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体诗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嘲
  才短飞云拿不住,残编苦顿痴騃头。 庞眉小子何由问,西窗冷烛相顾留。
  观暮山
  云补不足放天裂,竟颓凝日八荒寒。 时抛几团带千嶂,可取一抒作吾冠? 便是金鹏蹴涛浪,泛我孤槎云边翻。 既无风波恶,何须随梦还? 看赤手,揽江山。
  夏晚
  溽消日落行河畔,草涨烟拖两岸平。 风送晚蜩绿杨里,浓阴衣洒生凉轻。
  异乡有感
  天涯辗转多少恨,异乡风物尽恼人。不知今日家山里,黄梅细雨正几分。
  对山有感
  雾吞斜日晚,挫嶂断目横。 结宇落平野,流林急江争。 我意南风竞,去留皆不成。 何当借此起,白云谒孤峰。
  自遣
  逼衣寒雨欺红乱,湿云辗转天不开。 文鸳斜沁春泥重,池水碧扶愁影来。 愁尽山赊归路远,那处拍遍旧亭台。 章未春秋笔未壮,愧对二老虚开怀。
  自酬
  索指控冶句,流璧焰迟迟。自领风流质,哪须枯槁知。长截江海挥,还揽飞霞剪。断天坐青峰,孤云时来点。岂曰纸不足,阔野两手分。片嶂边角镇,隔川巨椽抡。滚椽端频竭,岛砚落相续。落急洒白汀,才枯请风雨。风雨壮我笔,折眉冷气生。千秋共一道,墨倾三江横。横就刁陋文,时人多不齿。走笔且笑他,天论何问世。
  遣怀
  闲人自取草簟枕,枯宴时有万象援。天远风清露华冷,星低云淡月霜寒。错珠涧响喧瘦石,峻柱推弦扶空潭。乍起飙壮竹林振,雾拂隐约鸣佩鸾。且将衰鬓撷一抒,借问可贳美酒还?鬓残身老暂不论,须放簪缨倒著冠。群山闼外多少事,可怜与我不相关。我有清都相与奉,醉后更把山水拦。
  登楼
  危栏独可望,山霭徘我身。 眦开连参杪,目断错嶙峋。 云沉结楼宇,天阔海气吞。 金轮高嶂挫,散洒平野分。 志酣无相语,膺张不闻人。 浩景自与会,何须劳碌尘!
  自论
  闲引扁舟蹈沧浪,胸张瓯倒笑儒冠。 壮气满膺排不去,袚志散发复拔簪。 垂纶无饵空自钓,啸歌时在水云天。 春秋皓月酬相对,一派江山两袖间。 鸥盟只许高士与,清都还是湖海闲。 玉筝推破散金露,酒尽更有流霞添。 低篷卧看飞纤转,膝抱搜诗听雨寒。 时人尽笑痴騃病,不知我梦三岛还!
  家思
  闲风勾引高楼望,娇莺还是不耐听。岂知贫舍家山里,寒雨啼鸦真丁宁。
  随笔
  楚天阔,玉峰翠冷,暮云截断。渐阙闭,涛错浪渺,日槎难泛。此意天教分付,虹雨尽吸沧海倒翻,三千表里流霞,拟分我一半。收取眼前风物,旋策倾樽,霎晌山盘狼藉,江罍纷乱。烟杪层层,铺作银床冰簟,著一酣,功名事,不须请來入眼。欢意展,次第山水经略,梦里引见。
  弃妇吟
  绿烛惨惨冷月底,蛾魂忘死葬明灭。似我魂断尽不闻,何故事事复长绝!
  寄杨柳
  一向春来叮咛意,劝人莫上杨柳枝。搓黄就绿舞腰怯,轻烟吹破放春迟。点画青芜凄凄雨,去年灞桥折别时。别后心事付啼鸟,窗前日日数归期。归期未定怨杨柳,愁惹无端弄丝丝。丝丝不系去帆急,只解系住日长来。何苦时教啼鸦住,潇洒满院锁离思。而今雪染当初似,不许飞入深遮帏。柳绵三见人未见,萋萋堤畔依旧垂。
  闺怨
  燕儿痴痴莺儿苦,斜光满地杏花飞。莺无思讯燕无信,从此绝计展紧眉。捻金错雪频成锁,鸾枕凤衾复作推。请上花枝相卜问,犹问离人归不归。
  词(词林正韵)
  点绛唇
  旧处思量,泣蝉沉溽相催紧。行云无准,长绝归时信。  不歇素笺,却手还勤问。可知恨,柔肠一寸,偏作千丝损。
  凤凰台上忆吹箫
  衾压恹恹,黛堆叠叠,复来苦恨难消。最不堪滴泣,绛蜡犹烧。辗转思量正碾,牵旧事,暮暮朝朝。应谁料,横波枕上,泪拟迢迢。  帘高。梦都忘到,更冷落诗句,锦瑟尘调。又费闲沉恨,时咽寒箫。无奈归期尽忘,罗带解,次第成遥。听多少,无眠竟晓,冷雨潇潇。
  念奴娇
  云涛卷雪,对烟中列岫,水陂千亩。堤上柳腰空瘦怯,雨翼唤来同住。揉皱罗衣,溶溶未定,春色湖中取。斜阳波底,风流勾引人妒。  只是乍地风徊,坼他不动,这一春情绪。便谁管年年结伴,燕燕莺莺无数。目断萋萋,红颜老暮,不见年时路。高阳堪问,梦难成,怎寻去。
  水调歌头
  蝉泣溽催噪,多少作闲愁。月收星落,无有风色负凭楼。不奈旧思都到,二字功名尚欠,双鬓早惊秋。浪滞长风歇,何处快沉眸?   胸中事,洄江海,扶天流。白川交错分划,赤手裂中州。还待壮膺溢尽,和我斜阳残酒,自举水都侯。只是清溪上,又见几沙鸥?
  秦楼月
  花阴缺,骤寒疏雨杨花歇。杨花歇,游丝湿荡,数声鵜鴃。  阑干尽处行人绝,满城烟草萋萋节。萋萋节,连天占断,去年轻别。
  一剪梅
  寒食愁思未肯闲,恰到而今,雨殢云褰。满城惯识柳堆烟,隔断阳台,只剩堪怜。寻计排忧劳玉阑,雪浸潘头,翠压春山。如何今夜遣千般?无有梅花,归梦窗前。
  调笑令
  弦管,弦管,絮乱春城隔断。红楼独倚帘遮,侵阑满眼落花。花落,花落,分点红残翠错
其他文献
【摘要】:郑、卫之地的爱情发生的时间多为春天,地点则是水边和桑林之中。婚姻恋爱诗以水边和桑林为背景,直接的原因是东部氏族高媒节的宗教仪式在水边举行。商的女始祖简狄生殷契,就是“行浴”吞燕卵的结果。“行浴”就是涤去无子之邪气以求有子的宗教巫术,也就是后世的祓禊。由于这种活动实际上是氏族男女的婚姻节,而周代仲春会男女又是这一传统的延续,地点就在水边,故男女对歌时也以水边即兴,久而久之,写水又成了情歌凝
期刊
【摘要】:上海滩上,他是地头蛇;十里洋场,他是流氓中的大亨。杜月笙从一个卖梨的小混混,一步步成为一呼百应的青帮大佬,其中他的为人谋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将逐一探析他过人之处。  【关键词】:杜月笙;为人谋略  一.出身贫寒,看尽人情冷暖  1888年阴历7月15日,杜月笙出生在上海高桥镇一户普通的贫苦家庭。他的父母在他不到四岁时相继去世,留下孤独幼小的杜月笙一个人守在空荡荡的杜家院子。所幸出现一
期刊
【摘要】:中国近现代的金石画风是文人画在清末民初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国文人画漫长的发展史中,呈现出两种不同风貌:明末清初之前,文人画的发展是以帖学风格为旨归的写意山水画为主要表现形式,而到清末民初时,文人画转变成以碑学的金石画风为笔意的大写意花鸟画为主要表达样式。自此,传统文人画的审美由淡雅、清逸、和柔媚转向金石画风的雄浑、奔放和壮美。因此,中国近现代金石画风是时代审美的要求,也是文人画自身发展的结
期刊
【摘要】:女性文学是世界文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不可或缺。西方19世纪初盛行的浪漫主义思潮对当时的女性作家的影响很明显,女性作家的作品中抒发个人情感、歌颂大自然、描绘理想的比比皆是。作为19世纪蜚声世界文坛的法国浪漫主义女作家,乔治桑一生都在为争取妇女解放而不懈奋斗,既以她那非同凡俗的作品,也以她那惊世骇俗的行动,在妇女解放运动史上谱写了一篇现代女性求解放的新篇章。  【关键词】:乔治桑
期刊
【摘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巴金的作品无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不同类型的女性。这些女性形象都各具特色,体现着他对女性命运的关怀、同情、尊重与热爱,深深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本文运用文本细读的方法,结合巴金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等因素,对《家》中女性形象的生成原因,做了较完整、系统的研究。  【关键词】:巴金;女性形象;生成原因  女性形象的刻画在巴金的小说里有着令人瞩目的位置。
期刊
寒食节缅怀介子推  绵山杨柳子推青,  晋朝王侯重耳名。  篷蒿别隐英雄后,  祠壁深明绕德音。  割股奉君忠臣事,  弃禄还身爱国情。  甘当焚死真节在,  耻向江山索一兵!  散人游趣  辞坐深林窥夜幕,  傍地活土听新芽。  风戏万物影飞乱,  雾锁苍生气凝寒。  云中探月空亏月,  雪上簪花偏葬花。  世间荣辱终黄土,  愿与晨钟作野夫!  思 怀  身忆前朝事,魂萦故园里。  月泄竹光绿
期刊
【摘要】:女性形象的塑造,在当代文学作品中可以说是异彩纷呈的,而每一个女性形象又因作者个人的性别、经历、自身体验及想象的不同呈现出鲜明的作者独特性。笔者针对张贤亮《绿化树》中的马缨花与王安忆《荒山之恋》中大提琴手的妻子这两个不同的女性形象,试图解读一下“女菩萨”形象塑造的异同。  【关键词】:绿化树;荒山之恋;女菩萨;爱情模式  佛家经义讲,“菩萨的地位仅次于佛,是协助佛传播佛法,救助众生的人物”
期刊
【摘要】:阿瑟·米勒的现实主义剧作《推销员之死》因充斥着各类冲突而极富戏剧张力,然而,这些看似激烈而集中的父子冲突、母子冲突、阶级冲突等实则是局部或似是而非的,由于对这些冲突的误读和忽视,受众很难认识到实际上冲突双方始终是犹太人社区和白人主流社会。其中,主人公威利所做的种种选择都是为打破隔离、超越歧视所作的努力。此种戏剧结构实则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其隐藏了双重结构,并借此表达了完全不同的主题
期刊
【摘要】:在中国词史上,由于朝代更迭,社会状况的差异,词学的发展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特点。虽然如此,前后相继,或是同时共存的朝代之间的影响也是有章可循的。尤其是宋金元时期,复杂的社会民族状况,并没有阻断词学的发展脉络。恰恰相反,这些朝代之间词学的互相影响更完整的展现了词学发展的理路。  【关键词】:宋词;金词;元词;关系;小议  一 北宋词对金词的影响  公元1127金灭北宋,占据黄河流域。在文
期刊
因为《战争哀歌》在越南被禁,又加之中国文学界对于周边第三世界的文學作品研究普遍偏少,更多的研究着重于西方。因此,这样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被长期忽视。直到被解禁,这样一部作品才得以被重新重视。国内对于《战争哀歌》的研究几乎没有。究其根本,最重要的一点是这部巨作还没有得到完整的中文译本。国外对于这部作品多是各种语言的翻译,没有深入的分析。因此这本著作的文学研究几乎是空白的。中国对于越南文学的了解十分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