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京都府立医科大学疼痛与姑息医学科应用内脏神经阻滞术治疗上腹部癌痛的现状

来源 :中华疼痛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ub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文报告在锥束CT下接受内脏神经阻滞术(SNB)治疗的上腹部恶性肿瘤疼痛患者24例的疼痛缓解效果,并讨论CT成像在两例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

癌症相关的上腹部疼痛患者24例,从2015年6月起6个月内接受SNB治疗。分别对他们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的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RS)变化、阿片类药物使用剂量变化(等效剂量吗啡转换)及治疗引起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回顾性研究。SNB经T12~L1或L1~2椎间盘入路进行,应用阻力消失法将造影剂注入膈脚后间隙,并使用锥束CT以及透视法确认造影剂的扩散。神经阻滞剂使用99.5%脱水乙醇10~20 ml。

结果

受试者24例,男15例,女9例,平均年龄63.8岁。NRS从治疗前的5/10下降至治疗后1周的0.86/10(P<0.01),阿片类药物使用剂量(等效剂量吗啡转换)从治疗前86.6 mg/d降至治疗后1周的58 mg/d(P<0.01)。仅观察到以下轻度不良反应:一过性低血压(8例)、恶心(5例)和腹泻(3例),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SNB是治疗癌症诱发的腹部疼痛的有效方法,联合应用锥束CT可提高疼痛缓解效果。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观察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患儿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在我院治疗的室间隔缺损行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手术的患儿108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镇痛组(n=54)和常规组(n=54)。常规组患儿采用常规术后管理,镇痛组患儿行静脉自控镇痛。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术后48 h内疼痛VAS评分、手术相关不良事件和静脉镇痛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均顺利完成研究。镇痛组患儿术后12、24、36、48 h时VAS
在各种病因引起微循环的病理生理变化中,本文通过微血管内皮细胞激活、微血管内皮损伤、微血管增生和微循环灌注障碍4个方面,讨论不同的微循环病变对慢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的关键作用。在治疗过程中,改善微循环障碍,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系统,对治疗慢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有着重要作用。
目的探讨颈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联合异丙酚静脉麻醉下手法松解治疗重症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重症肩周炎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联合射频组和手法松解组,每组65例。联合射频组采用颈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联合异丙酚静脉麻醉下手法松解治疗,手法松解组采用异丙酚静脉麻醉下单纯手法松解治疗。以VAS评分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肩关节UCLA量表评分评定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各时点两组VAS评分下降,U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筋膜平面(TAP)阻滞联合帕瑞昔布钠注射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联合镇痛组和静脉镇痛组。联合镇痛组在麻醉后切皮前于超声引导下行TAP阻滞并联合帕瑞昔布钠静脉注射;静脉镇痛组术后应用舒芬太尼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分别记录术后1、4、8、12、24 h时患者VAS评分和舒适度评分(BCS),及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神经病理性疼痛引起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各30例,分别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组及健康志愿者组。均于入院时取静脉血,检测各组血液黏度和红细胞流变学指标,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 D)活力、血清丙二醛(MD A)和皮质醇(Cor)含量,并制作血涂片观察红细胞形态变化。结果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志愿者组比较
目的探讨膝骨性关节炎中医证候分型与患者膝关节积液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相关性。方法伴关节积液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12例,按中医学症候分型标准分成风湿热痹证组、风寒湿痹证组、肝肾亏虚证组、瘀血痹阻证组4组。治疗开始前测定关节积液内MDA、SOD、NO含量。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参照膝骨性关节炎症状体征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各组症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