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价格、国别差异与入境旅游消费人次

来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1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17个国家1999—2018年各季度的数据,构建旅游价格影响入境旅游消费人次的动态固定效应面板模型,研究旅游价格在国别差异下对入境旅游消费影响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实际相对价格和实际替代价格对入境旅游消费人次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效应,而且相对价格的负向作用更强.同时,国内物价水平稳定对入境旅游消费人次具有重要的作用;旅客旅游消费偏好具有稳定性,相对于东南亚国家及与中国临近的三国,欧盟国家对中国入境旅游消费的偏好更稳定也更理性;旅游目的地国开放度提高1%对入境旅游消费人次带来0.8%的增长,但客源国开放度会导致入境旅游消费人次的分流;在全球金融危机、“非典”疫情和美国恐怖袭击事件中,“非典”疫情对于入境旅游消费人次的负面影响最大.
其他文献
围绕个人信息权的“权利”论证呈现出复杂面相,原因是对其法权结构的认知存在模糊性,需要进行个人信息权的内涵分析、逻辑梳理与体系建构.个人信息权源自宪法,具有主观权利和客观法的双重性质,表现为基本权利范畴的“个人信息受保护权”;延伸至私法领域,表现为个人信息权益.客观法中“权利”相关条款往往是作为工具而不是目的,应当区别于主观权利,并结合整体法秩序加以理解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四章应当结合立法目的被解释为程序性权利条款,并限于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与处理关系中适用,实现多方利益平衡;其中“知情权
通过追溯哈佛脑死亡定义和标准的提出的历史语境和过程,哈佛脑死亡委员会成员的遴选,与器官移植的利益纠葛及其具体的贡献,可以发现这一概念是受到科学、医学、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彰显了医学人文学界、医学界和公众之间在脑死亡问题上不断纠结的医学化和去医学化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