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稻作方式的种植表现及发展思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oud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介绍了不同稻作方式的特点,通过对其生育期、经济性状、效益、成本的比较,并考虑当前农村的劳动实际,提出了“发展机插稻、提高直播稻、扩大麦套稻、稳定抛秧稻”的未来水稻生产的思路。
  关键词水稻耕作方式;特点;种植表现;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S51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1-0105-02
  
  近几年,因周边以及劳动力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农村迫切需要一批既有利于水稻高产、稳产、优产,而又能够大幅度地省力、省工、节本的轻简栽培技术[1-4]。当前楚州区的稻作方式越来越向多样化发展,其主要有手栽稻、机插稻和直播稻3种。其中,常规手栽稻面积约1万hm2,机插稻面积约1万hm2,直播稻面积约4.67万hm2,分别占全区水稻总面积的15%、15%和70%。从这些年稻作发展趋势来看,直播稻发展进度最快,从2004年的0.33万hm2发展到2009年的4.67万hm2,已成为楚州区水稻生产主要的种植方式;手栽稻和机插稻发展缓慢或者呈下降趋势。
  1不同稻作方式的特点
  1.1手栽稻
  手栽稻与肥床旱育秧配套后,与传统的湿润育秧相比,具有省秧池、省水、省种、省工、节本的优点,表现出对条纹叶枯病较好的抗性,特别是通过生化制剂的配套应用,使该项技术更简便,操作更简单,秧苗素质更好,秧龄弹性较大。栽后秧苗爆发力强,分蘖快。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较多,出现了移栽劳动力不足的情况,因移栽工作量大,导致移栽时基本苗得不到保证而直接影响到每公顷穗数,从而影响到产量和效益。
  1.2机插稻
  机插稻具有省工节本、通过建立机插秧协会等形成产业化、可推进规模化种植等优点。但生产上对大田的整田质量要求较高,机手操作不当易出现断垄缺株等现象;同时由于行距较大,影响足穗,部分迟插的田块产量得不到保证,特别是6月22日以后机插的一般在7 500 kg/hm2左右。
  1.3麦套稻
  麦套稻具有秸秆还田、免耕不育秧、环保、省工节本的优点。生产上必须过好四关,一是全苗匀苗关,二是杂草关,三是杂稻关,四是倒伏关。
  1.4抛秧稻
  抛秧稻具有省工节本、操作方便、产量稳定、可推进规模化种植等优点。生产上抛秧时对田面整地质量要求较高,特别是抛植后如遇大雨易造成漂秧。同时田间杂草必须防除到位。
  1.5直播稻
  直播稻具有操作简便、不需秧池、省工节本、稳产高效的优点。同时避开了1代灰飞虱的盛期,减轻了条纹叶枯病的危害。生产上必须注意的问题有:一是草害较重;二是后期群体过大易倒伏;三是后期如遇低温,不能安全齐穗。
  2种植表现
  2.1生育期分析
  对同一品种(徐稻3号)不同稻作方式的生育期进行了系统跟踪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稻作方式对同一品种生育期的影响很大。徐稻3号不同稻作方式的全生育期变化,从麦套稻的157 d减少到直播稻的129 d,减少了28 d;徐稻3号的总叶片数从手栽稻的17叶减少到机插稻、抛秧稻、麦套稻的16叶,直播稻总叶片数最少,只有15叶。全生育期的缩短主要减少在拔节前。直播稻比手栽稻全生育期减少24 d。其中,播种至拔节天数减少13 d,占总减少天数的54%;拔节至抽穗天数减少5 d,占21%;抽穗至成熟天数减少6 d,占25%。因此,全生育期差异主要表现在营养生长期的缩短。
  2.2经济性状分析
  实收产量以机插稻最高,平均产量为9 000 kg/hm2;其次为手裁稻,平均产量8 850 kg/hm2;第3位是抛秧稻,平均产量为8 700 kg/hm2;第4位是麦套稻,产量为8 400 kg/hm2;直播稻单产最低,平均产量为8 250 kg/hm2。单位穗数以直播稻最高,平均穗数达388.5万穗/hm2;机插稻、抛秧和麦套稻穗数都在360万穗/hm2左右;手栽稻穗数最低,平均穗数为322.5万穗/hm2。每穗总粒数最高的为手栽稻,每穗总粒数为121粒;机插秧和抛秧比手栽稻少5~6粒;麦套稻和直播稻比手栽稻少10~12粒。结实率以手栽稻最高,为92%;其次为机插稻和麦套稻,比手栽稻少2%~3%;抛秧和直播稻最低,平均为85%~86%,比手栽稻低6%~7%。千粒重最高的是手插稻,平均为27.5 g;其次为机插秧,为27.3 g;最低的是直播稻,为25.5 g。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手栽稻的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居首位,而穗数最少,原因是移栽时移栽质量未得到保证,移栽密度较小。
  2.3效益分析
  从种植效益看,效益最好的为机插稻,纯效益为6 465元/hm2,比手栽稻高1 155元/hm2;其次为直播稻,纯效益为6 090元/hm2,比手栽稻高780元/hm2;第3位是麦套稻,纯效益为5 880元/hm2,比手栽稻高570元/hm2;第4位是抛秧稻,纯效益为5 865元/hm2,比手栽稻高555元/hm2;手栽稻最低,纯效益为5 310元/hm2。
  2.4成本分析
  由于稻作方式的不同(特别是直播稻、麦套稻减少了育秧程序中的秧田管理成本和移栽、抛栽工序),各种稻作方式的成本差异较大。总成本最高的为手栽稻,平均达8 850元/hm2,其次为抛秧稻、机插稻和麦套稻,最低的为直播稻,平均为7 110元/hm2。分析手栽稻的成本,成本高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秧田育秧管理成本高,手栽稻和种子成本最低,但秧田管理成本较高,秧田管理成本比直播稻高420元/hm2;二是大田移栽成本高,大田移栽成本高达1 530元/hm2,比机插稻高855元/hm2。
  3发展思路
  3.1发展机插稻
  机插稻是现代工业与传统农业有机结合的产物,是减少农业劳动力、扩大种植规模、提高种稻效益的有效稻作模式,是未来水稻发展的方向。当前需做的工作主要是发展机插秧协会组织,完善机插秧配套栽培技术,尤其对如何保证机插秧的质量和时间,攻足穗数等环节上做好研究,确保这项技术健康稳定发展。
  3.2提高直播稻
  这项稻作方式2004年开始小面积应用,现正逐步向淮安市楚州区扩大,已成为利用面积最大的一种轻简稻作方式。目前这种稻作方式在全省面积也在逐步扩大,农业专家在全省各地举办多期技术培训。因此,楚州区应加大技术力量,对目前群众自发进行的栽培管理措施进行研究,结合现有先进的水稻栽培技术,进行组装配套,提高直播稻的栽培管理技术水平。
  3.3扩大麦套稻
  麦套稻不育秧、不耕田整地、不栽秧,秸秆还田,解决了麦秸焚烧难题,培肥了地力、改良了土壤,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由于栽培管理措施研究深入,较好地解决了全苗、匀苗、杂草稻、倒伏等问题,是淮安市重点推广的水稻轻简稻作方式。在前两年示范推广的基础上,建议加大培训、宣传和推广力度,扩大其应用面积。
  3.4稳定抛秧稻
  抛秧稻具有明显的省力、省工、高产、高效、操作简便的优点,受到农民的欢迎,淮安市楚州区应用范围主要集中在渠北片的席桥、季桥、钦工等3个乡镇。这些地区的群众已熟练掌握该项技术,所以应用面积一直比较稳定。
  4参考文献
  [1] 陈洪礼,蔡建华,田文科.不同轻型稻作方式技术经济分析与应用前景评价[J].耕作与栽培,2007(4):25-26.
  [2] 杨进,罗文秋.水稻免耕旱育抛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5(4):25-26.
  [3] 唐义军,杨力,李长亚,等.苏北沿海地区稻作方式现状及发展建议[J].大麦与谷类科学,2009(4):11-12.
  [4] 黄明玉,祁明华,田作金,等.淮北地区几种稻作方式及其应用前景[J].北方水稻,2009(4):79-80.
其他文献
在高考试题中,对立体几何知识的考查几乎都涉及求二面角的问题(理科)。对于此类问题,一般是利用空间向量知识求解。但学生若不能建立适当的空间坐标系,就会束手无策,更何况有些二面
目的探讨超声显像方法对输尿管下端梗阻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77例经手术、病理及药物排石证实的输尿管下端梗阻患者的超声显像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超声显示177例输尿管均
西园小学作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高标准地建设了校园网.从而让师生有一个学网、用网场所,Intermet为学校师生提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信息源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
市场经济对学会工作的启迪中国农学会崔贵兰在市场经济的滚滚大潮中,社会团体之一的学会,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紧跟时代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首先要求有市场观念,以市场观念来看
对30%肟菌酯窑戊唑醇悬浮剂、43%戊唑醇悬浮剂、25%丙环唑乳油、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0%肟菌酯窑戊唑醇悬浮剂和43%戊唑醇悬浮
以潍坊硫酸钾复合肥和芬兰复合肥的不同施肥量为处理,测定甘薯鲜薯产量、淀粉含量、干率、茎叶产量和其他主要指标,综合评价不同复合肥对甘薯产量性状的影响,找出当地甘薯生产复
经教育部批准,今年秋季我省普通高中起始年级进入课程改革实验。最近,本刊记者就我省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有关问题专访了省教育厅副厅长高海宾。
中学实验室目前使用的光学显微投影仪,能够把永久装(切、涂)片上的生物标本成像投影到屏幕上,但也有不少的缺点,即放大倍数小,当标本很小时根本就不能看清其结构,而且不能使用临时装
目的应用应变率成像(SRI)评价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负荷过重状态下的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用应变率成像及定量组织速度成像等方法,分析左心室各壁的应变率曲线及二尖瓣环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