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品添加剂联合使用情况及累积风险评估

来源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ilelem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我国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联合使用情况并评估常用食品添加剂组合的摄入水平及其累积健康风险.方法 根据全球新产品数据库中我国食品中添加剂的联合使用情况、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食品添加剂最大使用量以及2015-2019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结合2012年总膳食研究消费量调查数据,采用简单分布法计算我国一般人群常用食品添加剂组合的理论暴露量和实际暴露量,并应用危害指数(HI)法对其累积作用进行累积风险评估.结果 我国77.90%的食品中使用多种添加剂,使用率最高的是二元组合,其次为三元组合和四元组合,最多有二十九元组合.通过四元组合的使用,我国一般人群四元组合中苯甲酸钠、甜蜜素和山梨酸钾的膳食中每日平均理论暴露量分别为1.30、1.07和1.51 mg/kg BW,在高食物量消费人群(P95)膳食中理论暴露量分别为4.44、4.69、和5.19 mg/kg BW,一般人群苯甲酸钠、甜蜜素和山梨酸钾的每日平均理论暴露量超其相应每日允许摄入量(ADI)的个体比例为5.50%,累积评估发现共有4 376个个体的HI≥1,占调查人数的13.69%.根据实际监测数据,一般人群膳食每 日平均暴露量分别为0.17、0.08和0.05 mg/kg BW,每日P95膳食中暴露量分别为0.58、0.33和0.44 mg/kg BW,一般人群苯甲酸钠、甜蜜素和山梨酸钾的每日平均实际暴露量超其相应ADI的个体比例为0.02%,累积评估发现有12个个体的HI≥1,占调查人数的0.04%.结论 我国食品添加剂通常以多元形式使用,最常用添加剂二元、三元和四元组合的累积暴露风险较低,但对于HI≥1的个体应注意调整其膳食结构.
其他文献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
期刊
目的了解重庆市市售食品中重金属的含量及分布情况,对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和程度进行分析和评价,为食品安全评估和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将重庆市划分为四个片区,兼顾市民消费量较大的八类食品,在每个片区各抽取450份样品,全市共采集样品1 800份,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Nemerow)综合污染指数法,对食品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本研究的八类食品中,各类污染物的平均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限值。样品中镉、砷和汞含量中位数(P50)最高的均为食用菌及其制品,分别为0.2
目的研究婴幼儿食品中分离的阪崎克罗诺杆菌(C.sakazakii)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对婴幼儿食品中C.sakazakii进行分离鉴定、药物敏感性试验和全基因组测序,利用BioNumerics软件对全基因组数据进行拼接组装,对组装基因组开展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cgMLST)、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分析,并与PubMLST数据库中ST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研究中分离的9株C.sakazakii共分为5个ST型,ST1和ST64型为主要型别,同时也是PubMLST数据库中C.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