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LPR利率期权与商业银行衍生品业务模式

来源 :证券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zh06014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1月2日,《关于试点利率期权业务有关准备事项的通知》发布。为更好发挥银行间利率衍生品市場对实体经济支持作用,满足市场成员利率风险管理需求,完善利率风险定价机制,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复同意,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下称“交易中心”)将试运行利率期权交易及相关服务。3月23日,挂钩LPR人民币利率期权业务正式在中国银行间市场正式推出,交易品种包括挂钩LPR1Y/LPR5Y的利率互换期权、利率上/下限期权,期权类型为欧式期权。
  作为银行间第一个利率期权,LPR利率期权受到的关注众多,作为利率交易员,笔者持续观察该品种,首日交易至今3月有余,部分心得、观点与诸位商。

期权与期权市场参与者


  期权(option)顾名思义是未来的权利。一份期权合约向一方提供延迟决定的权利。期权合约的买方在支付了期权费(option premium)后,具有在特定时间内向合约卖方以约定价格买入或卖出特定资产的权利。期权分为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两种基本类型。其中,看涨期权(call option)的持有者有在指定日期或之前对特定资产以约定价格买入或持有多头的权利,看跌期权(put option)的持有者有在指定日期或之前对特定资产以约定价格卖出或持有空头的权利。
  期权按资产标的又可分为利率期权、外汇期权、股票期权、期货期权等。其中,利率期权是一种与利率变化挂钩的期权,到期时以现金或者与利率相关的合约进行结算,包括但不限于利率互换期权、利率上/下限期权。互换期权(swaption)是指以利率互换为交易标的的选择权。当选择权买入方在支付期权费后,依照合约规定,买入方拥有在某一到期日执行某一利率互换的权利。通常当指标利率有利于期权买入方时,买入方才会向卖出方提出执行利率互换。利率上限是标的于利率的看涨期权。如果利率超过了规定的上限(cap rate),利率上限合约的提供者将向合约持有人补偿实际利率与利率上限的差额,从而保证合约持有人实际支付的净利率不会超过合约规定的上限。利率下限是标的于利率的看跌期权,如果利率下降至下限(floor rate),利率下限合约的提供者将向合约持有人补偿实际利率与利率下限的差。
  和其他金融衍生工具类似,期权具有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套利交易、资产配置的作用。其中,风险管理是一个衍生金融工具存在的最主要作用和意义。没有套期保值的功能,衍生金融工具是无本之木。因为不同的预期目标和目的,各类交易者和投资者聚集于期权市场。这些参与者大致可以分为四类:有些投资者进入期权市场是因为他们对价格变动方向有了判断,主动持有头寸以获利;有些投资者是利用期权对现有头寸进行套期保值以防止价格的不利变动;有些投资者是利用相似或相关产品的价格差异来套利;有些投资者起到中介作用,通过不同买卖价格来获利。其中套期保值者的需求是驱动衍生发展市场最根本的力量。对于LPR利率期权来说,潜在套期保值需求巨大。
  2013年10月25日,中国LPR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正式运行。LPR利率是商业银行对其最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其他贷款利率可在此基础上加减点生成。推出LPR是市场利率与政策利率双轨合一轨、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步。在此后6年的LPR培育过程中,出现了市场化程度低、参与主体少、期限过短等问题。2019年8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有关事宜的公告》发布。根据公告,LPR每月重置一次(每月20日公布);报价行按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中期借贷便利利率,MLF)加点形成的方式,向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报价;在1Y LPR品种上扩大至1年期和5年期以上两个期限品种;新机制运行后银行应在新发放的贷款中主要参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定价,并在浮动利率贷款合同中采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作为定价基准。
  新机制下,银行贷款与LPR挂钩,LPR则与MLF挂钩,故需要对LPR进行利率风险管理的群体更加广泛,其需求较改革之前也更为强烈。
  首先是银行自身套期保值需要。LPR改革之后,银行的新增贷款都和LPR挂钩,而银行的存款并未和LPR挂钩,因此资产端和负债端利率不匹配。随着挂钩LPR增量贷款的增多,银行面临的资产负债管理的挑战也越来越大,通过利率期权、利率互换等衍生金融工具进行LPR利率风险管理的需求日渐增多。假设银行采用LPR利率期权进行利率风险管理,为了避免因LPR下降过多致利息收入明显减少,缓解LPR波动对资产负债表的冲击,则会买入利率下限期权或互换期权。非银机构同样有可能暴露于LPR利率风险中,譬如有LPR浮息贷款,购买挂钩LPR的浮息债券或者发行挂钩LPR的浮息债券,由此产生利率风险管理需求。
  企业客户管理贷款利率风险或增强资产收益也需要衍生品。目前企业负债主要依靠贷款,增量贷款全面挂钩LPR,则企业持有对LPR利率风险变动的敞口。若一直保留该敞口,LPR变动会加剧企业财务报表波动,对企业正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故企业客户需要并且应该对LPR利率风险进行管理。为了避免LPR上涨过多致利息支出大幅增加,具有LPR浮息贷款的企业客户有买入利率上限期权或利率互换期权的需要。对于有固定利率负债的企业,在预期市场利率大幅下行的情况下,可买入利率下限期权,享受利率下行带来的潜在财务成本节省。从资产角度,若企业具有LPR浮息资产,如购买一笔LPR浮息债券,可买入利率下限期权锁定最低收益。企业亦可买入挂钩LPR利率期权的结构性存款增强收益。
  个人客户主要可以借助衍生品锁定贷款利率上限。根据人民银行要求,自2020年1月1日起,各金融机构不得签订参考贷款基准利率定价的浮动利率贷款合同,包括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故个人客户也暴露于LPR利率风险中。若LPR波动加剧,个人客户对利率期权需求也将随之增强。为了锁定贷款利率上限,个人客户可买入利率上限期权。
  既然金融机构、企业、个人等可以利用LPR衍生产品进行套期保值的潜在需求者数量众多,体量巨大,那么从价格发现、套利交易角度,LPR利率期权是否有用武之地?这主要取决于产品本身的流动性、市场的广度和深度。LPR改制不足一年,LPR利率期权刚起步,交易量目前来看难言市场深度,但未来可期。以在LPR利率期权推出之前的相关衍生金融工具 LPR利率互换来看,新机制后其交易量和交易笔数呈逐月上升的态势,说明对LPR利率衍生品需求增加、市场参与者增多。   2019年8月LPR形成机制改革后,挂钩LPR的利率互换交易量和交易笔数均逐月走高,反映了金融机构对LPR相关衍生品的需求明显提升。利率互换和利率期权都是管理利率风险的利器,相较利率互换,利率期权具有非线性、保险、杠杆效应的特征,在满足利率风险管理细分需求上有所差别。二者互相促进,共同繁荣利率衍生品市场。衍生品对基础标的的价格发现作用也将随着市场发展而更加重要。

商业银行衍生产品业务模式与LPR利率期权


  商业银行是人民币衍生产品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中国商业银行衍生产品市场业务约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历经30余年的发展,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衍生产品业务模式。按性质分,商业银行衍生产品业务分为自营交易和代客交易两大类。自营交易部分更多取决于银行对市场走势的判断,根据市场情况主动报价并持有敞口。代客交易部分主要由客户需求驱动,根据客户需求报价并达成交易。这里的“客”,可以是银行自身套保、金融同业客户、企业客户或个人客户。从单个金融机构讲,自营交易和代客交易分属两个团队;从整个市场来看,自营交易团队和代客交易团队并不割裂,如甲机构的代客交易团队可以和甲机构的自营交易团队达成交易,也可以与乙机构的代客交易团队或者自营交易团队达成交易。各机构之间自营业务和代客业务交错、融合,连同背后的客户共同组成我国衍生产品市场参与者。
  商业银行在衍生产品市场扮演多种角色。对于LPR利率期权,银行不同团队或可采用如下几种业务模式:
  资负部门套保。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部门出于套期保值需求,可向金融市场部门发起委托购买LPR利率下限期权或者利率互换期权,以避免LPR下降过多影响利息收入或因LPR波动较大造成资产负债表波动过大。
  代客交易。一是接受本行资产负债管理部门委托,对内卖出LPR利率上限期权或利率互换期权。二是接受挂钩具有LPR浮动利率贷款企业客户或个人客户委托,对客户卖出LPR利率上/下限期权或利率互换期权,帮助其规避LPR变动的风险。三是对于具有LPR浮息资产的客户,对客户卖出利率上/下限期权或利率互换期权。四是满足同业客户平盘需求,作为交易对手与其达成交易。对于因满足客户需求产生的风险敞口,可根据风险管理政策保留该敞口或者对外买入LPR利率上限期权,管理风险敞口。
  自营交易。一是结合风险管理政策和市场判断主动报价,主动获得头寸,采用各种交易策略,在市场变化中获得收益。二是接受同业或本行代客衍生产品团队询价,报价并达成交易。

推动LPR利率期权市场发展


  根据交易中心数据,利率期权上线首月(3月23日至4月23日)共有116家机构申请了利率期权业务,机构类型覆盖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外资行、证券公司、私募基金等。其中,40家金融机构开展了利率期权报价、交易等业务,股份制银行、大型商业银行、大型证券公司成交最为活跃。首月共计成交208笔、307.3亿元。期权期限主要集中于短期限、LPR1Y品种。结合首日数据看,整体交投除首日外较为淡静。根据公开报道,除银行外,券商亦在积极开发代客LPR利率期权业务。另一方面,银行间LPR利率期权交易报价本金较小(100万元至1000万元居多)、报价机构较少(一般不足10家)、价差较大(高于5bp的较多),市场广度和深度皆有很大发展空间。笔者认为短期内LPR利率期权难以迅速发展,长期暂时无法判断。目前制约LPR利率期权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市场对LPR变动方向预期过于一致、LPR变动不连续定价估值难度大、LPR受政策利率影响较大、对冲较为困难,以及利率衍生品市场尚不成熟、投资者教育需要时间等。
  LPR利率期权尚在起步阶段,交易中心为推动LPR利率期权发展做了诸多工作,包括提供询价、点击成交等多种报价方式在内的交易全流程及定价估值服务;统一组织利率衍生品市场活跃机构为利率期权市场提供报价,为市场提供流动性和定价基准根据机构日终报价形成LPR利率期权的波动率曲面,为市场提供定价基准;为了鼓励市场发展,业务运行前两年暂免利率期权的交易手续费。
  除此之外,笔者认为推动市场发展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推进套保会计。衍生品交易估值随市场变化而实时变动,尤其是期限长、金额大的衍生品交易对账面利润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实施套保会计可消除该影响,还原衍生交易规避市场风险的本质。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持续发展,人民币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深化,套保会计的实施有利于银行丰富存贷款品种,利于利率市场化环境下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也利于推进LPR利率期权的进一步发展。
  2.扩充市场参与者,扩宽市场广度。足够的市场参与者、不同的参与目的是市场具有深度的必要条件。LPR新机制运行后,暴露于LPR利率风险的机构增多、体量增大,潜在利率衍生业务需求巨大,但由于未获批衍生业务牌照,暂无法利用LPR利率期权等金融衍生品管理风险、开发新产品。
  3.推进挂钩LPR的可交易浮息金融产品。目前挂钩LPR资产主要是贷款,由于贷款绝大部分情况下不可交易,故难以对LPR价格起反向发现作用。推出挂钩LPR的可交易浮息金融产品,可促进LPR的价格发现,也可促进LPR利率期权等LPR衍生产品的发展。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LPR的价格发现,利于浮息资产的定价,形成一个“可交易浮息资产-价格发现-衍生产品市场发展-价格发现-可交易浮息资产”的正反馈循环。
  4.推进产品创新。通过产品结构创新扩大潜在参与者范围,比如对LPR浮动利率个人住房贷款,可以配套利率互换期权使客户有机会将浮动利率贷款转换为固定利率贷款,也可以配套利率上限期权,規避利率大幅上升的风险。再如可以搜集市场信息和客户需求,利用非线性的期权类产品,设计出人民币利率结构化衍生产品,满足客户需求。
  5.加强投资者教育。通过各种形式推进对企业客户的投资者教育,培育使用金融衍生产品进行风险管理的理念,平抑利率波动对经营业绩的影响,使企业可以专注于主营业务,发挥衍生品市场对实体经济支持作用。
  6.加大人才储备。相较普通金融产品,衍生产品业务具有其独特专业性,需要对客户经理专门培训,建立从总部到分支机构专业的销售队伍,以准确发现客户潜在需求、介绍产品功能,精准匹配企业需求与银行服务。
  LPR利率期权作为银行间市场第一只利率期权,其推出是中国利率市场化的重要一步。笔者作为衍生产品交易员见证这历史性的一刻并参与其中,与有荣焉。前程漫漫,愿各方持续参与,见证LPR利率期权从稚嫩小苗成长为参天大树。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其他文献
2020年一季度,全球新冠疫情的爆发,给亢奋的美股泼了一盆冷水。自2020年2月19日市场见顶,到2020年3月23日市场见底,短短1个月时间,纳斯达克指数(下称“纳指”)累计跌幅接近1/3,期间更是经历了连续四次熔断,即便是股神巴菲特也直言“平生未见”。而在此之前,美股牛市已经持续了整整十一年,纳指累计涨幅高达677%。  但2020年却是一个把奇迹当作平淡日子来过的年份。自从3月23日纳指盘中
期刊
徐高  人民银行如果要对“财政赤字货币化”做真正有力的反驳,必须要疏通货币政策传导路径,以表明目前货币政策并不需要“财政赤字货币化”来帮忙。  财政部官员提出“财政赤字货币化”的观点并非临时起意。早在2019年1月16日,当时任财政部国库支付中心副主任的郭方明在“2019年债券市场投资论坛”上曾表示:“准备研究将国债与央行货币政策操作衔接起来,同时扩大国债在货币政策操作中的运用……强化国债作为基准
期刊
债券牛市在二季度遇到了波折,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5%回升至2.8%,股票市场则持续上涨,沪深300指数从4月下旬以来已经累计上涨超过10%,创业板指涨幅更甚。在全国“两会”之后,很多市场观点认为,债券市场5月以来的调整和人民银行收紧货币政策令货币流动性转向有关,旨在打击加杠杆的债券投资活动,迫使银行将资金用于贷款发放。但也有分析认为,在经济复苏尚且需要政策呵护的背景下,如果去杠杆带动长期利率回
期刊
浙江力诺流体控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浙江力诺”,300838.SZ)具备较强定制化设计和制造能力的控制阀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根据《控制阀信息》统计数据显示,2015-2017年,公司在国产控制阀品牌中一直位列第4位,2018年位列第3位。进口替代趋势带来发展机遇  随着工业生产及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重视高效率低内耗生产、大力治理环境污染的背景下,人们对控制阀愈来愈重视。而工业物流网的普
期刊
2020年6月10日,光伏行业巨头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上交所科创板挂牌交易。天合光能(688599.SH)成立于1997年,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光伏智慧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业务包括光伏产品、光伏系统、智慧能源三大板块。2019年,天合光能光伏组件全球年出货量突破10GW。根据PV InfoLink发布的2019组件出货排名,天合光能位居前三位,继续保持全球出货量领先地位。在过去的一年里,
期刊
苏州金宏气体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宏气体,688106.SH)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特种气体和大宗气体供应商。根据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的统计,2017-2018年,公司销售额连续两年在民营气体行业企业统计中名列第一。2017年10月,公司被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评为“中国气体行业领军企业”。进口替代方面市场空间广阔  金宏气体是一家专业从事气体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环保集约型综合气体供应商。经过 20余年
期刊
随着祥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祥生控股”)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2019年销售过千亿元的唯一未上市房企正式叩响资本市场的大门。  在2019年销售过千亿元的30余家房企中,祥生控股是唯一至今没有登陆资本市场的房企。随着招股书的披露,市场也得以全面窥探这家快速崛起的浙江房企。  与部分千亿元规模房企类似,“黑马”也是贴在祥生控股身上的一个标签。2015年,公司销售不过刚刚破百亿元,2018年就已
期刊
深圳市燕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燕麦科技”,688312.SH)是一家专注于自动化、智能化测试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为客户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公司的测试设备主要应用于柔性线路板测试领域,客户覆盖全球十大FPC企业中的前七家,并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消费电子领先品牌苹果的供应商。优质的头部客户资源奠定了公司在FPC测试领域的优势地位。拥有优质头部客户资源  根据《智
期刊
近期,券商陆续公布5月月报业绩,5月,受A股震荡行情的影响,指数增速放缓,叠加五一假期效应,投资者活跃度有所下降,A股38家上市券商中超九成营收环比出现下滑。5月股权融资合计募集金额891亿元,环比下降27%;债权融资合计募集金额8149亿元,环比下降22%,投行业务承压。  在营收方面,广发证券5月实现营收17.12亿元,排名第一。国泰君安、申万宏源、海通证券、招商证券排名二到五位。在可比的37
期刊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冲击,美联储推出了一系列宽松工具,包括降息、无限量购买国债及MBS、与海外央行货币互换以及各种信贷市场投放工具。由此,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急剧扩张。截至7月1日,美联储总资产7.06万亿美元,高峰时(6月10日)一度达到7.22万亿美元。  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角度而言,中央银行扩表会导致本国货币供给增加,降低本国货币的相对购买力,进而导致本币贬值。从利率平价理论的角度来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