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线公路交叉口右转车辆与非机动车冲突精细化治理实例

来源 :汽车与安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simao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上海市嘉定区干线公路交叉口为例,介绍了右转车辆与非机动车冲突精细化治理实例,以期为大家提供思考和借鉴。
  一、为何在交叉口处右转机动车易与行人或非机动车发生碰撞、碾压事故
  一方面,行人或非机动车对大型货车前、后轮行驶轨迹之间的轮迹差缺乏足够认识,在等候红灯或等待穿越时停靠位置过于靠前,导致货车右转时来不及避让。另一方面,平交口右转半径较大,行驶条件较好,大型车辆右转时车速过快或者看不见“反光镜盲区”的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行人,这客观上导致了驾驶人观察和应对紧急情况的反应时间不足。
  另外,有些交通参与者缺乏交通安全意识和遵守规则的意识,非机动驾驶人在通过交叉口时往往不减速,甚至抢行。此外,逆行、随意穿插等违法行为普遍存在,这些因素给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二、如何提升交叉口安全性,减少右转机动车与行人、非机动车之间的冲突
  为提高交叉口的安全性,相关部门曾采取了很多改善措施,如加强宣传教育与执法、在平交口入口前设置警示标志提醒右转机动车減速、在平交口范围内设置警示标志与标线、设置醒目的彩色沥青和地面标记等来提醒交通参与者,但经过长期实践发现效果并不理想,仍难以对交通参与者,尤其是行人与非机动车驾驶人的行为形成有效约束。
  鉴于此,可考虑通过设置硬隔离设施,对交叉口内非机动车、行人及大型车辆的行驶轨迹加以硬性约束,在不明显影响通行效率的条件下,实现安全的目的。当然,机非硬隔离的设置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路口实际情况,尽量利用既有设施,降低工程实施成本。如果设置机非硬隔离设不当,也会出现“无效隔离”“隔离岛头突出”和“大型机动车转弯半径不足”等问题,反而会增加事故风险。
  三、如何在交叉口处科学、合理的设置硬隔离设施
  从精细化交通组织设计的角度,介绍采用水泥隔离墩缩小交叉口右转半径,限制非机动车无序过街轨迹的工程措施:
  (一)硬隔离设置基本原则
  为保证混凝土隔离墩对路口机动车、非机动车的约束效果,以及具备良好的视觉诱导效果,其需要满足以下两个基本要求:
  (1)硬隔墩设置的范围:自平面交叉口干线道路上游入口处机非分隔带(或分隔栏)端头开始,至下游出口处机非分隔带(或分隔栏)端头止。在被交道路如果没有机非隔离带,则隔离墩需要向被交道路下游路段各延伸不小于5m。
  (2)除行人和非机动车通道开口外,隔离墩需要连续设置。设置的基本要求如图2所示。
  (二)行人、非机动车交通组织
  为确保交通安全,对于路口所有的左转非机动车,其行驶路径取消直接左转,改为“二次过街”,且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如图3所示:
  一般情况下,应设置独立的非机动车和行人过街通行空间。若路口非机动车流量较大、车型较宽,行人流量较小,可适当压缩人行横道宽度(最小可压缩至3m),从而拓出非机动车专用过街通道。如果交叉口受条件限制而无法设置独立的非机动车道时,非机动车可与行人共用人行横道。此时,应规定非机动车须下车推行,并设置明显的交通管理标志。
  有条件的情况下,建议在路口增设一道隔离墩对非机动车行驶路径加以限制和引导,迫使其适度绕行后过街,以降低速度;同时,避免其逆行过街。
  (三)硬隔离的半径、开口宽度、开口数量要求
  通过对硬隔离的半径、开口宽度、开口数量的控制实现交叉口交通安全效果的提升。这三个参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调整,以适应实际的交通需求。
  硬隔离转弯半径。转弯半径需要考虑交叉口机动车辆本身的转弯半径要求,合适的转弯半径能够对右转车辆形成有效约束。硬隔离右转弯半径建议取值范围6m~15m,具体视平交口实际情况而定。
  硬隔离开口宽度。硬隔离设施需要于适当位置开设行人与非机动车过街开口,开口宽度要与行人和非机动车流量、非机动车车型相适应。一般情况下,建议行人过街开口宽度取3m;在非机动车流量较小的情况下,非机动车过街开口宽度建议取2m;若非机动车流量较大或者相对较宽的三轮车等车型较多,则建议非机动车过街开口宽度取3m。具体视平交口实际情况调整。
  硬隔离开口数量。右转处硬隔离开口数量可为2~4个,具体视平交口实际情况而定;大型平交口,如主干路-主干路相交路口,一般人行横道位于安全岛内,建议隔离墩设置4个开口,两个方向的行人和非机动车开口全部独立;主干路-次干路、主干路-支路相交路口,可在横跨主干路方向设置2个开口,在横跨次级道路上行人和非机动车共用1个开口,隔离墩共计设置3个开口;对于相对较小的路口,如次干路-次干路、次干路-支路相交路口,可在每个方向各设置1个开口,隔离墩共计设置2个开口。
  (四)配套设施要求
  隔离墩设置完成后,需要配合设置相关的附属设施,相互配合形成一个系统,对行人、非机动车以及右转机动车加以引导和警示。需增设的附属设施主要包括交通标志、立面标记、反光膜、红白警示柱等。
  图6为需要增设的不同类型的交通标志。   反光膜贴于隔离墩靠机动车一侧的立面上,用于诱导右转机动车驾驶人的视线,反光膜的反光性能需达到Ⅳ类标准以上。
  红白警示柱主要设置于隔离墩开口处的端头,用于提醒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驾驶人小心驾驶,避免与隔离墩发生碰撞。另外,在隔离墩的人行过街开口处也需等间距设置红白警示柱,用于保证行人能够穿行,阻挡非机动车穿行。
  适当采取有关的“视觉增强”措施,主要包括:雨夜反光标线、预成形标线带、发光道钉等,增强夜间、雨天的视认性;有实施条件的情况下,非机动车过街区域内可采用彩色铺装。
  四、两个典型交叉口设计实例
  综合上述基本要求,本文介绍依托上海嘉定区两个典型的交叉口所做的设计实例。
  实例一:主要干线公路-主要干线公路相交路口
  如图11所示,该平面交叉口为干线公路与干线公路相交路口,相交道路均为双向六车道规模,平面交叉口范围很大。由于条件允许,平面交叉口单一象限内硬隔离设置4个开口,即人行道-非机动车-非机动车-人行道分别都设置开口,并且增设隔离墩对非机动车行驶路径进行引导。右转弯半径取值12m,行人过街开口宽度取值3m,非机动车过街开口宽度取值2m。并且增设了配套设施,如交通标志,红白警示柱等。设置总图以及现场设置图片如图11、图12。
  除设置机非硬隔离外,增设的非机动车导向硬分隔以及导流线能够有效的规范非机动车的行驶轨迹,并且能够使得非机动车难以逆行过街,从而保障非机动车的行车安全。在人行道开口处,设置红白警示柱,除了可以约束行人在警示柱之外等候外,还可防止非机动车从人行道穿越威胁行人安全。在增设的硬隔离上,还安装了一些醒目的交通提醒标志牌,对路口的非机动车,行人起到较好的提醒作用。
  效果:统计数据显示,该交叉口改善后3月内,交通事故环比下降20%。
  实例二:主要干线公路-次要干线公路相交路口
  如图13所示,该平面交叉口为主要干线公路与次要干线公路相交路口,相交道路均为双向四车道规模,平面交叉口范围较小。由于条件受限,沿次干路方向过街条件允许加设非机动车道,而在主干路方向过街条件难以加设非机动车道。在不进行交叉口设施规模改设的基础上,设置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混合通道。平面交叉口单一象限内硬隔离设置3个开口,即行人非机动车混合通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右转弯半径取值12m,行人过街开口宽度取值3m,非机动车过街开口宽度取值2m。并且在非机动车右转中也设置了隔离墩,同样增设了配套设施,如交通标志牌,红白警示柱等。设置总图以及现场设置图片如图13、图14。
  由于该路口不同方向条件不同,所以进行不同的设计,其中具备设置非机动车道的路口,与实例一的设置基本类似;而不具备设置非机动车道的路口,进行混行设计,并且需要在等候处设置交通标志提醒非机动车进行下车推行,保障行人、非机动车过街安全。其他的设置的配套设施如警示柱以及交通标志类似实例一。
  效果:统计数据显示,该交叉口改善后5月内,交通事故环比下降42.9%。
  五、交叉口设置硬隔离设施后效果显著,但要坚持因地制宜、精细化原则
  设置硬隔离能够对机动车、非机动车行驶轨迹进行有效的约束与诱导,防范不遵守交通法规所带来的安全风险。以上海市嘉定区为例,干线公路交叉口设置硬隔离设施后,2020年大货车因右转未让行人的死亡事故下降29.2%,效果十分显著。但是设置硬隔离设施实属“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其主要目的是对右转机动车、行人及非机动车在穿越交叉口范围时的行车速度、行驶路径和停靠位置施以硬性约束,强制其降低速度、遵守交通规则,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尽力确保交通安全,但又不明显影响通行效率。
  硬隔离的设置方案需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来制定,并且应十分重视现场交通调查,切实掌握现实交通需求。应综合考虑交叉口的现状形态、既有设施及现状交通特性来优化硬隔离设置方法,努力使设计的交通组织方案与现实交通需求相适应,避免使用缺乏针对性的“一刀切”的“通用图”设计模式,从而做到交通运行精细化管理。
  上海在部分路口推行行人过街专用相位
  为了进一步保障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通行安全,上海公安交警部门,大胆创新、抓小抓实,经多方走访调研,对路口持续不断的细节调整,并选取了部分人流量密集的路口设置行人过街专用相位,一步一步提高城市交通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交叉口各进口的行人在一个独立的相位时间里同时通行,该时段内机动车全部禁行;反之,机动车通行时,所有方向的行人禁止通行。简单来说,就是让行人和机动车在各自独立的時间段内通行,避免人流和机动车流的交织。
  以位于浦东八佰伴附近的张杨路-南泉北路路口为例,因靠近商业中心,人流密度大,行人和车辆冲突严重,通行效率较低。设置了行人过街专用相位,并漆画了对角线式横道线,行人和车辆通行完全分开互不干扰,行人过街时不必担心车辆碰撞,还能沿对角线通行,效率有了大幅提升。
  行人过街专用相位避免了行人通行时与机动车的冲突,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行人过街的安全,有效提升路口的通行秩序。但并非每个路口都适用,当路口行人过街流量远低于机动车流量时,因为信号周期延长了,行人红灯等待时间更久了,机动车有效通行时间降低了,路口整体通行能力降低。
  因此,设置交叉口行人过街专用相位需要具备一定条件,一般设置在行人密集、过街需求大的商业区域(应为平交路口),且高峰时段路口原有流量未达饱和状态,路口并无其他方式的行人过街设施。此外,还需满足其他约束条件,且交叉口行人专用相位实现方式可以多样化设置。
其他文献
参与本次执裁工作的感悟  此次大比武是全国交警系统三年“大练兵”的阶段性总结  大练兵是为了提高交警队伍的正规化、职业化、专业化水平,提升实战能力。即正规化+职业化+专业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战化。简言之,就是要通过大练兵比武这种形式,以考促学。此次活动形为比武、实为全国性取样调查,客观的反映出了全国各地执法水平及训练现状。例如,32支参赛队在执法流程、安全防护技能、执法语言使用等方面展现基本
期刊
“智慧交管·昆明大脑”之“情指勤督”  3月28日15时50分许,昆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电话,西山区马街医院有一名危重患者需要紧急转院治疗。接警后,指挥中心充分发挥智慧交管·昆明大脑平台“情指勤督”一体化优势,立即调派就近大队机动力量赶往马街医院执行护送任务。  2020年以来,昆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坚持把智慧交通管理系统建设作为助推昆明公安交管重要支点和关键转折点,紧盯“全国先进、西
期刊
5月21日,人民日报刊发文章《杭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机动大队坚守职责使命、提高服务水平“要做就做最好,要争就争第一”》,点赞杭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机动大队。  交通安保、防汛抗洪、情报研判、内外协调……成立49年来,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机动大队安全圆满完成了多项交通警(保)卫工作。他们在实践中苦练本领、锤炼党性,用满腔的热忱和高度的责任心,保障人民安全出行,提升为人民服务的水平。  “交
期刊
聚焦“减量控大”目标,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正在各地深入推进之中。从开展半年的情况看,交通安全形势总体稳中向好,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事故预防的有益探索也启示我们,对道路交通安全规律和本质的认知更深一层,从源头端系统性防控安全风险的举措更进一步,才能推动交通治理现代化探索之路更上一阶。  进入新时代,达到路畅人平安的新境界,是一个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繁难的课题。现代道路
期刊
摘 要:“随手拍”交通违法取证模式在国内已有较长时间的应用,成为交通管理部门执法取证模式的有效补充,为降低交通违法行为起数、提升交通安全水平、维护交通运行秩序、创建文明交通环境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在当今5G通信、区块鏈等新技术的助力赋能下,“随手拍”应用迎来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首先对“随手拍”在国内各地的实践应用及法律依据进行阐述,随后指出相关新技术将会为其带来的机遇及产生的影响,提出其发展为
期刊
近年来,合肥交警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公安机关部署要求,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和科技信息化应用并取得良好成效。  2020年,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管所及肥东、巢湖车管所均被评为全国一等车管所,支队车管所2020年度成绩进入全国省会城市前10名。  支队“机动车驾驶人满分教育管理系统”荣获公安部基层技术革新二等奖,“交通智能助手APP”荣获公安部公安移动应用创新三等奖。 
期刊
期刊
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在“史上最热小长假”的考验下,全国涉人员伤亡交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双降,一次死亡5人以上交通事故同比减少,未发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未出现长时间大范围拥堵。道路交通安全的不断加固,凝结着党委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备方近年来的不懈努力和艰辛付出。这其中,协同治理是重要经验,也带来宝贵启示。  从传统管理迈向现代化的治理,我们走在正确的路上,道路交通领域的探索实践更是走在前列。早些
期刊
农村中队成为宣传“先锋”  2013年,黔东南州委、州政府决定在全州16个县市设立农村片区交警中队,每个中队设中队长和指导员各1名,每100公里配备3名辅警。目前,全州建立起了64个农村片区交警中队,共有60多名民警和990余名辅警坚守在岗位上,确保了交警管理县、乡“全覆盖”,实现“道路修到哪里,交警管到哪里”。  针对大队警力少的情况,各县市农村片区交警中队当起交通安全宣传“先锋”,他们以“七进
期刊
自今年4月下旬到7月底,南通公安交警部门在全面打响隐患治理攻坚战、交通违法整治战、数据赋能科技战、安全宣传阵地战、协同共治合成战“五大战役”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全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百日整治”行动,针对交通事故死亡“百人县”、高速公路行车秩序、普通国省道交通安全、重点车辆和驾驶人隐患、货车超限超载、校车和接送学生车辆、不系安全带违法、拼车包车超员载客、酒驾醉驾违法等十大专项,集全警之力、全警之智,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