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课程教学与专业融合的现状及对策

来源 :天府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vian16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教学与专业融合的理念早就被提及,但融合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有:一是现有的数学教材固守数学知识的完备性,脱离职业教育的实际;二是在强调中职教育职业特色的同时,又有忽视数学课程的作用。经过仔细分析,提出以下对策:开发模块化校本教材,按需组合灵活变通,定期开展综合教研活动;融合观念引领,科学指导教改,设计落到实处。
  关键词:中职教育;数学课程教学与专业融合;现状;对策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一直在进行,从1997年的第一版中职数学教学大纲开始,到2009年的第三版中职数学教学大纲,再到2020年1月20日教育部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都一直认为中职数学课程是文化基础课,是为专业课服务的一门工具课,其最大的特点是文化属性和工具属性。20多年的改革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中职数学课程纯粹是普通高中数学的压缩版,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偏重理论推导及运算;第二阶段的中职数学改革在课程内容选择上有考虑专业需要,重新整合中职数学课程内容,设置了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一般叫模块化教学;目前为第三阶段,尽可能的尝试中职数学教学内容与专业中具体应用案例一体化、数学课程与专业具体的融合。中职数学课程教学与专业融合的观点很早就有文献论述,但目前仍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缺乏融合的实践体系。针对以上问题,通过对中职数学课程教学与专业融合现状的调查、研究存在问题的原因,并以此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中职数学课程教学与专业融合的现状
  中职数学课程教学与专业融合的现状不容乐观,下面归纳几个主要问题。
  (一)教材固守数学知识的完备性,脱离职业教育的实际需求
  2020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中职数学课程任务要满足学生对基本数学学科素养的需求,也要为学生继续学习以及终身发展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考虑到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中职数学课程内容对理论知识的要求不高,不需过于深入的学习,但是针对性要强,够实用,能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工具解决问题,落脚点是适应岗位的需要。而现实情况是:一方面,受普通高中数学教材编写的影响,几乎所有的中等职业学校使用的数学教材都没有脱离数学学科本位原则,注重数学内容体系的系统性、定理和公式证明的逻辑性和严谨性,纯数学知识较多,缺少与专业之间的知识联系和渗透,难以体现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目的。另一方面,尽管每年都有不少新的中职数学教材出版发行,虽然一些新版教材也融入了专业元素,如由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高教版《数学》的基础模块(上、下册)及拓展模块也选取了更多的应用性案例和相关知识的微视频讲解,但总体来看,针对具体的专业案例偏少,无法围绕以解决专业问题来设计有针对性的数学案例和知识,在内容选取和编排上并无太大创新,在实用性方面还是有所欠缺,教材建设的步伐与社会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要求相比滞后。
  (二)在强调中职教育职业特色的同时,又有忽视数学课程的作用
  中等职业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中职数学课程是培养学生普适性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发展性、应用性和职业性等特点,与专业课互相渗透和支撑,中职数学课程的有效学习不仅为各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也对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乃至人文素养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当下的中职学校中,虽然已经意识到了中职数学课程教学与专业知识的融合是非常有必要的,由于过多的强调“职业性”,数学课程基本处于被忽视的“边缘化”状态,具体表现为:(1)中职数学课程改革进展缓慢,与专业课脱节的现象严重,制约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成为中职人才培养方案的薄弱环节;(2)学校不重视,长期以来中等职业学校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大力发展专业建设,对学生文化素质的构建并不十分重视,另外,学校对公共基础课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存在许多不足,基本不组织公共基础课教师开展相关的教研、培训活动,更谈不上组织数学教师与专业教师和企业共同交流、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3)中职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对数学与专业融合的认知欠缺,他们在课上教授着纯粹的数学专业知识,缺乏各专业的理论知识、案例作为教学背景、情境和实例,难以起到让数学知识服务于专业知识的作用;(4)学生觉得“学不会”,不愿学,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普遍较差,大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对数学相关的知识难以理解,同时也因为专业的原因,一心只想学习技术,对数学这门文化课程也不够重视。
  二、中职数学课程教学与专业融合的对策
  (一)开发模块化校本教材,按需组合灵活变通,定期开展综合教研活动
  根据调查,目前我国大部分中职学校使用的数学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虽然此套教材中的“职业模块”也考虑到了数学课程教学与专业相融合的问题,但实际上,统编教材是不可能将中职学校的所有专业考虑在内的,因此开发一套适合本校专业学生的、服务本校专业课程的、能按需组合灵活变通的模块化的校本教材作为辅助和补充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学校应定期开展数学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一起参与的综合教研活动,数学教师也应及时地了解专业课学习所需的数学内容与程度,在数学课堂活动中,以专业知识为大背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做到数学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的完美融合。
  (二)融合观念引领,科学指导教改,设计落到实处
  中职数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课程,对数学课程的学习,能够帮助中职学生学好专业技能。因此,中职数学课程的改革必须抛弃传统的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要从中职教育的特点出发,将具体专业所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融合到数学课程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生的发展着想,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運用数学知识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同时尽力调动学校、教师、学生等各方力量,让数学课堂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笔者认为,应该从改革教学方法、融合专业创新教学内容、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改革教学评价模式四个方面入手。一是改革教学方法,借鉴情境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等,遵循数学教育规律,广泛采用案例研讨、案例驱动教学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现教、学、用的统一,改变现在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状态,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二是融合专业创新教学内容,根据数学学科的独特性及对人智力发展的重要性,针对目前中职数学课程与教学的弊端,遵循“从专业中来,到专业中去”的基本原则,立足本校所开设的专业的特点,挖掘数学与专业案例融合点,创新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课堂教学效果。三是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中职数学教育教学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目前中职数学教师大多是师范类或综合性大学的数学专业毕业,他们对纯数学的教学轻车熟路,但对专业的了解可以说是知之甚少,通过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来提升中职数学教师的自身素质不失为一条好的途径,同时根据学校开设的专业情况组织数学教师与专业教师通过教研活动等形式来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也是最经济有效的方式。四是面向应用,改革教学评价模式,教学评价的改革是破解教学问题的“钥匙”之一,中职数学教学应该树立“以评价促发展”的理念,在实践中呈现多元化,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形式可以不相同,甚至可以多样化,但最终的目标都要指向学生的终身发展。
  三、反思与展望
  中职数学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是中职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当前,中职数学教学要坚持本原,走出困境,发挥应用的价值和功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此中职数学教学需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与时俱进,不断革新课程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立足本校开设的专业,将数学课程教学与专业应用适度融合,使数学理论、方法和专业应用相得益彰,如此,数学的无穷魅力必将在不断的应用中得到展现和升华。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2]秦静,毕渔民.引领中职数学学科发展的课程标准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0):5-8.
  [3]黄敢基,王中兴,张更容.与专业相融合的大学公共数学教学模式探索[J]大学教育2016(10):124.
  [4]卢春,邢娅莉.高职数学与专业知识具体融合课程改革与实践[J]学科探索2016(20):33.
  [5]刘妮妮.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中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的改革与创新[D].辽宁师范大学,2020.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时间紧、任务重是老师们普遍需要面对的问题,将教材中剩下的课时进行重组或整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这里拟从“百以内数的计算”的实践谈起,说说整合课的思考。  一、重组教材,串珠成链  1、单元重组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百以内的数的认识”和第6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中都有计算教学,联系这两部分知识的算理基本是相同的。另外,第4单元的计算,该教學是后续计算的铺垫,鉴于对教材的分析
期刊
摘 要:在当前核心素养培养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不仅需要教会学生基础知识,同时还需要在引导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进而更好地提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小学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复杂性,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给予学生更加充足的思考空间,积极转变传统应试教育的方式,为优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学科素养  引言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因此教
期刊
摘 要: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教学首先能够帮助学生以一个客观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数学是一门理性的学科,其教授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更是一个理性的世界观。本文立足于高中数学教学角度,分析了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引言: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一定的数学综合能力。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大多是将知识“硬塞”给学生
期刊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正在尝试改变以往灌输教学的模式,转而寻求一种令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在探究这一模式过程中,许多小学教师逐步意识到兴趣对激发学生积极性的作用。而小学数学本来是一门以兴趣为基础进行教学的学科,但是在长期不正确的教学模式下,许多学生失去了数学学习的兴趣。为提升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能力成长,小学教师需要通过开发学生自主性、丰富趣味教学活动、引入实践教学等方式,激
期刊
摘 要:二零一八年八月,我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了有关于促进我国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相关通知,其中明确指出我国各高等院校应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所作出的关于我国人才培养工作论述,落实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开展各教学课程内容的全面梳理,全力构建“金课”,以此来促进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当前,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虽然高等专科院校的教育教学面临着巨大挑战,但与此同时也因大数据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普及,
期刊
摘 要:在小学有三门最重要的学科,语文,数学,英语,而数学一直也是教育的重点学科,在小学阶段也会要求学生学好数学,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而言,在数学这一门学科中,他們已经掌握了许多的计算方法以及公式,对于解决数学问题,已经拥有了独立的学习思维以及学科素养,小学六年级是一个转折点,想要提升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一定要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说画图教学,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思维模式,对小学生有很大的帮助,
期刊
一、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是通过数学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具有数学特征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高中新《课标》修订组提炼了六个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  具体表现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就是: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以及具备科学精神,应用能力,创新意识。通俗的说,就是把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排除或忘掉后剩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应巧妙导入,先声夺人。巧妙的导入,能有效的诱导学生对课题产生对应的感情,能够在短暂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注意力,瞬时记忆得到提升,高效的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及自主能动性,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的情境中,开发学生的智力,促发学生的情感,巧妙的导入在课堂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无定法,贵在定法,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现归纳为一下几种:游戏导入,激发兴趣;问题导入
期刊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深入,固有的教学模式以及理念已经不再适合公安找那个生学习以及发展的需要,数学教学重点也有了相应的改变,打破了传统成绩论的教学理念以及模式,更加注重数学文化与教学内容的结合。教师是沟通学生与知识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依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具体学情来制定教学方案,将数学文化渗透到教学过程之中,使其感知数学文化的魅力,从而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
期刊
摘 要:作为处于新课标教学改革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在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情况去进行教学模式的不断探索和积极的创新。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摒弃掉传统老套的教学方式和改变不符合当下社会大环境发展需求的教学理念。让小学数学本身更具有多变性和灵活性。并且,教师在日常还需要多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和互动,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励学生在学习当中对数学产生有效的主观能动性,并在这样的作用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