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针对企业破产重整豁免债务的所得税课税除外

来源 :税务与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tulzh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客体范畴无法涵盖重整豁免债务的情形,重整豁免债务应被税法定性为所得税不征税收入.基于破产重整企业的税负转嫁性、量能课税原则、课税特区等不同理论视角的分析,重整企业豁免债务负担所得税的做法将违背实质正义的要求.我国税法针对破产重整程序中债务人被豁免的债务,依照债务重组的税法规则计征企业所得税,造成破产程序主体之间利益的失衡,严重影响了破产制度价值的发挥.破产重整与债务重组具有本质区别,重整豁免债务的税务处理方案的妥当设置应脱离债务重组的税法思维定式.我国税法规范宜明确将重整豁免债务列入所得税课税除外情形之中,以排除税收优惠路径的干扰.
其他文献
经济活动和人口的空间分布正在出现巨大的调整,城市化率不断提高,人口和经济逐步向着城市群以及大城市周边的都市圈集中.地理因素仍将是决定农村城镇化路径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在人口集聚的城市周围,农村融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在偏远的农村地区,如果有产业发展潜力,可自发形成人口集聚的城镇.但在缺乏产业集聚基础的地区,则需在人口减少进程中走向农业、旅游、资源产业的规模化和现代化,提高附近城镇公共服务的可达性.
《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在公共图书馆对这部“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开展的普法宣传工作,对于保障人民权利、规范公权力的行使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介绍了《民法典》的概况,提出了公共图书馆宣传《民法典》的对策建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政府更好发挥作用不仅体现在对公共性事务的主导作用,而且也体现在政府为充分发挥市场制度的作用奠定基础.当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仅需要政府转变职能,而且需要政府主导建构与市场制度相匹配的产权制度.既要发挥政府在顶层设计、政策引导、示范带动以及在公共投入和推动改革等方面的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要素配置、主体激活、产业竞争、效率增进等方面的作用.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市场不仅要在产业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而且也可在生态转化
通过城市扩张谋求经济增长并不必然改善社会福利,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应该同时兼顾效率、公平和安全等多重社会目标.本文基于宏观统计数据构建城镇化测度指标,并结合CLDS微观数据,讨论不同的城镇化模式特征对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民幸福感和公平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中心城市的扩张在提高城市居民福利水平的同时,会降低农村居民的幸福感水平和公平感水平;(2)改善城镇等级结构能够显著增进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和公平感,但不会损害城市居民的福利水平;(3)县城人口规模扩大对于城乡居民的福利水平都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4)利用美国
对高校图书馆科技查新现状进行了介绍,分析了高校图书馆科技查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校图书馆科技查新工作开展的几点策略.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提升,广播电视发射机的内部结构也越加复杂,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机器的维护及故障处理问题.文章分析了故障原因,提出了相应的维修方法.
村级债务一直是困扰基层治理的重大问题.税费时期的传统村级债务主要是在压力型行政体制的运作模式以及传统型村干部共同作用之下形成的,属于资源挤压型村级债务.不同于传统村级债务,农业税取消之后的新村级债务是在国家大规模资源下乡背景下产生的,是一种资源输入型负债,主要是在提供兜底作用的大量下乡资源、内在动机的乡村利益合谋以及保障实施的富人型村干部治理手段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高昂的新村级债务给乡村社会带来严重的治理后果,表现为村庄社会分化、基层权力固化以及村庄主体性弱化.村级债务规模与范围不断扩大容易造成严
清兵入关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满族在短短三十年间,用铁蹄征服了广阔的土地,建立起稳固的政权.这样的力量,令人震惊.满族的崛起不仅在于强有力的军事,更为重要的是其前期经济的发展和积累.
期刊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推进,污染治理成为学界所讨论的焦点话题.文章利用2000-2018年省际层面数据研究了产业结构优化对区域污染排放强度的动态空间效应,结果表明: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将会显著降低本区域的污染排放强度,相关邻近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本区域的污染排放强度产生抑制作用.产业结构优化对污染减排的短期直接效用较为突出,而长期内产业结构优化的间接效用更为显著.无论是在静态或动态的空间杜宾模型下,相关邻近区域污染排放的增加将引起本区域污染排放强度的提升.
在经济发展的中高收入阶段,世界主要国家城市化水平提升速度最快.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在这一阶段却表现出城镇化放缓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和公共福利制度改革滞后,抬高了人口流动门槛,抑制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城镇化需要采取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推进战略,要从“促进大中小协调发展”转向上建“群”、中构“圈”、下强“底”扩“底”的战略思路,放宽农民进城落户条件,建立有利于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公共成本分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