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书香校园,全面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nesh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读书对大学生文化修养的提高、积极品质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的塑造以及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当代社会对大学生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学生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其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一个民族的发展,因此当代大学生必须多读书,读好书,不断扩展知识面,开拓视野,提高文化素质和精神修养,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本文在对河套学院在校生的读书态度、目的、时间、数量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其读书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大学生读书积极性的建议,为全面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提供指导。
  关键词:读书 大学生 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021-02
  2013年6月,我们对河套学院在校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们在读书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如读书积极性不高;阅读时间短、数量少;缺少规划与指导;缺乏做笔记的习惯;读书质量不高等。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认为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读书的重要意义,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校、教师、图书馆的引领作用,激发大学生读书积极性。
  1 读书对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世界读书日曾说:“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肩负着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大学生读书尤为重要。
  1.1 读书有利于大学生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提高文化修养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应试教育”的产物,中学阶段所积累的知识甚少且结构单一,不能适应社会“一精多能”通材的需要。在进入大学阶段以后,仅仅被动接受老师所传授的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瑞士凯勒曾说:“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驰向无限广阔的生活的海洋。”大学生只有通过读书,不断汲取浩瀚知识海洋中古今人类智慧精髓,才能开拓视野,丰富人生积淀,提高文化修养;只有有针对性地阅读大量相关书籍,才能不断夯实基础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成为社会所需之才,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
  1.2 读书有利于大学生积极品质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的塑造
  当下部分大学生思维方法片面、善恶判断标准缺失、自控能力低下、责任感不强且缺乏积极进取精神。高尔基曾说:“读书在于造成完全的人格”。通过读书,可以培养大学生理性的思维方式和具有真理性的科学批判精神,帮助大学生增强爱国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树立乐于奉献、开拓进取的积极人生态度,增强抵制物质诱惑,坚持法律和道德底线的自控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1.3 读书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柯勒律治也曾说:“如果一个民族的‘文明’不是扎根于教养和人类素质与能力的和谐发展,那么这个民族充其量只不过是‘虚有其表’,而不是‘文雅’的民族”。传承文化是现代大学的基本功能之一,创新文化是现代大学的崇高使命,开展读书活动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途径。通过读书,大学生可以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激发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承担起传承文化创新文化的重要使命。
  1.4 读书有利于创建良好的学风
  调查显示大学生大部分时间用来上网聊天、看影视剧、打游戏、睡觉等,自主学习能力差。通过读书,可以提高大学生文化底蕴和人格修养,陶冶他们情操,活跃他们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唤醒他们对知识和文化的强烈追求,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2 大学生读书现状及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35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02份,回收率为86%,调查对象为河套学院各个专业一、二年级在校生,其中本科学生占10%,专科学生占90%。男生占15%,女生占85%。
  2.1 大学生普遍读书时间少,读书数量低
  表1表明,平均每天读书时间在3小时以上,所占比例为10%,时间在1~3小时,比例为44%,时间在1小时以下,比例为36%,几乎不阅读所占比例为10%。大部分学生属于微量阅读(1小时以下),其中几乎不阅读占10%,总体来说读书时间较少。但本科生情况相对较好,适量阅读(1~3小时)所占比例达到63%。
  表2显示,大学生平均每月阅读量5本以上,所占比例为5%,阅读量在3~5本,所占比例为11%,而阅读量在3本以下,比例高达84%,由此可见,当前大学生读书数量非常低。
  2.2 大学生读书目的基本明确,但读书积极性不高
  调查表明,大学生读书目的选择“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比例为70%,选择“提高文化修养”比例为31%,选择“休闲娱乐”比例为36%,选择“精通专业”比例为13%,选择“通过考试”比例为11%。总体来说,大学生读书目的基本明确,主要是为了丰富自己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但从表3来看,67%大学生认为自己读书积极性一般,只有7%大学生认为自己读书积极性很高,不过,本科学生读书积极性要高于专科学生。
  2.3 大学生读书缺少规划与指导
  表4显示,81%大学生随机凭兴趣阅读,19%大学生会有计划占用一定时间来阅读,表明大部分大学生读书缺少规划,这导致大学生选择读何种书籍比较盲目。调查显示,大学生选择读书所受影响所占比例最大的是“自己兴趣”,占53%,其次是“媒体推荐”,占32%,第三是“老师或朋友推荐”,占22%,第四是“看过作品改编的电影或电视剧”,占16%,第五是“名著或获过奖”,占13%,也就是说大学生读书主要凭自己的兴趣,缺少老师或其他方面系统指导,这必然影响读书效果。
  2.4 大学生读书缺乏做笔记习惯,读书质量不高   从表5来看,仅20%大学生经常做读书笔记,而80%大学生有时做或不做读书笔记,这表明现在大学生没有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读书更多流于形式,缺少深度思考,致使读书质量并不高。
  2.5 大学生阅读渠道呈多元化趋势,网上电子阅读盛行
  表6显示,大学生阅读渠道呈现多元化,选择电子阅读的为49%,图书馆借阅为49%,找同学借阅为9%,自己购买为11%,由于网络等新兴文化传媒使大学生能更方便快捷地获取知识,这也在改变着他们传统的阅读习惯,电子阅读倍受青睐,但由于网络电子阅读具有随意性、跳跃性、快餐式等特点,不利于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3 提高大学生读书积极性的建议
  3.1 搭建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
  学校搭建各种平台,促进学生读书。首先团委学生处举办各种经典诗篇朗诵会、读书征文、世界经典电影展播等活动。其次,借鉴北京大学设立《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并列入全校本科培养方案,开设类似“北大讲坛”的大讲堂,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或企业家进行讲座,这不仅在全校范围内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而且使学生陶冶情操、开拓视野和提升文化修养。
  3.2 发挥教师引领示范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博览群书,酷爱读书,通过自身行为引导学生养成读书习惯;其次,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既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播和能力的培养,更应关注文化育人和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阅读相关专业的书籍,还应向学生推荐非专业书籍并指导学生阅读,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3.3 发挥图书馆育人功能,加强对学生读书指导
  图书馆对大学生人格的塑造、情操的陶冶、文化的积淀和学识的拓展具有举足轻重作用。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育人功能,开展大学生读书活动。首先,图书馆要积极转变观念,提升服务理念,做好读书推荐服务。著名作家老舍曾说:“一个藏书多而用书少的图书馆不见得是好图书馆;一个用书多而不教人民怎样用书的图书馆,还不见得是好图书馆。”可见图书馆不仅提供借阅等服务,更重要是开展阅读导向服务。例如利用网站、展板等形式宣传“大学生必读经典书籍、畅销书排行榜、优秀书籍推荐”等,这有利于学生直接接触到优秀作品,避免盲目性,提高阅读质量和效果。其次,开展各种读书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和兴趣。例如举办“借书排行榜、优秀读书笔记展览、优秀读者评选、读书活动周、读书图片展”等一系列活动。
  参考文献
  [1] 傅争鸣.“大学生不读书”的弊端、原因及其解决对策[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7(6):64.
  [2] 蒋永平.高校图书馆的育人功能与大学生读书活动[J].重庆师专学报,2000(2):41-42.
  [3] 武文琴.让图书馆成为大学文化建设的推手[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3):54-57.
  [4] 张建国,季龙明.大学生读书观现状调查报告[J].山东省团校学报,2010(2):26-28.
  [5] 吴锋锋,张维香.当代大学生读书“知行不一”的原因探析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9(142):169-171.
  [6] 周礼仙,江文峰.构建“书香学院”的可行性分析——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理论视角[J].教育教学论坛,2013(22):222-223.
  [7] 陈雅娟,许晓菁.读书对大学生思想成熟度影响的调查[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2(3):31-32.
其他文献
摘 要:习惯亦作“习贯”。原谓习于旧贯,后指逐渐养成而不易改变的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学生终身受益。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及反思,从预习、阅读、小组合作学习等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如何在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真正的实现政治课堂向“学堂”的转变。  关键词:学生 良好习惯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c)
期刊
摘 要: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作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引起了各级各类人士的广泛关注,各地教育部门也纷纷发了禁止令,但由于种种原因,实际上却禁而不止。本文从幼儿教师这个群体出发对此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发现小学入学考试制度、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正确、不科学,幼儿园的办园思想不端正、理念不正确,硬件设施不健全等都是导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重要因素,应该从取消小学入学考试制度、端正幼儿园办园思想和
期刊
摘 要:在以往的幼儿美术绘画活动中,绘画范例以它较强的正面示范引领作用,在幼儿的美术活动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但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实施和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幼教工作者纷纷以新的眼光重新审视传统教育情景中原本几乎约定俗成的教育元素。绘画是发展幼儿创造想象力的一种有效的形式,但是在绘画的过程中幼儿的想象往往受教师范例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集体美术教学中教师绘画范例的运用就成为了当
期刊
摘 要:传统音乐文化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宝贵的文化宝藏,作为学校这个传承、发展文化的载体,如何将我们宝贵的传统音乐文化列入课堂教学,被学生所接受、所喜欢并能传唱甚至更进一步创新,这要求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去摸索,大胆的尝试,主动地承担起传承的责任!  关键词:惠东渔歌 中学生 课堂 传承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c)-0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北京城市学院工商管理创新创业特色班为具体研究对象,从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改革背景、创业教育模式实践思路等方面进行阐述,探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和经验为日后其它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创新创业 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000-00  1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背景  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现代化技术不断的发展,科学技术也为人们带来了很多高科技产品,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实现了多媒体教学以及信息通讯的教学方式。信息的通讯技术也加大了教育事业的进步,先进的通讯技术使得教育部门可以掌握最新的知识资讯,及时的强化和增加教学的内容,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指明了一条新道路。高科技的发展,也使人们加大了对于学习的要求,学习方式也逐渐从数字化的学习方式转移到移动学习方式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北京城市学院工商管理创新创业特色班为具体研究对象,从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改革背景、创业教育模式实践思路等方面进行阐述,探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和经验为日后其它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创新创业 教育模式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015-01  1 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背景  为落实教育部《
期刊
摘要:基于SRTP大学生科研素养培育是高校培养研究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创新大学生科研素养培育工作管理模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构建了高校大学生科研素养培育基于项目化管理模式下SRTP过程模型,并在实际工作基础上分析了SRTP运用项目化管理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大学生 科研素养;SRTP 项目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000
期刊
摘 要:论文研究IT项目管理课程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应用,并以IT项目招投标情景模拟为例,探讨了在本科IT项目管理课程中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实施过程。论文还提出情景模拟教学法成功实施的三个关键问题,即情景设计应兼顾知识性和真实性,学生在现场模拟表演前应充分准备和研讨,教师在情景模拟中应坚持引导作用。  关键词:情景模拟教学法 IT项目管理课程 本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本文对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改革设想与实际举措进行了阐述,通过探索与实践取得成果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关键词:专业服务产业 能力 探索 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045-02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国家高等职业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