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内修复在孤立性髂动脉瘤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b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孤立性髂动脉瘤腔内治疗的近、中期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行腔内修复术的孤立性髂动脉瘤27例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腔内修复治疗的指征是无症状患者动脉瘤直径>3 cm,有症状者动脉瘤直径可<3 cm。

结果

无症状患者19例,有症状患者8例;择期手术25例,急诊手术2例。单纯人工血管内支架修复术17例,单纯栓塞修复术1例,人工血管内支架合并栓塞修复7例,杂交手术2例,技术成功率为100%。腔内术后无腹股沟伤口感染或延迟愈合者,支架内血栓形成者2例,臀部间跛1例,性功能减退3例,术中DSA造影存在内漏者3例,无结直肠缺血及动脉瘤破裂病例。术后平均随访(33±18)个月,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肾癌复发。

结论

腔内修复术治疗孤立性髂动脉瘤的近、中期疗效较好,选择合适的腔内修复方案可能成为未来治疗孤立性髂动脉瘤的首选。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术中X线三维导航系统辅助经寰枢关节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定的可行性、疗效和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2005年1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寰枢椎不稳定患者58例。所有患者均在术中X线三维导航辅助下行后路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术前复位良好且不需要减压的患者行经皮微创手术。术中观察寰枢椎复位情况,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神经血管并发症情况。术后CT将螺钉分为3类,判断螺钉
目的验证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在内科住院患者中筛选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有效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科住院患者中确诊的218例VTE患者作为VTE组,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取同时期同科室的无VTE的394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依据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对两组患者进行回顾性评分和VTE危险分级。比较两组得分情况并探讨分级与VTE发生风险
目的评估经肛门自然腔道标本取出的完全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式的可行性、适应证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7月至2013年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1例行经肛门自然腔道标本取出的完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53(48~77)岁;直肠癌患者11例,乙状结肠癌患者10例。分析该术式对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吻合口瘘发生率等近期疗效的影响。结果21例患
目的比较Supreme喉罩、ProSeal喉罩与I-gel喉罩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气道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在卫生部北京医院,拟行择期全身麻醉下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9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1~64岁,体质量45~90 kg,Mallampatti分级Ⅰ~Ⅲ级,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n=30):Su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颞骨双期增强CT(DPCT)诊断搏动性耳鸣(PT)病因的价值。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09—2012年行DPCT检查的单侧PT患者157例,其中同期行颞骨HRCT检查71例,耳部MRI 80例,全脑DSA 89例。对比分析DPCT与HRCT、MRI和DSA对PT病因诊断能力。结果71例行HRCT和DPCT的患者中,共发现68个病因,DPCT的诊断率100%,明显高于HRCT
目的探讨多发性内分泌腺瘤2A型(MEN2A)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HEO)的临床特征及RET原癌基因突变检测的意义。方法收集分析1989年8月至2013年1月诊治的13个MEN2A家系32例PHEO患者的临床资料、家系谱,并进行RET基因检测分析。结果13个MEN2A家系68例MEN2A患者中32例(47.1%)伴有PHEO,其中男19例,女13例;首次诊断年龄18~78岁,平均(41±1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