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中提及的“真正的社会主义”评析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真正的社会主义是19世纪中期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前后流行的一种重要思潮,深入了解它的思想内容,如何看待和评价这种思潮,对我们今天学习和认识社会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有着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
  《共产党宣言》作为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成熟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的纲领性文件,比较简明扼要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其中第五部分着重剖析了当时流行的形形色色的各种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流派,并指出了他们的错误和所代表的阶级实质。
  一、产生背景与经过
  在《宣言》所写作的19世纪40年代中后期,在当时的德国的一部分知识分子和小市民、手工业者当中广泛流行着所谓的“真正的社会主义”。这样一种思想是在之前的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影响下产生,又作為空想社会主义的对立面而出现的一种思潮。
  “真正的社会主义”这一称谓,据人考证,首次出现于德国思想家格律恩笔下,他在1846年所写的《从人的观点论歌德》当中写道:“在个性受损害的基础上的共产主义是真正的社会主义。”马克思在批判和评价这种社会主义时,给“真正的”加上了引号,使之具有浓重的讽刺意义。于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就成为特指德国19世纪中后期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称号闻名于世。可以说,“真正社会主义”是德国特定社会生活的产物和表现,当时的德国是一个小邦国割据林立的封建国家,处于争取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和社会民主改革的前夕,当时的社会矛盾异常复杂尖锐,各个阶级都普遍感到不满。很多社会思潮都流行开来。
  在当时的德国,“真正的社会主义”为什么能获得如此巨大的社会影响呢?原来,“真正的社会主义”利用了当时西里西亚工人起义在整个德国所造成的巨大反响以及贫富问题所引起的社会骚动不安的情绪。虽然只是在人道主义情感范围里处理社会主义问题,抛弃了一切革命前景,而对它以乌托邦式的一种解决,但却忽然使得这个主义成为了广大民众特别是所谓“有教养”的人们可以接受的东西。由于出版物的泛滥,它竟被弄称为一个现实问题,以致社会主义思想在普鲁士政府、贵族和大资产阶级的瞠目结舌下,可以迅速传播开来。
  二、把“社会主义”归结为一种实现“真正的人的本质”的纯粹思辨
  “真正的社会主义”者通过继承费尔巴哈人道主义思想而达到社会主义,这件事说明了他们思想的思辨性质。在之前,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立论根基是以对资本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入的批判性分析作为基础,而“真正的社会主义”则不然。他们既不直接参与民主主义的小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也不参与革命的手工业者和无产者的斗争,同时也找不到一个强有力的无产阶级运动的支持,以至于他们根本无法去研究分析这个社会主义运动的社会环境,以及种种经济和社会的事实。他们只是依据从古典哲学家特别是费尔巴哈那里所抄袭来的命题,来建立自己的学说体系。因此,这些人的学说缺乏一种坚实的社会基础,表现中强烈的思辨性和空话连篇的倾向。
  具体看来,这些人的主要理论就是强调人的生物性和生理性,把人的本质同自然界的事物等同起来,并以所谓的“人的本质”论作为一种人道主义的出发点。他们关于“人的本质”的论点,是以费尔巴哈人本学为根基。我们知道,费尔巴哈只是承认生物意义上的人,抽象的人,否定了人的社会性的观点,以上这些主张均被“真正的社会主义者”原封不动地拿来了。在赫斯和格律恩这些人看来,人是什么?人与动物一样,天生就具有了能使万物具有生活的“普遍力量和特征”。不过他们又说人不同于万物,在于“具有自我意识”,“人的本性是整个自然界的一面镜子,自然界在这面镜子当中可以认识自己”,可见,费尔巴哈关于人性或‘类’的概念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的中心思想。
  费尔巴哈有一个著名的命题是“宗教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的异化”。而他们从费尔巴哈那里借用来的主要是费氏对宗教的批判,他们是想通过批判宗教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并且也提出了自由活动是人的解放的最终目的的命题。而所谓自由活动,是指出于人的内心的驱使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赫斯从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那里吸收了劳动和享受的思想,以为劳动和享受必须在自由的活动中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人的生活变得和谐,从而使得劳动成为摆脱了任何外在强迫的自由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享受。(这种思想也被卡尔·马克思所部分地继承了)而在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作为人的本质的自由而和谐的活动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追逐利润和竞争使得人成为了原子化的孤立利己主义的个体。这种制度环境下,本来同快乐不可分的人的自由活动被一种使人感到负担的活动,即强制的雇佣劳动所代替。任何劳动都不是出于人类本性的内心驱使,也不是出于对劳动的向往和热爱,而只是出于外力驱使,是受迫于贫困或者为了金钱。这样的一种劳动是一种严重贬低和压抑人的雇佣劳动和奴隶劳动,这样就摧毁了本来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那种和谐。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再也找不到实现自己本质的条件,这个社会于是就这样成为了一种对人而言极为陌生而又富有敌意的外在权威。
  “真正的社会主义”还用抽象的人性论,人道主义观点去曲解和诋毁法国的社会主义学说。他们只是简单地认为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在于只鼓吹“对粗暴的物质的依赖”,只代表了无产阶级的利益而不能代表人的本质的利益。他们就基于这些理由,拼命宣传抽象人道主义,说什么只有人道主义世界观才能拯救世界。
  三、伤感主义的“爱”之说教来实现人类解放
  从抽象的人的本质出发,通过道德说教和建立“爱的宗教”,来恢复人性,改造社会,这是真正社会主义者的另外一个理论基点。
  资本主义社会之所以异化了人的本质,是因为利己主义的横行无忌,使得人的孤立、敌视、自私、倾轧,利己主义的流行则是由于人类理性力量的贫弱。就这样,由于缺乏有组织的劳动,缺乏经过调整的社会关系和合理的教育造就的社会问题的根源,而只要经过良好的组织和教育,就能治愈上述顽疾。他们给出的药方是爱,进行这种教育的根本内容也是这种泛化的“爱”。只有“爱”,才能增强和恢复人的理性,使其产生同情感,利他主义。   同时,“真正的社会主义”者们又极力反对用暴力去推翻旧制度,认定这样做只是“粗陋”的共产主义的表现,而真正的社会主义只需经过“有教养的人”的道德说教便可获得成功。他们进而甚至恶毒地宣扬无产阶级永远不要参加革命,为什么呢?因为这些革命都只是些不怀好意的资产阶级野心家为推翻现政权而煽动起来的。赫斯宣布:“革命是过时的政治手段,叛乱是野蠻的举动,巷战的胜利也是不必要的,现在大多数人赞同财产公有。总有一天我们会做一个正式的声明,所有人也都会揉开他们的眼睛,从欺骗他们的噩梦中醒来。好像这个世界的全部财富都经历了一次奇异的变化。
  四、结语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学说,作为人类对美好社会的一种向往和理想,并不仅仅只是单纯的一种理论和思想,它必然是从社会现实的运动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而这些所谓的真正社会主义者却错误地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同现实粗暴简单撕裂对立起来,任意用德国特别是费尔巴哈哲学加以解释,衡量。使得社会主义离开现实的历史基础而转到思辨中去。因此它根本不存在于现实界,而只存在于云雾弥漫的哲学幻想的外太空。
  “真正的社会主义”可以说确乎是当时19世纪中叶典型的德国历史条件的产物,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和不分阶级的爱是这种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从小资产阶级的利益出发,对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深为不满,而又不肯推翻全部私有制,侈谈社会改造的话题,最终只能诉诸思辨,它指责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者只是从纯粹的外在物质享受欲望当中引出“平等要求”,而坚持从人的本质及其异化的角度去解决社会问题;它否认共产主义是一种现实的运动,是阶级对立的产物,而强调共产主义只是代表“真理”的要求,是哲学伦理学的实现,是用“爱”去恢复受到歪曲的“人的本质”。这种思潮以美文学的词句和形式代替了科学认识,主张靠“爱”来实现人类解放,而丝毫不主张用经济改革,生产改革哪怕微小的改良办法来提高工人待遇改善无产阶级的处境。总而言之,他们的思想被沉溺在令人憎恶的美文学和泛爱主义的空谈之中了。
  参考文献:
  [1]赫斯对马克思社会主义观的影响.梁舒婷.理论观察,2014.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赫斯的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对青年马克思的直接影响.刘士才.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5.
  [4]卢梭.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5]论赫斯对马克思唯物史观形成的重要影响.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2.
  [6]余源培,吴晓明,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导读[M]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版),2005.
  [7]陈东英,著.赫斯与马克思早期思想关系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1.
  [8]汪行福.德国古典哲学的社会主义之路[j].哲学动态.2006.
  [9]《费希特选读》第四卷[M].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作者简介:刘佼文(1993—),女,汉族,河南商丘市人,法学硕士,单位: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
其他文献
摘 要: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现代化的形成,以及社会形态和经济形态的迅速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迎来了新的转变和发展契机,人本思想发展趋势、市场和利益发展趋势、平等民主等三个方面作为当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发展趋势,将会对今后思想政治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以人为本;市场经济;民主平等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以及全球化所带来的各种冲击,思想政治工作也迎来了新
期刊
摘 要:我国的职业教育承担了向我国社会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任,本文论述的重点是如何提高我国职业教育培训效果,分析了影响职业教育培训效果的原因,并且有针对性的意见。  关键词:职业培训;培训效果;师资力量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同时对于人才的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我国职业培训的主要培训任务就是承担社会各个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培养,同时
期刊
摘 要: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比较普遍,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给多少,学生知多少,不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大多数学生头脑里只是老师“灌输”的内容,离开老师,就不会学习了,这种现状是应试教育的弊端所造成的后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能力的培养  一、正确的学习动机的形成,是促使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  事实证明,小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便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意志力
期刊
摘 要:现代社会中,机械加工工艺在不断的完善。在高校的数控实习教学中,机械加工相关的知识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教师却往往较为侧重数控技术的编程部分,忽略了机械的加工工艺知识,这样不符合学生所学知识的全面性原则。数控专业的人才是技术性人才,因此高校中数控实习课程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要注重教学规划的全面性以及系统性,本文通过对机械加工工艺在数控实习教学中的应用分析,找出了在实习教学中的一些问
期刊
摘 要:高中政治教师是否具有完美的人格,浓郁的爱国情结,崇高的职业理想,强烈的事业心和优秀的心理品质,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教师要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净化学生的心灵,把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学,同时结合生活主题,增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高中政治;教育教学  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们面对的文化有传统的和现代的、外来的和本土的、先进地和
期刊
摘 要:“数和形的概念不是从其他任何地方,而是从现实世界上得来的。”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为实践服务。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数学广泛的应用性日愈显示出其特有的魅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知识性、应用性、趣味性和谐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小就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意识的探索  一、从实际问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人
期刊
摘 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往往是承担着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的任务,他们往往都是未来生产技术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在本文当中,我们主要对杭州市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为研究课题,分别对杭州市当前职业教育的相关综述进行了介绍,并且根据当前杭州市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分析当前杭州市高等职业教育当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科学策略。从而推动杭州市职业教育能够更好、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
期刊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经济全球化、企业市场化,利益分化的新形势下显露出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党建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做实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要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和改进工作内容、形式、方法和机制。  一、更新观念,正确定位,是加强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  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从目前企业党务工作者尤其是基层单位的党务工作者,在更新观念上、自我定
期刊
一、团结和谐领导班子是根本  要做到党建工作和企业效益实现双赢,就必须建立起一套符合企业发展实际,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保证企业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工作机制。在以创建“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的四好领导班子活动中,我们党政领导围绕发展强班子,带领职工抓好企业的各项工作。  以促进和谐发展为切入点,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廉政建设等方面坚持不懈地抓落
期刊
摘 要: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学案导学”是一种比较新型的教学方式,其能够提高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有着很大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中职语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并提出了其存在的问题以及有效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语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新课改之后,学校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地位,学生应该占中心位置,教师起辅助和引导的作用。而传统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