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每一次,都在寂寥时感到怅然:每一次,都在落寞中独自徘徊:每一次,都在受伤后泛起泪光。我知道,那是我不愿停止追逐的脚步。 人生路长,岁月苦短。一路的坎坎坷坷,总容易让人驻足。可这就是人生,这才是完整的人生。我热爱生命,畅享人生,向往路上的荆棘满布,这是青春的昭告:渴求远处的黄沙滚滚,那是成长的陪伴。追寻旧梦,逐向辽远,那是李白眼中孤帆远去的地方,那是哥伦布心中茫茫海天的一线,那是朱自清泪中父亲垂老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次,都在寂寥时感到怅然:每一次,都在落寞中独自徘徊:每一次,都在受伤后泛起泪光。我知道,那是我不愿停止追逐的脚步。
人生路长,岁月苦短。一路的坎坎坷坷,总容易让人驻足。可这就是人生,这才是完整的人生。我热爱生命,畅享人生,向往路上的荆棘满布,这是青春的昭告:渴求远处的黄沙滚滚,那是成长的陪伴。追寻旧梦,逐向辽远,那是李白眼中孤帆远去的地方,那是哥伦布心中茫茫海天的一线,那是朱自清泪中父亲垂老背影渐然淡去的旧忆,这才是心中的旧梦,这才是人生的辽远。这是孤独的路,是心灵的遐思,是美酒的醇香,有伤为径梦为伴,未免孤独。远方的路注定是条羊肠小道,寂寞不已。
梦是彩色的,插上不屈的翅膀才能远翔,望尽人生坎坷,岁月伤痕,只为见那片梦的水乡,折射着亘古远方的希望。受尽人生的考验,伤痕累累,心却青春,衍生出年轻的梦。这伤,我们湮没,把所有的伤留在胜利的那天疼,那一天哪怕它疼个痛彻心扉;那泪,我们珍藏,把所有泪贮存在成功那一天流,那一天哪怕它流个大海汪洋。这是伤痛的路,而伤痛却是不乏的,是时刻的提醒,是分毫的留存,以孤为路,梦为伴,并非伤痛。远方的路,注定是条不归路,伤痛不绝。
喜欢追梦,更爱逐远,带着老师的期待,携着人生的渴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少年到青年,从黎明到日出,从朝日到夕阳……
(指导老师:黄蕾)
點评
作者以绚丽的笔触记录了追梦路上的美好与孤独,坚定了自己的目标和信心。
其他文献
《散步》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作者以自己家庭的一次真实的“散步”为外延载体,把“尊老爱幼”作为内涵蕴积于小小的“分歧”之中,并设计“背”这一动作来强调作为中年一代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很多老师喜欢以此来作为散文教学课例研究,培养学生阅读散文的能力和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美好品德,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老师走上了矫枉过正的道路,今天我们先选取几则《散步》
摘 要:本文从“教师重复教学,学生收获甚微”、“教师提问没有价值,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无法提高”和“教师静坐旁观,学生阅读水平无法提高”三个角度,以《变色龙》为例谈“学为中心”背景下的三种低效教学行为,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为中心;低效教学行为 在“学为中心”的大背景下,语文课堂重视了学生的预习,重视了学生的提问,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样的重视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能真正体
一 “水仙”是我的同桌,一个气质优雅的美丽女生。她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都具有风情,说话时嗲嗲的,声音很脆,眼波流转,仿佛从画里走出来的。 能和“水仙”同桌,我受宠若惊,毕竟这是很多人都想的事。你想想看,身旁坐着一个仙气十足的漂亮女生,自己至少也可以熏陶一下吧? 和“水仙”的优雅相比较,我就显得粗俗不堪了。虽然我也是城里长大的女孩,但从小家境一般,父母在街边摆水果摊,周末或是假期里,我都要去帮忙
该怎样描述我的初中生活?我想了想,这样说比较确切:别人看书,我睡觉;别人睡觉,我玩电脑。因此,大多数人都不喜欢叫我的名字,而是称我为“夜游神”。我的座位永远在教室的最后一排。我不知道该怎样学习,也不知道学习有什么用。我最大的理想就是开一家网吧,看到周围的人刻苦努力地学习,我一度认为那是没有意义的表现,并对此嗤之以鼻。 初中生活就这么混到了最后一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别人课桌里的各种试卷塞得越来越多
摘要:学生对小说阅读的兴趣主要集中在浅层的情节方面。要提升学生小说阅读的品质,可以从忠于原文、把握小说大意,连缀文本、建构小说全识,超越行文、探寻小说神韵三方面展开教学。 关键词:阅读品质;小说阅读教学;教学效率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少学生喜欢阅读小说。不过,经过了解和阅读检测,可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之所以喜欢小说,是源于小说文体的叙事特点。简单点讲,学生被故事情节吸引住了。 但是
亲爱的同学们: 又到了说“新年快乐”的时候了。 总是在不经意间,我们送走旧的记忆,又迎接新的一年。365天就这样悄悄从我们的指间溜走,日子似乎过得很简单、平静,但其实,在我们的身上,已经有了新的变化。 过去的一年里,不知道你们每个人都在经历着一些什么样的事情,都会因为什么样的一些情景而感动。我想,发生的时间和具体的事件,可能会因为每个人的不同而天差地别,但相同的,却是我们都在经历过这样平常的
有人说,父母的爱就像一件受潮的棉袄,穿着难受,脱了就冷。不知为何,本应是天下最无私的爱,有时却让我们抓狂或是哭笑不得。比如,一些同学经常抱怨,父母唠叨时,总会说出一些令人难以接受的神逻辑。 @明明 我弟的暑假作业老师规定每天写一部分,有一天我弟写完当天的作业后在看电视,这时我妈走了过来…… 妈:“还看电视,作业写完了没有?” 弟:“写完了呀!”(口气有点儿冲) 妈:“再多写几页去!” 弟
Hotel Workers 饭店的工作人员 Depending on tips to augment their usually small salaries. Rather than being annoyed at having to tip the doorman who greets you, consider it part of the cost of travel and be p
摘要:古诗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在此以《观刈麦》一文为例,谈谈古诗教学应注意的问题,为开展好古诗教学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古诗教学;立足原点;生成性学习 古诗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古诗教学尤为重要。但是,就当前中学的古诗教学现状而言,虽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但更多是依托多媒体的形式演练。近来观摩的一节题为《观刈麦》的课,更是引发了笔者关于如何开展好古诗教学的思考。
我调到水口中學担任教导主任不久,县教研室原主任练桥盛对我说:“教育厅出了一本面向初中生的杂志,名叫《初中生之友》,你们学校有兴趣订一些吗?” 我说:“我先拿一本让学生看看愿不愿订吧。” 我带着这本杂志回到学校,让学生传阅,不久,就有近百人订阅了。从此,不管刮风下雨,我每月到教研室去领取《初中生之友》,绑在自行车后架上,经过十多公里崎岖的沙石公路,来到学校。学生一拿到杂志,就兴高采烈,如饥似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