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功力观(下)

来源 :中华养生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acier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前几年,本刊曾刊登蓝晟老师有关太极拳的连载,后蓝晟老师赴香港传播太极拳,并随水性太极拳创始人王壮弘先生深研太极智慧和水性太极拳。近几年,不断有读者致电或来函,希望能继续看到蓝晟老师有关太极拳的文章。经本刊联系,蓝晟老师在百忙中,抽时间,专为本刊读者撰写了《深悟太极拳》系列连载。本刊从2011年起,陆续刊登。为更好的互动,读者可通过电邮lansheng1234@sina.com与作者联系(来函亦可,由编辑部统一转给作者)。作者除通过电邮直接回复读者疑问外,还将在本连载中做相应的答疑。
  
  太极拳功力体现之三:
  拳学修养——含三为一,调济为本
  
  太极拳有三个名字,从哲理、学理上来论名为太极拳,此外还“一名长拳, 一名十三势。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十三势者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也。”
  其一,理上开窍。从太极拳学的角度来看,太极拳功力的体现就是,领悟到太极拳理论和中华文化之要义,贯通儒道佛医武,体悟、证道太极拳和中华文化史相互融合、合而为一,了无分别的——无极、太极、阴阳、三才、四相、五行、八卦、九宫、十字等中华文化符合透彻,理无碍,则法无碍,则太极功夫融通。
  其二,体现上善若水的境界。从相上来看,太极拳的拳架套路,名曰长拳,实际上指的是动作套路演练时的境界。动作连绵不断,滔滔不绝,起伏跌宕,偏沉则随,忽隐忽现,折叠往复,飘腾圆转,架虚摸空,乘幽控寂。太极拳拳架的功力的检验标准,并不是以动作姿势慢来衡量的,而是可快可慢,随心而发,凭外在机缘和内在的发轫点而定,关键是,快而不乱,慢而不断,形断意不断,意断气相连。
  其三,太极拳的每招每式,要体现一就是多,多就是一的特性。也就是演练太极拳时,要同时体现有和无——招式和心法;动和静——身动而手不动,动作变化而意专一;重和轻——气沉丹田、地心吸力和虚灵顶劲、飘腾轻灵、空和圆;得意忘形——动作姿势自然而然产生,同时高下、前后、正隅等动作姿势相互照应,协调性特别好,此为内三合、外三合的统一;“三观”境界依次实现——观想、观照、观自,层层修炼、层层递进。总之,以上形成一个混元整体,此境界就是太极拳之八门五步的统摄,此为十三总势。
  
  太极拳功夫体现之四:
  推手体认——知己知彼,止妄止力
  
  太极推手并不是比输赢,而是太极拳拳友之间、师兄弟之间、同学同修之间,相互帮忙提升功力的一种训练途径。训练时间日久,会逐渐形成一定的太极功力。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无中之中——和别人推手,要找对方的中,而自身在被推的过程中,有意识锤炼无中之中。如何做,中始终处于阴阳调济的状态,根据对方的力量和状态而自动调节,可上可下,可左可右,可前可后,随缘而动,随机而变。
  无力之力——太极拳的戒律是“戒用力”,千万不能用肌肉伸缩之力,而是把能量(意气)和地心吸引力结合。简单说,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把重量从某一个腿脚放置到地下,则通过地下流通,在另一个腿或脚上出来,实现身体整体的飘和腾。
  无向之向——方向和重心不能固定、僵化,要始终根据对方的动作姿势,使自身处于不对抗的沾粘连随中。手臂沾粘,意气连随;动作姿势,处于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的状态,定于平衡流通中,定于动静之机间。
  无根之根——断己根,乃自身有一定太极功力的基石。如何实现,脚如覆碗(好像倒扣的碗);身中垂直线如钟摆;膝盖、尾闾、意念好像在划“8”、“∞”字;腰胯、身体内,如盘走珠,似水流,好像在海里的船,不断的在起伏飘浮荡漾。
  
  太极拳功力体现之五:
  效果验证——身心性命,全面优化
  
  身心性命是中国古人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高度概括。学练太极拳,其最大的意义和价值,是身心性命的全面优化和提升。因此,太极功力一定要在这方面有所体现。
  身——人(心)的工具——皮肉筋脉骨,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气血气脉均为人的身体,这是宇宙能量的结晶,人的精华(精气神中的精)所在和神气之家园。通过太极拳架、太极功德锤炼,这个家园,门窗敞开(穴位)通风好;道路通畅(气血流通)无阻碍;生命能量之仓库(上中下三个丹田)饱满(气血不亏)。
  心——核心、心要、心法、中心(力发于足,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学练太极拳者,一定要懂得抓住核心和心要,能提纲挈领地考虑问题举一反三,内省于自身的太极拳锤炼中;太极拳的动作姿势由心而发,要主动运用意识,同时又心念专一、专注;太极拳的动作姿势之转换之机在下丹田(腰腹),由此为因缘,可酝酿、滋生出动作招法和心法。
  性——人的功能——眼耳鼻舌身意,人人具有,先天本具。起心动念的发轫点,思维之参照系,意识活动的本体,明心见性之性,缘起性空之空。回归本性,不被世俗之琐事屏蔽掉虚静灵明之本来面目。练太极拳,就是回归本性的运动。性空而生妙有,无为而无不为。太极拳的动作纯熟、心法灵明,无意之中有真意。
  命——地生养万物,人的生命、命运和使命——合而为一,从此,则生命运动规律符合天地之规律,符合四季和气血之生长化收藏的本然;命运走向,符合自然之道,心想事成;心灵调济着身体,本性凸显,进而使完成自身的使命,显出人的生命之光、智慧之光。
  以上,是总结老前辈之功夫境界而提炼出来的太极拳的功力观。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锤炼出太极拳的全部功力来,普通人学练了太极拳,只要有一个方面突出,则我们说,这个人有了一定的太极拳的功力。
  太极拳是艺无止境的功夫,是精益求精的艺术,是武道通仙道的方便法门,因此,太极拳的功力,永远是“无限风光在险峰”,攀登的过程,就是展现太极拳功力的过程。
其他文献
读者许女士    请问中医上所说的房事“七损八益”是什么意思呢?    编辑部回复    “七损八益”的说法由来已久,在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曾提及“七损八益”的养生理论,但书中并没有具体说明七损八益的内容。直到长沙马王堆古墓出土的珍贵医学帛书竹简《天下至道谈》中才有了“七损”、“八益”房中养生术的具体内容,这是对我国房室养生学理论的重大贡献。同时也使得后代医家为此争论纷纭、莫衷一是的千
期刊
外痔剥离、内痔结扎术及其它有开放性创面的痔疮手术方式,术后均应换药,术后换药对于痔疮的痊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若术后换药不当,可使疗程延长,术后复发。一般认为术后换药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术后患者应在24小时以后方可排便,但术中应采用加压填塞包扎,以防术后出血,所以一般可在术后12小时以后除加压包扎物。这样可以缓解病人腹胀、小便不利等术后反应。  (2) 术后病人第一次大便前应先用温盐水
期刊
【阅读提示】当病人已极度虚弱,体内营养严重缺乏时,大剂量的维生素、微量元素的补充,也许可以使他重获新生。    多年前我毕业于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并在圣地亚哥攻读研究生学位。此后,在南达科他州西部的一个小城市里当了一名成功的家庭医师。后来遇到了莉兹并与她结婚。她的健康状况有一些问题,但是莉兹坚信只要嫁给医生,健康状况就能得到改善。可是她错了!  不久,我们的3个孩子相继出生,繁忙的莉兹累得快要倒下
期刊
肿瘤的发生主要是和两个因素有关,即外环境和内环境,外环境诸如环境污染、室内环境污染等。  “外环境是个人没办法控制的,但是预防癌症可以从自身的内环境着手。”国家中西医结合肿瘤重点学科、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肿瘤科主任欧阳学农主任医师认为,80%的肿瘤与自身内环境导致的慢性病变有关系。只要是慢性损伤的时间长了,就容易造成癌前病变。例如,肺癌中常见的瘢痕癌,就是有些人在患了肺炎等肺部疾病以后,瘢痕改变局部
期刊
作者简介:钮雪松,出身于中医世家,继承师公金针大师王乐亭教授的学术思想,现任北京市东城金针研究学会副秘书长、主治医师,海运仓中医门诊部内分泌治疗组主任。    十全大补汤方是《医学发明》中的方剂,系由八珍汤加黄芪、肉桂而组成,其功能为补益气血,主治虚劳喘嗽、遗精失血、妇女崩漏、经候不调等证。王乐亭老先生一贯重视中医基础理论在针灸临床上的运用,他仿效古代有名的中药方剂,选用适当的穴位以组成疗效相似的
期刊
裘沛然,浙江省慈溪人。我国著名中医学家、针灸学家,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医大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长期从事中医教育和中医理论、临床研究,在中医基础理论、各家学说、经络、伤寒温病、养生诸领域颇多见解。    [养生首先养心]    中医治疗疾病强调精神心理因素,治病首先要治心,养生也首先要从养心做起,就是要从如何做人开始。养心就是注重精
期刊
动作要求      【步骤】  ①自然站立,左脚向左侧横开一步,与肩同宽。(图3-1)  ②两手如抱球状缓缓上托至脐部(图3-2),左手缓缓自体侧上举至头,翻转掌心向上,指尖向右(图3-3)。掌根用力向上举托,同时右手下按,如按一球,指尖向前。左右手分别向上向下争力,有对拉拔长之势(图3-4)。之后左手沿体前缓缓下落,还原至体侧。  ③左右互换,反复进行。左右调换练习十数次。(图3-5)    【
期刊
英国科学家发现,生发细胞未能正常发育是导致男性秃顶的原因。不过不好的消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可能需要10年后才会出现。虽然基因是导致脱发的主要原因,但是很多男性并没意识到,日常生活习惯会导致这一问题进一步恶化。下面是英国顶级美发专家提出的缓解脱发问题的简单方法。    ★ 不要用太大劲梳头  英国曼彻斯特的头发移植医生拜撒姆·法拉杰表示,用太大劲梳头会擦伤头皮,把头发连根拔起,损伤毛囊。洗头时要轻轻
期刊
作者简介:刘良海,中医诊所所长,温州一济堂中医药研究院院长、温州东方道德文化学会常务理事。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0余年。出生于中医世家,髫龄即学习国学、易经、国医。少年习武,上少林、访武当,精于陈氏太极。著作《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法Ⅲ》,即将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心脏病的问题,主要出在心包上。心包是心脏的外围组织,上面附有许多通行气血的脉络,又叫心包络,它
期刊
作者简介:苏荣扎布,曾任内蒙古医学会副会长。内蒙古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自治区级蒙医药代表性传承人,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国医大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主要从事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在50多年的临床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组织编写大学统编教材25本。2009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成就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