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班级团队精神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z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目标,正确认识大学生团队精神的作用,并积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对做好新时期思想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班级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团队精神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2(a)-0237-03
  1 背景
  1979年我国政府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独生子女的数量与日俱增。纵观独生子女都具有身体发育好,学习和智力发展较快,开朗、乐观、自信,智商平均数较高的共性。但由于独生的特殊环境,普遍存在着占有欲强、独立生活能力差、娇生惯养自私、不合群不团结纪律差、心理承受力低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团队精神在大学生的身上的缺失,很多学生合作意识差、责任感淡薄,但问题的出现还没有引起大部分教师的充分重视,更是忽略了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也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殛待思考的问题。本文从我校2006级药学新生入学起,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地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凝聚班级力量,铸就团队精神的实践探索。
  
  2 团队精神涵义
  团队是由知识技能相互补充的人组成的、以团队任务为导向的联合体或工作单元,团队是群体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团队不仅强调个人的工作成果,更强调团队的整体业绩。高效团队具备目标一致、责任明确、关系融洽、开放交流、齐心协力、领导和谐、技能互补、行动统一、反应迅速等特点[1]。
  团队精神[2]是团队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来自团队文化的长期积淀。集中体现着团队的组织追求、管理理念、成员的文化道德素养和社会价值取向等;并对组织成员的自我管理起到潜移默化的规范作用,因此它能够团结组织成员、增强集体凝聚力、提高团队的管理效能。
  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
  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搞好班级管理工作,对学校完成教育任务和实现教育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凝聚班级力量,塑造班级团队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班主任工作殛待探讨的问题。
  
  3 为什么要重视班级团队精神培养
  班级精神,即一个班集体的优良班风、学风的总和,它是该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学习观等的综合体现。形象地说,集体是在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智力、共同的情感、共同的组织这几块基石之上建立起来的。而这些精神当中,团队精神的培养更是显得尤为重要。什么是团队精神?精神是一种性格,是一种气质,这种气质和性格,就是班级团队之魂。
  不仅班级需要团队精神,一个单位、一个企业、一个集团,哪怕是一个科研教学团队都需要团队精神。
  为什么要在大一重视班级团队精神培养呢?因为大一的学生对大学生活充满好奇,充满活力,个性都张扬,无拘无束,在新的班集体中很活泼,表现欲望强,个性也很强,但缺乏团队精神。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团队的作用已越来越重要,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做不成大事业的,如果没有团队的协作,是不能取得成效的。集体是个性充分发展的舞台,又是团队精神培养的肥沃土壤,大一的新生要积极投入到集体生活和学习中去,热爱集体,维护集体荣誉,以集体利益为重,自觉承担义务。所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会生存,学会共存,培养和提高与他人的协调能力、共同生活能力、共同工作能力,做到能容纳人,关心人,帮助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是具有重要的意义。
  
  4 班级团队精神的特征
  班集体的凝聚力是班集体的团结程度、战斗力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班级是否具有团队精神的一个象征。
  4.1 要有共同目标
  学生集体最重要的特征在于有明确的方向,共同的奋斗目标。目标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激励作用。班集体设置的共同目标可以此来激发每个成员的良好动机,指导班内成员的行为。当然目标的设置是一件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要使目标具有方向性。班集体的奋斗目标既要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反映新时期总任务的要求,又要从实际出发,符合班集体的具体情况和学校某个阶段的任务要求。其次,目标的难度要求要适当和具有可行性。青少年成长对未来充满希望,富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和热情。目标设置若与学生的心理水平相一致,则会转化为学生的内在要求,如在第一个做法中我设置的目标就具有这一特点,所以可使学生处于刻苦努力的最佳状态,就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目标所指向的各项集体活动中去,否则就会使目标成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空洞摆设。再次,目标的设置要让学生认真参与,使目标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奋斗目标确定以后就要在班上大力宣传,组织学生认真讨论,鼓舞他们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奋斗,并经常用这一目标来检查和督促班集体,使它成为集体前进的巨大动力。
  4.2 要有共同的集体舆论
  集体舆论就是在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多数人赞同的言论和意见。它以议论、褒贬等形式肯定或否定集体的动向或集体成员的言行,成为个人和集体发展的一种力量,是学生自我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一个班集体有无共同的舆论,标志着这个班集体有没有教育功能,能否自我完善。健康的舆论能扶正压邪,鼓舞人心,有利于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
  4.3 要有共同的活动
  组织班集体活动,能够为班级成员之间的相互交往创造条件。开展一些学生乐于参加的集体活动,如大一开学时由新组建的班委带领大家布置教室、准备联欢会、文化、体育比赛及公益劳动等,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集体活动的乐趣,认识到这些活动不仅不会影响学习,而且还会改变学生的精神状态,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积极性。在班集体的各项活动中,要利用动机的迁移,引导他们为搞好学习及完成先进集体而努力。
  4.4 充分发挥班主任和班干部在班级建设中的作用
  班主任为班集体的教育者和组织者,在增强班集体凝聚力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要帮助学生制定共同的目标,组织各种活动,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协调学生之间的关系。一个班级的凝聚力大、士气高,成员间就会产生责任依从关系。同学们确信自己的班级是良好的集体,因而满意这一集体,对它有感情,他们就会把个人成功和集体联系在一起,对他人的评价客观准确,对同学们的成功表示祝贺,为班集体的荣誉感到高兴,对同伴的失败表示同情理解,并给予真诚的帮助。这些都需要班主任从中协调。
  一个坚强的学生集体,还必须拥有一批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的积极分子,并由他们来担任班干部,组成班集体的核心。班级中的学生干部和积极分子既是学生,又是领导、骨干,他们在学生中的特殊地位,使得他们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全班学生的要求和愿望,在老师和学生中起着连结作用。
  
  5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方法、途径
  5.1 捕捉“关键”期,以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培养团队精神的突破口[3]
  我们的学生来自全国各省不同区域,他们有着不同的习惯、风俗,不同的文化背景,思想素质、认识水平、特别是行为习惯都有较大的差异。所以有些老师说:“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育,越来越没有规矩,你讲一千遍的道理对他们也没有用,他们该咋样就咋样。”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原因是没有把握好适时教育的“关键期”。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通过动物的实验对关键期进行了研究,其研究结论是:关键期是个体生命中比较短暂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把这一理论迁移到教育上,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启发、引导要适时,要在他们“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时期进行,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大一新生到校报到的第一天以及第一周就是行为习惯的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学生对学校周围的一切都那么好奇、无拘无束,乐观向上,表现欲强,是教育学生最佳的的关键期,采取各种方法,设计不同情境,以文明礼貌行为规范核心,在班级中营造一个“讲文明礼貌光荣”的氛围。为学生的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养成创造外部条件,为凝聚班级力量、铸就团队精神奠定基础。
  5.2 确定正确导向,打造积极、向上的具有凝聚力和团队精神的班集体
  班集体是一个小社会,对学生的成长一定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作用。一个充满凝聚力、向心力、有正确的舆论氛围为特征的班集体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它对于培养这个集体的成员们具有远大理想、爱国情感,增强自我教育和发展个性心理品质都有着极其重要意义。
  在新生首次班会上,我提出了我们要一种什么样的“班级精神”。我以两篇哲理故事步入班级精神主题。在非洲大草原上如果见到羚羊在奔逃,那一定是狮子来了;如果见到狮子在躲避,那就是象群发怒了;如果见到成百上千的狮子和大象集体逃命的壮观景象,那是什么动物来了—— 蚂蚁军团[4]!
  启示:蚂蚁是何等的渺小微弱,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处置它,但它的团队,连兽中之王也要退避三舍。个体再弱小,没有关系,不要自卑,与伙伴精诚协作,就能变成巨人。蚂蚁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学习。蚂蚁是最勤劳、最勇敢、最无私、最有团队精神的动物。势如卷席,勇不可挡,团结奋进,无坚不摧—— 这就是由一个弱小生命构成的团队力量!蚂蚁只是小小的低级动物,其团队尚且如此威猛无敌,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呢?两千年前管子说过:“一人拼命,百夫难挡;万人必死,横行天下”。
  个体永存的秘诀,我问同学们:“给你一滴水,怎样让它不干?”同学们不能答。我说:“把它放进大海里。”
  启示: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不会干涸;只有融入大海,才会掀起滔天巨浪!这就是个体永存的秘诀。一个人,只有依赖团队,得到同事的支持和帮助,才能永保活力;只有精诚协作,团结奋进,才会势如卷席,勇不可挡,无坚不摧;只有融进集体,才能充分展现才华,绽放出绚丽的人生风采;只有融进集体,生活才会快乐、温暖,生命才有意义。这也是班级团队精神的灵魂所在。
  经过热烈的讨论,最后同学们自己总结到:只有具备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强的领导核心,明确而共同的奋斗目标,有健康的集体舆论,自觉的纪律,团结合作追求集体成功的意识为特征的班级,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班集体,一个优秀的班级体。
  从而形成了2006级药学本科班班级精神:像蚂蚁一样的团队,像狼一样的集体,像鹰一样的个人。
  5.3 用崇高的精神铸就团队意识
  什么是精神?精乃万物之精华!神乃万物之根本!所谓精神是指事物本身以及事物之间关系所反映出来的客观存在。精神,广义地讲,它包括思想、情感,以及目标、信念、理想等等。精神是具体的,毛泽东同志说过,人是要有一种精神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生命力和凝聚力。80年代,我们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也几次提到这句话,要求全党和全国人民,“在正确的政治方向指导下,从分析实际情况出发,发扬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奋发图强、励精图治是一种精神;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是一种精神;民族精神,国家尊严,道德精神,科学精神,时代的创新精神。爱国主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精神,创业精神奉献精神艰苦朴素,大公无私、先人后己、乐观主义、敢拼精神、批评和自我批评、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等精神。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国家的利益和形象高于一切,锐意进取,牺牲精神、团队精神,不屈不挠要求进步的精神!精神既指一个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精神状态,也指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生气活力。
  大雪纷飞之中,一名女施工队员伏在雪原的冻土上,用她那纤细的手指在拧紧铁轨上的螺丝钉,这是一个堪称经典的在青藏铁路建设中的镜头,这是一个千古不朽的镜头,这是一个蕴藏着我们民族之魂的镜头。真正让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风雨不倒并让梦想成真的力量之源就隐藏在这一个镜头之中。在这位普通女工人的面前,她所拥有的是比你们更伟大的道德力量[5]!
  5.4 用培养优秀品质凝聚班级力量
  品质是成功的根本对于每一个人而言,品质是至关重要的。品质是一个人最高尚的财富,优秀的品质(乐观、积极、自信、有理想和有抱负,都养成了敢作敢为、百折不挠、乐于助人、善于协作、自尊自爱、谦让而有耐心、处事镇定沉着)是人生成功的第一保证。高尚品质是可以培养的。
  品质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动力之一,高尚的品质是人性最高形式的体现,它能最大限度地展现出人的存在价值!品质似交易中的股票,一个人一旦拥有更多,他将拥有使它增值的更大能力。品质是影响力,它能使人广交朋友、创造财富、赢得帮助和支持,而且它能为通向财富、名誉和欢乐铺开一条金光大道。所以,作为可塑性很强的青少年大学生,一定要重视品质的培养,为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开创一个真正成功的人生。
  说到日本,可能大多数中国人都会涌起“仇恨”二字。但是仇恨只会蒙蔽我们的眼睛,只会阻碍我们的理性发展和融入全球的脚步。从1945年到2007年,日本军国主义之“可憎”实质上已经更多地转变为国民素质上的“可怕”,日本国民的“可怕”之处在哪里?整个日本社会就像一个整齐划一的机器,行动一致,进退有序。
  1994年广岛亚运会闭幕式结束后,6万人的体育场竟然没有发现一片废纸、一点果皮垃圾。次日,世界上好几家报纸惊呼:“可怕”的日本民族!
  一位北京学者在日本遇到一次严重的堵车,成千上万辆车首尾相连排了上百公里。然而令他感到震撼的是,所有的车辆都很有秩序地排在道路的一边,而另一边逆向车道空空荡荡,无人争抢。
  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一家信用社向很多灾民提供了一笔不菲的无息贷款,这些贷款无须担保,只要把姓名和联系方式留下即可。3年后,“可怕”的事情发生了—— 所有贷款全部还清,没有一例拖欠[6]。
  这是怎样的一种“可怕”—— 是高度的文明素养,是高度的诚信,是高度自信的心理,是高度发达的教育[7]。
  这也是一个国家团队精神力量的高度体现。国家如此,班级亦如此。
  5.5 以活动为载体,增强班级凝聚力、提高团队精神
  一个班集体是否优秀,很难找到一个明确、统一的标准。但我认为,一个好的班级必须具备强大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这个班的学生应团结友爱、积极进取,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凝聚力呢?一个集体的凝聚力往往是在重大集体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但它同样也是在多次集体活动的组织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我在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中领悟到:充分利用好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发挥它应有的教育功能,在活动中加强班级凝聚力。
  在运动会期间,同学们热情洋溢,全班同学能够仔细分工:有项目的同学积极准备,没有项目的同学主动承担了后勤以及打扫场地卫生等工作。大家都能以班级的荣誉为重,克服困难,始终保持了一种高昂的斗志。没人有过任何的抱怨,全班同学能够把自己的小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后,服从班级管理,奋力拼搏。接力赛是最能体现班级团结合作的比赛,全班同学能够从实际出发,推荐有实力同学。大家从班级荣誉出发,不计个人得失,一切的一切都让人感动。
  因此,要使班级有凝聚力,精心组织必要的有特色的活动是必要环节。通过活动让同学门体会到他们所在的集体是团结的集体,温暖的集体,从而更加热爱这一集体。从而以更轻松的心情投入到学习、生活及工作中去。一系列的活动为学生之间架起了桥梁,密切了师生、同学之间的关系。使他们互相理解,互相关怀,增进了友谊,增强了合作意识。另外这些活动也为同学们提供了舞台,提供了赛场,使他们能公平、合理、适度地竞争,激发了他们拼搏向上的精神。在活动中使得学生能当家作主,他们的人格得到了尊重,他们的参与意识,主人公意识得到了加强,从而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6 培养团队精神的效果
  两年来,2006级药学班,正朝着一个有着正确的政治方向,明确奋斗目标,有着坚强的领导核心,自觉的纪律,团结协作,奋发向上、朝气蓬勃的集体迈进;这是一个有着强大凝聚力、战斗力、生命力、创造力的集体,是一个追求集体成功的集体。他先后获得了两次校级先进班集体、一次省级优秀班集体、一次校级学风建设先进班集体、在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中,成绩突出,被评为校级先进班集体。
  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只要我们老师勇于开拓,勇于创新,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一定会建立一个生机勃勃的集体,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一个具有优秀品质、良好气质的集体,一个具有凝聚力的集体,一个具有团队精神的集体。
  
  参考文献
  [1] 刘芳,吴斌,白延强.团队构建与团队精神训练[J].中外管理,2006:46~47.
  [2] 马英杰,李磊.浅谈思想政治工作对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J].科技信息,2008(3):114.
  [3] 沈虹.关于高一班级团队精神的培养对策研究[J].云南教育,2007,29(1):66~68.
  [4] 胡丽芳,张焕强.团队工作实务[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4,1.
  [5] 汪应果.全球华人应该向大陆中国人学什么[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73482f010005do.html,2006-07-16.
  [6] 李建权.日本精神[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1.
  [7] 李思敏.可怕的日本民[EB/OL].http://i.92wy.com/space.php?uid=1256642&do=blog&id=116188,2007-11-04.
  
其他文献
①目的观察肺血栓栓塞( PTE)患者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TNF-a、IL-1、IL-6、IL-8、ET-1的浓度,探讨其在肺栓塞发病过程中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②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01例急性
伴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校园网络建设已成为衡量一个学校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本文通过对当前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且对中小学校
本文从国家文化战略的高度,认识和把握安全的真谛,融进对大学校园安全文化的思考,借鉴其它行业安全文化的共性,突出大学校园安全文化的个性,系统回答大学校园安全文化“是什么”、
钢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练琴效率的高低很可能会影响到最终的学习成果。培养好的练琴习惯,运用合理的练琴方法是钢琴学习成功的保证。这里从练琴习惯和练琴方法两个方面
利用关系an=sn-sn-1,推导出特殊数列通项公式与前项和公式之间的关系,已知通项公式求前项和公式直接代入公式了,反之,已知前项和公式求通项公式,直接代入公式。
摘 要:幼师数学课程应该致力于不同形式的课程学习,开展各种探究活动,以使学生能从数学中获得乐趣。对于幼师的数学教学,也要紧紧跟从国家的指示,不断地开启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关键词:自主学习创新意识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5(b)-0091-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发展也非常迅速,各项教育改革也如影随形,教育的形式也
高三化学复习应以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高为宗旨。通过复习,能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系统化、规律化和条理化,可以帮助他们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相互联系、进行综合,培养和发
①目的探讨综合医院不典型抑郁障碍的症状特征及治疗效果。②方法对35例经转诊到精神科就医的抑郁障碍患者。采用自制就诊情况调查表对就诊精神科之前的诊疗情况进行调查,对其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校园的知识中心、文献中心和信息中心。文献信息数字化正在给信息的保存、传播和利用带来伟大的变革。"资源数字化"更有利于文献资源的保存、查找、利用和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