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对言语交际中句式结构选择的影响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_p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认知语法是在语境概念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注重语境因素在交际中的作用。认知语法主要关注语境因素是怎样参与到语法体系的构建中的,即语境因素在语法构建中发挥的作用。本文从语言编码的角度研究语境对言语交际中小句结构选择的影响,并且认为这种影响贯穿于语言编码的整个过程之中。
  关键词:语境 小句结构 语言编码 认知语法
  1.引言
  语境是很多语言学家的研究对象。除了语言环境(即一般所说的上下文)和情景语境之外,说话人和听话人的知识背景以及他们对交际环境的认识因此通过交际相互作用所不断产生的新的环境也应包含在内。
  根据语境研究是否独立于语法系统的规则,语境研究可以分为两个方向。第一个方向是语用学对语境的研究。语用学主要关注句子在语境中的意义,但倾向于单独研究语境的意义,是独立于语法系统的研究,因而对于语境因素对语法结构等语言形式和语法体系构建的作用研究较少。而Langacker(1987)的认知语法理论把语境特征引入到了语法的核心部分。按照Langacker的说法,认知语法的目的是建立一种关于语法结构的概念观,即根据认知过程来描写语言、组织结构的一种观点。
  2.认知语法的语境观
  认知语法的观点是坚持语法与意义为一个连续统,认为概念的形成过程即语法与意义形成的过程。Langacker(1997:238)提出认知语法的规则只能通过抽象从构成用法事件的实际语言形式和意义中产生,即语法规则来自于语言的实际使用。而语言的实际使用必然与使用的环境有关,即语境。但要注意的是,认知语法提到的语境主要是指说话人和听话人的知识和他们对交际环境的认识,而不是语言环境和情景语境那样的客观情况。
  按照Langacker (1997:236)的看法,语言表达方式的学习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进行的,并得到不断的强化。在这些实际使用过程中人们对语境的理解有一定的相似性,也有不同。这种对语境理解的特征如果不断地反复出现,就会不断强化,并且逐渐在人的思维中得到固化。而所谓的语言知识就存在于那些在头脑中有了规约性的结构之中。这些规约结构是抽象的,而不如那些产生它的个别用法具体。但在个别用法使用时共有的语境特征却保留下来,具体标识那些被抽象的规约性结构。因此,可以说这种具体的标识是语义值的一部分。
  3. 小句结构与行为链模式
  Langacker(1987)认为,小句描述时应参照一个包括时间、空间和物理力的模型概念:小句侧重一个施事和受事相互作用关系,这一相互作用关系被人们识解为一个事件;那么,典型的小句应该是:通过中间的实体(工具),把动能从力的启动者(施事)传输到力的接受者(受事)身上。而人的基本经验的认知模式构成了小句结构类典型的基础。这些认知模式包括:行为链模式(台球模式)、舞台模式、角色原型、以及将前三种认知模型结合起来,称为典型事件模型。
  我们倾向于把事件想象成由离散的物体所构成,每一种物体都(某一给定时刻)占有一个不同的位置。一些物体能够移动并通过直接的物理接触与其他物体互动。运动是由能量驱使。一些物体内部能够提供这些能量,另一些物体则必须从外界获得能量。当任何程度的力引起物理接触时,能量就会从行动者传递受运动冲击的物体,并可能使后者也产生运动,进而与下一个物理产生互动。这种原型的概念被称为行为链模式。
  能够与其他物体进行互动的能力导致了第二种典型模型:舞台模型。就像看话剧一样,观看者把他所观察到的情景组织为有一些相互作用的参与者占据的场景。因此,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以一定的顺序进行,而按此顺序的每一步都包含于一定场景中的参与者的互动。在时间顺序上,参与者互动构成了一个个事件。
  另一个重要的认知模型是角色原型,就是上面所提到的施事、受事等参与者角色。这些角色并不是语言所拥有的,而是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经验,是非语言的概念。像其他认知模式一样,角色原型常常构成语言结构意义的一部分。
  把三种认知模式结合起来,便得到了一个典型的事件模式。舞台模型提供了一个发生在场景内的事件和从外部观察该事件的观察者。从台球模式继承了行为链作用关系,一个离散的物体通过力的作用把动能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施事为行为链首,受事经历状态变化,处于链尾。因此,典型事件模式代表了人们对这类典型行为的观察。
  4. 语言编码
  人们认知世界万物的概念化、范畴化、抽象化都要得益于他们对之进行本能的、语感的、文化传播的无标记——标记的区分。常见的、常用的、一般的、人们所了解的、期待的事物和表达它们的语言手段就是无标记的;而罕见的、罕用的、人们已了解的、特殊的、人们以无标记项为参照认知的相应的表达方式就是有标记的。
  Langacker(1987)认为,编码是指人们想要表达的概念化和为此目的所激活的语言结构之间的关系。编码分为无标记编码和有标记编码两种。如果典型事件模式与小句成分是自然对应和组织关系,即是无标记编码。这种对应和组织关系的背离则为有标记编码。
  (1)小王用刀切碎洋葱。
  说话人和听话人作为观察者独立于场景之外,小王,刀和洋葱都是参与者,小王和洋葱分别是施事和受事,刀是工具。施事将能量通过工具传给了受事,而动词切反应了能量间的相互作用。及物动词句子以主动语态描述第三人称参与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符合典型事件模式与小句成分的对应,这就是无标记编码。
  而“场境——主语结构”就是有标记编码的一种(Langacker 1991:345-348)。例如:
  (2)星期天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事。
  在句(2)中,事件发生的时间场景成为了主语。句中的名词词组“星期天”和“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分别作为动词“发生”的射体和主要界标。动词“发生”是不及物动词,因为射体不能看作参与者,是通过容器或内容的关系与界标相连。   4.1语言编码选择
  语言编码具有高度的选择性。通常情况下,一个被观察的事件包括一个错综复杂的互动网络,涉及众多可能被解释为参与者的实体,但只有少数的相互关系和参与者是明确表示的,呈现很少。
  弗洛依德的妹妹安德莉亚整个早上都在嘲笑她的哥哥。弗洛依德很生气,想要报复她,就拿起锤子,挥舞着打碎了安德莉亚最喜欢的水杯。碎片四处飞溅,其中有一片划破了安德莉亚的手臂,流血了。他们的妈妈听到了声响,走进来问怎么回事。安德莉亚回答说:弗洛依德打碎了杯子(Langacker,1990: 214)
  在安德莉亚的回答中,整个事件发生的很多方面都没有提到,比如说是他对弗洛依德的嘲笑,锤子是从什么地方捡起来的,甚至是安德莉亚的受伤。而安德莉亚对妈妈的回答还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方式:
  (3)弗洛依德讨厌我,打碎了我最喜欢的杯子。
  (4)杯子碎了。
  事实上,还有很多物体可以成为回答中的中心参与者。安德莉亚的回答对于中心参与者的选择并不仅仅是因为突显的原因,而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说话人为了表达目的的需要而对事件片段做了不同的截取。能够作为参与者的物体不仅仅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如人、玻璃杯或是锤子等等,还有更多的可能,例如:
  (5)a. 弗洛依德的锤子打碎了杯子。
  b.锤子打碎了杯子,碎片四处飞溅。
  c.弗洛依德的行为引起杯子的破碎。
  d.弗洛依德的手握住锤子的手柄,使锤子接触到了杯子。
  (Langacker,1990:214)
  很明显,句子的语法结构安排或是用怎样的句子来描写一个场景并不是由这个场景中的客观因素所机械地决定的。
  当说话人要构建一个小句来描写一个场景的时候,他会通过将这个事件本身和其所处的场景区分开来组织概念,然后进一步假设关于这个场景的观察点。
  4.2 语境与语言编码
  上文提到在语言编码的选择中,语境因素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这里还是以Langacker(1990:214)的例子来进行说明。
  首先是对场景的选择。安德莉亚在回答妈妈的问题 “发生了什么事?”时,很自然地选择了当时刚刚发生的一幕,包括的参与者有他自己,弗洛依德, 杯子,锤子,等等。这些参与者之间的关系也有所不同,如“弗洛依德捡起一把锤子,挥舞着把安德莉亚最喜欢的水杯打碎了”(弗洛依德与锤子的互动,以及锤子与玻璃杯的互动),“碎片四处飞溅”(锤子的能量使得玻璃杯成为玻璃碎片,又使得其四处飞溅),“其中有一片划破了安德莉亚的手臂,流血了”(玻璃碎片上的能量传递到安德莉亚的手臂上,使其划伤流血)。
  为什么安德莉亚没有提到之前的场景,如“弗洛依德的妹妹安德莉亚整个早上都在嘲笑她的哥哥?”因为他根据妈妈平时对他的教育,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语境,即“说话人和听话人的知识和他们对交际环境的认识”,推断如果妈妈知道他嘲笑哥哥一定会生气并惩罚他,所以在场景选择时故意避开。
  在一个被选中的场景中,最受人关注的会是有能量传递的互动关系。安德莉亚构建的场景中,“弗洛依德……拿起锤子,挥舞着打碎了安德莉亚最喜欢的水杯。碎片四处飞溅,其中有一片划破了安德莉亚的手臂,流血了”, 即弗洛依德——锤子——水杯——碎片——手臂,这组互动关系的能量传递是最明显的行为链。弗洛依德捡起锤子挥舞锤子是将手中的能量传递到了锤子上,锤子打中玻璃杯是将能量传递到了玻璃杯上,而这个能量随着玻璃杯成了碎片又转移到了碎片上,碎片划过安德莉亚手臂,最后将能量传递到手臂上,使其被划破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安德莉亚的回答中并没有出现碎片和手臂。他选择了互动关系中的前半部分作为范围界限,即弗洛依德——锤子——水杯。因为在当时语境之下,安德莉亚可以根据以往的经验知道做错事是要受罚的,而对于弗洛依德打碎他的玻璃杯是很生气的,希望妈妈能够惩罚哥哥,而对于是用什么工具打碎的就并不那么重要了,所以在这个范围界限中,只对弗洛依德和水杯进行了侧重。
  通过这一系列的选择,安德莉亚的语言编码完成了,“弗洛依德,打破了水杯”是他觉得对妈妈问题的最合适的回答,即使这一过程是无意识的,但确实是在语境的影响下进行的。
  5. 结语
  在语言交际中,说话人都在不断地选择、调整特定的句式结构,不管是有标记还是无标记的句式,都是为了传达说话人的交际意图。这种对于语言编码的选择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语境因素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这也是在认知语法理论中,语境因素为语法体系奠定了基本框架的例证。
  参考文献
  [1]Langacker,R.W.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vol.I: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M].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2]Langacker,R.W.Concept,Image,and Symbol: the Cognitive Basis of Grammar[M].Berlin and 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1990.
  [3]Langacker,R.W.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vol.II:Descriptive Application[M].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4]Langacker,R.W.The Contextual Basis of Cognitive Semantics[C]//J. Nuyts
其他文献
胃窦炎或称慢性胃窦炎,是一种原因不太清楚而局限于胃窦部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多见于30岁以上成人,长需做钡餐或胃镜才能确诊。病理变化多数只局限于黏膜层,也可先从黏膜层起病,然后蔓延至肌层和浆膜层。收集X线、及病理资料比较完整的胃窦炎患者50例,做X线与病理对照,以进一步了解其X线表现与病理变化的关系。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50例,男48例,女2例;年龄24~65岁,多数
采用电子束热蒸发镀膜技术,制备TiO2/Au/WO3三明治复合薄膜.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吸收光谱仪(UV-Vis)和电化学工作站对薄膜相结构、表面形貌以及光电化学性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护理配合方法与效果。方法:将骨科患者100例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都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
本文评述传统针灸术语"阿是穴"多种解释,认为"阿是穴"的命名理据来源古代专名"阿是(也作"阿氏",即人名或官名阿衡的别称)"。
电子计算机在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应用,可以说是环境保护发展史上的一场深刻变革,它是环保工作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和现代化管理的客观要求。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环境保护问题的研究,已经从定性研究走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从微观分析进入到微观与宏观并举地进行研究的阶段。环保工作者要能够做到正确地处理环境监测数据,科学地制定环境标准,准确地提供环境污
免疫注射是动物疫病预防的关键环节,免疫工作的状况关系到畜牧业的发展.为每一头动物按时注射疫苗其工作量相当大.由谁具体操作既是一个生产实践问题,也有行政管理上的意义.
作为一个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农业大省,安徽始终将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作为全国率先实行农村税费改革的省份,安徽积极主动适应改革要求,迎难而
本文通过对云南冬春季节饲料供应状况的分析,考虑云南冬春季充足的光热条件的利用,结合云南近年来在冬季牧草种植和草产品开发方面的实践,分析了云南开展草产品开发的重要性和可
<正> 一、环保补助资金拆借的基本概念拆借,也称同业拆借或同业拆放,是为调节临时资金余缺而进行的资金借贷活动。环保补助资金拆借是各级环保监理部门和企业主管部门之间,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