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前,美国心理学家詹巴斗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把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放在帕罗阿尔托的中产阶级区和相对杂乱的布朗克斯街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一辆,他把车牌摘掉,并把顶棚打开。结果这辆车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而放在帕罗阿尔托的那一辆,摆了一个星期都无人问津。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一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在此实验的基础上,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有名的“破窗理论”:如果有人打破了一栋建筑上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一些不良风气和犯罪行为就会不断滋生和蔓延。
“破窗理论”告诉我们:人的行为和环境均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尤其是那些没有得到及时制止的不良行为,会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造成影响,严重时可导致他人不加思索地接受某种思想或行为。因此,在成就卓越企业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细节控制,将各种各样的不良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实际上,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破窗现象”时常存在,诸如,企业积极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然而总会被怀有侥幸之心的人所打破。领导人员破,为普通员工树立了一个“榜样”,群起仿之;普通员工破,没有受到处罚,他人就会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长此以往,工作中不讲求成本效益的行为得不到纠正,经营成本越来越高;工作中执行力差的情况得不到改善,企业效率越来越低;工作中存在的腐败行为,得不到严肃处理,企业内类似行为越来越多。正如古人所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以上现象将直接导致整个企业处于无序的经营状态中,经营无方、人心涣散、持续亏损,最终陷入被市场机制淘汰的自绝之境。
仔细想来,企业运营过程中,众人有意无意 “破窗”,原因主要有四:一是有的人遵纪守法的意识薄弱,不能严以律己,有章不循,有法不依,成为“破窗”的“始作俑者”;二是部分人不能坚持原则、保持立场,报有别人能够踩 “红线”,我为什么不可以踩的“从众心理”;三是 “投机心理”。尤其是看到有机可乘或者其他投机者占到“便宜”后安然无恙时,便克制不住内心的蠢蠢欲动,抱着“侥幸的心理”加入到投机者的行列;四是企业管理不严,执行力不强,制度流于形式,不能有效制止“破窗”现象,也不能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实践证明,在企业的建设中,任何一件有碍于企业发展的事情,即使只是小事,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处理,犯错的人没有得到应有的处罚,容易使其有恃无恐,今后其行为将更加难以控制;同时,在其他员工的心理上就会产生暗示作用,使大家的是非观混淆,对错分辨力下降。所以,企业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来解决“破窗问题”:
第一,要统一员工思想,营造优秀的企业文化氛围,形成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增强员工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归属感,使每一位員工真正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
第二,不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使每一位员工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坚定立场,注重细节,反对违反企业规定、浪费企业资源、社会资源的行为。不做“破窗”之人。
第三,对员工中发生的小问题、小错误,要引起充分的重视,防微杜渐,加重处罚力度,严肃企业法纪,这样才能防止有人效仿,积重难返。特别是对触犯企业核心价值理念和根本利益的行为要严肃查处。
第四,要提倡“补窗”行为。引导员工不以“破窗”为由同流合污,而以“补窗”为己任亡羊补牢,并通过激励措施使之发扬光大。
总而言之,将企业发展成为国家、为社会、为世人所瞩目的卓越企业是每个企业人的梦想,也是每个企业人的职责,任重而道远。这个梦想的实现离不开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的企业管理,也离不开全体企业人的自觉行动和共同努力。我们提倡 “不破窗” 、“小题大作”和“补窗”,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远离“破窗现象”,携手奋进,共同踏上成就卓越企业的图强之路。
作者单位:广东省出版集团
编辑:吕萍
“破窗理论”告诉我们:人的行为和环境均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尤其是那些没有得到及时制止的不良行为,会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造成影响,严重时可导致他人不加思索地接受某种思想或行为。因此,在成就卓越企业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细节控制,将各种各样的不良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实际上,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破窗现象”时常存在,诸如,企业积极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然而总会被怀有侥幸之心的人所打破。领导人员破,为普通员工树立了一个“榜样”,群起仿之;普通员工破,没有受到处罚,他人就会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长此以往,工作中不讲求成本效益的行为得不到纠正,经营成本越来越高;工作中执行力差的情况得不到改善,企业效率越来越低;工作中存在的腐败行为,得不到严肃处理,企业内类似行为越来越多。正如古人所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以上现象将直接导致整个企业处于无序的经营状态中,经营无方、人心涣散、持续亏损,最终陷入被市场机制淘汰的自绝之境。
仔细想来,企业运营过程中,众人有意无意 “破窗”,原因主要有四:一是有的人遵纪守法的意识薄弱,不能严以律己,有章不循,有法不依,成为“破窗”的“始作俑者”;二是部分人不能坚持原则、保持立场,报有别人能够踩 “红线”,我为什么不可以踩的“从众心理”;三是 “投机心理”。尤其是看到有机可乘或者其他投机者占到“便宜”后安然无恙时,便克制不住内心的蠢蠢欲动,抱着“侥幸的心理”加入到投机者的行列;四是企业管理不严,执行力不强,制度流于形式,不能有效制止“破窗”现象,也不能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实践证明,在企业的建设中,任何一件有碍于企业发展的事情,即使只是小事,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处理,犯错的人没有得到应有的处罚,容易使其有恃无恐,今后其行为将更加难以控制;同时,在其他员工的心理上就会产生暗示作用,使大家的是非观混淆,对错分辨力下降。所以,企业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来解决“破窗问题”:
第一,要统一员工思想,营造优秀的企业文化氛围,形成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增强员工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归属感,使每一位員工真正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
第二,不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使每一位员工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坚定立场,注重细节,反对违反企业规定、浪费企业资源、社会资源的行为。不做“破窗”之人。
第三,对员工中发生的小问题、小错误,要引起充分的重视,防微杜渐,加重处罚力度,严肃企业法纪,这样才能防止有人效仿,积重难返。特别是对触犯企业核心价值理念和根本利益的行为要严肃查处。
第四,要提倡“补窗”行为。引导员工不以“破窗”为由同流合污,而以“补窗”为己任亡羊补牢,并通过激励措施使之发扬光大。
总而言之,将企业发展成为国家、为社会、为世人所瞩目的卓越企业是每个企业人的梦想,也是每个企业人的职责,任重而道远。这个梦想的实现离不开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的企业管理,也离不开全体企业人的自觉行动和共同努力。我们提倡 “不破窗” 、“小题大作”和“补窗”,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远离“破窗现象”,携手奋进,共同踏上成就卓越企业的图强之路。
作者单位:广东省出版集团
编辑: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