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接地网设计的要点探究

来源 :科学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xc1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电能作为重要的能源,为整个社会系统的运行提供了可靠保障,为了更好地提升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必须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发挥出接地网的优势,实现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从目前的电力系统运行来看,接地网事故频发,其中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接地网设计工作。在设计不合理的情况下,不仅会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同时也会产生较大的经济损失。在目前的电力系统当中,变电站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必须要开展相应的优化工作,实现各个环节之间的高效协作。所以,在现阶段的变电站接地网设计过程中,通过引入先进的设计理念与方法,可以更好地保障变电站的安全,实现各项设计水平的提升,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
  关键词:变电站;接地网设计;要点探究
  引言
  当发生雷击时,如果泄流不顺,反击会造成二次设备或电缆绝缘层被击穿,高压、脉冲电流窜入变电站综自保护系统,使得保护设备可能会发生误动、拒动等故障,导致停电、设备损毁等事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负面社会影响。当电力系统发生接地故障或有大电流入地时,如果变电站接地网电阻较大,则可能会造成地电位异常升高,危害设备及运检人员的安全。为了有效保护变电站内电气设备及运检人员的安全,保障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减少由于雷击及其他故障大电流造成的危害,将变电站接地电阻限制在一定水平是最有效的方法。因此,变电站接地网的设计尤为重要。变电站接地网的设计首先根据变电站最大运行方式下的入地短路电流和土壤电阻率等基础数据进行接地计算,选择合适的接地材料和接地网敷设方式。
  1电力系统接地方式
  在当前电力系统的运行中,接地方式多种多样,这就使得其呈现出较强的复杂性,而针对其中最重要的安全保障环节,主要为接零与接地。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在电气设备的外壳部位中,要采用接零与接地的预防措施,才能在电气设备因绝缘下降或损坏时出现漏电情况后,为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提供保护,避免受到伤害。在目前常见的接地配置中,主要包括接零、接地以及低压配电系统接地等。高压系统中,通常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不接地或谐振接地。而在低压配电系统当中,主要为TT系统、TN系统以及IT系统。在接零与接地时,主要为保护接地以及工作接地几种类型。在当前的电力系统中,接地作为其中的重要环节,要保证接地系统设置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从而为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提供保障,更好地发挥变电站的优势。
  2接地网设计的约束条件
  变电站的接地系统是维护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保证运行人员和电气设备安全的根本保障。随着电网不断发展,故障时经接地网流散的入地短路电流愈来愈大。调查表明,我国曾发生多起因接地网的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而导致的重大变电站停电事故和火灾事故。接地网的可靠性关系到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故接地网的可靠运行和接地电阻的准确测量至关重要。
  3变电站接地网设计优化要点
  为了更好地实现变电站接地网设计的优化,要针对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改善措施,引入各种先进的设计理念与方法,实现变电站接地网设计水平的提升,消除安全隐患,实现变电站可靠性与安全性的提升。
  3.1接地网间距设置优化方法
  通常,在进行变电站接地网设计的过程中,往往按照等间距分布的手段,这种传统接地方式的应用比较广泛,但是从当前的应用现状来看,这种方法依旧存在许多问题,使得变电站接地网地表存在电位梯度较大的问题,造成接地网出现故障后,电流导入土地中的电位分布差距相对较大,使得危害性增加。这就需要在开展变电站接地网设计的时候,改变以往等间距分布的方式,采用不等间距的布置手段,从而保证土地中电位分布的均匀,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同时也降低施工成本。在进行接地网间距设置优化的过程中,要结合不同变电站的实际情况,同时分析其所处的地理环境,保证间距设置的合理性,保障变电站的稳定。
  3.2土壤电阻率的测量
  土壤电阻率测试是接地系统设计的基础。土壤电阻率通常使用均匀四极法和电磁测深法进行测量。均匀四极法是工程中最常用的方法,测试过程简单,仪器和测试设备材料成本低,但现场需要连接极性电缆。对于小型变电站或狭窄的地面站,试验深度往往受到场地面积不足和布线距离不足(通常小于100米)的限制。电磁测深法范围广,一般可达2公里,但测试仪器和设备费用昂贵,地面阻力测量往往不够精确,必须与四极法结合使用。许多试验和研究表明,电流穿透深度大约等于邻近电极之间的距离。测试极间距是不同深度范围内土壤的平均表面电阻率,因此必须在不同的极间距内的多个点和多个方向上测试不同位置和深度的土壤电阻率。对于土壤电阻率较高的场地,应在尽可能宽的极距(接近地面网对角线)处尽可能广泛地测量土壤电阻率,以便能够更客观地测量土壤的平均电阻率。变电站接地系统设计建议地面试验深度不小于接地网对角线长度。测量土壤电阻率时,测量技术人员必须知道场地中是否埋有导电物体(如金属管道),以避免测量误差。对于具有填方区域的站址,必须在填方前后分别测试阻抗,以取得原始图层和填方后的电阻率。
  3.3降低接地电阻
  在开展变电站设计的过程中,容易受到站区面积的制约。同时,在不同的土壤环境下,其所面临的设计需求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在进行接地网设计的时候,要尽可能地对接地电阻进行控制,从而保证电流能够充分地通过接地网汇入到大地中,实现变电站的稳定运行。在故障电流一定的前提下,接地网的电阻受到了接地网尺寸大小以及土壤情况的影响。如果这一区域的土壤电阻率较高,同时接地网可用面积较广,可以采取延伸地网方式实现接地电阻的降低。而在实际工程设计当中,需要对土壤条件进行充分的分析,并开展相应的计算工作,判断主接地网接地电阻、接触电势、跨步电势是否满足规程规范要求。若不满足,需针对性地采取降低接地电阻的措施,或采用均压地坪的方法抵消接触电势带来的接触危险,采用全站铺设碎石等方法降低跨步电势的电位差,在进站大门处设置帽沿式接地带等,从而提高变电站主接地网设计的合理性。
  3.4防止电位转移
  变电站接地网在发生接地故障后地电位升高超过2千伏时,变电站内可能将接地网的高电位引向站外或将站外低电位引向站内的设备应采取一些防止因转移电位而引起危害的隔离措施。例如在其站用变压器向站外低压电气装置供电时,应提高其低压绕组短时耐受电压水平,对外的非光纤通信设备加装隔离变压器,通向站外的管道采用绝缘段局部替换等措施。
  结束语
  变电站接地网设计的严格质量控制是变电站工程建设的关键。一旦设计阶段控制不严格,问题被引入施工验收阶段,造成工程反复,并可能严重影响项目安全投运。接地网由于其隐蔽工程的特点,必须在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加强重视。设计阶段必须根据变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位置和输电线路杆塔设计,通过仿真软件准确计算分析故障入地短路电流,并结合站址区域土壤条件合理设计主接地网接地电阻。施工单位应严格按设计要求选用接地体材料规格,按照要求的方式正确敷设接地网。技术监督部门要在施工阶段及时介入,严格监督接地网施工工艺,同时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规程验收。上述措施将有效提高变电站主接地网安全性与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楊凯,姬悦心.浅论110kV变电站接地网的优化设计[J].电气技术与经济,2018(05):38-40.
  [2]张班.110kV变电站接地网的设计改进[J].低碳世界,2018(07):96-97.
  [3]梁洁,宋佩阳.对于变电站接地网的优化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17):67-68.
  [4]仇新亮.变电站电气一次主接地网的设计探析[J].科技风,2017(26):169.
其他文献
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已作为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等颅神经疾病的首选外科治疗方法.我们总结一组65岁以上老年TN患者的诊治经验,对其应用MVD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探讨。
期刊
摘要:对电力系统来讲,电力物资配送的质量至关重要,物资配送的管理水平也会影响分配物资的效率,进而对电力系统整体的运行效果造成影响。本文首先研究了电力物资物流配送管理的内容,然后探讨了当先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最后分析了如何对存在的问题予以解决。  关键词:电力物资;物流;配送管理;问题;措施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物流行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对物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就电力物资来讲,需要经过配送运达
目的 评价负压吸引技术在老年人鼻中隔矫正术后的应用价值. 方法 将接受鼻中隔矫正手术后的老年患者,分为接受负压吸引技术的研究组(20例)和接受传统的凡士林纱条填塞方法 的对照组(20例),对比观察术后24 h出血量、舒适度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后鼻腔血肿和水肿、术后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 结果 术后24 h研究组出血量为(14.2±8.1)ml,虽明显多于对照组的(7.2±4.1)
近20年来,调脂治疗日益受到重视,国际上多项随机、双盲、多中心、长期随访临床试验的结果表明,积极调脂可以有效防治冠心病,并已经成为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基础治疗。
期刊
患者男性,79岁.1998年(6年前)行肾结石手术后,他人发现其工作能力下降,经常找不到办公用品(如处方及医用表格等),反复问药品名称,开出的处方均为同一种药.1999年发现其生活能力下降,不会使用电熨斗、洗衣机,而来我院就诊.查头颅CT正常,未作特殊治疗.2000年初,性格变化,挑剔、自私、孤僻,外出迷失方向.2001年10月无故傻笑,逐渐走路缓慢,门诊检查发现其反应迟钝,近记忆力差,患者拒绝作
期刊
患者男性,65岁.因直肠癌术后6年,胰体尾部腺癌术后6个月肝转移,于2007年3月1日人院.患者既往高血压和糖尿病史12年、高脂血症10年,于2001年因患直肠腺癌行直肠癌前切除术,术后行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草酸铂方案化疗6个疗程。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智能电网电力通信系统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还存在诸多漏洞。因此,本文对智能电网的供需进行了阐述,重点分析了电力通信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新能源、配电、变电等技术,最后探讨了如何优化电力通信网络,旨在通过以上研究推进智能电网整体特性的完善。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通信技术;网络安全  引言  伴随着现代化社会进程的不断推进,电力系统也开始快速发展。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电力行业愈发趋向
目前认为,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与基因和环境因素有关,载脂蛋白E(apoE)ε4是比较确定的迟发型和散发型AD的风险因子.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亦称胱抑素C,其编码基因称为CST3,位于染色体20p11.2,是cystatin超家族2中的成员[1].cystatin C被认为是散发性AD的重要的遗传易感因子[2].研究结果表明,AD与CST3基因的变异有关,且不同地区和
期刊
随增龄血压逐渐升高,其中最典型的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近年来研究表明,收缩压是比舒张压更强的心血管、卒中和肾脏疾病危险的预测因子[1,2].流行病学研究提示,冠状动脉钙化(CAC)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的预示征兆之一[3].CAC被认为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存在的标志和早期征象之一.检出CAC即意味着粥样硬化的存在,因此确定CAC的程度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Schuijf等[4]新
期刊
目的 应用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阐明老年人脑白质结构平均弥散系数(ADCavg)和部分各向异性(FA)的变化.方法 老年组及非老年组各30例.所有受检者均进行神经科查体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测试,无影响神经系统的疾病.所有受检者均行DTI检查,选择额叶白质、顶叶白质、半卵圆中心、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为兴趣区,定量测量ADCavg与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