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
流言:人的体质有酸碱性之分,偏酸性的体质会导致包括癌症在内的各种疾病。想要健康,必须保证身体的碱性环境。
真相:首先需要指出,“酸碱体质”本身就是一个伪理论。自从十几年前该“理论”诞生以来,国内外众多科学家、医生和科普工作者,就一直强调它是一场骗局。关于酸碱性体质,连一篇像样的文献、一点最简单的科学研究都没有。
酸碱理论的倡导者利用大众对健康的渴望和对癌症等疾病的恐惧,大肆宣扬伪科学的概念。一些逐利的商家,用这套理论给某些食品包装上“健康”的外衣,加价售卖。
事实上,人体内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新陈代谢,其中很多反应对酸碱度均十分敏感,人体有一套强大、有效的调节系统,使人体的pH值保持基本稳定,只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波动。也就是说,人食用任何食物都不会过多地影响血液的pH值,就算是喝醋也不会让血液变成酸性。

“科里奥利加速度错觉”导致大巴坠江
流言:重庆大巴坠江前,司机在与女乘客争执中,多次扭头转身,产生“科里奥利加速度错觉”,误以为车辆在右转,于是急打左方向,酿成惨剧。
真相:“科里奥利加速度错觉”本身是一个生编硬造出来的词,物理上并没有这个概念。在中国知网搜索“科里奥利加速度错觉”,一共有7篇相关文献。该课题的文献数量并不多,且第一作者高度重合,研究年份非常集中,可以看出是同一批作者在这个课题上发表的一系列研究文章。在这一系列研究中,只有“加速度”“科里奥利错觉”“科里奥利加速度”等说法;关于“科里奥利加速度错觉”这种说法,只有一篇文献提及。
打开这篇文献,其中写到飞行员多次报告产生“飞行错觉”,并且判断不清飞机处于什么状态,因此弃机跳伞。事后分析认为,该飞行员由于操作不当“引起了强烈的科里奥利加速度刺激,产生滚转错觉”。但该篇文章并没有明确提出“科里奥利加速度错觉”这一概念,也没有给出它的定义,更重要的是,没有任何其他文献使用这个词语。
至于“科里奥利错觉”,是指人体前庭系统在受到科里奥利加速度作用时引发的错误空间知觉。引起“科里奥利错觉”的重点是,身体和头部的旋转是围绕着不同的旋转轴进行的。重庆大巴车司机的身体与头部都是以脊椎为旋转轴转动的,其运动速度和幅度,完全不能达到产生“科里奥利错觉”的阈值。
因此可以说,物理学中不存在“科里奥利加速度错觉”这个概念,普通人在路面驾驶汽车时也不可能出现“科里奥利错觉”这个问题。
宇宙墙为宇宙划定了边界
流言:意大利的科学家们在离地球100亿光年之外的波江座里,发现了一条横跨35亿光年的真空带,也就是所谓的宇宙墙。在其内部,不仅没有星团、星球,连暗物质都没有,像堵墙一样,为宇宙划出了边界……我们的宇宙被一堵墙包围着。一种可能是,我们是由某种更高的文明培育起来的试验场。
真相:这完全是一则假新闻:其始作俑者不知是谁,那些文字略有不同的“报道”也都是相互抄袭的。
我们先来看看这则假新闻所引用的《新科学家》杂志的报道。该杂志在2018年10月17日发布的新闻中,提到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被命名为亥伯龙神(Hyperion)的巨大原始超星系团(protosupercluster),打破了形成最早、质量最大的纪录,并配发了欧洲南方天文台发布的图片。
其实,早在20世纪80年代,天文学家们就在观测中发现了这种由许多星系组成的、长条形的大尺度结构,该结构被天文学家们戏称为 great wall ,可以译为星系长城或者星系之墙,国内当时一般翻译为“巨壁”。
这样的结构并没有什么太神秘的性质,以往人们也发现过很多次,算不上特别重大的新发现。这一次发现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比以往发现的类似结构更大、形成时间更早。大多数英文媒體,包括《新科学家》的报道也主要强调了这一点,而并非像中文假新闻中所说的这是宇宙边界之墙。
进一步检索发现,原来早在2007年11月21日,《新科学家》就发表过一篇题为《巨洞:另一个宇宙的印记》(The Void: Imprint of another Universe) 的文章,这篇文章很可能就是这些“宇宙墙”之说的源头。
该文介绍的是当时的一个发现—巨洞(void)。这些巨洞周围环绕着一些星系长城,但它们并不是如假新闻中所想象的那样,如同一堵墙一样把巨洞和宇宙的其他部分分隔开来,实际上巨洞有点像海绵中的洞洞,每个巨洞都连着多个其他巨洞。另外,巨洞也是相对的,很多的巨洞中并不是一个星系都没有,只是相对比较稀少而已。

也许本次假新闻的炮制者在了解到《新科学家》即将做出关于星系长城相关报道的消息后,上网一查,把以往的这些小道消息汇总成了这篇令人匪夷所思的假新闻。同时,由于他们误解了“巨洞”和“墙”等词语的含义,最终想象出了一个完全被墙包裹着的、空无一物的神秘宇宙。

不吃晚饭只吃水果可以减肥
流言:用水果替代晚餐,既能保证摄入适当的营养,又能减去多余的脂肪,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