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导入问题的再探析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h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中可供选择、运用的“导入”策略、方法很多,为了更好的优化、改进课堂教学“导入”环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导入效果;笔者结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际,在总结阐释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导入现状及意义的基础上,就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导入”策略的科学选择与运用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导入策略;选用
  导入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导入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后续教学的开展,对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影响。一堂课中“导入”环节的成功,标志着这堂课成功的可能,因为其从教学之初就利用恰当的导入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就意味着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预示着会取得一个相对较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中可供选择、运用的“导入”策略、方法很多,但是能否根据教学目标、内容、环境等选择最恰当的“导入”策略,是一门真正的艺术,不是所有人在短时间内就可以掌握和做到的。笔者欲结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际,就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策略选择与运用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促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导入”环节的优化、改进,促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导入现状及意义
  (一)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导入的现状
  “导入”是一堂的开端,良好的开端无疑有利于事务的顺利开展;在开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时,恰当、优质的导入,对于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至关重要。为此,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有一段恰当、精彩的导入,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主动参与到教学与学习过程中。但实际情况是,迫于“高考”压力,教师急于完成教学任务、急于取得一个好的教学效果和升学成绩,加之对教学导入环节的缺乏科学的、足够的认识与重视,教学导入环节被有意、无意的漠视和忽略掉,导致教学导入环节远远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高中历史课堂中导入的重要意义
  科学选择与运用“导入”策略,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积极、灵活地选择与运用“导入”,除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主动关注学习外,更重要的是良好的导入就如同一座“桥梁”,在学生的新旧历史知识之间建立起一种有效的联系,这种联系能够引导学生将新学习的知识固化、融入到已有知识体系结构中,促进自己知识结构的深化。另外,导入对于教师而言,也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一种准备,良好的导入可以使教师更好的掌控教学过程、把握教学环节,从而使课堂教学过程变得更有序、更有效,切实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导入策略的选用
  (一)“温习”导入策略的选用
  “温习”导入策略,是当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选用最多的导入策略之一,也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导入策略之一,其是以新旧知识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为前提的;特别是教师要进行新内容的授课时,一定要选择之前的部分旧知识进行温习,主要目的是借助于学生已有旧知识的结构,利用其与新知识的内在联系而引出准备深入学习新知识。“温习”导入策略的长处在能有效增进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但不足之处是不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典故”导入策略的选用
  “典故”导入策略,又称为典故引入策略;每一个学生都爱听故事,这是确定无疑的,为此教师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尝试借助于一些历史典故来实施教学导入;通过对历史典故的讲述,吸引学生关注教师的教学活动;通过对历史典故的讲解,引导学生从中学习历史知识、了解历史事件;以及通过对典故的阐释、分析,让学生体会当前历史事件发生的环境、情境,学生科学评价历史人物、事件等。
  (三)“多媒体”导入策略的选用
  随着现代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多媒体被更多的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其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导入”方式;这主要源于多媒体信息展示技术的直观、动态特性,比较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相关的声境、视频、动画等,从而迅速吸引学生关注,再及时配以教师的讲解、引导等,就能迅速切入准备开展教学和学习的内容,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四)“谈话”导入策略的选用
  “谈话”导入策略,是所有导入方式、方法中比较普通的一个,也是教师比较喜欢使用的一个,缺点是无法保证导入效果,这主要源于教师“谈话”的对象可能是个别学生,而无法面向学生全体,导致课堂教学导入效果不明显。针对上述可能出现的问题,就要求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果选用“谈话”导入策略,应该注意谈话对象数量,且要注意营造一种“共鸣”氛围,从而在后续教学中师生能够共同探索。
  (五)“悬念”导入策略的选用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中的某些或某个历史事件来设置一些悬念,也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导入策略。为了保证能够取得预期的导入效果,要求在进行“悬念”设计、设置时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悬念设计应该与后续的教学内容直接相关;第二,悬念设置应该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结合起来,做到“难度适中”。
  【参考文献】
  [1]胡杰.活力满格的高中历史课堂从导入开始[J].新课程导学,2016(12)
  [2]黄东耀.论趣味故事导入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16(08)
其他文献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最基本和最常用的一种支付手段.据国际商会统计,以信用证作为支付手段的,占日常国际贸易的70%以上.然而在大量的信用证交易中,由于有关当事人对严格相符原
文章分析了义乌获批'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后特区经济带给义乌旅游市场的影响,并从市场人才需求的缺口入手,找出其旅游人才培养中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旅游人才培养
【摘 要】目前,高中历史教学大部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忽视高中历史的课堂导入环节,这种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不利于他们学习能力的提升。在高中历史教学阶段,课堂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有效的课堂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历史课堂起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本文主要就课堂导入策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课堂导入;策略  当前,我国的教育事业在不断改进,
提出数字系统和计算机组成原理等课程结合PLD(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计算机辅助设计(仿真)工具进行教学可以取得较佳的教学效果以及如何对PLD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进行选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往往是由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发展而来,并不适合高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就高职教育中特色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提出按“基本素质、职
【摘 要】自古“文史一家”,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从运用语文知识,导入历史新课学习;运用语文知识,促进历史新知理解;运用语文知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运用语文知识,巩固文化背景的理解四方面入手,探讨了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恰当运用语文知识,培养和提高历史素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迁移;新知;深度记忆  “文史一家”,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无论是语文课堂,还是历史课堂,我们都无
绩效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工作,供电企业能否实现由传统的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绩效管理的有效实施是关键。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
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也需要同步发展和提升。过去的三十年,国有企业形成了很多非常优秀的文化传统,比如艰苦奋斗、敬业奉献、奋发图强等;但在三大浪潮的
在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集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和习惯,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建立高效的教学模式。而体验式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
采用基于剪切变形规律的翘曲位移函数,在能量变分法箱梁剪力滞微分方程的基础上,提出一个考虑集中弯矩作用的每个结点有2个剪力滞自由度梁段单元。当箱梁桥承受集中弯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