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一些轮状病毒株的血清型和亚组鉴定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p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我国首次报道从秋季婴儿腹泻病例的粪液得到的14株轮状病毒的血清型和亚组鉴定结果。分别用抗血清型1型、2型婴儿腹泻轮状病毒的血清型特异的高价免疫血清、以及抗血清型3型婴儿腹泻轮状病毒、抗亚组Ⅰ和抗亚组Ⅱ轮状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做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LISA),对经过电子显微镜检查确定的14株轮状病毒进行了血清型和亚组鉴定。结果在1982年北京的4株中有3株属于血清型2型和亚组Ⅰ,1株属于血清型3型和亚组Ⅱ;在1984年北京的9株中有1株属于血清型1型和亚组Ⅱ,7株属于血清型2型和亚组Ⅰ,1株属于血清型3型和亚组Ⅱ;1984年昆明的1株属于血清型3型和亚组Ⅱ。

其他文献
以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EV)感染的BHK21细胞为靶细胞,小鼠脾细胞为效应细胞,测定了6株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单克隆抗体(JEV—McAb)介导ADCC效应的活性。结果表明,2H4、2F2、nG2、mG9等种特异性及属特异性McAb无介导51Cr释放的活性,而mC3及2D2两株亚组特异性McAb可介导ADCC效应;但mC3和2D2介导ADCC效应的活性也不相同。JEV—McAb的ADCC活性与血凝抑制
本文对卡介苗诱导的抑制细胞抑制ConA诱发T淋巴细胞增殖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1)小鼠脾细胞在有该细胞存在的情况下,IL-2的产量明显降低;但小鼠脾细胞表达IL-2受体,以及IL-2对其反应细胞的作用都不受该细胞影响。(2)补充外源性IL-2能使被该细胞抑制了的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得以恢复。(3)ConA对抑制性细胞的激活作用不因该细胞的存在而有所增减。提示:该细胞能通过抑制IL-2的产生而
本文在国内首次报道用聚苯乙烯板作Alpha-,Flavi-,及Bunya科的六种虫媒病毒(Chikungunya,乙型脑炎,登革热—1,Powassan,Langat,Bunyamwera)的甲基纤维素微量蚀斑试验和蚀斑中和试验。经比较试验表明此法特异、敏感、重复性好,操作简便,节省原材料,结果易于判断和保存,可广泛应用于鉴定、滴定病毒、检测中和抗体以及作灭活疫苗的效力试验。
本文观察了48例正常人、32例淋巴瘤、1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及8例白血病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自然杀伤(NK)细胞的活性。用51Cr释放法测定,正常人NK细胞的活性为45.1±21.3%,病人的NK细胞活性均低于正常,依次为淋巴瘤21.3±16.7%,白血病14.6±16.5%、SLE2.9±4.2%。三组和正常值比较均有显著差别(P<0.0005)。将正常人和病人的PBMC分
本文报导了小鼠α/β-干扰素(IFN-α/β)对体外诱生小鼠各类直接空斑形成细胞(PFC)的影响,结果表明,IFN-α/β对T细胞依赖的绵羊红细胞(SRBC)诱生的原发直接PFC有高浓度抑制和低浓度促进的双相调节作用。该作用经56℃加热后丧失。促进作用可为特异性经抗体所抑制。而IFN-α/β对T细胞非依赖的脂多糖(LPS)诱生的原发直接PFC和不需巨噬细胞参与的由SRBC诱生的继发直接PFC都仅有
用我国南北几个地区分离的空肠弯曲菌进行了质粒研究、不同地区分离的126株空肠弯曲菌质粒检测阳性率为11.1%,质粒DNA分子量为2.88×106—26.40×106dal、抗四环素接合转移试验为阳性、转移频率为2.9×10-6及3.8×10-6空肠弯曲菌抗四环素津G37株理化性状研究结果质粒分子量为25.27×106;鸟嘌呤+胞嘧啶(G+C)为34.12mol%。 C. jejuni辽23株经限制
本文从志贺氏菌属弗氏5(M90T)分离纯化140Mdal大质粒,然后用EcoR1酶解,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从凝胶中回收与侵袭有关的17kb EcoR1片段。将这17kb片段与已用碱性磷酸脂酶处理过的pBR325重组,转化大肠杆菌C600,筛选出包含这17 kb片段的重组质粒(pSF001)。然后再从该重组质粒pSF001切取17kb片段,将它制成基因探针,该探针与四种志贺氏痢疾杆菌和侵袭大肠杆菌杂
人源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是引起成人,婴儿和旅游者急性腹泻的重要病原菌。定居因子抗原Ⅰ和Ⅱ(CFA/Ⅰ和CFA/Ⅱ)在ETEC致病中起重要作用。本文采用血疑反应、盐凝反应、血清学反应、间接免疫荧光术、电镜术以及免疫电镜术,检测130株人源ETEC和269株源自健康新生儿粪便标本中E. coli的CFA/Ⅰ和CFA/Ⅱ。34株(LT+/ST+)菌株中,13株(38%)产生CFA/Ⅰ或CFA/Ⅲ
检查了22株CFA/I和CFA/II阳性ETEC及其阴性变种的特性。这22株ETEC中,有12株(55%)的一次性阴性变种分离率可达到40—52%。LT+/ST+和LT-/ST+产生菌中的相应17株CFA/Ⅰ-和CFA/Ⅱ-变种中,有10/16株(63%,p<0.01)同时丢失ST,其中3/10株还伴随丢失一个大质粒,1/10株丢失2个大质粒和2个小质粒;另有1株(E-041-P)CFA/Ⅱ、L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