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归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oryanz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通过对中药当归的药理作用的分析与了解,本文主要研究当归对血液与循环系统的作用与疗效,以便更好的发挥重要当归在医学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 当归;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当归(学名:Angelica sinensis),多年生草本植物,它具有抗缺氧;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还具有抗癌;护肤美容;补血活血;抑菌、抗动脉硬化等作用[1]。同时还可以用于治疗中风不省人事、口吐白沫、产后风瘫。其中当归有效成分当归多糖是其发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造血功能、抗肿瘤及抗辐射损伤等作用的关键。当归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各科。本文对当归的一些其他作用主要论述如下。
  1 对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影响
  1.1 增强心脏血液供应,降低心肌耗氧量。通过实验证明,给麻醉犬静脉或冠脉注射当归注射液后可见冠脉血流量明显增加,冠脉阻力降低,心肌耗量也明显下降[2]。当归水提取液也能使离体单个豚鼠冠状血管扩张,灌流量增加,对实验性心肌梗塞有明显对抗作用。
  1.2 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改善器官血流量。在小鼠实验中,当小鼠处于慢性缺氧期间,每天注射当归提取液,可使缺氧所致的肺动脉高压及右心室肥厚显著减轻。吸入10 %氧气的大鼠静脉注射当归后,肺动脉压上升幅度明显低于用药前,肺血管力也较给药前降低,进一步证明了当归对肺动脉高压模型大鼠动脉的扩张作用[3]。给颈动脉注射花生四烯酸造成的大鼠急性脑缺血,实验模型腹腔注射当归注射液,可明显改善脑缺血症状,抑制血浆TXB2产生,增加血浆6-Keto-PCF1α  2 对机体血液系统的影响
  2.1 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作用 当归有效成分阿魏酸可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5-HT释放,对抗TXA2洋物质的生物活性,增加PCI2活性,阻抑动静脉旁路形成时间长,血栓重量及长度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当归可使血粘滞性降低,红细胞和血小板电泳时间缩短。当归通过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增加细胞表面电荷而促进细胞解聚[4],降低血液粘度。
  2.2 促进造血与抗贫血作用 当归能促进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RBC)的生成。其主要成分当归多糖对苯肼和60Co γ射线辐射所致骨髓抑制-贫血小鼠的RBC、Hb、WBC和股骨有核细胞数的恢复,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当归多糖对多能造血干细胞(CFU-S)增殖有显著刺激作用,并能促进其红系细胞分化。组织切片观察提示:当归多糖对CFU-S的分化具有多向促进作用。小鼠脾集落法及体内扩散盒法证实,当归多糖对小鼠多能造血干细胞(CFU-S、粒单系(CFU-D)和红系(BFU-E)祖细胞的产率均具有显著升高作用。对正常和贫血小鼠的早、晚期红系祖细胞(BFU-E、CFU-E)均具有刺激增殖作用。对正常小鼠、贫血小鼠的粒、单系祖细胞(CFU-GM)也表现为促进作用。其补血机理是通过保护和改善造血微循环,直接和/或间接刺激造血微循环中的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使其分泌较高活性的红系造血调控因子,以促进红系造血。此外,当归的抗贫血作用可能与其所含维生素B12、烟酸、叶酸、亚叶酸及生物素有关。当归单用或与黄芪配伍均能使失血性贫血和乙酰苯肼所致溶血性贫血小鼠的RBC和Hb增加。对CY所致小鼠WBC和Plt减少有促进恢复作用。能增强网织红细胞数和骨髓有核细胞数,增加60Co照射小鼠造血集落(脾结节)数。两药配伍作用明显增强,且黄芪5倍于当归的剂量时,其作用明显优于两药等量配伍。
  2.3 降血脂及抗动脉硬化作用 当归对大鼠及家兔实验性高血脂症有降低血脂作用[5],对实验性动脉硬化性大鼠主动脉病变有一定保护作用。当高脂食物添加阿魏酸喂饲大鼠时,可显著抑制血清胆固醇水平升高。机理在于,阿魏酸能与甲羟戊酸-5-焦磷酸(底物)竞争,抑制肝脏合成胆固醇。当归及阿魏酸的抗氧化和自由基清除作用对血管壁来说,首先具有保护内膜不受损伤的作用,使脂质在动脉壁的进入和移出过程中保持动态平衡;其二能降低胆固醇抑制脂质沉积于血管壁;其三能抗血小板聚积阻止附壁血栓形成,从而取得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效应 .
  3 讨论
   综上所述,当归对改善机体的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等有显著的药理学作用,并且据了解当归还具有抗肿瘤、调节子宫平滑肌、抗炎及抗损伤等作用,本文没有多加阐述。希望通过以上的药理学研究进展,对当归药理作用研究的应用能够更好的在医学领域发挥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尉中民.当归在心血管方面的药理学和生理学研究.新疆中医药,1987,(3):43
  [2]彭仁绣.当归对心血管系统的药理作用.中草药,1981,12(7):33
  [3]王凤楼.当归对犬实验性心肌梗塞的影响.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6):357
  [4]杨德章.当归水提物不同部分的分离及其对心肌营养性血流量的影响.湖北医学院学报,1980,1(4):45
  [5]杨德章.阿魏酸钠对实验性心肌梗塞犬鼠及耗氧量的影响.湖北医学院学报,1986,7(1):7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讨影响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到2010年7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鼻窦炎与鼻息肉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都采用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40例患者治愈32例,治愈率为80.0%;好转6例,无效2例。经过统计分析,患者年龄、鼻窦炎手术史及变应性鼻炎病史、抗生素应用是影响鼻内镜鼻窦手术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影响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预后的因
期刊
【摘要】 目的:分析了2型糖尿病(DM2)患者血浆GHbA1C水平与Hc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直接酶法和两点速率法分别对61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GHbA1C水平与Hcy水平进行测定,并与35例正常健康者作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GHbA1C水平与Hcy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浆GHbA1C水平与Hcy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912,p<0.01)。结论:检测2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联合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单纯宫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联合宫腔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经过积极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有效31例,有效率为96.87%,复发1例,复发率为3.13%;经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有效率与对照组相
期刊
【摘要】 目的 在高职院校在职教工中探索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及改变情况,为今后深入推进健康校园建设,开展更合理、更具针对性的健康促进干预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随机抽取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的在职教工400人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线调查,使用同一问卷,通过健康相约院系行、健康大讲堂、发放宣传资料、健康网站、校报专栏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对职教工进行生活方式的行为干预。一年后同样随机抽取400名教工,比较其健康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方法静脉滴注缩宫素引产的效果。方法 选择静脉滴注缩宫素引产孕妇共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采用常规输液器经外周静脉持续滴注0.5%缩宫素引产,观察组100例采用贝朗智能输液泵(Braun Intelligent Infusion Pump)经外周静脉控制性持续输注0.5%缩宫素引产。结果 诱发规律宫缩时间、诱发产程时间、总产程、引产失败率、新生儿窒息发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围产期母婴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随机抽我院2007年8月~2011年2月收治的120例产妇患者的资料,根据产妇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剖宫产组(70例)和自然分娩组(50例),比较两种方式对母婴的影响。结果:两组新生儿生后15minApgar评分及24hNA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分组患者肠恢复蠕动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短、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
期刊
【摘要】 本文以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智能感染监测系统项目为案例,分别就国家政策日常管理需要、感染管理的现状、基于已实施的系统和拟实现的功能模块、实施后的效益来分析认为:医院信息平台为智能感染监测系统提供技术支持,实施该系统会具有良好的经济、管理、社会效益。   【关键词】 智能感染监测系统;临床信息系统;数据接口;感染管理    在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已经完成实施LIS,PACS,HIS,EMR,手术
期刊
【摘要】 慢性鼻-鼻窦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其发生为多因性,其中细菌生物膜在其发病机制中起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细菌生物膜的概念、致病机制及其与慢性鼻及鼻窦炎发病的关系做一综述。   【关键词】 细菌生物膜;鼻窦炎(Sinusitis)   近年来研究认为慢性鼻及鼻窦炎(Chronicrhinosinusitis,CRS)的发生为多因性,已知的病因包括变态反应、真菌感染、功能因素等,而细菌生物膜与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及其对临床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08年6月~2010年6月诊治的42例急性胰腺炎的病例,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病例中CT诊断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29例,急性坏死型胰腺炎13例。CT平扫表现,胰腺体积弥漫性增大,轮廓模糊,不规则23例,胰头肿大5例,胰体肿大3例,胰尾肿大3例,8例胰腺体积无明显增大。结论急性胰腺炎具有较典型的C
期刊
【摘要】 低血糖脑病是临床实践中常见的低血糖事件并发症,易误诊为脑梗死、癫痫等疾病。本文结合临床实践就低血糖脑病的临床表现、脑电图及神经化学改变、影像学表现、误诊原因分析及对策进行综述,以期提高对低血糖脑病的认识。   【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低血糖脑病  1 引言   自从1920年发现胰岛素以来,随着胰岛素制剂的发展以及有效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监测,糖尿病的治疗出现了很大的进步,从而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