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错例给教学锦上添花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17844412d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读了一篇富有哲理的小故事,说有一个渔夫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渔民尊为“渔王”,他把自己常年总结出来的经验,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的儿子。可是他儿子的捕鱼技术竟然赶不上普通渔民的儿子。原来,渔王为了让他的儿子少走弯路,一直只传授给他们技术,却没有把教训告诉他们。
  掩卷沉思: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何尝不是这样,为了让学生少走弯路,真是煞费苦心。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拄拐杖、穿钉鞋,铺垫铺垫再加铺垫。当面对学生这样那样的错例时,生气得不知所措。很多知识是教师一再强调的,学生照样在不知不觉中出错,订正以后也还是一错再错。这种现象令教师很是纳闷,有的时候甚至很郁闷,明明教给了正确的方法,为什么还是出错?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为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善待学生的错例,抓住这种数学教育契机,让错例变成宝贵的教学资源。其实学生的很多错例都值得教师细细去探索和研究的。但是,真正要利用好学生的错误,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看图列算式错误的研究
  由于一年级孩子识字有限,所以问题的呈现方式多用情景、实物或图片,这样的呈现方式非常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特点和认知特点,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这一块内容的学习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
  这类题型中,像案例一和案例三简单的加法及连加对学生来说不难,基本上学生都能做对,但案例二和案例四错的学生就比较多,像案例二学生很容易列成5+9=14或者14-9=5这样的错误算式。而案例四是一道加减混合的算式,有一部分学生看不清楚题意,导致无从下手,我认为究其原因有:
  对大括号含义理解不深;
  学生对图上物品各个部分的关系理解不够,对这幅图中哪个才是要求的答案不清楚。
  对策链接:
  1.加强学生对图意的理解,理解这幅图中哪个才是要求的答案;
  2.理解好大括号的含义,逐步培养学生在脑中想象“合起来”“去掉一部分”的能力;
  3.操作中内化加减法的含义,仅仅停留在情境图的观察上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数学化,通过操作进一步内化意义。
  4.理解结构 实现两个“转化”
  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小学生实际上完成了两个转化。第一个转化就是从纷乱的实际问题中获得有用的信息,抽象成数学问题;第二个转化就是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运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如何让学生掌握结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入手:
  第一,从现实情境中学会说完整的三句话;
  第二,理解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
  第三,指导学生学会搜集、整理信息的方法。
  5.感悟算法,形成解题策略
  二、加减法应用题错例的研究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是他们学习的一块硬骨头,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学生识字量少与理解题意之间的矛盾,一年级孩子识字不多,阅读能力弱。解决一个数学问题,至关重要的是理解题意。但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限,在读题方面的困难,从而导致理解题意的困难。
  1.因读题困难产生的错误
  案例:15颗珠子,把第9颗涂上颜色,盒子外面有( )珠子。
  就一年级的学生而言,读题能力较弱,即使有拼音,理解能力也不是很到位。在这个例子中,有两个连续的要求包含在句子中,但学生多数只填空,没有涂色。
  2.解决问题的表达形式方面的错误
  案例:丁丁看一本故事书,已经看了15页,还有20页没有看。这本书的有多少页?
  像这类题目,学生知道答案,但对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理解不到位,对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的对应关系模糊不清,以致做错。
  3.干扰信息引起的错误
  案例:我们班一共有20人,有14人在玩捉迷藏,外面有6人,藏起来有几人?
  本题中的“我们班一共有20人”属于多余条件,这个多余条件位置隐蔽,学生很难发现,因此错误较多。
  对策链接:
  1.改变题目的表达形式,应用题多以图和线段的形式出现,减少文字的表达。
  2.培养学生审题的能力,会找关键字,把读题找关键字作为一项教学目标制定到课时教学目标中。
  3.在理解问题情境的基础上抽象出数学问题,感知数量关系。
  借助画图或操作理解并分析数量关系。
  用活素材,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析问题的方法。
  在数学知识的探索中,有错误是难免的,正如在人生的旅程中,总是难免有各式各样的错误,课堂就是让学生出错的地方,学生的错例是教学的巨大财富。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真正思考的人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知识比从自己成就中吸取的知识更多,错误与探索相联姻,相交合,才能孕育出真理。”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仅要用一颗“平等心”、“宽容心”去正确对待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例,并且要巧妙、合理地处理好学生的错例这一教学资源,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最终让错例绽放绚烂的美丽,给我们的教学锦上添花。
  (作者单位:浙江省新昌县沙溪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也在发生新的变化,众多教师都在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此来打破传统教学中的“高耗低效”的现象,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效率,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同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尝试情境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数学思维和数学素质,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情景教学  引论  新课程改革非常
期刊
【摘 要】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开始两极分化,不少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成绩越来越好,而不少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的学生,则学习越来越吃力。不少学生之所以学习吃力,原因在于对学科不感兴趣,而不少学生之所以数学成绩优秀,本质原因就在于对数学学科不感兴趣。由此可见,撬起课堂有效性的支点就在于能否激发学生浓郁的数学学习兴趣。而开放性课堂正是这样一片“绿光森林”。笔者认为,在开放性的课堂中,学生可以开拓自己的思维
期刊
【摘 要】省教育厅“五严”规定出台后,学生在校时间明显减少。面对这样的教育形势,作为一名高三化学教师,本人从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几点“简约高效”的复习方法,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故加以整理,与各位同仁分享。  【关键词】高三化学;作业前置;巧妙设计;生动高效  引 言:  自从省教育厅“五严”规定出台后,全省各地的中学校园里安静了许多。加之江苏省新的高考方案(08方案)的实施,“小学科”
期刊
【摘 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学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实际就是探索实践的前进过程,动手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掌握规律的重要“法宝”。能力培养是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师开展有效教学活动的重要任务和目标。探究性教学已成为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之一。本文作者根据新课改能力培养目标要求,对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究性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和实施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性
期刊
【摘 要】当下,“活动单导学”已成为每一个如皋教育人耳熟能详的名词,如何在“活动单导学”的课堂上让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最佳的发挥成为不少教育人研究的课题,本文围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活动单导学’课堂的效率”这一中心,分别从“用鼓励激发每一个孩子参与的热情”,不让任何一个生命个体游离余课堂之外,以及“用点拨把思考引向纵深”,拒绝思考的肤浅性两个层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活动单导学;导学;引领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是一个多种要素构成的动态生成过程。无论教师的教学设计有多完美,课堂中总会出现一些“预设”之外或突如其来的偶发事件,影响着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本文结合初中思品课堂教学实践,探索课堂教学机智的要素,尝试几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借以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生命成长,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关键词】教学机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一个
期刊
随着全球信息数字化、网络化进程的加快,一个崭新的网络时代已呼啸而至。网络这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德育工作者造成诸多麻烦的同时,也给它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作为班主任,面对信息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再也不能按传统的方法来教育、引导学生,必须要转变观念,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网络的力量,来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德育教育。  一、如何理解网络德育  德育是道德教育的简称,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
期刊
【摘 要】当代作家刘震云先生在谈到自己的创作心得时说:“一个创作者最大的痛苦并不是他写不出东西来,而是他写出来的东西总不是自己最想要的那些内容,于是他要不停地否定自己。”否定自己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与自己较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要反复地追问自己,艰难地分析自己的问题,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我想老师备课的过程其实也是这样一个需要不断否定自己的过程。  【关键词】教学;金鄂奖;反思  2013年全市
期刊
【摘 要】随着新一轮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美术教学改革也如火如荼,广大小学美术教师与时俱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本文作者以课堂教学作为基地,积极研讨学生的心理因素,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阐述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兴趣;想象;实践;创新;效率  创新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振兴现代教育的有效手段。随着新一轮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广大小学
期刊
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而改变学生地理学习方式的的关键,在于教师改变地理教学拘泥本本,困于课堂,脱离生活实际的弊端,开辟一条激发兴趣、关注生活、鼓励探究的教学新路。  一、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从事一切活动的源动力。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