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有意义的教学内容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qh_07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13年7月底举办的第九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中,我市谭惠琼老师执教的《奇妙的克隆》荣获一等奖。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分析《奇妙的克隆》这一成功案例,能给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师带来许多思考和启迪。
  一
  语文教学的问题主要是教学内容的问题,这一观点现在已逐渐成为了老师们的共识。而所谓教学内容的问题,说到底就是教学内容孰取孰舍的问题。
  《奇妙的克隆》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处于科技发展前沿的克隆技术,内容丰富、术语较多、信息量大,与任何一篇课文的教学一样,我们似乎可以从许多角度切入,并且,每一角度似乎都有道理。
  这看似都有道理的不同角度,其实就是文本的价值所在。文本的价值是庞杂的、粗糙的,因人而异的,正是因为文本价值的不确定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对同一篇课文作出完全不同的处理。大量的重复劳动和无效劳动,很大程度上就是将文本价值等同于教学价值的结果。真正有效的教学,就是要去芜存菁,在文本的价值中发现教学的价值。
  如何将文本价值转换为教学价值,既要考虑到文本本身的语文特征,又要考虑到编者的意图与主张,更重要的,是要从学情出发,把学生的需要作为教学的起点。换而言之,追求教学的价值,就是要依据教学的内在规定性,对文本价值进行合宜的选择与截取。
  因此,有意义的教学,必须努力追求个性化,拒绝“套板反应”。教学上的“套板反应”,就是跟着既有的经验走,跟着习惯的心理走,跟着现成的模式走,就是大而化之,无的放矢。比方说,我们上说明文,往往会不由自主地想到顺序、特征、方法和语言,并且将这几个方面作为我们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程式,似乎只有这么做才是说明文教学,结果是不可避免地使得我们的阅读课沦为了语文知识课。实际上,用同一种思维模型和操作手段来应对内容有别、笔法各异的说明文,或许正是说明文教学枯燥乏味和裹足不前的根源,因为我们很可能在重复学生熟知的东西,而不是在学习他们陌生的和真正需要的东西。
  质而言之,只有基于文本的核心价值、编者的教学意图和学生的学习障碍来确定的教学内容,才是合宜的,才是有利于学生的进步与成长的。
  那么,《奇妙的克隆》这一文本具有怎样的特点呢?它又给我们提供了哪些有意义的教学的方向呢?首先,它是分节来说明的,每一小节集中介绍某一方面的内容,每个段落的内容又往往都有总起句来统领。这样,如果能从各小节以及每小节内部各段落间的逻辑关系入手,我们便能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基本脉络和大致内容,从而在宏观上俯瞰课文了。实际上,捕捉关键性的语句,既是对文章重要信息的搜寻和筛选,也是在给学生提供科普说明文阅读的一般经验。换句话说,说明文的主要功用是给人以知识,其阅读的目标取向是实用性的,所以,获取信息便理所当然地成了我们解读说明文最常见和最有效的手段。其次,作为一篇说明文,《奇妙的克隆》的语言具有深入浅出和准确谨严的特点,尤为可贵的是,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倾向都是潜藏在不动声色的语言表达之中的。再次,克隆技术不单是一项伟大的科技成就,它同时也带来了诸如法律、道德、伦理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围绕“克隆人”的讨论,可以让我们从书本走向生活,从课堂走向社会,并由此及彼,推而广之,了解所有科学发明和科技进步的利与弊,从而理性地把握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辩证统一的关系。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2011年版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部分的最大变化,就是在对话过程中加入了“教科书编者”这一主体,也就是说,阅读教学要与自由阅读区别开来,必须照顾到教科书编者的编辑思想和编辑意图。《奇妙的克隆》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四单元,“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正是编者在“单元提示”中对教学的必要提醒和明确指引,无疑也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全力突破的重点内容。
  从学生的角度看,他们接触的科普说明文相当有限,而《奇妙的克隆》在他们所阅读的说明文中,应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这种难度一方面来自文本的长度,一方面还因为必须有生物学等相关知识的支撑。因此,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化繁为简,以简驭繁,就成了教学内容取舍中无可回避的问题。
  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教者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快速默读,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学会通过关键语句来把握说明内容;2.揣摩语言,体会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精神;3.培养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还确定了“情境导入—整体感知—课文品读—问题探究”这一教学结构,以统驭和勾连整个教学内容。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教学结构安排与文章内容的整体推进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教学的顺序和一般的阅读顺序是一致的。很显然,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日常的阅读心理和阅读习惯,既有利于“教的活动”的展开,又有利于“学的活动”的展开。
  在四个教学环节中,毫无疑义,“课文品读”是主体部分。而最适宜作为品读材料的是课文的第二节,即“克隆鲫鱼出世前后”。第一节“克隆是什么”,生动而通俗地介绍了说明的对象;第三节“克隆绵羊‘多利’”,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多利的“创造”过程;第四节“克隆技术造福人类”,则主要从有利于“扩大繁殖”的角度介绍了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的极大好处。很明显,这几节文字内容单一,条理清晰,学生是比较容易把握的。而第二节文字不仅篇幅最大,并且时空的跨度也大;从具体内容上看,既兼有不同的说明顺序,又集中了主要的说明方法;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情感倾向也主要是从这一节中体现出来的。
  正因为如此,不论是在详略的安排上,还是在时间的分配上,教者都没有对这四节内容平均使力,而是集中对第二节内容重锤敲打:先是通过和学生商量进行教学目标定位,然后通过预习检测和随文释义的方法来解决字词问题,再通过关键语句来梳理这一节的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弄清主要的说明方法及其表达效果,最后完成一个语言练习。这一以语言文字为重要抓手,以阅读能力为训练重点的教学过程,都是围绕第二节内容展开的。而这种设计,既体现了对学情的充分考量,又体现出在教学内容选择上的匠心独运。   “不教学生懂的,只教学生不懂的”,不论是教学的价值取向,还是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的细节处理,我们都不难看到教者在这一点上所作出的努力。这是生本教育的基本理念,也是有效教学的根本原则。所谓“不懂的”,从宽泛的意义上来理解,不单是指学生不解其意的,还包括学生在理解上较为肤浅和失之偏颇的。那么,如何判断学生“懂”还是“不懂”呢?如何将学生的“懂”或者“不懂”与教学内容的选择联系起来呢?在不能和学生提前接触的情形下,特别是在一个相对陌生的教学现场,教者解读文本时的感受和经验,应成为我们了解学情并确立教学内容最可靠的依据;将学生有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作为教学的重点,将教学的过程还原为正常的阅读过程,应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方向和一般路径。对此,钱梦龙先生有一段话,完全可以作为这一做法的生动注脚:“我备课的时候,自己觉得理解起来有点难度的地方,就想,学生可能也会较难理解;自己看了好几遍才看出来好处的地方,就想,学生也很难看出它的好处来,我就在这些地方导一导。”很显然,教者对教学内容的处理特别是对重点内容的安排,也正是建立在学生的立场上和学生有可能出现的阅读问题上。
  总之,在很大程度上,语文教学的艺术就是语文教学内容的取舍艺术。教什么,不教什么,直接决定了一堂课的质量和品格。我们说某堂课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往往与其教学的策略无关,甚至与其教学的理念无关,从根本上说,将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安放在一节课里,这才是至关重要的。而有意义的教学内容的发现与确定,不仅有赖于我们对语文教学规律的把握,还有赖于我们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更有赖于我们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关注和对自己的阅读经验的召唤。这应该是《奇妙的克隆》课例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二
  选取了合宜的教学内容,还必须找到有效的表达方式。同样的教学内容,可以藉由不同的情境、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策略呈现出来。教学内容主要是依靠教学问题连缀起来的,所以,如何将教学内容问题化,是教学流程是否合理、教学目标能否达成的关键一环。问题如何提出?是门开山见还是曲折迂回?是大处着眼还是小处着手?是聚合式的还是开放式的?是为了得到结论还是为了引爆思维?所有这些,都直接影响到教学的品质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奇妙的克隆》设置了几个主问题。这几个主问题是有坡度的,也是有力度的,既具有逻辑上的层进关系,又触及到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能够点燃学生的学习愿望,又能够扎扎实实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应该说,这几个主问题决定了教学的基本走向,体现了教学的内在品质,并且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
  那么,我们不妨具体看一看《奇妙的克隆》的教学程序是如何展开的,其主问题又是如何提出的。
  在“情境导入”环节,教者播放了动画片《孙悟空》的片断。这不单是为了渲染气氛、揭示课题,更重要的是让克隆现象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连接起来,并且为学生接下来从科学层面上了解克隆埋下伏笔。
  在“整体感知”环节,教者设计了两个问题:其一,“克隆”是动词还是名词?其二,“克隆”“奇妙”在何处?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个问题的提出很好地运用了“露拙”的艺术,教者似乎不是在检测学生的预习成果,而是以普通读者的身份和诚恳“讨教”的姿态来勾起学生的趣味,唤起学生的注意。通常情况下,我们当然也可以这样单刀直入:什么是克隆?克隆有哪两种含义?但显然,“‘克隆’是动词还是名词”这一不落窠臼和出乎意料的提问更能刺激学生的思维,并有可能引发学生之间的争议。那么,“克隆”到底是动词还是名词,还必须回到文本之中,在字里行间寻找答案。“克隆”的原意是用“嫩枝”或“插条”繁殖,而现在,来自同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所以,通过对这两句话的中心语的认定和辨析,就可以得出“克隆”既是动词也是名词的结论。毫无疑问,这一结论是建立在学生文本细读的基础之上的。表面上看,这里问的是“克隆”的词性,实际上,教学的落点在弄清克隆的含义,特别是克隆这一概念的演进过程。更重要的,是要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主要不是动词意义上的克隆,而是名词意义上的克隆,是用人工的方法创造出的生物体。《奇妙的克隆》的题眼自然是“奇妙”,所以,第二个问题就很自然地抓住了“奇妙”一词,要求学生结合全文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我们知道,克隆的“奇妙”是表现在四节文字之中的,或者说,“奇妙”二字是能够涵盖课文的全部内容的。那么,作为整体感知,从这一词语切入,应该说是再恰当不过了。故此,整合学生的回答,老师便很快形成了这样的结论:“克隆的奇妙之处,其实不外乎三个方面:克隆现象、克隆实验、克隆的应用前景。”而这一结论,不正是文章的内容和脉络吗?所谓言在此而意在彼,原来,这个问题的的指向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克隆的奇妙之处,更是为了让他们整体观照课文,把握其大意和结构,它的另一个教学落点,还在于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让学生带着探幽揽胜的心理进入到下面的学习之中。
  作为教学的重点部分,教者在“课文品读”环节设计了四项内容:1.注音,识字,解词;2.请学生在快速默读第二节之后回答: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发生了什么;3.要求学生找出这一部分使用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其作用;4.一项语言训练。注音、识字、解词是阅读教学必要的铺垫,按新的《课程标准》的说法,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当然,教者将注音、识字和解词作为这一部分学习的前奏,还有一个特别的理由,因为“囊、繁衍、胚胎、蟾蜍、脊椎、两栖、鳞片、孵化、相安无事”等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生字新词,竟全部出自课文的第二节。一般地说,注音、识字、解词似乎只是一种平淡无奇的教学构思,但这里的处理却让人有别开生面之感:其一,教者不是如我们所习见的那样,让学生把生字读准而已,而是让学生在黑板上书写出来;其二,教者发现了学生在书写“脊椎”的“脊”字时的笔顺错误,并把学生的错误当作了难得的教学资源;其三,教者提醒学生联系“居然”一词来推断“相安无事”的语境义,而不是让学生借助工具书来查找和识记这个成语的词典义,实际上是在教授学生随文释义的一般方法。让学生回答“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发生了什么”这一问题,意在通过浏览或者速读来获取重要信息。学生从易到难,由显及隐,找到了下面三个关键语句:“在克隆鲫鱼出现之前”,“鱼类换核技术的成熟和两栖类换核的成功,使一批从事良种培育工作的科学家激动不已”和“鱼类、两栖类克隆的成功自然而然地使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了哺乳类”。至此,作者的行文思路迎刃而解,克隆技术所走过的从两栖类到鱼类再到哺乳类的艰辛历程也就一目了然了。要求学生找出说明方法并体会其作用,是我们在说明文教学中常见的问题设置,因为阅读毕竟是某种特殊体式的具体文本的阅读。但在这里,因为学生面对的是“这一节文字”而不是老师所指定的某一个句子,所以答案具有了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化理解见仁见智,同时,此题的真正意图不在判断,而在阐释和体味,即分析解说说明方法的作用,这就使得这个问题具有了为学生提供阅读的反思经验的意义。最后是一道语言训练题,要求学生回答下面一段文字中加点字词的表达效果:“灰鼠胚胎细胞的核移入黑色小鼠的去核受精卵后,在试管里人工培养了四天,然后再把它移入白色小鼠的子宫内。经几百次灰、黑、白这样的操作以后,白色小鼠终于生下了三只小灰鼠。”很显然,材料中加点的字词是精心挑选的,“去核”“在试管里”“几百次”“终于”从不同角度检测了学生的语感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去核”是“克隆”的应有之义,“在试管里”说明了“克隆”的工具和方式,因为人工的方法,或者说外科手术的方法,是“克隆”的必要手段;至于“几百次”和“终于”,作者通过这一个数量词和一个副词,说明了实验结果的来之不易,科学家们严谨、求实和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与实证精神也正是蕴含在这些朴素的语词之中的。
  “问题探究”主要是围绕下面这一个句子展开的:“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我们知道,《奇妙的克隆》是遗传学家谈家桢根据多篇相关文章改写而成的,最初发表在1997年第4期的《中学科技》上。作者写作此文,旨在通过对克隆这一新技术和新成果的介绍,丰富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的理性精神。透过这个句子,我们就可以一窥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了解作者的写作动机与目的,在任何体式的文本解读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个句子其实是留有许多空白的,或者说是有许多弦外之音的,这也自然为学生的合作探究提供了引信与深入堂奥的可能。人们“有关克隆人的讨论”都有哪些内容?“悲喜交集”是什么意思?它是所有科技进步的共同特征么?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质疑、判断、碰撞、鉴别、选择以及分析、概括、综合等认识活动,利用旧知来产生新知,利用已知来发现未知。这样的探究,不仅让学生了解了科学的前沿知识,了解了科技进步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人文情怀。他们会逐步认识到作为手段的科技和作为目的的人的关系,并慢慢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而不是用二元对立的、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
  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说:“不管是研读教材,还是设计教学,我都非常注意获取‘角度’。”他又说:“‘角度’的魅力,表现在精细、巧妙、独特六个字上。”从某种意义上讲,将教学内容有效地问题化,就是寻找新颖别致、出奇制胜的教学角度,就是将自己对文本的阅读感受与心得熔铸在具体的设问之中,就是瞄准学生的生长点,通过知识的重构以及陌生化的效果,对学生的惰性思维与惯性思维构成冲击和挑战。这大概是《奇妙的克隆》课例带给我们的又一重要启示吧。
  [作者通联:湖南常德市教科院]
其他文献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肺主皮毛”。想要气色好,就要从养足肺气入手。  肺气足,肤色好  ●本刊记者:我们打招呼的时候经常说:你今天气色真好!有时候会说:今天气色有点差!那么,气色是什么?气色是通过什么看出来的呢?  【武国忠】气色是透过皮肤呈现出来的。皮肤是人体内在气血、脏腑阴阳以及经络等最外在的表现。我们的皮肤分为两层,最外层的皮肤,可以通过清洁保养,用化妆品修饰得很好。但是如果内脏出现了各种
经济日报上海8月31日电 记者沈则瑾报道: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于31日闭幕。作为大会主会场所在地,上海浦东新区当天迎来了华为全球首个5G创新中心、上汽集团5G智能网联汽车电子创新中心、阿里云计算、中国移动5G联合创新基地等50个项目。依托雄厚的产业基础,5G AI生态圈在浦东加速成型。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5G产品线副总裁陈以昉表示,华为5G創新中心是华为全球首个、目前唯一的以5G为主题的创新中
本刊讯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在10日召开的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调结构转方式经验交流大会上发布报告称,一季度我国石化行业经济运行已回落筑底,未来将出现企稳回升的转折态势。预计二季度石化行业产值约3.3万亿元,同比增长15.5%;三季度产值约3.4万亿元,增幅17.5%;四季度产值约3.6万亿元,增幅20%;全年总产值约13.2万亿元,增幅19%。  数据显示,目前石化行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增幅明显回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水果产业已经突破了传统农业的约束,迈入了现代化水果业发展的全新阶段。然而其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缺乏资金、管理不当、营销不善等。本文以永泰县长庆镇硕丰农场为主要基地进行考察、收集相关资料等发现问题并提出促进其改善的对策建议。期望利用所学知识助力长庆镇打响农特产品的品牌,助力困难群众稳步脱贫。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是
本刊讯 近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陕西省撤销子长县,设立县级子长市,以原子长县的行政区域为子长市的行政区域,子长市人民政府驻瓦窑堡街道安兴路46号。子长市由陕西省直辖,延安市代管。  子长市位于陕北中部、延安市北部,是延安市规划的北部副中心城市,被誉为革命“红都”和“将军县”。现已初步形成了以煤炭、石油、天然氣开发为主的工业体系,是陕北地区重要的能源接续地和支撑点。设立县级子长市,有利于优化全省、特
一直以来审计人员对獐子岛这类以消耗性生物资产为主要产品的产业因其资产难估价、生产过程难以监控和监盘程序难实施而难以进行审计。区块链以其去中心化、可追溯、分布式账簿、开放共识、公开透明和防篡改的特性提高了审计证据的质量和审计效率,因而如何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审计当中来解决审计中遇到的困难成为了热点讨论。本文试图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对生物型资产的审计当中来提高审计的效率,同时也为区块链技术在审计方面的应用
本刊讯 2017年12月22日,由中国诗书画研究会主办的大型典藏图书《历史巨人毛泽东画传》捐赠仪式在西安举行。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省图书馆、西安市委党校、西安交通大学等学校和单位的代表接受捐贈。  《历史巨人毛泽东画传》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军事科学院、中国军事博物馆编辑出版。这套画传分为五卷本,共130万字、5000余幅图片,全面、系统、真实地反映了毛泽东的光辉生平和伟大思想。该书是引导青少
本刊讯 陕西省统计局6月17日发布数據显示:5月,全省经济社会运行延续复苏态势。前5月,工业增速由负转正,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收窄,市场销售加快恢复。  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较4月加快2.8个百分点;1至5月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由1至4月的同比下降0.6%转为增长1.4%。其中,能源工业增速加快,5月全省规上能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较4月加快7.4个百分点;重点产品生产稳定
超越,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自觉。只有不断超越自我的人,才能从常态工作中突围、创新。  阅读吴小霞老师所著的《班主任微创意:59招让班级管理脑洞大开》,我不由得为她自觉超越的精神感动,为她深度超越的文字拍案叫绝,为她的班级工作从制度走向活化的微创意而震撼。  超越,起于有责任有担当  创新,是新时代班主任工作的迫切要求。吴老师告诉我们,班主任工作要创新,就要努力做一个有责任担当的人:一是做一个有勇气
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2015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至此,在创新创业的新形式下,兴起了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2016年以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创业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成为我国各地区十三五时期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着手点。创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创业融资更是达到较大规模。并购与上市市场十分活跃。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