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中游地区山茶组4居群植物形态及花粉特征观察及其分类讨论

来源 :广西植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f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金沙江中游地区4个山茶组居群进行长期形态特征观察,并对其中32株的花粉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电镜扫描观察。结果表明:不同居群及同一居群内不同植株间具有某些共同的形态特征,但具有明显的多样性、连续的变异性和性状的交叉性;花粉粒多为大型,形状为长球形,偶有超长球形、近长球形和不规则形状,极面观为三裂圆形、三裂近圆形和三裂钝三角形;花粉粒的外壁纹饰具有较明显差异,具皱疣状、皱网状、皱穴状、脑纹状、条状和网穴状等多种纹饰类型,但属于种内多型现象。研究结果认为该地区山茶虽在某些表征上差异明显,但幼枝和叶背无毛,叶片先
其他文献
禺毛茛多倍体复合体及其近缘种系统进化关系复杂,杂交与多倍化现象同时存在。该复合体内高倍性植物的形成及扩散过程仍需进一步研究。首次克隆了毛茛属植物低拷贝核基因颗粒
为揭示秦巴山区野百合天然居群的表型变异,对该地区17个野百合天然居群花、叶的8个质量性状和21个数量性状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野百合在秦巴山区适应性强、分布范围广,而且大
首次报道了中国广西产两种爬树蕨属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及繁殖方式。爬树蕨和桂南爬树蕨的染色体数目都是n=40,2n=80(2x);每个孢子囊的孢子数为64,是有性生殖二倍体。结合已有资料
根据对亚洲钩吻(Gelsemium elegans)的化学研究结果,探讨将已知5种生物碱骨架类型扩展为9种,其中新增补并命名为Geleboline-type,Gelselegine-type,Gelsemamide-type,以及首次
文中介绍了第三代短波自动链路建立系统的层次结构和突发波形,详细阐述了该系统数据传输协议的工作机制和传输过程,并将其与第二代数据传输协议在吞吐量上做出了比较,以仿真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