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科学教学细节 提升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来源 :大众科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1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科学教学的微设计、微创新、微视频、微研究,四个方面的细节出发,带领学生探寻科学奥秘,提升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关键词:科学探究;细节;微设计;微创新;微视频;微研究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中一个個细节的落实。本文从科学教学的微设计、微创新、微视频、微研究,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在科学教学中所感悟的“微”中之“道”:在从细节出发,带领学生探寻科学的本真,提升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一、微设计,激发学生科学探究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在科学教学中怎样的教学设计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一创设情境,问题质疑。在湘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一课教学导入时,我先提问:蜡烛火焰也会随着音乐跳舞,你相信吗?(学生不信)学生观察:演示实验《跳舞的火焰》。又问:喇叭发出声音后,蜡烛的火焰为什么会跳舞呢?神奇的现象,激发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探究科学秘密的求知欲。
  (二)捕捉细节,不断追问。在湘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时,小学生对于声音的认知是具体的,但是产生的原因是抽象的。如何让学生找出发声体发声时的共同现象——振动呢?
  在用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时,先是让学生分组制造声音,观察发现:固体、液体、气体能产生声音。教师提问:“你有没有听见过,不是固体、液体,也不是气体发出的声音?”让学生发现:声音的产生离不开物体。这时教师追问:“这时桌上的物体为什么没有发出声音?”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单发现,制造声音时的用到拍、踢、擦、碰、画等方式,就是给物体施加了外力。这时老师演示:用力压悬在桌边的直尺。“直尺已被压弯了,说明直尺受到外力了,怎么没有声音呢?”“怎样才能让直尺发出声音?”此时老师轻轻松手,直尺发出声音且高速上下运动,(来回高速运动,科学中叫振动)。让学生发现声音的产生需要物体受到外力发生振动。抓住细节,不断追问,层层递进,让学生始终保浓厚的探究科学的兴趣。
  二、微创新,开启科学探究的智慧之门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活动是认识的源泉,智慧从动作开始”。科学教学往往因实验器材的缺少、甚至没有,使得科学实验开设少、效果差,让科学实验探究活动成为教学中的难点。这就需要教师改进实验器材,创新实验方法,为学生创设实验条件,让学生在动手实验探究活动中发现科学的秘密。
  在教学湘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一课时,探究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能力(这是本课的重点)。这是一个对比实验,按照教材的实验方法,显然存在不足:液体传播声音的能力又如何呢?
  改进实验器材,让对比实验控制好不变量和变量。这里的不变量:等体积的物质、等距离、同一声源;变量:物质不同(固体、液体、气体)。于是,我用扇形木板画出与圆心角等距离的三个小圆,将红、黄、绿三个同样大小的气球,分别装入等体积沙子、水和空气(分别代表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物质),分别放在三个小圆里,让一位学生用笔在圆心角处轻轻的画,其他三位学生侧耳静听,取得很好的实验效果。
  又如教学湘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时, 真空能传播声音吗?它是学生确认和理解声音传播需要介质这一个重要知识点的基础。实验的成败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实验思想、实验方法以及真空不能传播声音这一重要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掌握。
  这又是本课教学的难点,难就难在:学校没有钟罩,更没有真空抽气泵,实验没法开设,单靠老师讲解,学生难以相信。于是,我创新实验方法:运用真空拔罐器设备,一个生日贺卡上的播放器。让学生见证了在抽空气的过程中,随着空气越来越少,播放器的声音越来越小,几乎听不见声音。并用手机噪音检测仪软件测出实验时的分贝数,用分贝数据,科学说明: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实验器材微小的改进与创新,通过设计简易、便于操作、符合孩子们年龄特点的实验来诠释科学原理,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学生在愉悦的实验探究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迈进科学的殿堂,开启学生科学探究的智慧之门。
  三、微研究,突破科学探究的重难点
  微研究,就是从细节入手,从一个知识点出发,深入发掘教材潜在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和体验活动,并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获得成功,在体验中获取快乐,进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湘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中,学生用音叉体验振动产生声音这一环节时,教材仅用了敲击音叉观察乒乓球的的表现。我认为这里还可以开展多种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多中感官体验科学。于是我敲击音叉: ①听:听到什么? ②看:将音叉插入水中,看到什么现象?③碰:用乒乓球碰音叉,发现了什么?④摸:用手摸音叉,有什么感受?⑤尝:用舌头尝,有什么味道?引导学生将注意力从发声的动作落到发声体发声时的现象。进而总结出:有振动就有声音;有声音就有振动;振动消失,声音消失;声音消失,振动消失。进而体验物体的发声来源于振动这一科学知识,突破科学探究的重难点。
  四、微视频,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
  微视频,就是将知识点做成几十秒至十几分钟的视频,就是现在流行的微课,它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产物。将微视频有机融入科学课堂教学,能使课堂教学更有趣,演示实验更清晰,学生对学科知识理解的更容易,也有利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拓展延伸。
  如在教学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神奇的磁力》时,学生分组实验前,用微课指导学生怎样磁铁探究那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又如教学湘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时,用微课指导学生用音叉做实验。通过直观形象的微课,学生轻易掌握了规范的实验方法,轻松顺利的完成实验,节省的时间,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
  在教学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溶解》一课,对于物质的溶解过程,教师讲述,学生动手实验,但学生还是未能准确理解溶解。播放微视频,白糖在水中的变化过程,由大颗粒——小颗粒——微粒——化在水中,溶解过程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又如在教学湘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生活中的电磁铁》电铃的工作原理时,利用微视频将电铃工作过程播放给学生看,图文并茂、声效合一的视频把抽象的电铃工作原理形象的展示给学生,这样让学生轻松的认识电磁铁在电铃中的运用。微视频可以反复播放,让学生反复观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在教学湘教版科学五年级年级下册《生活中的电磁铁》 结束时,播放磁悬浮的微视频,增添科学的神秘感,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课外探究欲望。
  小学科学课堂上,选择合适的时机,恰当的环节,利用好微视频,必将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精彩的细节构成了经典的教学。在科学教学中,巧借细节,激发学生科学探究兴趣,开启学生智慧之门,提升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爱因斯坦著:《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1版,第144页。
  [2]《聚集“碎片”的正能量》--特级教师曾宝俊专著《“微”亦足道》自序。
  [3]闫秀任:《细节决定成败--高效的科学课堂》,《现代小学科学 . 小学教师》2009年第05期。
其他文献
摘 要:为了能够充分彰显高中物理课程的实验探究性质,高中物理教师应当为班级学生提供更加充足的自主思维与探究物理知识的机会,使得学生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之中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物理思维潜能,增进学生的物理课堂参与感。现阶段高中物理教师已经将问题教学法在物理课堂中进行了充分的实践与尝试,并获得了一定的应用经验。  关键词:高中物理;问题教学法;应用探究  高中物理学科一直以来都
期刊
摘 要: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研究物理现象的感性材料、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植入环保教育等。本文针对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有关物理实验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物理教学;实验教学;作用;环保;现状;建议  1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的作用  物理学科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许多物理学原理最开始都是从日常生活现象中观察发现,最后
期刊
摘 要:安全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学校则承载着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任务。对于相对落后的农村而言,小学是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重要阶段,正确及时的安全教育不仅对小学生本身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整个家庭、学校以及社会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本文通过笔者在小学从教的经历发现农村小学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安全教育形式化、安全教育资源匮乏、安全教育内容较狭隘等并提出利用各种资源,开展安全教育
期刊
摘 要: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对我国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至关重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理念也在逐渐地更新换代,教育工作者不再只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也日益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了实现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需要系统合理的方案。本文就如何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一、合理利用多媒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广泛运用,多
期刊
摘 要:“后进生”转化,是广大教师常抓不懈的工作。需要教师认真的观察、分析、座谈、鼓励付出常人难以付出的劳动。而“后进生”转化工作应从草根抓起。作为一个班主任,我们的教育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教育,更是人格教育,情感教育,拥有了心灵对心灵的尊重,用爱和智慧托起教育的情感,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教育作用。教师的爱是一盏明灯,让文明犹如春风拂柳、绿茵满地;像春风化雨,处处芬芳。教师的爱牵引着孩子们
期刊
多年来,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小学老师最辛苦,然而学生长大之后,没有多少人能够真正记住自己的启蒙老师。这是为什么呢?经过反思,我想大致有这样几个原因:是不是因为我们把小学生当小孩来看,没有和他们平等相处的缘故?是不是我们在传授知识时,总运用过去的老方法,强行灌输,不管他们愿不愿意接受,我们的教育思想落后所致?是不是因为我们对孩子的关爱还不够,他们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不够和谐快乐,致使其对学习生活产
期刊
摘 要:随着世界范围内经济的迅猛发展,工程教育衍生出新的需求,但中国高校传统工程教育弊端突出,亟待转型;而STEAM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跨学科、跨领域的教育理念,知识结构上强调的是学科间的融合,能力培养上注重的是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相结合,旨在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因此工程教育改革可以很好地借鉴STEAM相关的教育理念。文章主要介绍L老师以中国传统童玩“陀螺”为主题,在STEAM教学理念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的特点就是具体化和形象化,在数学知识学习和数学问题解答的过程中,小学生对生活经验的依赖性比较大。应用题就是小学数学理论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桥梁,在应用题教学的过程中采取生活化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学会概括和提炼数学知识,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基于此,本文从应用题教学生活化出发,探究了应用题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效果,并在这个基础上分析了运用生活化教学法提升小学数学应用
期刊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开展,在高中阶段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为能提升教学的质量水平,需要从课堂问题的设计方面加强重视,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水平。本文先就高中数学课堂问题设计的要求进行阐述,然后就课堂问题科学设计的措施详细探究,希望能从理论层面的探究为实际问题设计提供有益思路。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提问;设计  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时期,促进学生高效化学习,就要采用多样化的方式,与新
期刊
摘 要:算法教学是高中数学新增的内容,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个知识点。由此对于高中数学教师而言,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去掌握算法,是其重点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针对于高三数学的算法教学原则和策略进行实践探索,并且基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此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获得算法理解的正确概念,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数学当中深刻的形成算法思维。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