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邻近肝表面原发性肝癌的适应证选择、治疗方案及操作技巧。
方法选择经临床和病理确诊的6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69个邻近肝表面病灶拟行RFA治疗者,经超声造影增强检查后确定符合RFA治疗的适应证。61例患者中,男38例,女23例,平均年龄58.2岁。肿瘤直径(3.8±1.2) cm,肿瘤直径≥4 cm的病灶27个(39.1 %)。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A级40例,B级21例。在RFA治疗前采用肿瘤旁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增加穿刺点防止肿瘤表面中心部位过度重叠,并采用多次消融减少针道转移、避免垂直方向进针等附加方法,以提高邻近肝表面肿瘤的灭活效果。
结果全组患者的肿瘤早期灭活率为98.6%。由于凝固消融的肝组织面积较小,1周后患者肝功能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仅为(148.5±38.5)U/ml,并于(1.8±0.6)周内恢复至治疗前水平。甲胎蛋白从1 000~1 500 ng/ml下降至(98.5±42.5)ng/ml,其中13例(21.3%)患者降至正常水平。随访20~61个月,平均25.3个月。肿瘤局部复发率为5.8%(4/69),肝内异位复发率为24.6%(15/61)。全组患者的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3.6%、57.3%和44.2%。
结论对邻近肝表面原发性肝癌患者行RFA治疗,可采用肝外或在肝脏与腹膜之间注射生理盐水、增加皮肤穿刺点、避免垂直方向进针、轻加压状态下消融等方法,减少并发症并提高疗效。该治疗方法创伤小、肝功能损伤小,是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