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提高儿科实习医师自信心的教学体会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chen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儿科实习医师在生产实习中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的情况,对临床实践教学造成不良影响。我们从实习生、患儿家长及老师等方面分析儿科实习医师自信心下降的原因,分享主要措施和经验体会,希望对儿科实习医师自信心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自信心;实习医师;实践教学;医学生;儿科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9-0170-02
  2016年8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重点强调对儿童健康事业的高度重视和服务能力的提升。儿科服务对象是处在生长发育中的儿童,患病儿童因紧张、恐惧而易出现对抗等表现;家长缺乏医学知识,对患儿病情的过度关注使他们易出现不良情绪反应。这些常使儿科实习医师出现工作畏难、心理负担过重等表现,最终导致他们自信心不足和实践教学质量下降[1]。
  一、儿科实习医师自信心下降的主要原因和表现
  自信心(self-confidence)[2]是反映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地完成某项工作或活动的信任程度,是一种积极、有效地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自信心是医学生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深刻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成效、就业前景和工作成就等多个方面。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儿科实习医师自信心下降的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难而退,手足无措。儿科实习医师自信心下降的重要表现之一是在生产实习中产生畏难情绪。畏难情绪常源自三方面:患儿、家长和教师。患儿方面指患病儿童的各种负性情绪反应及这些情绪难以安抚;家长方面指家长对实习医师缺乏信任,对教学工作存在误解;教师方面指学生对上级医生安排任务不能完成时出现的负疚心理和受挫感受。因缺乏有效的途径、经验和技巧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儿科实习医师常表现为畏缩不前,手足无措。
  2.漠不关心,熟视无睹。一部分实习生认为生产实习只是学习临床知识和掌握操作技能,缺乏人文素养方面的训练[3]和患者健康教育的实践。这些实习医师注重药物种类和用药剂量,不关心药物费用和毒副作用;重视检查结果,对检查流程中标本收集、注意事项等因素不关心;对重要症状和病理体征感兴趣,对患儿痛苦、家长感受、个人隐私等方面缺乏关心。这些不闻不问、漠然置之的态度和做法使医患之间的亲和力下降,家长不配合教学的事件显著增多。
  3.浅尝辄止,疏漏百出。在教學医院中,实习医师直接和家长接触的时机较多。很多家长常在网络上收罗相关疾病的诊治知识或汇总其他医疗机构的咨询意见,并应用这些信息资料“考问”实习医师。而实习医师大多只局限于书本教材上的理论学习或教学大纲中病种的掌握,对继续医学学习重视不够,循证医学观念不强,在学习中常常浅尝辄止,在回答家长疑问时常疏漏百出,顾此失彼,最终导致家长对实习医师的信任感下降。
  4.学用脱节,纸上谈兵。有些医学生的学习目的限于教科书上僵化的理论条目,对患儿整体表现及临床实际情况关注较少,造成书本上所学的“经典性”理论与临床上所遇的“差异性”表现发生“冲突”,导致学、用脱节和理论、实践分离。许多儿科实习医师查房中理论知识背得滚瓜烂熟,但不深入了解患儿的具体病情和特殊情况,一旦和病情结合起来就答非所问。
  二、儿科实习医师增强自信心的努力方向
  1.在工作态度上要认真负责,积极热情。实习医师不要怕患儿哭闹,不要怕家长冷眼,要关心患儿疾苦,倾听家长诉求并尽力帮他们解决就医诊治中的实际问题;要多在病房和床头接触患者,少在办公室和电脑旁学理论;要积极热情地询问患儿症状、体征等方面的变化,要仔细认真地传达上级医师的诊治方案;针对患儿轻柔的安抚动作或询问家长关切的话语常能拉近实习医师和患儿、家长之间的距离,增强生产实习中的自信心。
  2.在临床操作上要刻苦学习,努力实践。要从患儿的具体病情出发,抱定终身学习的态度和循证医学的观念,从多种途径努力拓展临床知识面,有效地解决患儿家长的各种疑虑和实际问题。在生产实习中要珍惜各种实践活动和学习机会,多想办法少提困难,不能对工作任务“挑肥拣瘦”,不要嫌任务简单、工作单调,要及时圆满地完成上级老师交给的各项临床任务。
  3.在沟通技巧上要事事关心,体贴入微。在具体诊治过程中,患儿家长会遇到各种实际困难,比如对医院环境不熟悉,对疾病诊治流程不清楚。儿科实习医师要无微不至地观察这些情况,对于容易沟通的医院各部门分布、常规化验检查流程等要身体力行地进行解释和咨询,通过指引好详细地方,说明好具体程序,达到建立好良好医患关系的目标;对于沟通难度较大的方面,如病情发展倾向、风险较大的诊治方案等,要及时反馈给上级医师,要注重学习和效仿高年资医师解决各种临床问题所采用语言、方式、策略方面的沟通技巧。
  三、提高儿科实习医师自信心的主要措施和体会
  1.关爱实习医师。关爱儿科实习医师,就要及时了解他们的想法,有效解决实习困难。婴幼儿一看到“白大褂”就哭,我们就教他们用小玩具转移小儿的注意力。实习医师不但学会了这个工作技巧,而且创造性地把这个小窍门发挥到了更高水平,他们在白大褂上挂满了小玩具,患儿常主动和实习医师亲近,在患儿拨弄这些玩具的过程中,实习医师顺利完成了体格检查。初到儿科实习的医学生,常常难以掌握各种医疗文件的书写技巧,我们就针对性地教实习医师如何准确贴切地抽提主诉表述,如何层次分明描述病情发展。通过这种有针对性的培训,实习医师书写临床医疗文件的能力显著增强,自信心得到了明显提高。
  2.尊重实习医师。各级带教老师在日常临床实践教学中要尊重实习医师,引导家长尊重和感谢实习医师的辛苦劳动和努力付出。在生产实习中,不要用“某某同学”呼来喊去,以“某某医生”称谓更能增强儿科实习医师的自信心。当我们的实习医师表现优秀时,要在家长面前进行表扬。实习医师常能“出人意料”地收集到一些重要的情况信息,甚至对临床诊治起到决定性作用。比如有一位患儿,因频繁“抽搐”入院,辗转多家医疗机构诊治无效,各项检查完全正常。而分管该患儿的实习医师通过和患儿多次谈心,和家长反复沟通,发现该患儿系“留守儿童”,常年和父母分处,害怕和家长分离而出现伪癫痫发作,最终诊断为“儿童情绪障碍”,通过心理行为治疗后,发作终止,顺利出院。
  3.信任实习医师。老师要信任实习医师,而且要引导家长信任他们。要向家长宣教在教学医院就医的优点,要推荐和展示我们实习医师在“双基”(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多能”(临床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方面的优秀表现。引导实习医师在查房活动中努力做到“熟、快、准”三点:病情熟、反应快、回答准。很多实习医师用心践行老师的建议,学而仿,仿而熟,熟而恒,获得了家长们的信任,自信心得到了极大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在实践教学模式中,影响实习医师自信心的因素较多,我们要认真分析导致儿科实习医师自信心下降的主要矛盾,从实习生、家长及带教老师三方面探索解决这些困境的具体措施。
  参考文献:
  [1]周戬平,肖延风,黄绍平,等.丰富教学形式对增强儿科见习医师实践教学中主体地位的作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5).
  [2]Avisar L,Shiyovich A,Aharonson-Daniel L,et al.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skills retention and self-confidence of preclinical medical students [J].Isr Med Assoc J,2013,15(10).
  [3]蔡浅云,罗蓉,万朝敏,等.论儿科卓越医生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16,24(2).
其他文献
现代教育中多元解读已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认同,但有为数不少的语文教师却矫枉过正,进行无效地解读,甚至是有害地解读。我认为,“多元解读”并不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漫无边际地乱
一、注意观察鸡冠及肉垂颜色 鸡冠肉垂颜色是鸡只健康和产蛋状况的重要标志。鲜红色:是健康鸡的正常颜色。白色:表明机体消耗过大,一般为营养缺乏的休产鸡。黄色:是机能障碍或患
一、整地选择排灌水方便,并经充分翻晒的沙壤土或壤土地,667米。施石灰100千克,深施腐熟农家肥1000千克、含硫复合肥50千克、磷肥50千克、硫酸钾20千克,与土拌匀开瓜沟,沟面宽60厘
当下阅读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一种突出的表现就是教师"满堂问",而忽视挖掘教材内涵。据笔者抽样粗略统计,一节课教师提出的平均问题数有60个左右,在个别课堂上高达近百个。这
理科学生长期做大量的理科试题,大脑中形成了条理思维,步骤思维,以致于有许多学生对英语不能得心应手,不能取得理想成绩。
培养适应现代化需求的"实用型"医学生是医学高等院校教师的重要课题。适应社会发展,深化药理学课程改革,需要加快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推进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改革,充分发挥考核方
很多考生对选择题正确率低感到困惑,要想提高选择题的正确率,必须要搞清楚选择题的常用解法,才可以对症下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正>谢京,女,汉族,中共党员,1990年7月出生,江西吉安人,大学本科学历,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职业师范学院。2013年7月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到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服
根据我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氮少、磷不足、钾下降的特点,我团投资生产了富含氮、磷、钾及有机质的生物有机复合肥.通过施用不同数量的复合肥进行小区试验和大田示范,探索
常言道,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进而提高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课前备好的课,虽然经过深思熟虑、精雕细琢,在课堂实际教学中也难免事与愿违,不如人意。因此,