建波在致辞时表示,中国纺织非遗大会通过推选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举办纺织类非遗系列展览等方式,有效带动了更多力量参与到非遗保护工作中来,提升了非遗在全社会的可见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使纺织非遗大会成为了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一项重要的品牌活动。纺织类非遗传承人、推广大使和相关企业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和行业优势,积极参与抗击新冠疫情、脱贫攻坚等国家重要任务和重大战略,不仅体现了纺织类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服务当代群众的当代价值,还体现了非遗传承人迎难而上、甘于奉献的责任担当,更是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心、汇聚民意的强大力量。
  曹学军在致辞时对纺织非遗大会的举办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并表示今后消费品司会给予一如既往的支持。她谈到,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创享美好生活是发展纺织非遗事业的根本宗旨和战略追求,非遗文化与技艺是当代消费品创意、创新的重要源泉,非遗消费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和文化需要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文化自豪感和民族荣誉感的时尚表达方式。她还对今后纺织非遗事业发展提出几点建议:第一,深化挖掘非遗文化价值,动员更多力量广泛参与非遗技艺与文化的挖掘传承,将纺织非遗经典表达与现代时尚完美融合;第二,加强非遗消费宣传普及,加强市场推广和商业价值挖掘,从需求端引导消费者偏好、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第三,形成合力,持续推进非遗工作。
  高勇在会上作了《提振非遗消费 创享美好生活》主旨报告。他指出,纺织非遗事业作为纺织行业发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今年严峻的形势,纺织非遗人没有退缩,而是勇于担当,逆势而上,在抗击疫情中彰显了他们的特殊贡献,在扶贫攻坚中展现了他们坚守的斗志,在复工复产中表现出他们的创作热情和务实作为,在网络平台带货直播中呈现了他们的睿智身影。他呼吁,当纺织非遗真正形成品牌,就会带来市场认可度、美誉度,进而赢得消费者青睐,百姓日用即为道,让行业上下携起手来,为提振非遗消费、创享美好生活而努力。
  非遗人畅谈未来发展道路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导李薇以《传统文化与设计创新》为题发表了主题演讲。李薇表示,“时尚易失,风格永存”,流行永远在变,但中国的基因永远不变。传统文化的传承不是一招一式的局部模仿,不应只停留在对于中国传统符号的直接照搬上,应该沉淀下来把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吃透,推出拥有中国“胎记”、中国“DNA”的高级品牌。
  国家级非遗项目蜀绣代表传承人郝淑萍在《非遗传承与扶贫攻坚》的主题演讲中谈到,如今,在国家和政府的支持下,蜀绣吸收了很多世界品牌的创新思维,也开始推陈出新。她呼吁热爱非遗工艺美术、工艺项目的社会人士参与进来同企业联合发展,共同推动非遗扶贫活动取得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中国民族服饰研究会会长、教授杨源在题为《谈非遗文化创意产业化路径》演讲中提出,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必须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形成创新设计产业化和商业模式。一是扶持非遗传承人,鼓励坚持,传承技艺;二是加强创新设计,开展商业运营。她还提出,中国民族地区有巨大的纺织非遗资源,每个民族都有织绣染的传统,都应该开发利用,以产业化模式实现文化扶贫。非物质文化遗产必将促進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北京德怡华商贸有限公司设计师、创始人凯瑟琳·冯·瑞星博作为首个获得“传播中国纺织非遗友谊大使”称号的国际友人,在弘扬中国香云纱和传承中国传统技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会上,她围绕中国纺织非遗的国际传播,谈到宋明以前的东方服装多以顺应面料而制作华服,近现代以后则受西方裁剪制作的影响,以技术为主导而制作服装。
  群英共话非遗的变与不变
  大会举行了两场专题论坛。在“推广大使共话纺织非遗发展之道”对话中,北京服装学院教授、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郭瑞萍,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教授张毅,杭州小巷三寻手织布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郑芬兰,开物成务文化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创始人王素娟就非遗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中国服装设计师“金顶奖”获得者、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刘薇主持了该环节。经过深入交流达成了纺织非遗要解决好变与不变和平衡问题,要坚守初心但必须在市场检验中生存与发展的共识。
  在“名家学者共话旗袍文化振兴之路”专题对话中,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中国服装设计师“金顶奖”获得者计文波,沈阳故宫博物馆副馆长李理,大连工业大学民族服饰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曾慧,内蒙古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协会会长白晶莹进行了深入的分享与交流。对话嘉宾客观分析了旗袍演变历史和地域特征,一致认为旗袍是国潮的象征,求新求变但不能乱变,标准化应该是方向。本组对话由辽宁省纺织服装协会会长、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王翀主持。
  2019/2020年度纺织非遗发展报告发布
  本届大会仍就纺织非遗人关心的年度非遗热点和事件发布了《2019/2020年度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纺织非遗年度报告具有特殊价值和权威属性,有“纺织非遗白皮书”之称,也是了解纺织非遗发展脉络的工具书。今年的纺织非遗“白皮书”新开设了抗疫行动、两会看点、脱贫攻坚、云上动向、地方风采等栏目,基本上反映了纺织非遗工作的主体方向和亮点。
  会议期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与武汉纺织大学签订了推动纺织非遗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与辽宁省纺织服装协会、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签订建立非遗办工作站协议并颁牌;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还发起了联动倡议。
  本届非遗大会还举行了“振兴纺织非遗大家谈”,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以及专家学者、文创企业、设计师等参加了本次座谈。座谈中,大家就“提振非遗消费 创享美好生活”及旗袍文化发展进行了深度讨论,参与者发言踊跃,各抒己见,座谈会气氛热烈。
其他文献
时间在共同的坚持与努力中匆匆流逝,也在共同的希望与期盼中款款走来。这是《纺织服装周刊》第1001次与您见面,也迎来了她的创刊20周年纪念!  20年,放眼历史的长河仅是一瞬,但对于一本杂志,应该已经不算太短;1000期,如果是一份日报只需要三载,但对于一本周刊,却已经步入了弱冠之年。  20年,1000期,孩子已逐渐长大,我们亦不再年轻。逝去的日夜历历在目,走过的路程皆在眼前。20年,不断探索,砥
期刊
伴随着中国纺织工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实践,《纺织服装周刊》见证并记录了中国纺织事业的精彩历程和巨大成就。在创刊20周年之际,我谨代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向周刊全体工作人员表示热烈祝贺!对大家为行业发展做出的努力表示衷心感谢!  作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刊,20年来,《纺织服装周刊》始终与行业同行,与时代同步,书写着纺织行业最鲜活的时代故事,留存着纺织行业最宝贵的发展印记。周刊的工作在促进产业升级、推广企
期刊
2020年,正值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是纺织行业建成纺织强国的节点之年,也是“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谋划的交接之年。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百年不遇变局持续深化,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加剧,数字革命进入下半场,行业发展面临异常复杂的局面。风险与挑战共生,机遇与未来并存。  《纺织服装周刊》于2000年创刊,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刊。从创办之日起,就承担起
期刊
近日,“可持续创新,构建未来——赛得利之夜”品牌活动在上海举办,正式对外发布了全新的循环再生纤维品牌“FINEX纤生代”。对于FINEX纤生代将如何掀起时尚行业前所未有的绿色变革,以及赛得利如何以技术创新引领纤维行业进入可循环新时代,赛得利集团总裁张文涛、赛得利集团传播和可持续发展副总裁孙剑接受了媒体采访。  张文涛介绍,赛得利隶属于新加坡金鹰集团,是全球领先的纤维素纤维生产商之一,林、浆、纤、纱
期刊
提到“棉花”,许多人的印象都是纯棉衣物带来的舒适感。一般人熟知的“棉花”其实并不是“花”,而是种子中的纤维;棉花中60%的重量来自棉籽,而实际可用来纺纱做成纺织原料的棉絮仅占40%。棉花只是衣服原料来源?不说你可能不知道,棉花不仅能变身天然纤维用以制作服装,棉籽能榨油入菜,棉籽壳还可作为反刍动物的粗饲料,依据中医药书籍记载,棉花根更有止咳祛痰功效,亦可改善前列腺及肝炎问题,可谓从头到脚都是宝!  
期刊
十八大以来,中国纺织行业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行业制定和发布的《建设纺织强国纲要》,提升科技、品牌、可持续、人才方面的新优势。同时,行业也明确了“科技、时尚、绿色”的新定位。整体来看,行业在自主创新、品牌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识和理念上都有较大提升,由此,在一些方面的进展明显。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纤维开发、智能制造、绿色生产、自主品牌的建设和发展都有
期刊
刚刚过去的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模式,改变了很多企业的生产计划,改变了整个中国的运行节奏,改变了全球的经济发展……  在疫情背景下,化纤行业陷入内需不振、出口受阻等困局,但行业运行不乏亮点,在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智能制造、炼化一体、数字经济、产融合作等方面依然颇有建树,既与 “十三五”期间的总体发展特点一脉相承,又有新形势新业态下催生的新发展模式,进一步巩固了行业在全球化纤工业
期刊
为了纪念从1949年至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年间,在历史节点上提出的全局性建议、为中华振兴建言献策的重要提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特此颁发了“有影响力重要提案1949―2019”獎牌,为那些为国计民生提出宝贵意见的重要提案荣誉加冕。其中,有一块奖牌被授予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原副会长、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许坤元。  2003年3月4日,许坤元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将关
期刊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中国纺织行业已先于众多制造业产业实现强国目标。就在上个月,中国工程院发布《面向2035推进制造强国建设战略研究》报告,报告通过对26类有代表性的制造业产业进行国际比较分析得出:纺织等五个产业已整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产业强大的背后必定是雄厚科技实力的体现,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评价说,纺织科技创新已经从“跟跑”进入“跟跑、并跑、领跑”并存的新阶段。  自主创
期刊
11月8―9日,由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和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联合举办的“纺织之光”针织物绿色染整及功能整理重点技术推广活动在上海举办。活动旨在用科技创新支撑纺织绿色制造体系加快形成,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行业创新能力。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叶志民,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科技发展部主任、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彭燕丽,中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