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围

来源 :新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55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自画/
  对文字的热爱,源于我儿时对童话的热衷。长大后,我渐渐痴迷于千古才女李清照的豆蔻诗心,感叹于飘逸“诗仙”李白的洒脱吟咏,更醉于“红楼”痴者曹雪芹的红尘叹息……文字之于我,似水,融于生命而不可或缺。
  我向往诗意的人生。闲暇时,我总爱听一阙古曲,看一缕桑烟,呷一口热气袅袅的茶,坐观江南细雨微风,大漠落日孤烟。
  勇于尝试是我的个性。我想,总有一天,我会整装待发,等待机会的降临;我想,总有一天,我会成为自己的风,遨游在广阔的蓝天……
  曾于尘世平野上踽踽独行,曾在落寞黑暗中痛苦挣扎,一度迷失,一度感伤,一度在生命的谷底泪眼问花。直至那一天,我读起了苏东坡那跌宕突围的人生,我才明白,对待人生的真正态度。
  当时的宋朝,那一片文化贫瘠的土壤上,苏东坡的存在,就像是黑暗中一颗耀眼的星星。正因为空气中有他的体温,树木上有他的指纹,这世界才不荒凉,街道才不冰冷。无论怎样华丽的文章,摆在苏子的面前,都显得苍白和伧俗。上至太后,下至百姓,无不为之惊叹。“苏轼之词,明朗豁达,气宇轩昂,没有丝毫淫词艳语。”王国维先生也对此做出了很中肯的评价。
  而这也引起了不少文人酸溜溜的嫉恨。于是他们一哄而上,苦口婆心地劝说神宗帝苏子的文章里怀有不轨之心。而东坡先生则像是被敌人围困在狭小空间里的战士,凭借着最后的力量顽强抵抗。可当所有的诬陷不约而同时,任凭他如何反抗,也冲不出那举朝上下的口诛笔伐之围。于是,这个才高八斗,名震九州的大文豪下了牢狱!
  读至此处,我的心便凉了半截,再联系到自己的遭遇,似乎又有一点共同之处。我们的人生都遇到了挫折,都面临了同一个选择题。在沉沦哀叹和重新振作中,我选择了前者,那么他的选择是什么?
  前往黄州的路上一路押解,宛如示众。“小人牵着大师,大师牵着历史。小人顺手把绳索重重一抖,于是大师和历史全都成了罪孽的化身。”余秋雨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不错,这一路的押解关乎历史,苏东坡的示众关乎历史,就连那一条绳索,也关乎历史!我仿佛看到,那个被重重包围的可怜大文人,被剥离得遍体鳞伤。那时或许正是黄昏,悲剧似的橙色籠罩着大地,苏子孤独的身影像一脉苇叶在风中远去……
  的确,面对这么大的挫折,谁又能受得了呢?他精神世界的折磨不言而喻,单从酒中就可以看出。“夜饮东坡醒复醉”,我们都是醉复醒,而东坡先生是醒复醉,酒醒后继续喝,喝到再次沉醉。直到喝到什么忧愁都忘了,才有一小会儿云淡风轻的机会。心究竟要沉沦多少次,才会终于坦然?
  我的心,仿佛也跟着他一起痛了起来。难不成,这一道命运的选择题中,他也选择了前者吗?不!不可以!“苏东坡,站起来,突出重围!”我不禁在心中呐喊。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是苏子泛游赤壁时的情景。初时沉浸于山水之中,后被哀怨的箫声触动愁绪。问客:“何为其然也?”客以赤壁的历史古迹作答,接着追述了曹操破荆州、迫使刘琮投降的往事。当年的曹操是多么的志得意满啊,可如今他在哪里呢?还有几人会记得他呢?像曹操之类的英雄人物,也只不过是显赫一时罢了。而他的人生真的突围了吗?不,像这样的人生,还不算突围。至少,他的精神并没有。后来,苏东坡又以自然之理安慰客人,也是在安慰失意的自己。客人听了苏东坡的宽慰,转悲为喜,开怀畅饮。“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多么的快活与欢快!
  读至此处,不禁被苏东坡的豁达与开朗的人生观震撼了!兴奋与喜悦无法言喻。
  这是他与自我的对话,他的自我宽慰,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终于找回了自己。这难道不是一种对精神世界的突围吗?难道不是对自我境界的突围吗?是的,他,苏东坡,突围了!真正突围,真正解脱了!也正是因为这一次的突围,才成就了他文学的巅峰,才有了名扬古今的前后《赤壁赋》!这才是人生应有的态度!
  再想到自己,不禁惭愧。人生苦短,大好时光,岂能浪费在忧愁与哀叹上呢?为何不学一学东坡先生,以乐观豁达的姿态面对生活,面对人生,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与围困?这样,即使没有东坡先生的洒脱情怀与干云豪气,也能在寻常的岁月里,与真实的自我对酒当歌,把充满挫折与烟火的日子过得活色生香,落落大方。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也要怀着一颗豁达的心,退苍凉去虚妄,不惧挫折,不负时光!
  “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指导老师:张云霞)
  写作背后的故事
  那段时光,浓重而甘甜。
  身处黑暗的我,无助彷徨,急切渴望拥有一束灯光。而东坡先生,恰好是那个提灯之人,他那突围跌宕的人生便是一束最温暖的灯光。
  早听闻东坡先生一生坎坷,真正体会到是从妈妈赠予我的《苏东坡传》中。东坡先生少年得志,名扬九州,为官清廉,身居高位,但备受百姓爱戴。可,历史或许便注定了越是超时代的名人,往往越不能相容于他所处的时代。“乌台诗案”便是极好的例子。
  被贬谪的他人生似乎跌入了谷底,外加他“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高洁自许,内心的痛苦与孤独自是无法言喻。但,他并没有沉沦颓废,而是重新振作起来突围人生。而这一次的突围,也成就了他人生的顶峰。
  读后,我兴奋了一整天,也为东坡先生喜悦不已。那天晚上,我便下定决心要像他一样,开始“突围”。
  最后,我成功了。
  故写下此文,用以自勉。
其他文献
装 死  我有一个朋友很喜欢小动物。这天他看到一个小贩在卖兔子,被可爱的小兔吸引,准备买一只。小贩说有一只小黑兔特别可爱,喜欢装死。朋友用手指碰了碰小黑兔,它果然纹丝不动,朋友瞬間心动了,把小黑兔买了回去。结果第二天发现它还是不动……勿 念  老头子:儿子信上写的什么?念给我听听。  老太婆:信里最后明确说了“勿念”。
期刊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大家好,我叫宋依霏,是内蒙古包头市北重一中初一年级的一名学生。身处豆蔻年华的我有许多爱好,弹古筝、素描、读书、写作是我平时最喜欢的放松方式。我喜欢阅读诗词,更喜欢用诗意化的语言记录生活。都说爱好是性格的一面镜子,我的性格也如我的爱好一样比较丰富,时而像个自由的旅行者,飞奔到田野,时而又像个安静的执笔者,伏案在窗前。不论身处何地,我每天都会抽出时间去阅读,
期刊
美术课上,老師让大家画“最喜欢吃的东西”。有一个小朋友用黑色蜡笔在白纸上一通狂涂,将纸的两面全都涂上了黑色。  老师见了,忍不住问:“你画的是什么呀?”  小朋友答道:“海苔。”
期刊
“我只想拉住流年,好好地说声再见,遗憾感谢都回不去昨天,我只想铭记这瞬间,我们一起走过的光年……”无意间路过学校艺体中心,听到了这首许久不曾听到的歌,熟悉的旋律瞬间击中了我的心灵。看到几位即将毕业的学姐在认真地排练着节目,我的思绪早已飘回到两年前。  小学里我是一名校园广播员,学校有意对校园广播站的栏目进行创新,我和学姐提出要创建校园点歌栏目,因为学姐和我一样喜欢听歌。  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大家
期刊
海从不平静,  它撞击海岸  无休无止像颗年轻的心,  在搜寻。  海会讲话  只有风暴似的心  懂得它的语言:  它摆出一副粗暴母亲的面孔  在讲话。  海是年轻的。  一次风暴就洗掉所有的老迈  让它变得年轻。  我听见它满不在乎的笑声。  他们喜欢海,  靠海而生的男人  知道他们会葬身  在海水之下。  海说,  只要年輕人来,  让他们吻我的脸  听我说话。  我是最后一个词儿,  我告
期刊
不要误会,我不是金庸笔下的女孩子们,见了杨过再不嫁人。爱玲也不是男人,我亦不是男人。之所以说“误终身”,是因为随着年纪的增长,我对爱玲的感受,是更加喜爱,更加钦慕。爱玲,是我唯一的偶像。因爱之而来的负面当然有,很难读进去别人的作品,除了《红楼梦》——偏偏那么巧,爱玲也恨“《红楼》梦未完”。  常常想,为何是爱玲?  很多年前,我第一次读到《沉香屑·第一炉香》,就像闻到一种最适宜我身体的气味,闻之沁
期刊
/作者自画/  我是一个性格活泼开朗的女孩子,学习积极努力,爱交往。兴趣爱好广泛,从小喜欢看书,看的书类型比较丰富,从世界名著到卡通漫画皆有涉猎;喜欢绘画,学习任务非常紧张的时候也会见缝插针,画一幅小画缓解一下自己紧张的情绪;体育是我的强项,每年的运动会我都名列前茅,我尤其喜欢马术运动,希望未来自己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马术障碍赛选手,为国家争光;我还有一个小心愿,长大后可以成为一名业余心理咨询师,可
期刊
通过考试进来的  这一年,某考生因高考作弊被抓,进了拘留所。  拘留所里,另一个人见他衣着整齐、举止斯文,好奇地问:“你是怎么进来的?”  考生回答道:“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是通过考试进来的。”这钱过期了  小侄子4岁多了,识得几个数字。他每次吃零食时都要看看是否过期。一天,他在家门口的地上捡到一个五角硬币,高兴地拿回家炫耀,我让他把錢拿出来看看,他仔细一看,不高兴了,说:“这是1 9 9 9年的
期刊
你给我站起来  我们班数学老师一生气,说话就会口吃。有一天在课堂上,数学老师突然发现一个学生在睡觉,一时热血翻腾,怒不可遏,口吃的毛病又犯了:“你你你你你你你你,你竟敢睡觉,你给我站起来!”不想连同老师看见的那个同学,一共站起来9个人。下 棋  两个老大爷下棋,旁边的小孙子对其中一个大爷说:“爷爷,你的车没了。”  大爷说:“什么车,这读jū。”  小孙子说:“哦,爷爷,我说你停在路边的自行车(j
期刊
/原题回放/  根据你对上面这幅作品的理解,写一篇作文。  /文题解读/  ◎梅 晴·湖北省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教研室  这道作文题,材料来自小林漫画。处于读图时代的当代人,更容易接受并理解这样的表达方式。处于激烈竞争状态下的现代人,精神上多有一种置身热闹群体却备感孤独无助的状态,人在心理上对关怀与温暖的渴求盛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这份材料对大多数人而言有着深厚的情感基础和心理需求,学生容易写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