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美的教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ckaro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初中语文教材中社会美的素材非常丰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美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既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美 教育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曾经一度被忽视的美育日益受到重视。在全国教育会议中,美育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多次得到强调。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近年来,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发现语文教材中美的因素,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初中语文教学与社会美的教育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审美观形成的时期,因此,对他们进行社会美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审美观,显得十分重要。
  初中语文教材中社会美的素材非常丰富,我们所提倡的“五讲四美”中的“四美”都可以从中找到例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完全可以加强“四美”教育。“四美”的核心是心灵美,而社会美的核心也是心灵美。心灵美是相对于人的外在美(仪表美)而言的,现在的初中生普遍比较注重仪表美。人固然应该讲究仪表美,但更重要的还是内在美即心灵美。心灵美是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基础,它借助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表现出来。反过来,通过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教育,有助于陶冶情操。
  初中语文教材具有语言美的特色。语言美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从形式美来说,语音、语调、语法、句法正确,速度适中,就是美的,否则就是不美的;从内容来说,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内容就是语言美的体现,比如说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中的第一段: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鉴于以上所述,可以说初中语文教材蕴涵着丰富的行为美的素材,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材料的教学,以及布置适当的活动,对学生进行行为美的教育。
  二、初中语文教学与自然美的教育
  自然美是相对于社会美而言的。自然美包括两种:一种是未经人类加工改造过的,如湖南的张家界、安徽的黄山、江西的庐山、四川的九寨沟;一种是经过人类加工改造过的,如山川绿化、江河治理、园林景观。“五讲四美”中的“环境美”主要是指自然环境美,尤其是经过人工改造过的自然环境美。
  初中语文教材中亦不乏自然环境美的材料。如初中语文第三册的《国宝——大熊猫》,内容是通过对大熊猫这一国宝的说明,提出了对于动物的保护这一主题。在教学中,就可以渗透这一主题,从而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要保护自然环境,同时按照美的规律改造环境,美化环境。再如初中语文第六册中的《写在第11亿位国民出生前夕》一文,这篇短论宣传控制人口、计划生育的意义;通过本文的教学,不但有利于全社会增强控制人口增长的意识,而且有利于增强环保意识。
  三、初中语文教学与艺术美的教育
  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乏进行艺术教育的资源。教师在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可以开展以下活动。
  1.自制语文教学挂图。可能有人会认为教学挂图仅限于英语等学科,其实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具像化的事物和场景,其中一些已在教材中的插图的方式反映出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这些插图放大、加工成彩色挂图,也可以不拘于教材中的插图,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以图画的方式将课文内容描绘出来。
  2.根据课文内容排演短剧。初中语文教材中几乎每册中都有由多个角色组成的文章,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改编成短剧,自己演出,比如说《〈白毛女〉选场》、《〈龙须沟〉选场》等。
  3.在鉴赏中领略作品的艺术美。文学作品的审美范畴包括崇高、优美、悲剧性、喜剧性和丑。美感的产生有其特定的生理和心理基础,美感欣赏活动有表层的心理特征和深层的心理特征,而艺术本身也有物质实在层、形式符号层、意向世界层和意境超验层等不同的层次。审美是艺术的核心功能,艺术的鉴赏过程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需要经过观、品、悟的不同阶段,达到对作品的把握。文学作品的艺术美不是显现在表层的,这就要有一番鉴赏的工夫才能领略到它的实质。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文,作者心上一直压着“焦虑和悲痛”,偶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心中的焦虑悲痛化为精神的宁静,感悟到生命的永恒。文章多处运用比喻、拟人、对比、通感等修辞手法,突出花的勃勃生机,赞美了生命的顽强和美好。那“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的“淡紫色”的“瀑布”;那“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每一朵盛开的花,“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毫不活泼热闹”的比喻,写出了花的繁稠;那笑着嚷着的“我要开花,我要开花”的拟人写出了花的活泼和繁盛;那“浅紫色的”“香气”等通感的运用,使花的色与花的味联系了起来。但是,这仅仅是表层的美,通过与“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的”“一大株紫藤萝”却“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的“从来都稀落”的紫藤萝花的对比,使作者明白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只有通过鉴赏才能领略到艺术的美。
  美包含在文学作品中,教师若能在每个教学环节中调动各种因素,让学生在或喜或悲、或爱或恨、或乐或哀的审美体验中感知作品的语言美、形象美、思想美、艺术美,就会使学生进入审美意境,陶冶情操。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教师引导学生在文质兼美的课文中充分吸取营养,才能不断丰富美育内容,扩大知识视野,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高尚的情操。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复述课文,将课文内容加工、改编成故事,讲述出来。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在学生中开展竞赛活动。
  四、美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相长”
  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美育可以通过具体可感的生动形象感染人、启发人,这就与智育的抽象概括和德育的理性论证区别开来。情感性是美育的特殊功能,美育将理性蕴涵在感性之中,以情感维系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不像智育和德育那样以理性来维系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美育不靠灌输,更不靠强迫,它是自由而轻松愉快的,正如黑格尔所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美育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对人的作用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这也使得它较之于某些抽象的说教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实践证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美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既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又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教学研究,2001(三).
  [2]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版),2004(六).
其他文献
摘要: 《植物组织培养》是生物专业的必修课,也是一门系统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创新型人才,本文从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加强实验考核,全面评价学生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植物组织培养》 理论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改革  植物组织培养是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培养,使其再生细胞或完整植株的技术。
摘要: 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知识成为当前社会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力量,建立学习型社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及国际教师教育发展趋势迫切要求加快教师教育改革进程。企业知识管理进入教育领域,为学校组织管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也为教师专业成长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本文通过对知识、知识管理基本内涵的阐述,探讨教育领域内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内容、作用,以及对教师专业成长所带来的影响。 
摘要: “五四”新文化运动引发了一场新“文学革命”,中国文学迫切需要从旧体式向新模式转变,建立新的诗学价值体系,从而解放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国新诗应运而生。中国新诗大量借鉴了国外的诗歌形式,本文通过徐志摩对泰戈尔诗歌译介的分析,说明对国外诗歌的翻译和中国诗人自身的创作是如何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中国新诗发展的。  关键词: 徐志摩 泰戈尔 翻译和创作 中国新诗  1.中国新诗的初创与外国诗歌的译介  1
摘要: 陌生化可体现文学作品主题的陌生化。对于传统的主题如果有颠覆性、陌生性的描写,将进一步加深文章的思想内涵。通过陌生化的扭曲与变形,人们在被注入全新体验后,必定会在震惊之余深深探寻陌生主题后的深刻意义。在《宠儿》中,莫里森用陌生的视角叙述了奴隶制下黑人母亲们的母爱被粉碎、扭曲、践踏的残酷现实。塞斯的母亲、贝比·萨格斯和塞斯三人的母爱体现了奴隶制下黑人母亲母爱的特殊性。这种另类的扭曲的母爱反映了
摘要: 政工人员与职工讲话、谈话要因人而异,讲职工喜欢听的话,有人情味的话,就能与职工拉近距离,使谈话沟通顺畅,达到了解人的心智,消除思想的困惑,解开心结的效果。  关键词: 政工人员 讲话 人际沟通  “我可以不断地研究你的大脑,但我却永远不知道你的心智。我可以通过客观的研究来了解你的大脑,但只有通过谈话才能懂得你的心智”[1]。政工人员与职工讲话、谈话,了解人的心智,解决人的思想问题,是政工人
摘要: 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彩,其中蕴含了大量的素质教育的题材。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注重教材的挖掘,关注学生的成长,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和厚重的人文精神,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 初中语文 素质教育 教学方式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时代的不断进步,国家更需要的是大量的高素质的人才,所以素质教育既是当前教育的主题,又是新课改的中心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愈发严重,发展至今,我国的环境问题呈现出集中性、复杂性的特征。针对这些环境问题,我国制定了大量的法律及相关的行政法规,在对环境破坏的行为控制上,刑罚作为打击犯罪的最严厉手段在控制和预防环境犯罪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1997年刑法典不仅专节规定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而且专门规定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非法处置进口固体废物罪、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等三个罪名以惩治
摘要: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有鉴别才能有发现有创造。从完成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上看,运用比较法教学非常必要。语文教学在完成授业任务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运用比较法教学,可使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思路宽广,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和思维能力。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比较法 运用方法  比较就是确定事物同异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它的实用范围极为广泛,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