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临沂市通过努力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创造出一批具有很强竞争实力的企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临沂市通过改善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摆脱了资源禀赋的制约。
一、临沂市产业集群形成及发展历程
临沂市产业集群的形成,是由大多数企业开始于乡镇企业间的相互模仿、相互竞争,企业家看到最初企业取得了丰厚的经济效益时,开始向某产业投资,于是更多的企业开始争夺市场,市场规模扩大,与产业相关产品的需求增多,不同产业部门也进入市场,形成了该产业在各个阶段的配套产品,产业链拉长,最后在某个特定区域形成了某个产品的专业市场。随着市场的扩大,期间会有企业破产、重组、合并,甚至在原有的规模下,创新开发出具有更高利润的产品来占领市场,获得生存。因此,临沂市产业集群的形成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987年前基础阶段,主要在临沂市西郊,社区居民开始在老长途汽车站附近摆起了地摊,形成了小型的产品交易市场; 1987至2004年的建设阶段形成了专业市场,从而为各地区产业集群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995年至2004年巩固提高阶段,使得临沂市的产业规模、产品档次、企业效益大大提升,临沂市产业集群的发展取得重大突破。2005年以后间改造提升阶段,以企业管理制度来规范市场,临沂市竞争力大大增强。
二、临沂市产业集群在形成及发展中的优势和劣势
2.1 临沂市产业集群形成及发展中的优势
克鲁格曼在新经济地理学中针对产业集群进行了解释,克鲁格曼认为,企业通过市场传导机制使规模报酬、运输成本和生产要素的相互作用,因此产生了产业集群。产业集聚形成了区域生产格局,产业集聚形成后,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自我发展,形成相应的条件依赖。在规模经济的作用下,集群内部的企获得了集群外部企业所无法取得的收益,集群内部企业实行合并、重组、破产,集群外企业也会向产业集群集聚,产业集群也获得了集群内外部企业的带来的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资源,从而产业集群内部的条件依赖变得越来越重要。根据克鲁格曼的经济理论,可以把临沂市产业集群形成及发展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2.1.1 有利的地理区位
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处于南方与北方过渡、陆地与海洋的交接地带,位于长三角经济带与环渤海经济带的两大经济圈的交接地带,区域优势好,能够利用两大经济圈现有的资源。临沂市作为山东省面积最大的城市,矿产资源、农产品资源丰富从而为发展建材、农产品出口奠定了基础。临沂是鲁南临港产业集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青岛、日照、江苏的港口距离较近,可利用港口的优势进行商品的运输,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改革开放后,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临沂市具备了良好的硬件条件。临沂市不仅建设了铁路,完善了铁路,而且建设了飞往全国几十个城市的飞机场。公路、铁路、航空、海运相衔接的城市交通网使得经济交流非常便利,加上日益完善的通讯网络,使得临沂市与外界的贸易越来越频繁,克服了封闭山区的限制。随着产业集群的不断扩大,源源不断的客户、物流、资金、商机在这片区域集聚,临沂市与其他城市形成了互动平台。临沂市通过各个物流港口将产品销往海外,内外联动,逐步形成了同时开拓国内外市场的发展格局。
2.1.2本地政府实行招商引资政策
根据表2可知,临沂市自2010年以来,城市新建项目数量不断减少,但在建项目比较稳定,总量也在减少。但实际资金到位数量增加,2012年较2011年实际到位资金多552779元,因此临沂的招商引资数目保持较稳定。
招商引资在临沂市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2009年,临沂市政府成立专门的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到珠三角、长三角地区招商,招商引资项目使长三角、珠三角的投资额占全市引进内资比重的1/5、1/10。2013年,全市累计引进在建市外招商项目449个,实际到位市外资金395.1亿元,增长29.2%;其中,“10+6”产业在建招商项目379个,到位资金345.8亿元,分别占全市总量的84.4%和87.5%。全市在建亿元以上招商项目393个,实际到位375.4亿元。大量的外地资本进入本市,弥补了临沂市企业资金不足的难题,引进了外地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管理模式,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从而为城市经济发展开辟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宽阔的视野。在发展产业集群的道路上,临沂市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打造了国际物流城、临沂港,为国际贸易产业集群的发展奠定基础。为促进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2013年,临沂的国际贸易市场实现了质的突破,已经成功投入试运营的临沂港成为临沂集群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目前,临沂商城101个专业批发市场中已有75个市场开展了国际贸易业务,有68家外商常驻机构、380家外贸企业进驻,完成出口额32.1亿美元,同比增长150.8%。
在临沂的经济发展中,民营经济总量占据了总量中的8/10。 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完成总产值7674.0亿元,增长16.6%。年末工商注册私营企业4.1万家,注册资金1343.7亿元,增长29.1%;个体工商户28.2万户,注册资金132.5亿元,增长20.1%。全市民营经济对经济的贡献率达78%;民营经济税收占国地税收入的84.4%,同比提高3.9个百分点。在临沂市投资总额中,民营资本在总投资中占80%。民营企业投资小,对市场应变能力较强,敢于承担风险,投资于大企业未涉足的新兴领域。同时,民营企业规模小、品种多、个性强、市场发育快、经济发展有活力。因此可以说,民营经济的壮大为临沂的产业集群的发展打了一针强心剂。
2.1.4 巨大的潜在消费能力
作为山东省人口最多的城市,临沂市人口总量超过了一千万。临沂的人口增长速度较快,城镇镇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庞大的人口基数对产业集群的带动能力极强,有利于实现对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临沂市的城镇人口数目不断扩大,由此带动的第三产业为经济增长所做的平均贡献率超过55%。同时,庞大的人口规模对商品的需求大大增强,产生了巨大的需求缺口,临沂的居民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所做的贡献率达到约52%,临沂市的经济增长具有强大的动力。 此外,2013年,临沂市将继续提高城镇化水平,使城镇化率、非农就业人口比重均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在2013年底,全市的城镇化比率达到53%,赶上全国城镇化的平均水平。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也会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也随之提高,从而对集群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加明显。非农人口的增加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2.2 临沂市产业集群形成及发展过程中的劣势
临沂产业集群形成及发展过程中虽然具有巨大的优势,但由于市场起步较晚、发展方式较粗放,仍然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 集群优势小而弱,基础设施不完善
临沂市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城市的产业服务水平已经显著提高,但是与现代产业发展的内在需要相比,还很不相适应,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的互动作用还不够明显,消费行业、中介性企业、专业性等急需提高和改善。产业关联度不高,产业体系不完善,主要依靠从其他地区获得货源,本地自己制造产品的比例较低,利润率大大降低。同时,临沂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企业,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导致区域资源的集聚能力远没有达到世界水平。中小企业生产设备落后、效率低,工厂环境差,位置较偏僻的地区,交通运输受到限制。
2.2.2 集群生产档次低,名牌少
产品质量和技术层次较低,假冒伪劣现象较严重,市场竞争力不强。小企业主要以家庭作坊出现,以模仿名牌产品起家,产品档次低、名牌少,有关部门缺乏有效监管。在2014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中,临沂市曝光了一大批各种日化用品、饮料等假冒商品名单。例如,“海飞丝”、“潘婷”、“飘柔”、“佳洁士”、“舒肤佳”等洗化用品及“雪碧”、“娃哈哈”等瓶装饮料。板材产品中,缺乏有影响力的品牌,产品生产主要以贴牌为主,产品附加值低。
2.2.3 行业自律机制尚未健全
部分临沂市中小企业所有者文化水平较低,法律意识淡薄,以追求自身利益为目标,使其行业内存在不正当竞争。临沂市产业集群的形成有其自身的特点,现行法律法规落后于实践发展。同时,对于行业内的改革措施未能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进行规范。行业自律监管机制与市场内在需求存在不一致,各行业协会与政府相关部门间达不成一致,企业受到政府有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但真正代表行业利益的行业协会权力受到了制约。
2.2.4 可持续发展水平低
临沂市的政府、企业、高校、研究机构、消费者的协同创新机制还很不完善,过度使用自然资源,经济、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不和谐;经济的综合实力较弱,城市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品牌效应、人才高地还没有形成,产品市场主要集中在国内,本土产品的走向国际市场和外部企业的进入临沂仍处在发展阶段,在规模、质量、效用等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
三、优化临沂市产业集群发展的策略
通过上述研究可以发现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有其发展的必然性,对促进区域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临沂市产业集群的形成,依赖的是沂蒙老区人民奋发图强勇于创新的能动性,当局的审时度势,市场经济的民间资本带动,巨额投资带动,强大的消费后劲。虽然临沂市的产业集群效应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不足,仍需改进:
3.1 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
加强产业园区建设,临沂市应在现有的产业园区的基础上,依托各个县区的资源,建设更多的工业园区,改善园区的运输、供电、供水、排水、污染处理控制等基础设施条件,对中小企业向产业园区的进一步集中提供政策鼓励及支持。建设融资平台,使各类金融机构、创投机构能够与产业园区更好的合作,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政府及企业要按照“政府推动、市场动作、自主经营、有偿服务”的原则,加强技术交流、创业指导、物流园区等公共设施平台建设。要引导和推动中小企业树立产业集群意识,依法组建民间行业协会(商会),发挥其在制定和执行行业准则、规章中的作用,维护行业内合法利益,规范市场秩序,防止恶性竞争,规范产品价格,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实现行业自律,有效发挥市场职能。
3.2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集群转型
有计划有目的地引进高素质人才,以绩效评价为标准,给予激励。给予国内外创新人才以鼓励与资金支持,为“临沂制造”的产品提档升级,使产业集群拥有更多的优势,为产业集群创造出更加多维的发展领域。划定专门区域,加强与国内院校以及科研院所、跨国公司、知名企业联合,建立临沂创新产品实验区,使之成为临沂产业集群发展的契机,使“制造产业集群”真正转型为“创造产业集群”,使临沂经济发展具有自己的特点。
在原有的产业基础上,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延长产业链,坚持实行四项重要政策,即:促进技术创新政策、加强中小企业培育政策、大企业支持中小企业成长政策和提升特色产业提升政策,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开发出一批小企业,促进一批成长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3.3 建立健全行业自律机制
吸引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在临沂投资,使之成为产业发展的风向标;与此同时,建立审查从业资格标准制度,整顿行业不良风气。定期组织开展各行业就业人员的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各行业就业人员的行业素质,为临沂区域性企业、地域性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利的内部条件。
认真学习《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精神,根据临沂各县区的特点,搞好产业集群的规划定位,制定强有力的政策,引导产业集群良性发展。要建立健全临沂市产业集群管理监督机制,增强对各个产业集群的调研,剖析临沂产业集群的现状、规模、发展趋势以及发展战略,统筹规划,做好定期服务指导。
3.4 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
推进柔性生产,抑制过度竞争。依据1998年美国里海大学和GM公司共同提出的柔性生产模式AM(Agilemanufacturing),临沂产业集群的发展要适应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转变企业经营策略,不把价格与质量作为主要的竞争手段,而是作为竞争的部分手段,要努力地开发新产品,创造产品的特殊使用价值以及附加值来满足用户,能够对市场走向灵活掌握,及时推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促进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合作,依托大企业带动小企业的技术水平、资源利用效率的的改进,提高专业化生产合作效率,实现公共资源的相互利用和产业链各个阶段有机结合,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开拓出新的经营领域和国际国内市场。
结束语
产业集群使得某一产品的生产分工更精细,使一个企业可以专业生产该产品的具体部分或中间产品,因此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稳定的合作,较低的成本,因而使企业从规模经济中取得经济效益。企业在产业集群中可以分享公共资源、服务和其他行业的产品,能够有效地发挥产业集群所带来的外部规模效应。
根据临沂地区自身的特点,培育产业集群特色,既能够提升具体地区具体领域的综合竞争能力,又能够有效减少产业相同带来的不良影响,实现地区间的良性竞争与互助合作。
临沂市产业集群为经济发展、企业成长、政府服务和其他部门的角色定位,以及对构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企业与其他机构的关系方面,都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角度。临沂市产业集群的发展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
(作者单位:临沂大学)
一、临沂市产业集群形成及发展历程
临沂市产业集群的形成,是由大多数企业开始于乡镇企业间的相互模仿、相互竞争,企业家看到最初企业取得了丰厚的经济效益时,开始向某产业投资,于是更多的企业开始争夺市场,市场规模扩大,与产业相关产品的需求增多,不同产业部门也进入市场,形成了该产业在各个阶段的配套产品,产业链拉长,最后在某个特定区域形成了某个产品的专业市场。随着市场的扩大,期间会有企业破产、重组、合并,甚至在原有的规模下,创新开发出具有更高利润的产品来占领市场,获得生存。因此,临沂市产业集群的形成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987年前基础阶段,主要在临沂市西郊,社区居民开始在老长途汽车站附近摆起了地摊,形成了小型的产品交易市场; 1987至2004年的建设阶段形成了专业市场,从而为各地区产业集群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995年至2004年巩固提高阶段,使得临沂市的产业规模、产品档次、企业效益大大提升,临沂市产业集群的发展取得重大突破。2005年以后间改造提升阶段,以企业管理制度来规范市场,临沂市竞争力大大增强。
二、临沂市产业集群在形成及发展中的优势和劣势
2.1 临沂市产业集群形成及发展中的优势
克鲁格曼在新经济地理学中针对产业集群进行了解释,克鲁格曼认为,企业通过市场传导机制使规模报酬、运输成本和生产要素的相互作用,因此产生了产业集群。产业集聚形成了区域生产格局,产业集聚形成后,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自我发展,形成相应的条件依赖。在规模经济的作用下,集群内部的企获得了集群外部企业所无法取得的收益,集群内部企业实行合并、重组、破产,集群外企业也会向产业集群集聚,产业集群也获得了集群内外部企业的带来的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资源,从而产业集群内部的条件依赖变得越来越重要。根据克鲁格曼的经济理论,可以把临沂市产业集群形成及发展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2.1.1 有利的地理区位
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处于南方与北方过渡、陆地与海洋的交接地带,位于长三角经济带与环渤海经济带的两大经济圈的交接地带,区域优势好,能够利用两大经济圈现有的资源。临沂市作为山东省面积最大的城市,矿产资源、农产品资源丰富从而为发展建材、农产品出口奠定了基础。临沂是鲁南临港产业集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青岛、日照、江苏的港口距离较近,可利用港口的优势进行商品的运输,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改革开放后,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临沂市具备了良好的硬件条件。临沂市不仅建设了铁路,完善了铁路,而且建设了飞往全国几十个城市的飞机场。公路、铁路、航空、海运相衔接的城市交通网使得经济交流非常便利,加上日益完善的通讯网络,使得临沂市与外界的贸易越来越频繁,克服了封闭山区的限制。随着产业集群的不断扩大,源源不断的客户、物流、资金、商机在这片区域集聚,临沂市与其他城市形成了互动平台。临沂市通过各个物流港口将产品销往海外,内外联动,逐步形成了同时开拓国内外市场的发展格局。
2.1.2本地政府实行招商引资政策
根据表2可知,临沂市自2010年以来,城市新建项目数量不断减少,但在建项目比较稳定,总量也在减少。但实际资金到位数量增加,2012年较2011年实际到位资金多552779元,因此临沂的招商引资数目保持较稳定。
招商引资在临沂市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2009年,临沂市政府成立专门的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到珠三角、长三角地区招商,招商引资项目使长三角、珠三角的投资额占全市引进内资比重的1/5、1/10。2013年,全市累计引进在建市外招商项目449个,实际到位市外资金395.1亿元,增长29.2%;其中,“10+6”产业在建招商项目379个,到位资金345.8亿元,分别占全市总量的84.4%和87.5%。全市在建亿元以上招商项目393个,实际到位375.4亿元。大量的外地资本进入本市,弥补了临沂市企业资金不足的难题,引进了外地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管理模式,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从而为城市经济发展开辟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宽阔的视野。在发展产业集群的道路上,临沂市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打造了国际物流城、临沂港,为国际贸易产业集群的发展奠定基础。为促进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2013年,临沂的国际贸易市场实现了质的突破,已经成功投入试运营的临沂港成为临沂集群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目前,临沂商城101个专业批发市场中已有75个市场开展了国际贸易业务,有68家外商常驻机构、380家外贸企业进驻,完成出口额32.1亿美元,同比增长150.8%。
在临沂的经济发展中,民营经济总量占据了总量中的8/10。 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完成总产值7674.0亿元,增长16.6%。年末工商注册私营企业4.1万家,注册资金1343.7亿元,增长29.1%;个体工商户28.2万户,注册资金132.5亿元,增长20.1%。全市民营经济对经济的贡献率达78%;民营经济税收占国地税收入的84.4%,同比提高3.9个百分点。在临沂市投资总额中,民营资本在总投资中占80%。民营企业投资小,对市场应变能力较强,敢于承担风险,投资于大企业未涉足的新兴领域。同时,民营企业规模小、品种多、个性强、市场发育快、经济发展有活力。因此可以说,民营经济的壮大为临沂的产业集群的发展打了一针强心剂。
2.1.4 巨大的潜在消费能力
作为山东省人口最多的城市,临沂市人口总量超过了一千万。临沂的人口增长速度较快,城镇镇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庞大的人口基数对产业集群的带动能力极强,有利于实现对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临沂市的城镇人口数目不断扩大,由此带动的第三产业为经济增长所做的平均贡献率超过55%。同时,庞大的人口规模对商品的需求大大增强,产生了巨大的需求缺口,临沂的居民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所做的贡献率达到约52%,临沂市的经济增长具有强大的动力。 此外,2013年,临沂市将继续提高城镇化水平,使城镇化率、非农就业人口比重均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在2013年底,全市的城镇化比率达到53%,赶上全国城镇化的平均水平。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也会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也随之提高,从而对集群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加明显。非农人口的增加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2.2 临沂市产业集群形成及发展过程中的劣势
临沂产业集群形成及发展过程中虽然具有巨大的优势,但由于市场起步较晚、发展方式较粗放,仍然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 集群优势小而弱,基础设施不完善
临沂市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城市的产业服务水平已经显著提高,但是与现代产业发展的内在需要相比,还很不相适应,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的互动作用还不够明显,消费行业、中介性企业、专业性等急需提高和改善。产业关联度不高,产业体系不完善,主要依靠从其他地区获得货源,本地自己制造产品的比例较低,利润率大大降低。同时,临沂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企业,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导致区域资源的集聚能力远没有达到世界水平。中小企业生产设备落后、效率低,工厂环境差,位置较偏僻的地区,交通运输受到限制。
2.2.2 集群生产档次低,名牌少
产品质量和技术层次较低,假冒伪劣现象较严重,市场竞争力不强。小企业主要以家庭作坊出现,以模仿名牌产品起家,产品档次低、名牌少,有关部门缺乏有效监管。在2014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中,临沂市曝光了一大批各种日化用品、饮料等假冒商品名单。例如,“海飞丝”、“潘婷”、“飘柔”、“佳洁士”、“舒肤佳”等洗化用品及“雪碧”、“娃哈哈”等瓶装饮料。板材产品中,缺乏有影响力的品牌,产品生产主要以贴牌为主,产品附加值低。
2.2.3 行业自律机制尚未健全
部分临沂市中小企业所有者文化水平较低,法律意识淡薄,以追求自身利益为目标,使其行业内存在不正当竞争。临沂市产业集群的形成有其自身的特点,现行法律法规落后于实践发展。同时,对于行业内的改革措施未能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进行规范。行业自律监管机制与市场内在需求存在不一致,各行业协会与政府相关部门间达不成一致,企业受到政府有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但真正代表行业利益的行业协会权力受到了制约。
2.2.4 可持续发展水平低
临沂市的政府、企业、高校、研究机构、消费者的协同创新机制还很不完善,过度使用自然资源,经济、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不和谐;经济的综合实力较弱,城市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品牌效应、人才高地还没有形成,产品市场主要集中在国内,本土产品的走向国际市场和外部企业的进入临沂仍处在发展阶段,在规模、质量、效用等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
三、优化临沂市产业集群发展的策略
通过上述研究可以发现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有其发展的必然性,对促进区域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临沂市产业集群的形成,依赖的是沂蒙老区人民奋发图强勇于创新的能动性,当局的审时度势,市场经济的民间资本带动,巨额投资带动,强大的消费后劲。虽然临沂市的产业集群效应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不足,仍需改进:
3.1 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
加强产业园区建设,临沂市应在现有的产业园区的基础上,依托各个县区的资源,建设更多的工业园区,改善园区的运输、供电、供水、排水、污染处理控制等基础设施条件,对中小企业向产业园区的进一步集中提供政策鼓励及支持。建设融资平台,使各类金融机构、创投机构能够与产业园区更好的合作,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政府及企业要按照“政府推动、市场动作、自主经营、有偿服务”的原则,加强技术交流、创业指导、物流园区等公共设施平台建设。要引导和推动中小企业树立产业集群意识,依法组建民间行业协会(商会),发挥其在制定和执行行业准则、规章中的作用,维护行业内合法利益,规范市场秩序,防止恶性竞争,规范产品价格,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实现行业自律,有效发挥市场职能。
3.2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集群转型
有计划有目的地引进高素质人才,以绩效评价为标准,给予激励。给予国内外创新人才以鼓励与资金支持,为“临沂制造”的产品提档升级,使产业集群拥有更多的优势,为产业集群创造出更加多维的发展领域。划定专门区域,加强与国内院校以及科研院所、跨国公司、知名企业联合,建立临沂创新产品实验区,使之成为临沂产业集群发展的契机,使“制造产业集群”真正转型为“创造产业集群”,使临沂经济发展具有自己的特点。
在原有的产业基础上,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延长产业链,坚持实行四项重要政策,即:促进技术创新政策、加强中小企业培育政策、大企业支持中小企业成长政策和提升特色产业提升政策,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开发出一批小企业,促进一批成长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3.3 建立健全行业自律机制
吸引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在临沂投资,使之成为产业发展的风向标;与此同时,建立审查从业资格标准制度,整顿行业不良风气。定期组织开展各行业就业人员的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各行业就业人员的行业素质,为临沂区域性企业、地域性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利的内部条件。
认真学习《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精神,根据临沂各县区的特点,搞好产业集群的规划定位,制定强有力的政策,引导产业集群良性发展。要建立健全临沂市产业集群管理监督机制,增强对各个产业集群的调研,剖析临沂产业集群的现状、规模、发展趋势以及发展战略,统筹规划,做好定期服务指导。
3.4 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
推进柔性生产,抑制过度竞争。依据1998年美国里海大学和GM公司共同提出的柔性生产模式AM(Agilemanufacturing),临沂产业集群的发展要适应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转变企业经营策略,不把价格与质量作为主要的竞争手段,而是作为竞争的部分手段,要努力地开发新产品,创造产品的特殊使用价值以及附加值来满足用户,能够对市场走向灵活掌握,及时推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促进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合作,依托大企业带动小企业的技术水平、资源利用效率的的改进,提高专业化生产合作效率,实现公共资源的相互利用和产业链各个阶段有机结合,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开拓出新的经营领域和国际国内市场。
结束语
产业集群使得某一产品的生产分工更精细,使一个企业可以专业生产该产品的具体部分或中间产品,因此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稳定的合作,较低的成本,因而使企业从规模经济中取得经济效益。企业在产业集群中可以分享公共资源、服务和其他行业的产品,能够有效地发挥产业集群所带来的外部规模效应。
根据临沂地区自身的特点,培育产业集群特色,既能够提升具体地区具体领域的综合竞争能力,又能够有效减少产业相同带来的不良影响,实现地区间的良性竞争与互助合作。
临沂市产业集群为经济发展、企业成长、政府服务和其他部门的角色定位,以及对构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企业与其他机构的关系方面,都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角度。临沂市产业集群的发展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
(作者单位:临沂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