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最难是心理

来源 :少年博览(阅读与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l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师说
  描写是最基本的表达方式,它包括环境描写、人物描写。人物描写又可以细分为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人物描写中以心理描写最难,因为它看不见,难琢磨。但我们又绕不开它,因为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心里描写作用很大。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描述了幼小的周树人被家里人送往“三味书屋”读书的一段心理活动: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
  年幼的作者不知道为什么要去书塾学习。幼小的他,对从此不能无忧无虑地在百草园玩耍充满不解,于是他回忆了几件有孩童特色,却不太会被大人认可的事。这几件事相对于“美女蛇的传说”“雪地捕鸟”来说,虽然有趣,但“不登大雅之堂”,所以不能详写;虽然“不登大雅之堂”,但是有趣,所以不能不写。因此,作者在剪裁与组织的时候,采用了借助心理活动来补充叙述的方式。这样,让文章更丰满有趣,而不降低文章的思想性。设想一下,如果鲁迅把美女蛇的传说、雪地捕鸟略写,把听油蛉低唱、蟋蟀弹琴、翻断砖找蜈蚣等作为写作的重点,文章还会成为经典吗?
  《皇帝的新装》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我倒是很想知道,他们的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不过,当他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的时候,他心里的确感到有些不大自然。他相信他自己是无须害怕的。虽然如此,但他仍然觉得,先派一个别的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
  这段文字写出了皇帝复杂而奸诈的心理。不仅如此,这段文字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诚实的老大臣为什么会前往骗子织布的场所打探情况?前去打探的时候发生了什么故事?这些后续的故事都源于皇帝的心理活动。
  著名作家杨绛《老王》最后这样写: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这段文字中,“追忆”“想”“明白”都表明这是作者的心理活动。老王是一个不幸的人,然而这个不幸的人,却是一个善良的人,给钱家顺带送冰价格减半,送钱锺书先生去医院坚决不肯收费;还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临终前登钱家门送上香油和鸡蛋。杨绛对老王的不幸心存同情,对老王的善良心存敬意,又因为感觉自己“拿钱去侮辱他”心存愧意。这段文字就是借助心理活动表达了杨绛先生对老王的细微而复杂的情感。
  莫怀戚《散步》中这样写: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一次平常的“散步”,却因为作者独特的思考,變得不平常。作者感受到了中年人的“责任”,一种“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才有的重大责任。“生命意识”“责任意识”,让散步变得不平常,更让文章变得深刻。我们何以感受到文中的“深刻”?作者就是借助心理活动向我们展示了中年人对“生命”的责任意识。
  《故乡》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
  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故乡》一文不仅写“我”搬离故乡到异乡生活,更有一种对新生活的向往。新生活是怎样的?新生活与旧生活的区别是什么?通往新生活的路在哪儿?怎样才能找到那条路?鲁迅先生借助于两个“我想”,也就是心理活动,提出了自己对新生活的理解,对“希望”的理解,对通往新生活的路的理解。
  好文章离不开心理描写。常见的方法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直接描写有内心独白、上帝视角;间接描写则是借助于景物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
  1. 内心独白,指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描述自己内心所想的内容。内心独白法形式比较灵活,文章中可以用一整段话来描写自己内心所想的内容。《背影》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这是一段内心独白,包含两个时间的心理活动。一是父亲到车站送别,父亲拜托茶房照看已经成年的朱自清,朱自清对父亲的举动表现出了“不屑”;一是“现在”,一个“太聪明”,自嘲自己当时对父亲的“不屑”。两者形成了对比,表达了作者“现在”对“过去”年少轻狂不理解父亲的愧疚之意。
  内心独白也可以零散地分布在一段话当中。《我的叔叔于勒》中有这样几句话:
  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于勒又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的美梦破裂,于勒在菲利普夫妇眼中由“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变成了“讨饭的”“流氓”,菲利普夫妇则由盼望变成了唯恐躲之不及。人性的冷酷,让年少的“我”无法理解,于是一小段内心独白表达了“我”对父亲的不理解,对于勒的同情。这段内心独白内容简单,只是三个描述人物关系的短语,人物血缘关系之近,人物现实距离之远,形成对比,反应了当时社会金钱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以及人性的阴暗复杂。   2. 上帝视角:第三人称视角,能够以非现实的方式不受限制地描述任何事物。在上帝视角里,作者可以写出故事里的一切细节,不管从逻辑上讲这些细节是否会有人观察到。比如一个人梦到什么,想到什么,某个角色独自在家时做了什么,两个人的密谈,或者描写根本没有任何人在场的自然风光等。《孤独之旅》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杜雍和不再乱发脾气,他觉得自己将这么小小年纪的一个孩子,拉进这样一个计划里,未免有点儿残酷了。他觉得对不住儿子。
  杜雍和的两个“觉得”,是他的心理活动,表达了杜雍和对儿子的歉疚。杜雍和的心理作者怎么知道?这就是“上帝视角”。
  3. 景物描写表现人物心理。《社戏》里有这样一段文字: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终于踏上了看社戏之路,内心的愿望得到满足,“我”心里一派欢悦,这欢悦如何表现?当然可以借助于内心独白来直接表现,但作者选择了借助于景物描写和幻觉来表现,这样的表现既与故事情节融为一体,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又很好地表现了“我”的心理,一箭双雕。
  4. 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心理。丁立梅《口红》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女人激动了,她在商品架旁不停地打转,怕别人瞧见了笑话,她只能看一眼那款口红,再看一眼别的化妆品。
  希望多看几眼那心仪的口红,但怕被别人笑话,在“她”心中,一个摆地摊的中年女人,还要涂什么口红?一方面是放不下,一方面是怕别人笑话,这种纠结矛盾,作者巧妙地借助于“不停地打转”这个动作表现了出来。
  5. 神态和语言描写表现人物心理。《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妇知道于勒已经破产,一家人依靠于勒改变生活的梦想已经破灭: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他回到我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张皇。母亲赶紧对他说:“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
  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呢?”母亲马上回答道:“应该把孩子们领开。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
  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囔着:“出大乱子了!”
  ……
  于勒以一种超乎想象的方式出现在一家人面前,不再是拥有“很大买卖”的有钱人,而是一个穷困潦倒、衣衫褴褛的年老水手,这一切打破了原先所有的设想。菲利普夫妇内心的失望乃至绝望,变成了不满,甚至变成了仇恨。作者不借助内心独白,也不借助上帝视角,而是描写了人物的神态、语言,就成功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
  敲黑板
  文章本天成,得失寸心知。心理描写是人物描写的重要形式,也是最难的一种描写。我们平时用心揣摩,依据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表現中心的需要,紧扣人物的性格特征,就能比较准确、生动地用好它。
其他文献
你心目中的调香师是什么样的呢?  ◎“他们的鼻子一定特别灵敏。”  ◎“只有我们想不到,沒有他们做不出的气味。”  ◎“他们的日常就是味道的捕手和排列师吧。”  ……  在普通人看来,调香师是一个需要嗅觉和品味的职业。事实上,除了一只灵敏的鼻子用来做辅助之外,他们更多的是用大脑来工作。他们要记住3500种不同的香气,要掌握大量的化学知识,还要考虑香料之间的比例和搭配。  以改革开放后第一代科班出身
期刊
夏日的喧嚣与浮躁逐渐褪去  没有空调的25楼出租屋,也能感受到些许凉爽的秋风了。  冷饮喝完也不用续买了,开始感受热可可的香甜吧!  最令人舒适的大概是夜晚的温度吧,不冷不热,特别好睡。  五分钟后  最后一瓶“肥宅快乐水”  现在喝有点儿凉了  结伴或者独行,秋天都非常适宜  喜欢捯饬服饰穿搭的靓仔,从秋天开始,靓出新高度  三人野游  一人散步  两人逛街  四人及以上……(别问,问就是团建)
期刊
又是秋风萧瑟。  金黄的秋叶,仿佛已知自己时日不多,便将所有的金黄与热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绽放,将整个秋天渲染。层层叠叠,飘飘坠坠;如涯似海,轰轰烈烈。它们将生命的一切都燃烧殆尽,只留下最精纯的部分,付于秋风,落在树下,化作泥土,为来年的春叶酝酿良久。  秋天的风,虽不及深冬寒风冻结万物的冷酷,但与温暖的春风相比也是多了几分萧杀。“萧萧梧叶送寒声”,不错的。秋天的风,好似顽皮的孩子,一次次地钻进人
期刊
圆眼:细心的你可能注意到了,电影里的天气与故事情节以及人物心理常常紧密相扣。不仅如此,其中出现的一些天文气象知识也非常耐人寻味。下面,圆眼将带领大家看看,动画电影中的天气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气之光——《大鱼海棠》  在《大鱼海棠》的世界中,天空与大海相连的尽头是一个神异的地方,掌管海棠花生长的少女椿便生活在这里,与人间隔绝。只有到十六岁成年的时候,她才被允许去人间生活七天。  十六岁的椿化成海豚
期刊
我万万没想到那件事是她做的。  她长着一张乖巧的脸蛋,十六七岁,黑直长的马尾高高扎起来,露出光洁的额头,穿着一身洋装,单纯可爱。  我在度假村见过她几次,她总是一个人闲逛或是坐在窗边发呆。当她父亲出现,她立刻正襟危坐,一副认错的面孔,像个发抖的小白兔。干脆,我们就叫她白兔吧。  这天,当白兔扒李先生的口袋时,我正坐在假日旅馆的休息室,翻阅一本杂志。  酒店一角的那个监控由于故障还在检修。一切都在她
期刊
看完央视播放的纪录片《我不是笨小孩》,我才第一次接触到“阅读障碍”这个词,并认识到阅读障碍症带来的痛苦。  《我不是笨小孩》是一部长时间观察阅读障碍儿童成长的纪录片。通过对三个阅读障碍儿童家庭长达三年的系统追踪跟拍,真实而深入地反映了他们的生存困境和成长变化,以及家长、教师和孩子们的不懈努力。三集纪录片里阐述了三位主人公,他们分别拥有不同的家庭环境和不同的性格特征,唯一的共同点是,他们的身心都受到
期刊
窗外,天黑蒙蒙的,下起了细雨,如破碎的梦,从空中一点一点地泻下来。  教室上方,八盏白炽电棒管突发滋滋的呻吟,灯光照在堆积如山的课桌上,也抑制不住逐漸弥漫开来的黑暗。老师还在孜孜不倦地写着粉笔字。周围沙沙的笔记声和这浑浊的空气,让人感到十分压抑,疲倦的我连打个呵欠都不敢。刚想让酸胀的双手休息下,抬头看到黑板上方那句红色警示语“你今天不努力,明天谁替你伤悲”,立即打消了念头。这就是传说中的初三啊,真
期刊
品生活 理素材  如果眼睛是画笔,那生活这块画布会呈现出多少迷人的色彩?  画布上有斑斓的绿,它是春天的芽、夏天的叶;画布上有温馨的粉,它是父母温柔的叮咛和嘱咐;画布上有活力的橙,它是老师的谆谆教诲、同学间的纯真友谊;画布上还有炫目的红,它是友善、是勤俭、是诚信,是千百年来传承的美好品德。另外,不要小瞧了画布上的那块留白,那是我们成长中的无限可能。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都拥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也一
期刊
我的妈妈长头发,戴着一副眼镜,笑起来有一深一浅两个小酒窝,跟我一样。  有时候妈妈是个“慢性子”。“去吃羊肉串喽!”我在前面着急地走,妈妈却在后面慢慢地走,一点也不急,可把我急坏了!  有时候妈妈是个“急性子”。我写作业时,她老是催催催!脾气一点就炸!我却一点也不着急。  我的妈妈呀,快点儿,也慢点儿嘛!  (三年级 / 陈伊一)  我的妈妈今年30多岁了,她不让我说她具体多少岁。我妈染了一头棕色
期刊
出生在俄罗斯的Marie Muravski是一位年轻的插画师。即使在现代流行风格的框架内,Marie也可以通過嵌入其中的个人想法,来创作独特的作品,创造温暖的童话世界。她的作品像日记,像视频短片,像一个又一个的电影默片,记录了人生的不同阶段和反思。  Marie的画作大部分是蓝灰色的,恰到好处的留白,传达出一种孤单的情感。虚与实的对比,创造出一种朦胧幽静的意境感,如同一场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