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寓言”与泰国洞穴救援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236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柏拉图无疑是西方学术史上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怀特海曾言,西方哲学是对柏拉图学说文本的一系列脚注而已。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呈现了苏格拉底式“讨论法”,以问题为中心,在论辩双方的互动结构中将智慧融入实践,聚焦于美好社群的建构,思考如何依靠理性,建构基于正义之上的和谐城邦。
  “洞穴寓言”奠定了柏拉图哲学知识论的基石,以探讨人类社会生活更美好的方式。在洞穴寓言中,一群人从出生起即被囚禁在洞穴中,头颈和腿脚皆被固定,不能自由行走与转动,只能背向入口,面朝洞壁,无法扭动头部。在他们身后燃烧着一堆火,由于看不到任何其他事物,这群人会以为墙壁上的影子就是真实的事物,甚至给不同的影子命名,将回声视为影子的声音。柏拉图在此假设了感官世界仅仅是洞壁上的影子而已,墙上的影子就是洞穴之人所知道的真相。由此,他将世界划分为二元性,即智慧/感觉,实在/形式,理性/欲望。由于依靠感觉,洞穴中的人们难以发现阳光下真实的存在。在柏拉图看来,需要用理性而不是感觉,竭力用实在而不是形式去考察一切事物,这就需要提升公民智慧,哲学就是爱智慧。那么如何获得智慧的升华?教育是桥梁,正源于此,柏拉图创立了学园(Academy),此为人世间第一所大学,以追求真理,重视讨论、数学与逻辑为中心,亚里士多德曾在学园读书与教学,日后成为西方哲学、逻辑学、政治学、经济学、物理学等众多学科形成的关键性人物。柏拉图进一步假设洞穴中的一人被解除了锁链与桎梏,有人硬拉他走上崎岖陡峭的坡道,将其带出洞穴见到了外面的阳光。来到了洞穴之外,从过往他只能感受阴影,到看见星星与太阳的光芒,他逐渐发现之前在洞穴里所看到的“真实事物”皆为幻想(illusions)。洞穴寓言的隐喻在此:将地下洞穴世界视为经验界,虚妄不实;将地上阳光世界作为理性界,是智慧与善的实相存在,亘古不变。进一步假设,这位发现真相的洞穴之人为责任所驱使,离开阳光世界,又回到洞穴之中来告诉同伴外面真实的世界,会被同伴认为这是妖言惑众而予以处死,柏拉图的导师苏格拉底悲催的命运即为明证。因此,“洞穴之问”在于:由于人类的感觉不实,周遭世界的亦真亦幻,在日常生活或者重大决策中往往难以准确认知实相。因此,如何发现真理与认识自我?人们究竟能否经由理性、智慧与反思认知真实的世界,从而走出蒙昧与桎梏,迈向自由与幸福?如若可能,这暗含于其中的密码或者路径何在?
  很多年后发生于泰国睡美人洞(Tham Luang)的洞穴救援给人以深刻启示,也许可以帮助我们解开部分答案。2018年6月23日,十二名泰国“野猪”(Wild Boars)少年足球队员与其教练共十三人被困在距离洞口四公里的狭小洞穴里,洞穴中的孩子年龄在十一至十六岁之间,经过十七天,泰国海豹突击队员在完成救援任务后,曾在脸书上留言:“我们不能确信究竟是一个奇迹,还是科学,十三名野猪队员都被救出了洞穴。”回到“洞穴之问”,笔者以为这是传统哲学与现代技术的有机结合,创设了人间奇迹,实现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洞穴救赎。
  首先,教练埃卡波作为虔诚的佛教徒训练孩子们如何以冥想保持乐观情绪,消除紧张与焦虑,减少压力与氧气消耗,通过控制呼吸、静坐节省体能,以度过危难时刻。他将自身的食物分给体弱的孩子,要求孩子们喝岩石上滴下来的水,而不是污染了的地下水。英国潜水队员曾惊叹道,当发现孩子们坐在洞口等待所表现出来的平静,没人哭泣或者哀叹,这简直令人感到不可思议!据英国BBC报道,教练埃卡波十二岁时曾在泰国清迈南奔的寺庙出家,在寺庙的十年间完成了最高级别的巴利文研究。泰国帕拉塔多瓦寺住持普拉克拉曾言,在埃卡波于寺庙受训期间,学会了正念的基础,那些没有受过训练的人会在等待救援时感觉身陷绝境而哭泣,事实上,越是哭泣,能量越会被快速耗尽。负责洞穴救援的泰国行动指挥官阿帕恭少将亦言,冥想帮助孩子们冷静下来,减少消耗。埃卡波作为球队教练获得了孩子们的充分信任,在过往球队日常训练中,双方形成了相互合作的信任关系,遇到问题并不慌乱,有较高的社会资本。因此,埃卡波的冷静、冥想与领导力帮助了黑暗洞穴中的人们在寂静中耐心等待,保持体力,度过了两周多的时间。通过静坐冥想,聚焦于呼吸意念,可以不断增长智慧、理性与快乐,认知自我,即使面对艰险危难,仍然保持平静与安详,从桎梏中得到自由。
  其次,和洞穴寓言中走出洞穴的个人相似,最终的救赎不仅来自自身,也来自外部。多国专业人员参与了救援,国际合作显得十分必要,单靠当地政府是难以完成救援的。本次参加的救援国除泰国之外,包括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中国、以色列、新加坡、老挝与缅甸等国家,形成了国际合作的救援网络。正是这种多重组织的合作网络,即合作、扁平化、多中心而非集权、科层化、单中心的组织结构在救援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功效,从而帮助洞穴中的人们逃离黑暗,迈向光明。由于时处雨季,当地山洪暴发,洞穴救援过程中能见度极低。在洞穴救援的第十天,来自英国的潜水员史丹顿和沃兰登在救援过程中最先在距离洞口四公里处的高地寻获失联的孩子,发现受困人员的具体位置,为其后的救援奠定了堅实的基础。十三名洞穴受困成员中一人为基督徒,即阿杜,他掌握了四种语言(泰语、英语、普通话与佤邦语),由于其通晓英语,在洞穴救援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沟通作用。当两名英国潜水队员发现他们时,阿杜是唯一能够用英语与救援人员进行顺畅交流者,在随后的救援过程中得以了解每个被困人员的身体状况,并且为后续复杂的救援提供了帮助。阿杜后来说:“这个经历,让我意识到自己之前所学到的某些东西居然能够影响我们的未来。”澳大利亚的麻醉科医师哈里斯,既具有丰富的潜水经验,又兼备扎实的医疗技能,为洞穴人员进行身体健康的科学评估与诊断,提供医学建议,陪伴孩子们在洞穴中度过一周多时间;美国救援队为受困人员提供了能够覆盖全脸的氧气面罩,并且建议把每个孩子放在一个柔软的塑料壳中,这种塑料壳被称为“Sked”,平时被作为救援担架出售,是空军团队装备的标准组成部分。至少有一万人直接参与了这次救援行动,其中包括两千名泰国士兵、来自全球的两百名精英级潜水员和来自多个政府机构的代表。水泵昼夜不停地抽水以降低洞穴中的水位,当地二百二十三公顷的良田因此被淹没,受影响的村民毫无怨言。在洞穴救援的等待中,潜水员脱掉他们的潜水服,逗少年们笑,并教他们玩各种游戏,给他们讲故事。教练埃卡波说:“我们觉得这些海豹部队成员就像是我们最亲的家人,他们与我们一起吃饭、一起睡觉。”少年们补充说,他们觉得这些海豹部队成员就像是自己的父亲,“因为他们称呼我们时,都亲切地叫我们‘儿子啊’”。
  其三,人文与技术的交相融合是洞穴救援成功的基本路径。人文教育的核心在于爱与宽容。教练埃卡波的大爱使得孩子们在黑暗之中不至过于恐惧,虽然受困孩子们所处区域的氧气水平下降到百分之十五,但是通过冥想大大降低了孩子们对氧气的消耗。埃卡波在洞中通过泰国海军海豹特种部队转交给孩子父母的信中写道:“致孩子们的爸爸妈妈:所有的孩子们现在都安好,救援人员将他们照顾得很好,我保证将尽我所能给孩子们最好的照顾。谢谢你们的支持与鼓舞,我真诚地向所有家长道歉。”
  孩子的父母们也并未因埃卡波没能阻止孩子们进入洞中而责怪他,而是体现了深深的宽容与祝福,祈祷平安。父母们联名在信中说:“埃卡波大哥:每名爸爸妈妈都想拜托你照顾好每一个人,请不要责怪自己,我们希望你放宽心。每名爸爸妈妈根本都没有生你的气,而且每个人都理解你、鼓励你。谢谢你照顾我们的儿子。教练埃卡波,你和他们一起进去,那你一定要一起出来,带着他们安全地回来。”
  洞穴营救过程中,被困人员分成四组鱼贯而出,每名少年均由三名专业潜水员协助,一人在前方持灯照明,之后一人用牵引绳引领受困人员,同时帮助其提着氧气罐,还有一名潜水员在少年身后防护。在这场难度极高的洞穴救援中,潜水技术的发展使得成功变为可能。
  总之,“洞穴寓言”与洞穴救援深刻揭示了人类经由理性、教育与冥想,有助于认识自我,提升智慧,找回内心深处的喜乐,探究真实的世界。
其他文献
在许多文学作品中,女性是家中的精灵,是安抚生活中所有伤痛的阳光,是宁静有序的平凡人生的维系者,是家族血脉的传承者。在人生的各种灾难中,家是我们的安全屏障,而把生命投入家庭的充满母性的女性,就是保护家人的四面墙壁。然而,家也是束缚女性的可怕的空间,天天围着灶头打转的女性,被乏味、单调与重复的日常生活所捆绑,女性的时间和生命在寻常生活中一点点消耗,如同水面上的倒影,不留痕迹。家给女性留下的日常碎片、无
“历史是什么?”这是英国历史学家E.H.卡尔的提问,他的代表作以此为书名,洋洋二十万字,道尽了“最好的历史学家是最有偏见的历史学家”的妙处。  按照我们传统的历史观念,“最好的历史学家是最有偏见的历史学家”这一判断可以说是最不上路子或说最搬不上台面的话。我们习惯了“史”字里的持“中”理念,因此,“剪刀加浆糊”从来不为人所诟病,至少不会树敌太多。而卡尔就不同了,他却招致了同行的嘲弄和围攻。  在某种
一  从二十世纪的中国学术史来看,徐梵澄或许是其中最奇特的一座蕴藉弘富、云烟迷离的精神高峰。如吾人所知晓的那样,徐梵澄精通多种古典与现代的语言,故得以贯通中、西、印三大文化之精神,按照其门人孙波的意见,其学术贡献大体有四:第一,中国之最早、最具规模地翻译尼采的著作;第二,系统地译介印度吠檀多一系之古今经典;第三,以英文完整地介绍中国传统学术之精华;第四,以精神哲学的进路重新诠释吾华之经典。  前两
一  1919年5月4日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五四运动载入史册。  作为五四学生运动领袖之一,罗家伦亲笔起草了当日发布的印刷传单《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5月26日,他在《每周评论》上发表《五四运动的精神》一文,较早提出了“五四运动”这个名词。从此,“五四运动”这一概念开始被广泛使用。罗家伦在文章中将“五四运动的精神”总结为“学生牺牲的精神”、“社会制裁的
影响社会变迁的方式有很多种,诸如政治制度、经济模式、人口结构、武力战争、种族信仰、环境气候等等。然而以图书为代表的文化产品,同样拥有巨大的能量,可以影响、乃至改变历史的路向。在社会进程的特定历史节点上,图书作为文化载体,其威力丝毫不亚于枪炮。读《作为武器的图书》,令人真正认识到图书作为精神武器,不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具有强大的杀伤力。  本书作者约翰·B.亨奇是美国图书收藏家,他不但长期痴
杨树达(1885—1956),字遇夫,号积微,晚年更号耐林翁,湖南长沙人,是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文献学家和史学家。杨树达不以诗名世,所作诗文不多,但有深厚的国学功力,偶事吟咏,风格典雅,别具韵味。周邦式曾赞曰:“胸罗雅故自超然,余事为诗亦可传。方驾杜韩追屈宋,知君原不爱坡仙。”注云:“遇翁善古体诗,初学苏,今骎骎入杜、韩之室矣。”杨氏之诗才可见一斑!  近来在1941年6月出版的《国立湖南大学
2018年4月27日,印度总理莫迪访华,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武汉与他举行了非正式会晤。作为山水相依的友好邻邦、世界上第一大与第二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印关系在最近一百年里可谓走过了各种艰辛曲折,但在合作、友好、共赢中持续健康地发展将是总方向与大趋势。就可预期的未来而言,这毕竟是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基础,更是有利于增进两国人民友谊、加强亚洲区域间合作的主要动力之一。因此,这点不能改变,也不容改变。 
“我做助手、秘书、学生在陈老身边三十年,把人生最宝贵、美好,精力最旺盛的青春岁月都做了此工作。”这是刘乃和先生的一句话,可以概述她与著名历史学家陈垣先生的关系。刘乃和先生生于1918年,祖父刘学谦与柯劭忞、徐世昌是同科进士;外祖父徐坊富藏书善鉴定,曾任京师图书馆(北京图书馆的前身)副监督(副馆长);父亲刘毓瑶字贡扬,长于金石书法。刘乃和于1939年考入辅仁大学历史系,1943年毕业后留校,入史学研
2008年美国将举行总统大选。这个时候,我来重提电影《华氏9.11》,非常不合事宜,这部影片大概不少人已经淡忘了。其实,这部片子是两三年前美国大选时候抛出来的反对小布什的一个电影。当时旁观美国四年一度的大选,其中的乐趣绝不低于奥运会和世界杯足球赛。战线颇长的总统候选人和他们的支持者拉选票的游戏尤其好玩。在那次小布什和克里的漫长较量中,克里的支持者麦克尔·摩尔搞出来一个电影《华氏9.11》,以揭小布
十八岁已是久远的过往。那是1960年,即在华师一附中高中毕业的一年。记得高三下学期要填写家庭情况表(为高考做“政审”准备),我写上“父亲冯永轩”,政治面貌“右派分子”,这已经决定了我的高考结局。表交上去以后,不料被教数学的班主任贾老师叫到数学教研室去,平日和善的贾老师相当严肃地说:“冯天瑜,你家里还有问题没有写进表里。”我说:“除了父亲是右派,我家没有别的问题。”贾老师说:“你有一个哥哥冯天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