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寒假作业过于简单粗暴

来源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月不打电子游戏,不碰手机电脑,而改用阅读、运动、和同学互动来代替上网。这看似不错,但深究起来,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寒假作业,真的有意义吗?有什么可行性吗?
  首先,出题者曾老师的出发点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他对孩子们的调查,其实也更深层次地反映了当今许多老师和家长的共同担忧:随着电子科技产品的不断更新,孩子们的目光不再集中在课本、学校、家庭上,而是通过网络,延伸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全新高度和广度。但同时网络科技带来的弊端也日益凸显。因而让孩子们避开手机与网络带来的不良影响,回归阅读与运动,更好地挖掘自己的兴趣,培养各类爱好,是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但问题是,把这个本应逐步达成的长远目标突然以作业的形式强加给学生,其本身就是一个不合理的行为。
  众所周知,兴趣爱好并不是能够仅靠一个月的时间就培养起来的。它根植于家庭渊源和内心修养,是个性的呼唤与体现,需要长期的摸索与积累。斯宾塞说:“兴趣所用的培养方法应该是能够引起内在快乐的活动;不是因为能够得到外来奖励而快乐,而是因为它本身有益健康。”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刻意地寻找一个所谓的兴趣爱好,或是读几本别人推荐的名著,不仅浪费了时间,也是得不偿失的行为。
  另一方面,一切作业的价值都是以能够完成为前提的。小学生被寒假作业给难为哭了,无疑给这份作业的可行度打上了问号。在如今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接触网络媒体,除了娱乐休闲的需要外,还有获取各类信息的需求,否则就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即便在发展的过程中,网络衍生出了诸多弊端,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如今的人类已经无法离开网络了。对于很多成年人而言,一天不碰手机电脑已是极限,更何况是正值青春年少、活泼好动、对什么都充满新鲜感的孩子们。美国教育家艾默生说:“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而该项作业的内容显然与孩子的天性相违背,甚至会使一些学生由于完成不了而产生挫败感,更是严重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因而,这样的“另类”作业是不近人情的。
  寒假,本是家人团聚和和美美过大年、学生放松休息的欢乐日子,老师根据学生的情况适度布置作业无可厚非,但布置怎样的作业,布置多少作业都应是前后思虑过的。一味地追求与众不同,出一些所谓的“创新”作业,可能会让孩子们反感甚至失去动力。教育的本真,不是强制而是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让孩子们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快乐学习,是每个教育者都应执着追求的目标。
  点评:作者在文中首先肯定了老师布置“另类”寒假作业的善意初衷,为下文反驳竖起了靶子,再从“兴趣爱好不可能短时间培养起来”将靶子驳回;接下来分别从布置作业目的与完成作业的可能性来分析,引用了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艾默生的观点,认为该项作业不合人情,有违教育理念,从浅入深,使说理更加充分、准确,充满说服力与可信度;最后从寒假本是放松休息的日子,点明老师应该布置一些符合孩子天性的作业,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很好地收束了全文。文章观点鲜明、条分缕析、论证有力,是一篇精彩的论说文。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