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痴呆患者38例的护理体会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tea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改善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维持患者的日常活自理能力、延长患者的生命。方法:通过对38例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体会,运用适当地护理措施及心理护理来应对老年痴呆患者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结果:老年痴呆患者较入院前各症状发展速度得到明显控制,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结论:通过适当的护理,对老年性痴呆患者晚年生活质量的提高能获得较满意效果。
  关键词 老年痴呆 护理
  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AD)是指老年老化程度超过生理性老化,或过早老化,致使脑功能障碍,引起获得性、持续性智能障碍[1]。在无意识障碍的情况下,有记忆和认识功能障碍,伴有言语、视空间技能、情感或人格改变,并影响其社会活动。由于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手段,老年性痴呆逐日加重,最终因躯体合并症而危及生命。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快,老年性痴呆患者日益增加,为了让老年痴呆患者有较高质量的晚年生活,给予适当护理措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工作中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2005~2009年收治老年痴呆患者38例,年龄65~85岁,临床确认为老年痴呆(诊断标准符合北京医科大学和协和医科大学联合主编的《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标准》),均表现为记忆减退,定时力、视觉空间感知能力、语言功能、计算力操作执行功能等方面不同程度的丧失,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
  护理难点
  沟通困难:记忆力下降,表现为谈话思路中断,近记忆力差,不记得家庭住址及电话号码等;智力下降表现为计算、理解、判断、逻辑能力差;情绪障碍,表现为情感脆弱、失控、无故发脾气、易激怒;性格固执违拗、行为退缩、睡眠障碍等。导致老年痴呆患者沟通能力下降,表现为很难理解他人和被他人理解,不能针对性地回答问题等。
  服药依从性差:由于患者记忆力、智力、情绪均有不同程度的障碍,造成拒服、错服、漏服或重服药物,具有一定的医疗隐患。需要医护人员和家人耐心指导和督促。
  生活自理缺陷:生活自理能力有不同程度缺陷,日常活动越来越需要别人帮助,行走、入厕、沐浴、个人卫生处理困难;重度患者卧床,不语,大小便失禁等,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需他人照顾。
  护理措施
  通过以下几点护理措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同患者或者家属商定护理计划,实施措施后使38例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比实施措施前明显得到提高。现将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一般护理及日常生活护理:认真做好基础护理,保持病床干燥、清洁,常用物品置于显眼和易触及的地方,以利患者随时使用。病室要保持整齐、安静,注意安全,防止跌倒引起外伤。特别是对脑梗死痴呆患者生活不能自理,要经常给患者翻身,温水擦拭身体等,防止褥疮的发生。老年痴呆患者日常活动内容往往贫乏,应鼓励患者多与病友交谈、聊天,看电视、下棋等活动,以达到加强患者记忆力、计算能力、手工操作、语言沟通等训练目的,同时也丰富了患者的日常生活。
  记忆障碍的护理:在38例AD患者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记忆障碍,其中重度记忆障碍的有9例。记忆障碍的患者处于一种不能记住或回忆起信息的状态,严重记忆障碍的患者日常生活都不能自理,连相濡以沫的爱人都不认识。耐心的护理和必要的措施对记忆障碍的患者显得格外重要。回忆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措施,当患者由衷的谈论记忆中的愉快事物时,语言会变得很流畅,这时医务人员就要耐心倾听患者的讲述,并与他们热情交流,以提高患者语言流畅和记忆能力。在日常治疗和护理中,经常与患者愉快地进行语言交流,尊重和倾听他们的诉说,取得患者的信任,能更好促进患者的记忆状况改善。
  行为异常的护理:老年痴呆患者行为异常可分为攻击行为、身体非攻击行为和语言激越行为,其中攻击行为对患者自己、家庭、其他患者或医护人员来说是危险的。医务人员应了解患者过去的生活习惯和喜好,尽量满足患者的需要,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不能用禁止,命令语气[2],鼓励患者配合医护人员完成各种治疗,不能在患者存在激越行为时将其制住,这样更增加患者的激越行为,使病情加重。
  心理护理:从思想和情感上尽可能地与患者沟通,耐心听取患者的倾诉,切忌使用伤害感情或伤害自尊的语言和行为,避免受到心理伤害,产生情绪低落,甚至发生攻击行为,同时减轻患者的孤独感。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掌握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目的和计划与患者个别交谈,消除患者不必要的思想顾虑,让患者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3]。了解患者的爱好和兴趣,投其所好,让患者多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如户外活动,看一些轻松愉快的电影、玩棋牌、看报纸等,以此来调节患者的情绪并可训练患者的协调能力、注意力等而起到治疗作用。
  家属的协调和指导: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后,指导家属照顾患者日常生活的方法,遇到特殊问题的应对措施。让家属尽快掌握与患者交流的方法和技巧,给患者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安全温馨的家庭环境。
  总之,通过以上护理措施和方法,38例老年痴呆患者各症状发展速度及生活自理能力较入院前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得到较满意效果。
  参考文献
  1 沈经邨.精神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36-250.
  2 王昭红.日本家庭访问护理介绍[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3,22(2):92-93.
  3 陈淑清,王述彭,刘静芬.精神科护理学[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91.
其他文献
关键词 Blaschko 毛囊角化症 局限性  毛囊角化症(Keratosis Follicularis)亦称毛囊角化不良病,皮损是一种少见的以表皮细胞角化不良为基本病理变化的慢性角化性皮肤病。多对称发病少见不对称发病,现报告1例单侧头面部发生的毛囊角化症。查阅文献,仅在《临床皮肤科杂志》2011年第6期报道1例躯干部单侧线状分布的毛囊角化症。
期刊
低血糖严重可引起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尤其老年人突发意识障碍,肢体瘫痪时,常先考虑到急性脑血管病。收治脑梗死低血糖昏迷患者32例,现就资料进行总结。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42~83岁,平均62岁;其中有糖尿病史28例,应用胰岛素12例;服用格列本脲6例;服用消渴丸10例。
期刊
病历资料  患者,男,76岁。以“发现右大腿外侧肿块1年,近2个月生长较大”为主诉来诊。患者原有脑梗死病史4年,遗留有右侧肢体活动障碍。有陪护协助下可缓慢行走。1年前发现右大腿外侧有一2cm×2cm大小肿块,无痛,未在意。近2个月,肿块明显增大约拳头大小,来院要求近一步诊断治疗。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右下肢肌力3~4级,肌张力较弱。右大腿外侧股直肌外缘可见一约6cm×8cm大小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及临床防治对策。方法:使用美国BD公司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鉴定和药敏。结果:1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高产β-内酰胺酶88%,MRSA检出率64.5%;呈低度耐药的抗菌药物有替考拉宁、呋喃妥因、复方新诺明,高度耐药的有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红霉素等,目前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菌株。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呈多重、高度耐药性,尚未发现耐万古霉素
期刊
摘要 目的:分析新生儿肺出血X线表现,对指导新生儿肺出血的治疗提供临床意义。方法:采取床旁摄片,动态观察典型的2例新生儿肺出血患者的X线表现。结果:动态监测各阶段均不一致,且进展迅猛,数小时内即可产生完全不同的X线征象。结论:动态X线观察严重病例数小时复查1次,这是诊断NPH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对指导临床早诊早治、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新生儿肺出血 X线表现 临床应用
期刊
摘要 目的:通过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AECG)检测,了解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表现。方法:对CT检查明确为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行12导联心电图检测,分析各类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同时比较AECG异常组与正常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102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检出12例AECG异常病例,其中ST段改变17例(21.5%),各种心律失常均有检出,房性期前收缩发生率最高9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有效救治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收治百草枯中毒患者34例,对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8例,死亡26例。结论:对中毒患者给予及时彻底的洗胃、导泻,血液灌流并采取综合的护理措施是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百草枯 中毒 急救 护理
期刊
摘要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了解这起突发事件原因,为更好防控炭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标《炭疽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T17015-1997对患者血液、渗出液、病牛肉、及污染的泥土进行病原体分离培养,及生化、血清鉴定。结果:从患者皮肤渗出液、牛肉中检出炭疽芽孢杆菌。结论:这起突发事件是由私自屠宰病牛引起的皮肤炭疽。  关键词 流行病学调查 炭疽芽孢杆菌 分离鉴定
期刊
关键词 炎琥宁 成分及作用 过敏反应 用药分析
期刊
讨 论  淋巴瘤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其发生大多于免疫应答过程中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某种免疫细胞恶变有关,是一组无论病理形态还是临床表现都高度异质性的肿瘤[1]。按组织病理学改变,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在我国,NHL占全部淋巴瘤病例的90%左右,并且近十几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尚未完全发现淋巴瘤的明确病因,较为公认的是感染因素,比如EB病毒、HTLV-1、HCV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